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太2
-
2 # 見腫消世界
美國對伊朗的全面制裁,已在11月5日正式實施。特朗普審時度勢,放棄了當初一刀切的做法,突然在最後一刻宣佈“豁免八個國家和地區”。這 些名單今天已經宣佈,與當初打家猜測的大致一樣。如果說沒有納入歐盟,也不準確,因為裡面有“義大利、希臘”。
實際上,美國的豁免是精心選擇的結果。尤其不包括歐盟之中的大國,其用意第一,歐盟中的法國、德國是歐盟的領導者,而特朗普撕毀“伊核問題協議”,跳出來反對的就是德國、法國、英國等有影響力的的大國,他們不但支援歐盟的公司、企業和伊朗打交道,還啟動了保護本國企業的“阻斷法令”,最後又要搞一套繞過美國監管的貿易結算系統,面對美國的呼籲、警告。仍執迷不悟,所以本次的豁免,特朗普自然不會把他們放在其名單裡。是敲山震虎的延續。
其二,歐盟的胡鬧和英國的兩面性,特朗普並不害怕。因為一切都在美國的掌控之中。歐洲國家和北約組織成員高度重疊。在經濟上,歐洲需要美國,也無法割捨俄羅斯、中東等國家,特朗普心知肚明,但是在軍事上,特朗普也非常清楚整個歐洲更離不開美國,他們需要美國的“保護”;雖然俄羅斯的國力下降,軍事力量遠非前蘇聯的那個時候,但是在特朗普的操弄之下,俄羅斯的一舉一動也讓歐洲各國“膽戰心驚”——北約不斷軍事演習,不斷向俄羅斯靠近,美國還單獨和俄羅斯周邊國家軍事演習,就要讓俄羅斯把看家本領亮出來,就是要讓俄羅斯和周邊國家關係變壞,就是要俄羅斯和歐洲國家關係變冷...這有點類似於美國國內精英集團和反對俄羅斯的政客做法——特朗普要與普京和好,他們就使出渾身解數,讓美國和俄羅斯關係惡化,使他們的意願落空。故此,歐洲再鬧,也無法脫離美國,美國不理睬歐洲,自然也不怕歐洲逃出手掌心!
歐盟看似是一個整體,但並非鐵板一塊,他們也是各懷鬼胎,尤其是在如何對待美國的關係上,醒悟的不多,依賴的不少,想變革的不多,坐享其成的不少。歐洲什麼時候真正獨立了,有了自己的一整套體系,和美國能真正平起平坐,美國才會把他們當做盟友對待,現在僅僅是一個受保護的大跟班而已,所以,特朗普不重視他們,斜眼蔑視他們,自然是在意料之中——因為他們的腰板不直。
-
3 # 高峰軍事觀察
11月5日,美國正式對伊朗實施制裁,但中國(大陸)、印度、希臘、日本、南韓、土耳其、義大利等8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了臨時豁免資格。奇怪的是歐盟不在臨時豁免名單中。美國財長姆努欽稱,預計歐盟成員國會尊重美國對伊制裁。
在美國公佈名單之前,歐盟就提前發表宣告稱,在美國對伊朗全面恢復制裁的情況下,歐盟將繼續維持與伊朗的經貿往來,保障伊朗石油和天然氣繼續出口。宣告還指出:“我們作為伊(核)協議的締約方,有義務保留維護與伊朗建立的有效金融渠道,保障伊朗石油和天然氣繼續出口”。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的資料,2017年伊朗原油出口每天平均250萬桶(全年約1.45億噸),主要出口國是:中國、印度、南韓、土耳其、義大利、法國、日本、阿聯酋。分析指出,在俄羅斯提供高達500億美元的保底訂單支撐下,伊朗這隻中東之虎還是有底氣的,何況還有土耳其這個總愛跟美國唱反調的準盟友支援(庫爾德問題是土耳其和伊朗的戰略紐帶)。
印度曾承諾在11月4號前把伊朗石油進口計劃將為零,現在看來,既然特朗普給予這個南亞大國臨時豁免權,也即是說,截至目前印度並沒有兌現諾言。印度這次只是跟特朗普玩了一個文字遊戲而已。
但是如果伊朗願意對出口石油訂單“包~郵”的話,那麼相信無論是哪個能源需求量的經濟大國都會欣然接受的。有訊息顯示,伊朗海運公司的油輪近期就開始大批出現在東亞大客戶的港口等待卸貨。歐盟這次敢於和美國公開唱反調,很大程度上是看破了美國製裁的虛弱性。
如果連歐盟都願意積極地為伊朗石油出口提供結算便利,那麼特朗普的石油禁購令必然會成為一張廢紙。歐洲盟友一起造反了!英國、德國、法國和歐盟2日發表聯合宣告,對美國重啟制裁決定“深表遺憾”,並已經宣佈計劃建立一種“特殊目的”金融工具,使得歐洲和伊朗之間的貿易得以繼續。
-
4 # 馬克觀察
美國不豁免歐盟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透過對伊制裁分化歐盟,並且弱化歐洲同美國的競爭能力。而從11月19日歐洲多國外長謹慎支援對伊追加制裁來看,歐盟內部確實也產生了動搖,儘管是因為其他原因,但美國製裁也起到了間接性的作用。
歐盟之所以不支援制裁伊朗,主要是因為伊朗是歐洲主要能源來源地,如果伊朗倒下,歐洲的能源將不得不受制於美國、美國支援的遜尼派阿拉伯石油國家和俄羅斯,這顯然是其所不能承受的,所以寧肯面臨制裁威脅也要咬著牙挺伊朗。而其規避的手段則是避開美國主導的SWIFT國際金融支付結算機制自行設立歐伊獨立支付系統,這顯然挑戰了美國金融市場地位,所以誘發了制裁不豁免。
與此同時,歐盟內部也並不是鐵板一塊,由於其內部各國對伊朗能源依賴比例不一樣,所以決定了在面對美國製裁的情況下具有妥協性。這種性質隨著制裁深入與持久則更為突出,特朗普正是看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決定不將歐洲予以豁免,為的就是對挑戰美國金融秩序的歐洲一點教訓,對內部不穩的歐洲一點壓力。
回覆列表
歐洲沒被美國列入豁免名單有點意外,但仔細一想又有些必然。至從特朗普上臺,歐洲盟友車輪大戰般地訪問美國個個受到冷遇,可見特朗普早已不再內外有別,而一視同仁了。所謂一視同仁,也就是在“美國第一”的前提下“平等對待”。美國已沒有盟友,只有利益。
美國這次在歐洲只豁免了義大利和希臘,剩下的盟友均未提到,而在亞洲則豁免較多,可見美國的重點在歐洲。歐洲是缺油地區,而歐洲又是工業化程度很高的大洲,油的用量當然很多。歐洲二戰後的用油主要來自中東,近年來,歐洲又近水樓臺先得月,用上了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除去原有的管道,又新增了由波羅的海通向德國的“北溪_2”天然氣管道。
這條由芬蘭,瑞典到德國的天然氣管道不僅使德國的用氣達到原有的一倍,還使奧地利的用量增加了40%。這樣波羅的海三國的用氣就達到了100%,而保加利亞,斯洛伐克等都達到了80%,最少的波蘭等國也達到了50%。實用主義戰勝了意識形態,在俄烏關係產生危機後,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需求不降反升,成了歐洲政經關係的一個標誌物。
特朗普和美國的精英人是早把歐洲這一市場當作囊中之物的。美國一直反對歐盟用俄羅斯的石油,為此,特朗普還指責德國投降了俄羅斯,美國的國會議員們還要求撥專款來對付俄羅斯的油氣輸歐,讓歐洲油氣輸入多元化,以便美國從中分到一杯羹。但,美國能源高於俄羅斯40%的價格不能不說是美國能源進入歐洲市場的障礙。
美國所能採取的手段就是打壓伊朗了,讓伊朗石油賣不出去,國際市場因石油短缺價格自然攀升,這樣,美國石油進入歐洲市場就有了價格上的優勢。而且,借對伊朗的制裁限制歐洲各國購買伊朗石油,這樣,美國的能源就可以填補這個空缺。總之,無論使用何種手法,就是讓歐洲買美國的石油。
不過歐洲可能對此有了一些思想準備,針對美國的制裁,歐洲準備啟用新的結算系統,用歐元作為結算貨幣。對美國其它方面的制裁,歐洲也會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總之,這是一場搏弈,究竟鹿死誰手,現在還不得而知。也許在這個過程中,雙方會達成某種程度的和解,也許美歐就此弄崩。不管怎樣,完全照美國的意圖來是不可能的,時代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