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醫養生鄭芝環
-
2 # 阿斌小戈戈
出汗是人體的正常現象,然而寶寶出汗與大人有所不同,總是讓媽媽們擔心。究竟哪種情況正常,哪種不正常呢?媽媽們還真需要了解清楚。
寶寶為什麼比大人愛出汗?
相對於成人來說,嬰幼兒的面板含水量較大,面板表層微血管分佈也較多,並且活動量又大,新陳代謝旺盛,所以由面板蒸發的水分也多。再者,由於汗腺的分泌是受植物神經來調節的,寶寶的神經內分泌調節功能相對較差,大腦皮層對植物神經的抑制功能差,所以,寶寶對冷熱的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差。即使在晚上睡眠時,植物神經依然處於興奮狀態,所以寶寶剛入睡時也很容易出汗。
什麼是寶寶正常的出汗呢?
寶寶正處在生長髮育階段,新陳代謝旺盛,而且活潑好動,因此出汗常比成人多。他們在活動、吃奶過急、玩得興奮時就特別容易出汗。
引起出汗的原因排除以後,出汗的現象就消失了。汗出得多少並沒有什麼標準來衡量,主要是看寶寶出汗的同時有無其他伴隨的症狀和不適。
為什麼有的寶寶不愛出汗呢?
寶寶不愛出汗,可是寶寶平時並沒有任何異常的病症,那就是還算正常的情況。也有一種罕見的疾病叫先天性閉汗症,主要是汗腺發育不良或遺傳造成的無汗腺,目前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
不經常出汗,這對於寶寶的健康有害無利,汗腺不暢,就喪失了一條重要排毒管道,也就失去了一道免疫防病的重要防線。因此,從順應四季節律和生命規律出發,該出汗時就要出汗。所以不出汗的寶寶,要及時就醫。
出汗多了對寶寶有什麼影響?
由於汗的主要成分為水,同時含有一定量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所以大量出汗對人體的水鹽代謝產生顯著的影響,同時對微量元素和維生素代謝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出汗多的寶寶容易丟失更多的水分、鹽和微量元素。可能引起缺鋅,從而導致血鋅降低。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它與兒童的生長髮育、免疫功能、視覺以及性發育密切相關。兒童在生長髮育的過程中,對於鋅的需求量比較大。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增加一些富含鋅的食物,如牡蠣、瘦肉、動物內臟等,也可適當補充一些鋅劑,如葡萄糖酸鋅、甘草鋅等。另外,寶寶出汗多時家長要多給孩子喝水,保證代謝的需要。
寶寶多汗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醫學上把寶寶出汗多的現象稱為“多汗”,有“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之分。
大多數寶寶出汗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醫學上稱為“生理性多汗”,一般都可以找到明顯的外部原因或誘因。
比如:
氣候炎熱或室內空調溫度過高而致寶寶多汗;
寶寶遊戲、跑跳、劇烈的運動後出汗多;
寶寶衣服穿得過多;
晚上被子蓋得太厚,使寶寶過熱而出汗多;
吃了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等也會導致多汗。
寶寶多汗,父母不必過分擔憂,首先應該積極尋找寶寶多汗的原因。如果是生理性多汗,只要去除導致寶寶多汗的外界因素就可以了。
引起寶寶出汗的疾病有哪些?
有些寶寶出汗是由於生病引起的,病因比較複雜。常見有以下幾種。
兒童肥胖症:肥胖寶寶即使動一動或平時走走路也會大汗淋漓。
佝僂病:多汗是佝僂病活動期的重要特徵表現,通常還伴有夜間哭鬧、枕禿、方顱、前囟門增大且閉合延遲等表現,頭部出汗較多。
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臟病、肺炎合併心衰的患兒也常常會大量出虛汗。
結核病:患有結核病的寶寶不僅前半夜汗多,後半夜天亮之前也多汗,稱為“盜汗”。同時還伴有胃納欠佳,午後低熱或高熱,面孔潮紅,消瘦等表現,有的還會出現咳嗽、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低血糖:空腹時多汗應考慮低血糖症。表現為不安,面色蒼白,出冷汗,甚至大汗淋漓,四肢發冷。
藥物性多汗:吃退熱藥過後,引起大量出汗。
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傷寒、敗血症、類風溼病、結締組織病、紅斑狼瘡或血液病疾病等也常有大量出汗的表現,通常要請醫生鑑別。
判斷寶寶病理性多汗,除必須結合病史、體徵分析以外,還應進行有關檢查,才能作出正確診斷和治療,父母也不能擅自下結論,隨便給寶寶用藥。如果發現寶寶有上述表現,可以帶寶寶上醫院檢查,以便及時正確診斷。
怎樣護理多汗寶寶?
多汗寶寶巧護理,能防止寶寶面板疾病發生,同時也能減少寶寶感冒的發生機率。
● 穿純棉質地內衣
純棉質地的衣服透氣、吸汗,貼身穿著也比較舒服。
● 調節室內溫度
每天早、中、晚堅持定時通風換氣,儘量做到每次開窗10~30分鐘。
如果是炎熱的夏天,有條件的家庭可使用電扇或空調降溫,但要注意風不能直接對著寶寶吹,尤其是寶寶睡著後,面板毛孔開放,身上有汗,直接吹容易受涼。冬天有暖氣的家庭,不要讓室內過熱,以免室內外溫差大寶寶愛感冒。
● 衣服及被子不可太厚
寶寶衣著和被子的厚薄應與大人相當,尤其是冬天不要穿得過厚,蓋得太多,否則寶寶容易出汗。而且從小鍛鍊寶寶的耐寒能力,也有助於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 勤洗澡
勤給寶寶洗澡,以保持面板清潔、乾燥。這是因為寶寶的面板十分嬌嫩,過多的汗液積聚在面板褶皺處如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容易導致面板潰爛並引發面板感染。
● 及時更換衣物
衣服被汗液浸溼,如果不及時更換,寶寶就得用自己身體的溫度來焐幹,這樣容易讓寶寶受涼,引起感冒、發熱及咳嗽等不適。因此出汗後要及時換上乾爽內衣。
● 多喝水或湯
出汗嚴重的寶寶,由於體內水分喪失較多,如果不及時補水,就有可能脫水。出汗會使身體失去一定量的鈉、氯、鉀等,淡鹽水則可有效補充這些物質,對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避免脫水而導致虛脫有重要作用。父母也可做紫菜湯、西紅柿蛋湯、水果汁等為寶寶補充水分。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回覆列表
小孩新陳代謝旺盛,會比大人容易出汗點,一般都沒什麼問題!
中醫認為,有三種體質的人比較容易出汗。
一、氣虛型。出汗以自汗為主,活動或者勞累之後出汗明顯;或者伴有怕風怕冷、容易感冒、抵抗力下降、神疲乏力、氣短懶言等症狀;
調養要以補氣固表為主;平常少吃生冷食品,不要太勞累過度,可以多吃補氣食品,如參類、大棗、香菇、雞肉、蓮子、黃芪、浮小麥等等。中成藥可以選擇玉屏風顆粒或者虛汗停顆粒。
二、陰虛型。出汗盜汗為主,以夜間或午後明顯;經常會伴五心煩熱、口乾舌燥、大便乾結、心煩失眠等症狀。
調養以滋陰降火止汗為主;不能熬夜操勞,平常少吃辛辣上火食品,多吃滋潤養陰食品,比如沙參、玉竹、麥冬、石斛、生地、熟地、白木耳、蓮子、燕窩、百合、蜂蜜;中成藥可選擇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
三、溼熱型。出汗以頭部、手足部位為主;經常會伴有面板油膩、口乾口苦口臭、口舌生瘡,大便粘滯、面生暗瘡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