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點不點點
-
2 # 小油瓶侃歷史
二戰戰場上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和費迪南重型坦克殲擊車可以說是德國二戰重型坦克殲擊車的典型代表,他們擁有恐怖的火力,在戰場上被他們擊中的話絕對沒有生還的可能,同時他們又擁有良好的裝甲防護能力,幾乎所有的蘇軍反坦克武器都拿他們的正面裝甲毫無辦法,然而這個火力猛、裝甲厚的“無敵”存在卻被德國的王牌坦克手奧托.卡里烏斯評價為“堅甲重炮的垃圾武器”
▲火力猛、防護好的“鋼鐵怪物”為什麼會被自己人都稱為失敗的作品呢?
追求火力、防護的德國重型坦克殲擊車,選擇了口徑最大化和裝甲最厚化,使得坦克本身的重量非常驚人蘇德戰場上虎式坦克的驚人勝利,打出了驚人的交換比,使得德華人誤以為強大的火力、良好的裝甲防護才是坦克戰獲得勝利的關鍵,因此德華人從此就走上了堆火力和堆裝甲的不歸路。
為了最大化增強主炮的威力,德國為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安裝了一門128mm的火炮,可以說是這門炮是二戰期間威力最大的反坦克炮了,這門炮的殺傷力也非常的驚人,可以在1000米的距離正面擊穿二戰所有坦克的正面,包括IS-2和巴頓,甚至在3000米的距離上,也可以擊穿170mm的裝甲,可以說,只要捱上獵虎一發,蘇聯人基本就可以去見馬克思,盟軍就可以去見上帝了。
▲獵虎黑黝黝的128mm口徑炮管
但是德華人的這門炮明視訊記憶體在威力過剩,在蘇德戰場上長88mm坦克炮威力已經足夠。同時這門128mm的坦克炮以及為他配備的坦克炮彈的負重就成為了一個不小的負擔
在防護方面,德華人將他們在重型坦克虎式、虎王上的堆裝甲厚度的模式又照搬到了坦克殲擊車上面,德華人給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提供了驚人的250mm的正面裝甲和80mm的側面裝甲,甚至超過了鼠式超重型坦克的裝甲,堪稱二戰最厚的裝甲,基本從正面很難擊穿這個堅甲利炮的怪物。
▲獵虎殲擊車被盟軍的兩發火炮擊中正面,但均未擊穿裝甲,形成跳彈
但是這種只堆砌厚度的方式的確增強了坦克的防護能力,但是大大增加了坦克的重量,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的重量達到驚人的72噸,費迪南坦克重型殲擊車的重量也達到65噸。而他的對手最強的重型坦克斯大林-2才45噸,美國的M26潘興才42噸,近乎是他們的1.5倍。
“小馬拉大車”德華人坦克發動機馬力不足帶不動這些龐然大物為了承載大口徑火炮和驚人的裝甲厚度,德華人為他們選擇了重型坦克的底盤併為他們安裝了2臺德國最大功率的邁巴赫發動機,但是令人無奈的是德國最大功率的邁巴赫HL230P30發動機只有690馬力,和豹式中型坦克相當,功率依然不夠,他們在良好道路行軍速度不超過35Km/h。
▲690馬力的發動機要帶動72噸的獵虎,而蘇聯600的馬力發動機只需帶動45噸的IS-2
此外因為長期“小馬拉大車”,獵虎的發動機經常會因為過於沉重的底盤出現不惜要的機械故障。
而這些龐然大物一旦失去動力,而往往修理廠又在後方,就苦了德國後勤部門的兄弟了,往往需要3輛以上的拖車一起才能把獵虎送回修理廠,這對他們來說簡直苦不堪言。
沒有安裝炮塔的重型坦克殲擊車本身射界很小,一旦喪失動力,基本上就是一直待宰的羔羊由於是坦克殲擊車,德華人並沒有安裝旋轉炮塔,同時由於坦克主炮的重量非常重,他的射擊角度非常的狹小,左右是10度,上下是7度,甚至獵虎需要轉移目標瞄準時,需要令整個笨重的車體一起轉動,因此他的轉向傳動差的轉速器很容易破裂,因此他的機械故障率特別高,一旦出現故障,失去動力,基本判了獵虎死刑,敵人的坦克可以隨心所欲的繞道獵虎的側後方對獵虎進行火力輸出,而獵虎只能是一支待宰的羔羊。
▲沒有炮塔的重型坦克殲擊車一旦喪失動力,無法轉向射擊,基本上就是一直待宰的羔羊
戰場適應性非常差,作戰範圍受限獵虎的重量使他的作戰範圍大幅受限,獵虎只能在高質量的公路地段才具備一定的機動力,面臨小橋小路,甚至一些土質鬆軟的地區,簡直成了德國重型坦克殲擊車的噩夢,當時很多歐洲的橋樑即使經過專業工兵進行臨時加固,也只能使承重能力達到50噸,所以德國很多裝備重型坦克殲擊車的部隊對這些沉重的裝備頭疼不已,
▲作戰範圍受限嚴重
機動能力差,面對空中打擊,就是一副鐵棺材其實陸軍裝備部隊最大的危險並不是敵人的反坦克部隊,而是空中的死神,二戰時面對盟軍的制空權優勢,德國的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機動性又差,只要被敵人飛機發現,基本都是活靶子。
▲面對盟軍空中打擊,機動性差的重型坦克殲擊車就是一個鐵棺材
故障率高德國王牌坦克手卡里烏斯在整個戰爭期間戰果高達150輛,獲得過像樹葉飾騎士十字勳章,留下一本回憶錄《泥濘中的老虎》,他對獵虎的抱怨很多,比如,這種車的故障率過高,他的獵虎曾卡在但坑裡動彈不得。
此外獵虎重型坦克的發動機經常會因為過於沉重的底盤發生不必要的機械故障。
二戰坦克戰的取勝之道二戰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二戰坦克戰的取勝之道就是,誰能用最少的資源和工時生產出比對方數量更多、裝甲更厚、火炮威力最強、同時又能在泥濘和雪地中暢通無阻的裝甲車輛,誰就能掌握這場戰爭的主動權甚至戰爭的勝利。
▲兼具機動性、火力、防護為一體才是坦克正確發展方向
而德國二戰重型坦克殲擊車可以說是一個嚴重偏科的學生,盲目追求火力和防護力,導致機動性和最重要的戰場適應性、故障率方面確是嚴重不及格,此外建造重型坦克殲擊車耗費的資源太大,導致產量過低,因此不得不說這是失敗的坦克發展之路,過分強調某一方面的效能,必然造成其他效能的欠缺,而德國重型坦克殲擊車欠缺的恰恰是致命的。
回覆列表
你說的應該是基於虎式坦克研製的斐迪南,後期改了下,叫象式,戰鬥全重為68噸,車全長8.14米,車體長6.8米,車寬3.38米,車高2.97米,車底距地高483毫米。成員6人:車長、炮長、駕駛員、機電員和2名裝填手,主要武器為一門克虜伯公司製造的Pak43型88毫米加農炮,火炮全長9.2米,身管長6.35米,長徑比為71倍口徑,總重量3650千克。該炮是當時穿甲威力最強的坦克炮之一,發射10.4千克的Pzgr.39/43 穿甲彈(APCBC-HE)時,初速1000米/秒,可以在1000米距離上擊穿30°傾斜、165毫米厚度的軋製均質裝甲板;發射7.3千克的Pzgr.40/43鎢心穿甲彈(APCR)時初速達1130米/秒,可以在相同的距離擊穿30°傾斜、193毫米厚的軋製均質裝甲板;彈藥基數55發。憑藉這門效能優異的火炮,“斐迪南”成為當時德軍威力最大的戰車,可以在1000米距離上擊穿幾乎所有的盟軍坦克。但是由於自重太重,導致油耗過高,速度太慢,轉向不靈活,實戰中都是被地方坦克繞道後方或側方擊毀,才用了多項未成熟的新技術(如電傳動),導致維修難度直線上升。戰爭末期,大勢已去,已經不是一兩款新式武器可以改變的,尤其是面對蘇軍的坦克海戰術,數量有限的象式也無法挽回頹勢,扭轉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