回覆列表
  • 1 # 心寶媽媽聊育兒

    1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擁有一定的是非觀和對問題的基本判斷,需要的是溝通和引導,而不是命令和逼迫。

    曾經有個初二的女生和我聊天,談起成績,她很煩躁地說:“天天讓我好好學,只要我坐到桌子前,他們就開心,根本不管我在做什麼。我也想成績很NB,可我不知道怎麼做啊!”

    家長常常因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擔憂而變得焦慮,並把這種焦灼傳遞給孩子。但是傳遞的僅是表面問題,卻沒有幫助孩子尋找一條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還急於看到成果。

    2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有向好轉變的力量,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

    九月份給雨外實驗初三家長做中考心理輔導7天訓練營,有個家長讓我印象很深。對她的孩子是各種擔心,在描繪孩子畫像的環節,20多條都是粗心、衝動等負面描述,表示她全心全意為孩子中考做好後勤工作,孩子只管學習就好。事實上這個孩子相當不喜歡媽媽的做法,覺得她管得太多、太嚴。

    我們讓孩子媽媽暫時把注意力的焦點轉移到自己身上,透過5天的努力認識自我,試著去尋找真實的自我。媽媽最後發現,因為自己全職在家,把人生價值的實現全部寄託在了孩子的成績上。這樣隱藏的想法,讓她自己都沒有發覺她對孩子的控制在增加,她內心的恐懼就是孩子成績下降等於她人生的失敗。

    透過和孩子坦誠的交流,孩子最先理解媽媽,並接納了媽媽內心的無助。在一個月後的電話回訪時,孩子媽媽說試著放手發現,孩子能自己做好很多事,比想象的成熟許多。

    我們家長為什麼不做孩子的粉絲,看到他的優點和長處呢?

  • 2 # 口天吳說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三個叛逆期。

    第一個是寶寶叛逆期,一般出現在2到3歲。這個階段“不”是孩子的口頭禪,他最喜歡在你的話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第二個是兒童叛逆期,發生到7至9歲之間。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第三個是青春叛逆期,集中在12到18歲期間。這個年齡的孩子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

    你的孩子處於哪個叛逆期呢?

    出現叛逆是由於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日益增強,想和叛逆期的孩子好好相處,首先要能夠讀懂他們叛逆行為背後對獨立、自主、自由的迫切需求。

    其次,家長要跟孩子平等對話。

    哪種管教方法見效最快?

    由於傳統文化影響,家長權威思想在一些父母腦海裡根深蒂固。父母說的都對,父母說的都要聽,不聽話就非打即罵。這種方式見效是快,卻也後患無窮。

    因為棍棒下出了不孝子,強硬措施也不能讓孩子心悅誠服,反而會激發他內心的怨恨,極端的便會出現“12歲小學生弒母”這種悲劇。

    尹建莉說:永遠正確的父母最失敗。不拿家長的身份去強壓孩子,把他當做成人來平等對待。在孩子失敗時給予鼓勵、安慰,在孩子成功時給予肯定和表揚,才是表達愛和關懷的正確方式。

    第三,家長要尊重孩子。

    叛逆是孩子獨立意識的覺醒,他渴望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事,家長應該尊重孩子出自內心需求的選擇。

    有篇叫《少年》的文章,講一個剛滿十七歲孩子,叛逆成為他和父母溝通的方式。

    有一天,少年說:“我已經長大,不再是你們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尋找自我…”拿著父親給的500元錢,少年從此離家,開始了他尋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少年去了離家很遠的一個城市。在那裡再也沒有老師和父母煩心的嘮叨。當然,也沒有了父母片刻不離的噓寒問暖。

    很快,500元錢就花完了,少年想要放棄。但一想到回家可能會受到的嘲笑,只好把淚水吞進了肚裡。 為了生存,這個在家連自己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開始去一些小店打工。 勞累一天,只為能擁有一頓熱飯和一個可以遮蔽風雨的住所——這些他曾經唾手可得而又沒有絲毫珍惜過的東西,在那個離家遙遠的城市,伴隨了少年叛逆的成長。

    少年刷過盤子、做過保安、擺過攤…… 飽受了世事,他漸漸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和他們對自己惴惴的愛心。 終於,在新年即將到來的時候,少年撥通了那個熟記於心的號碼。 電話那端,是父親激動的聲音和母親喜悅的啜泣。父親說:“如果找到了你要的東西就回來吧。”在結束通話電話的那一剎那,少年淚流滿面。 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車。

    孩子的選擇也許不是最優方案,但經歷過後,他才會慢慢成熟,真正地理解父母的用心。

    第四,父母要默默陪伴。

    作家麥家的兒子青春期特別作、特別叛逆,高中開始就把自己封閉起來,三年全部待在家,每天打遊戲、上網、聊天、惡作劇。對於兒子,他無數次想放棄,但最終選擇了陪伴。麥家說,青春期就是一個危險,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鮮花。我們作為長輩,只有一種選擇,幫助他變成一朵花,抹平堅韌的地方。幫助他度過最搖擺不定,定時炸彈的這樣一個階段。

    有句話說得好: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成長的一個標誌而已。

    把叛逆看做孩子成長的一個必經之路,尊重他的選擇,與他平等對話,在他身旁默默陪伴,孩子慢慢會超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

  • 3 # 神奇麻麻木小暖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要經歷叛逆期,最早在2-3歲左右就會出現一個小小的叛逆期,你讓他做什麼,他偏不。但是這樣的小叛逆還是在家長可以掌控的範圍內的。所以我們來談一談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父母應該如何表達愛和關懷吧。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懵懵懂懂,感覺自己已經成了大人,開始和父母保持了距離,有了自己的秘密和心事,甚至對父母的關懷開始有了牴觸心理,感到厭煩。然而父母對青春期的孩子如臨大敵,生怕孩子一步錯步步錯。

    1、認同孩子的長大,尊重孩子的成長。父母要承認孩子已在長大的事實,不要再以小孩子的方式來對待孩子。而是要用對待成人的視角來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不要總是命令的口氣,要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要尊重孩子。

    2.不要窺探孩子的隱私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隱私,當孩子慢慢長大,他的隱私秘密越來越多,不想和父母分享的時候,父母開始焦慮,孩子怎麼了,是不是揹著我怎麼了?於是偷看孩子的日記,手機成了父母們經常乾的事情。然而一旦孩子發現,斥責父母的時候,父母反而振振有力,我是你媽,怎麼不能看!典型的不尊重孩子,你的窺視就等於把孩子赤裸裸地扒光,孩子心中的小秘密全部曝光,慢慢地孩子會和父母的隔閡增加,失去對父母的信任

    3.要相信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最怕的就是早戀。孩子之間的感情是懵懂而美好的,作為父母,你再青春期的時候也有過感情的衝動,為什麼到了孩子身上的時候,你就如臨大敵了呢?有的時候越控制,越反對,反而會把孩子推到對立面,逆反心理更重,所以不如和孩子好好談心,順其自然。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段時期。要相信孩子的自控力,而不是風吹草動就驚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的國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