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牧

    煙塵滾滾的倫敦,半城勞動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推動餐飲出現以炸魚薯條為代表的上班族快餐。另外半城,是打扮的溜光水滑的騙子,衣冠楚楚的出入各種寫字間,口吐蓮花買空賣空。這是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的獨家表像。

    技術上,英國能成為工業革命領先者,根本原因是英國紡織業高度發達,刺激了手工工場的發展,手工工場最終無法滿足商業需求,向大機器生產轉化,最終引爆工業革命。鋼鐵生產和煤礦業發達,為以蒸汽機為主要內容的工業革命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大批手工工匠,因宗教和政治原因,由Continental移居英國,為工業革命提供了人力資源。

    經濟局面,至1500年代,英國還很落後,義大利、尼德蘭、德意志都走在前面。但從這個時間點開始,英國商業逐漸發達,並形成最適合資本發展的模式,內需和外貿同步成熟,最終發展為一個充滿活力、生機勃勃的國家,為工業革命準備了資本和廣大的市場。

    大環境,自都鐸王朝開始,政治寬鬆,宗教相對淡化,稅收較輕,土地制度向有利於資本發展的方向轉化,這些都是Continental各國所不具備的。

    歐洲幾百年發展,最終以英國結出最豐碩果實,是綜合力量促成的。

    (全文完)

  • 2 # 光華

    這與英國和深受羅馬教廷控制的歐洲大陸隔著不便跨越的海峽有關。在歐洲開始文化覺醒擺脫宗教矇昧的時代,這使得英國世俗政權能夠更早更多的脫離宗教控制。也是因為隔海便利,讓英國可以完美避開有損自己的大陸紛爭,又可以干預大陸朝有利於自己方向發展,也有資本人才比較安全庇護所的優勢,這都使得英國漸漸成為躲避歐洲戰亂資本人才的集聚地,這都是英國取得科學進展發生工業化的物質條件。

    西班牙稱霸時代還深受宗教矇昧影響,政局也常常動盪不穩,條件不足。

  • 3 # 邱震海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涉及到我們對過去500年人類發展史,尤其是作為現代化載體的歐洲發展史的一個全面梳理和解構。

    一般人們都認為,人類的工業文明首先產生於海洋國家。但是,一個令人可以討論的問題是: 既然這樣,為什麼同樣是海洋國家,西班牙、葡萄牙,甚至荷蘭都沒有發展成後來的經濟強國,而只有後來的英國佔據了這一寶座?這就涉及到對科技革命及其來源的探討。

    大家知道,1760年代,英國發明瞭珍妮紡織機和瓦特蒸汽機,由此不但揭開了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序幕,而且也在20年之後推動了英國首先進入現代工業文明國家。

    因此,無論是人類的科技發明還是工業文明程序,基本上都把1760年代作為分水嶺;在這之前,即便從公元開始,人們可以發現,近1800年的歷史中,人類的經濟總量翻了六倍;而從760年代以後至今,目前僅僅250多年時間,人類的經濟總量已經翻了四倍之多。可見科技革命對人類經濟和整體發展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

    因此,這個問題基本已經得到了答案,那就是: 只要沒有科技革命,那麼即便擁有海洋文明和航行大發展,一個海洋國家充其量只能稱霸於一時,而不能稱霸永久。這就是作為後起之秀的英國,與之前所有老牌海洋國家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之間的本質差別。

  • 4 # 思想空間

    工業革命之所以在英國發生,而不是在西班牙或者東歐國家發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自然科學的影響。以牛頓的自然科學成就最為突出。牛頓(1643年—1727年)繼承和發展了伽利略的科學突破,他的萬有引力定律和力學三大定律,對自然科學的發展,對工業革命的興起都產生了巨大和直接影響,為工業革命的發生奠定了堅實的科學理論基礎。反觀西班牙,除了在前後同時代的文學藝術領域有所成就以外,根本就沒有產生具有世界意義的科學家,歐洲同時也沒有產生像牛頓那樣的科學巨人,有些國家只有在文學藝術等領域獨樹一幟。

    二是資本原始積累。英國的資本原始積累主要是透過圈地運動、殖民掠奪、對外貿易及在國內實現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途徑,例如國債制度、建立銀行和股份公司、嚴密的稅收制度三個途徑完成的。透過圈地運動,將只有人身自由而無生產資料農民變為工廠僱傭勞動者;而殖民掠奪與公司企業大生產方式將大量的生產資料和貨幣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中並轉化為資本;透過強迫和掠奪式海外貿易,使大量的財富和貨幣源源不斷地流回國內。英國政府透過圈地運動、海外殖民掠奪、強盜式貿易、販賣奴隸和對國內農民的剝削,完成了擴大資本主義生產的兩個先決條件——大批的自由勞動力與大量資本。

    三是資產階級革命成功。英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資產階級革命併成功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內閣制的形成和近代議會制度的確立,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果。英國先後頒佈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君主的權利,第一次規定了人民具有請願與言論自由權利。此外,國家為保護創造發明人的利益,還頒佈了相關智慧財產權保護法案,例如晚年瓦特靠蒸汽機的專利發明轉讓過上優越的生活。這些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成果,從而成為在英國發展資本主義和進行工業革命的根本保證。

    瓦特蒸汽機

    四是手工工場的不斷湧現為先進技術與大機器化生產提供了應用場景。英國工業革命的應用場景就是散佈在全國各地大量的手工工場,這些手工工場不斷接納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先進生產技術,同時這些手工工場主也不斷結合實際進行多次創新,共同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手工工場分工的發展,把工具改良成為許多隻適合專門動作的工具,因而提供了把這些工具聯結在一起成為機器的可能性。此外,手工工場訓練了大批有技術、有經驗的工人,他們積累的生產經驗也直接推動了各種機器的發明。1733年,機械師約翰·凱伊首先發明飛梭,提高織布效率一倍,英國工業革命的前奏曲開始。1764年,織工兼木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發明了手搖紡紗機,即珍妮紡紗機。1771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座棉紗廠,僱了600個工人,這樣就突破了原來的手工工場階段,開始進入近代機器大工廠階段。棉紡織工具機的發明和推廣,催生了新的動力需要。1769年,詹姆斯·瓦特總結了前人的經驗,經過多次試驗,製成了第一臺單動式蒸汽機,1782年,他經過改進又製成了聯動式蒸汽機。178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座蒸汽紡紗廠,到1825年,英國已有蒸汽機1.5萬臺、馬力37.5萬匹。以後,它陸續運用到各個工業部門,在冶金工業上開動鼓風機,在採礦工業上開動排水機,在交通運輸業上開動火車和汽船等等。蒸汽機的誕生,使人類由二百萬年來以人力為主的手工勞動時代進入了近代機器大生產的蒸汽時代,成為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誌。

    此外,一批具有先進資產階級思想,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學思想理論問世,促進了工業革命的發展。如亞當·斯密《國富論》,集中宣揚發展生產對國家與國民財富增長的意義,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生活和限制生產,為工業革命提供了理論與思想基礎。

    反觀整個歐洲,大約只有法國而不是西班牙等國具有英國那樣進行工業革命的基礎。但法國工業革命技術成果賴以落地的生產工場與生產工人沒有英國成熟,農民還沒有離開土地。工業革命所需要的原始資本積累缺乏,在與英國爭奪海外殖民地中處於下風,透過對殖民地財富的掠奪積累工業革命資本遠遜於英國,再加上法國等國自身的封建殘餘勢力需要法國大革命來摧毀,自然就難以產生工業革命了。這些國家也只有等待多年後對英國工業革命成果的不斷消化、吸收,才能促進本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鑽石的好多知識不太瞭解,買怎麼樣的比較適合結婚自己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