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nswer.

    就業焦慮其實是社會焦慮的一種,有資料表明53.2%的應屆畢業生在畢業前後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就業焦慮。

    心理學上認為,焦慮是對預期中的自己有重大影響的損失或失敗的一種情緒反應。焦慮的實質就是由外在的模糊的危險的刺激所引起的一種強力的、持久的消極的情緒體驗,並引起相應的生理和行為的變化。簡單來說,無謂的或過分的擔憂就是焦慮。對於大學生就業焦慮可以定義為:大學生在面對畢業求職問題時,對可能出現的無法實現最初就業目標的就業失敗情況所產生的情緒體驗。大學生在面臨就業時無力把握自己的將來,不知道怎樣面對就業競爭以及由就業競爭引發的心理衝突,從而引起相應的生理和行為的變化。

    焦慮心理往往表現為產生危機感、失落感、不踏實感,出現焦躁、憂慮、煩惱、困惑、緊張等情緒,同時還會伴隨著諸如坐立不安、多汗、心悸、失眠等行為表現和軀體內部的生理變化。在大學生中比較常見的焦慮有考試焦慮、適應困難焦慮、對身體狀況的焦慮、人際交往焦慮、就業焦慮等。對於大學生來說,出現暫時的焦慮不用太過於擔心,因為適度的焦慮可以催人奮進,對提高辦事效率、發揮個人潛能等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過度的焦慮是有害的,要及時進行自我調整,否則嚴重的會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並有可能發展成為焦慮症,這將會對大學生日後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不良的影響。

    學生自身因素

    1、個人綜合素質不強。不少大學生在學校注重的是專業課程的學習,很少主動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有些大學生連社團活動都不參加,缺乏鍛鍊,造成了語言表達、組織管理、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相對薄弱,綜合素質比較差。但是目前企業不僅要求大學生的專業知識紮實,還要求具備各種能力,不少大學生在就業時競爭力不強,容易遭到淘汰,自信心受到打擊,自卑心理增強,部分大學生不能及時調整自己,長期以往就容易導致就業焦慮情緒的產生。

    2、認知水平較差。如果大學生沒有客觀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擇業期望值,在求職過程中遇到困難就容易產生挫折感和失落感,對未來的就業產生了莫名的擔憂,認為找工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有些大學生把自己定位過低,即便找到一份工作仍然不滿意,整天擔心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

    3、自我調適能力不足。不少大學生並不瞭解和掌握與自身心理健康有關的知識,心理自我調適能力比較差,遇到困難或者挫折,不會宣洩不良情緒,調節和控制自己的心理,而是把這些問題藏在心裡,不敢傾訴和發洩,這不僅使得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生活質量下降,也會導致一些身心疾病的產生。

    外在客觀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環境對人的個性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家庭不健全、家庭關係不和諧等都有可能對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作用。目前,家庭經濟狀況是影響大學生能否完成學業的重要因素,不少大學生,特別是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從入學初就開始背上學費這個沉重的經濟和心理負擔,往往承載著個人和家庭對未來更多的期望,不少學生都為自己定下了很高的目標,但是現實生活中他們又很難透過自身的努力去解決,這個時候他們的心理負擔又加重了。

    2、學校因素。長期以來學校都比較注重智力因素的培養,忽視了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容易導致學生心理素質出現失衡,不能全面健康地發展。大學生入學前會把大學生活想象得很美好,但是現實又不像他們想象那樣,往往導致學生對大學生活產生枯燥無為的想法,甚至出現厭煩、空虛、焦慮等心理症狀。另外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就業指導全程化教育體系的不完善也是大學生產生就業焦慮的原因之一。

    3、社會因素。很多心理問題都是由環境適應不良引起的,就業焦慮也不例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整個社會結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大學生是社會上最積極、最敏感的人群,這些社會的變化給大學生的心靈帶來了強烈的衝擊。大學生面臨的挑戰增多,承受著來自學習、就業、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壓力,要是這些壓力過於沉重,就會引發心理障礙。同時,就業市場的不健全和社會上的不正之風,使得不少大學生容易產生焦慮心理。

    大學生就業焦慮的心理指導

    正確面對就業焦慮,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

    1、科學認知,正確評價自我

    正確的自我認知是調整心理不適的關鍵,在世間萬物中,我們最不瞭解、最難了解的就是我們自己。大學生雖然已滿18歲,都是成年人了,但是不少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還處於形成期,加上心理結構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環境和因素的影響,不能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看待問題。因此大學生必須要學會正確地看待自己,對於自己的優點要學會表現、發揚,對於自己的缺點要容納並且及時改正,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格。

    2、學會放鬆,調適緊張心情

    焦慮往往伴隨著緊張,緊張又增加焦慮,因此學會放鬆對減輕焦慮很有幫助。情緒放鬆的方法很多,大學生可以採用深度呼吸法、靜坐冥想法、自我暗示法、身體放鬆法等方法進行放鬆。透過放鬆,減輕心理負擔,並使得身體從疲勞中得到恢復,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3、增強自信心,提高就業能力豐富的知識和全面綜合的能力有助於就業心理素質的提高。大學生就業焦慮往往都是由於自信心不足引起的,因此大學生要消除就業焦慮就必須增強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當然,這種自信心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學識、能力基礎上,如果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能認真掌握相關知識,鍛鍊各種能力,就不會害怕找工作,也不會擔心在就業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從而可以緩解或者消除就業焦慮這種心理。

    建立和完善就業指導全程化教育體系,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大學生的就業指導並不能到高年級才開始,應該把低年級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延伸到大一,即建立就業指導全程化教育體系,在大一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指導大學生在對社會現實及發展趨勢的認識情況下,根據自己的專業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並且按照計劃進行學習和鍛鍊,有了確定的定位和方向,學生學習就更具目的性,日後有的放矢找工作,這樣成功率也將更高。在學生即將畢業階段,就業指導課程則要側重就業相關知識的指導,幫助學生增強就業能力,調整職業期望,解決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緩解就業焦慮,實現順利就業。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自我調適能力

    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難免會遭受挫折,要是不能及時調整心態,舒緩不良情緒就有可能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因此,高校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就業心理諮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做到正視現實,不畏挫折,並且教會大學生心理自我調適的方法和技巧,解除心理困惑,緩解就業焦慮。自我調節這種方式對於解決症狀較輕的心理問題比較適用,但是當心理壓力增大,內心衝突激烈時,自我調節往往難以奏效,這個時候要引導大學生主動、及時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透過專業的心理諮詢幫助學生改善心理狀況,及時走出困境。大學生就業問題目前已經成為社會上關注度越來越高的社會問題,高校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擇業,幫助大學生解決其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緩解大學生就業焦慮等心理問題是高校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表情行為分析/心理學測謊/潮流心理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米相機隱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