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幅利。
《辭源》:
求利有節制。《左傳•襄公二八》:“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使無黜嫚,謂之幅利。利過則為敗,吾不敢貪多,所謂幅也。”《文苑英華》七七五唐•孫逖《唐濟州刺史裴公德政頌》:“幅利以儉,葆光以和。”
《辭海》:
春秋後期晏嬰的財富觀點。認為“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為之制度,使無遷也。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使無黜嫚,謂之幅利”(《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意指個人獲致財富須受一定的道德限制,是中國歷史上長期流行的倫理的財富觀的較早說明。
《辭源》與《辭海》對“幅利”的解釋,大同小異。引證的都是《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晏嬰的一段話。可知“幅利”一詞出自晏嬰,斯人具有該詞的專利權。那麼,晏嬰是在什麼情況下發明的“幅利”呢?
《左傳》記錄的這個故事,發生在襄公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公元前548—545年)之間,這期間齊國發生一連串的大事件。
襄公二十五年,齊國執政大夫崔杼,發動了一場弒君篡政的宮廷政變,史稱“崔杼之亂”。先是,崔杼在參加棠邑大夫的葬禮上,看上了棠邑大夫的夫人東郭姜。於是,就讓自己的家臣——東郭姜的弟弟東郭偃——親自出面,強娶其姊東郭姜為妻。不久,齊莊公又看上了東郭姜,遂由誘姦到通姦,並公開嘲弄崔杼。於是,崔杼殺死齊莊公,立齊景公為君,自己為宰相,慶封為左相。崔杼成了齊國名副其實的執政大夫。襄公二十七年(前546),崔氏內訌,慶封乘機滅亡崔氏一族,崔杼與東郭姜自縊身亡。於是,齊國大權又轉移到慶封之手。
崔杼死後,慶封獨攬朝政,更是荒淫驕縱。慶封看上了家臣盧蒲嫳的妻子,並與其通姦。為了追求淫亂,慶封把國政交給兒子慶舍,自己搬到盧蒲嫳家居住,不但作長夜飲,還搞起了“換妻遊戲”。慶封荒淫如此,引起齊國大臣們的強烈不滿,遂聯合起來滅掉慶舍及其家族黨羽。慶封聽說兒子被殺,起兵攻城,失敗後逃魯奔吳。七年之後,即昭公四年(前538),楚靈王率諸侯聯軍伐吳,攻克吳國朱方(今江蘇鎮江市東)後,執齊慶封而盡滅其族。
襄公二十八年(前545)十一月,崔杼之亂、慶封之亂平息之後,晏嬰為齊國相,忠心耿耿輔佐齊景公。齊景公封賞群公子與諸功臣,大家都領賞而去,惟有晏嬰不接受封賞給他的邶殿(齊國別都。近山東昌邑縣西),及其周圍的六十座城邑。於是就有了晏子與“太子黨”一族的大臣子尾(齊惠公之孫、公子祁之子)如是我聞的一番對話——
與晏子邶殿
先說幅利。
《辭源》:
求利有節制。《左傳•襄公二八》:“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使無黜嫚,謂之幅利。利過則為敗,吾不敢貪多,所謂幅也。”《文苑英華》七七五唐•孫逖《唐濟州刺史裴公德政頌》:“幅利以儉,葆光以和。”
《辭海》:
春秋後期晏嬰的財富觀點。認為“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為之制度,使無遷也。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使無黜嫚,謂之幅利”(《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意指個人獲致財富須受一定的道德限制,是中國歷史上長期流行的倫理的財富觀的較早說明。
《辭源》與《辭海》對“幅利”的解釋,大同小異。引證的都是《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晏嬰的一段話。可知“幅利”一詞出自晏嬰,斯人具有該詞的專利權。那麼,晏嬰是在什麼情況下發明的“幅利”呢?
《左傳》記錄的這個故事,發生在襄公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公元前548—545年)之間,這期間齊國發生一連串的大事件。
襄公二十五年,齊國執政大夫崔杼,發動了一場弒君篡政的宮廷政變,史稱“崔杼之亂”。先是,崔杼在參加棠邑大夫的葬禮上,看上了棠邑大夫的夫人東郭姜。於是,就讓自己的家臣——東郭姜的弟弟東郭偃——親自出面,強娶其姊東郭姜為妻。不久,齊莊公又看上了東郭姜,遂由誘姦到通姦,並公開嘲弄崔杼。於是,崔杼殺死齊莊公,立齊景公為君,自己為宰相,慶封為左相。崔杼成了齊國名副其實的執政大夫。襄公二十七年(前546),崔氏內訌,慶封乘機滅亡崔氏一族,崔杼與東郭姜自縊身亡。於是,齊國大權又轉移到慶封之手。
崔杼死後,慶封獨攬朝政,更是荒淫驕縱。慶封看上了家臣盧蒲嫳的妻子,並與其通姦。為了追求淫亂,慶封把國政交給兒子慶舍,自己搬到盧蒲嫳家居住,不但作長夜飲,還搞起了“換妻遊戲”。慶封荒淫如此,引起齊國大臣們的強烈不滿,遂聯合起來滅掉慶舍及其家族黨羽。慶封聽說兒子被殺,起兵攻城,失敗後逃魯奔吳。七年之後,即昭公四年(前538),楚靈王率諸侯聯軍伐吳,攻克吳國朱方(今江蘇鎮江市東)後,執齊慶封而盡滅其族。
襄公二十八年(前545)十一月,崔杼之亂、慶封之亂平息之後,晏嬰為齊國相,忠心耿耿輔佐齊景公。齊景公封賞群公子與諸功臣,大家都領賞而去,惟有晏嬰不接受封賞給他的邶殿(齊國別都。近山東昌邑縣西),及其周圍的六十座城邑。於是就有了晏子與“太子黨”一族的大臣子尾(齊惠公之孫、公子祁之子)如是我聞的一番對話——
與晏子邶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