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我有十翼水墨畫

    首先:是構圖佈局合理

    其次是意境,給人想像的空間,引發心靈共鳴,此時此刻有許多設想在腦海裡,或許是這樣,或許是哪樣?留下懸念,為觀者引導思維空間,屬於精神空靈,是畫的核心部分。

    在有:個性風格獨特,沒有見過這樣的畫法。

    還有:畫面整潔不瑣碎,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筆墨厚重,氣勢恢宏等。認為符合上述幾點是好過畫。圖(2)女人深思,有意境,不知道想什麼呢?朦朦朧朧的小船,是要等著遠歸的親人嗎?

  • 2 # 老劉

    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種類是國畫。它植根於中華民族千年的文化沃土中,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和深重的文化底蘊,是文化藝苑中經久不衰的瑰寶。

    欣賞一幅好的國畫作品,歷來看法各一,莫衷一是,但對“形”和“神”的認同是一致,所以“形”“神”兼備也成為國畫創作的基本命題和評價標準。一幅中國畫的好壞,不是簡單的以表面上的形象感觀來衡量的。中國第一個提出形神並重的理論家是南朝梁範縝,他在《神滅論》中提出“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但是真正明確提出“神似”和“傳神”理論的是東晉的顧愷之,他的《摹拓妙法》提出的傳神概念,成為唐宋以後國畫欣賞評判的標準。

    所謂“形”,就是對國畫的外觀表現,它是對作品外觀表現的感知,是人們對作品第一印象的認可,即指所畫物在形上象人們所認識是的,只有首先在形上被認可才能是一幅好畫。而所謂“神”,則是國畫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徵,國畫中指融入藝術家的思想感情加工創造的藝術形象。

    由此可見,一幅好的國畫必須具備“形”、“神”統一,兩者兼之,唯此方能最後確定一幅國畫的質量和品質。中國現代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他在1948年贈給史學家鄧蜀生而創作的一幅中國畫《奔馬圖》,此作品不僅表現了馬的精神和特徵,更賦予了畫家自己的個性和理想——為振興民族藝術而奮鬥!所以其藝術價值和精神品質都是高貴無比,實為中國國畫創作史上的唯美珍品。

    以上拙筆,僅此個人粗淺看法。

  • 3 # 紅梅工筆佛畫

    其實如何欣賞一幅好的國畫作品,首先應該知道什麼是好的國畫作品,這樣對於如何欣賞自然水到渠成,順便對於形與神的問題也就瞭解了。

    而謝赫六法正是中國古代美術品評作品的標準和重要美學原則。

    "六法"最早出現在南齊謝赫的著作《畫品》中。

    六法論提出了一個初步完備的繪畫理論體系框架--從表現物件的內在精神、表達畫家對客體的情感和評價,到用筆刻畫物件的外形、結構和色彩,以及構圖和摹寫作品等,總之創作和流傳各方面,都概括進去了。

    一形與神只排在中國畫的第三位

    六法包括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六個方面,由此來看,欣賞中國畫首先要看畫的氣韻與筆墨。

    氣韻,生動是也,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畫的形象具有一種生動的氣度韻致,顯得富有生命力。

    從人物從姿態、表情中顯示出的精神氣質、情味和韻致,也是繪畫和整個造型藝術的最高目標之一。

    骨法,用筆是也,是說所謂骨法及與其密切相關的筆法。

    中國畫最講究筆墨,這首先當然是因為中國畫獨特的繪畫工具和材料,但更重要是中國的思想,中國畫全以勾勒線條造型,物件的結構、體態、表情,只能靠線的準確性、力量感和變化來表出。因此借用"骨法"來說明用筆的藝術性,包涵著筆力、力感 、結構表現等意思在內。

    應物,象形是也,在六法中,象形問題擺在第三位,表明在南北朝時代,繪畫美學對待形似、描繪物件的真實性很重視。

    隨著發展,中國畫也有重形似時期,重神輕形的時期,也有形神並重時期,“形”與“神”的關係問題是長期影響中國畫創作與欣賞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問題。

    二中國畫中的形與神

    什麼是“形”?“形”,就是事物的外觀表現,繪畫中指的是繪畫物件的原形。“形”始於繪畫發展的初級階段,上古的畫論《爾雅》中有“畫,形也”之說,就是指“形”是揭示事物外表的,是外在的、表象的、具體的、可視的,沒有形象就沒有繪畫。

    什麼是“神”?“神”,就是事物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徵,繪畫中指融入藝術家的思想感情加工創造的藝術形象。“神”的提出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時候繪畫隨著人物肖像畫的發展,對“形”的把握已有相當高的水平,並逐步由象形階段發展到“傳神”階段。

    由此看來,如果說“形”是血肉之軀,那麼“神”就是靈魂之帥,“神”是揭示事物內涵的,是內在的、本質的、抽象的、隱含的。兩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廢。

    三怎麼看中國畫形和神

    在神與形的關係上,中國畫歷來強調神似,華人畫山水草木時都賦予其感情,賦予其精神,“神”在中國文化中有特殊的含義,神聖、神秘、神靈、神通、神話都是中國文化中非常有內蘊的詞。“神”在文化領域被廣泛採用,中國畫始終把對神韻的追求、對精神實質的追求放在第一位。

    國畫大師齊白石主張“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齊白石認為,作品或藝術形象“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畫出物件的外形不算功夫,畫出物件的內在精神氣質才算功夫。

    國畫大師傅抱石也認為“中國畫畫一個人,不只是畫外表,而是要像這個人的精神,一般人所謂“全神氣”,即是要把這人的精神表達出來。所以中國畫要畫的不是形,而是神。這種寫意的精神,是產生於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尤其是華人的思想。”

    所以,欣賞中國畫首先要看氣韻筆墨,要看是否形神兼備,而這裡的形不能以物理的形來要求,是相由心生的形,要體會其神,還是需要一些自己的體會和修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了。

  • 4 # 天雄藝術

    尺寸:

    作品的大小與寫作的難度息息相關;古今中外,我們觀察到在領導人接待的會議廳、博物館、展覽館等地,最顯眼的是懸掛空中的巨幅畫作;另外很多實力派畫家往往在其巔峰時期製作出百米長卷,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非常巨大或長卷,除了作為考驗畫家的多年功底和創作留念紀念之外,其畫作的價值也不菲。

    構圖:

    畫作不論是山水、花鳥、村莊、流水、動物、植物或是多元結合,構圖上需要花的心思也是歲月一點一滴累積的經驗所作;構圖是否與實景相互匹配(如荷花搭配錦鯉、嵩山搭配流水、村莊搭配田野等)、和諧共存、主次分明、清而不浮;如寫實畫作也需畫龍點睛虛擬與現實合一,構圖不完美極致,稱不上好作品。

    題字:

    好的作品,除了畫作一絕以外,題字也是至關重要,字型、字數、書法、分佈、佔比等元素必須均衡掌握;雖以畫為主,但題字亦是高深學問,能體現出畫家腦海中存有多少詩詞筆墨,每個畫家一生當中書寫過的作品無數,用詞也有麻木的時候;同時每幅好作品的題字也與寓意有關,日常最常見的如大展宏圖、花開富貴、錦繡前程等題字已經看到沒感覺了,能有耳目一新的新名詞,這才是佳作也!

    像真度:

    畫作與所描繪的動植物或景觀必須有著高度還原像真,畫出來不怎麼像可以說抽象但不一定是好作品;而作品栩栩如生,看後過目不忘,作品時常在腦海中有畫面有印記,時刻對畫作有想念的,另外能有一定的視覺衝擊為最佳(如魚在水中游、瀑布直流、花草搖擺等)。像真度的細膩、精度、還原、準確、色彩等也是其超凡價值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aaS的未來發展將會如何?資料合作是必經之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