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涼家長之家

    家長來信:前兩天看見教育部新聞釋出會上說,去年全國入園兒童減少了七十多萬。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上幼兒園依舊如此困難?

    答:孩子們上幼兒園困難與全國入園兒童減少七十多萬之間,完全沒有相關性。這背後的原因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的。據我的經驗看,至少但不限於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不確定性的可能是:計劃生育等政策的後遺症。

    之所以說是不確定性,包括兩層意思。

    一個不確定性可能是:計劃生育後遺症。

    30年鐵腕計劃生育政策,確實對人口增長紅利造成了較大負耗。然而,當年的人口基數畢竟是十分龐大的,起碼當下的三五年之內並不會很明顯地從幼兒園或小學的就學率顯現出來。

    換個確定性的角度說,假若幼兒園或小學的就學率明顯有下降,這跟計劃生育本身沒有太大關係,有直接相關性的是年輕人觀念的變化——這一方面確實是因為人們享受到了“只生一個好”的大便利和大實惠,但這不是主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東西方文化的大融合所致,深深烙刻在華夏子孫基因中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傳統觀念被重個人感受、重生活品質、重自由自在等觀念所替代。越是高學歷、高收入的人群,越注重個人生命與靈魂的圓通融合與重建重構,並不願意承擔“養孩子”這麼瑣碎又麻煩的事兒。

    另一個不確定性可能是:教育部的統計數字不準。

    官方官辦幼兒園的統計資料自然是準確的,可是民間的呢?但凡城市裡稍具規模的一些民辦幼兒園人數也許確實統計進去了,但更多的是不少散佈於居民區、城鄉結合部等連辦學手續也不怎麼齊全的“黑幼兒園”,他們敢報數字麼?躲還來不及呢。就像當年計劃生育工作如此雷厲風行時候,照樣有無數的“超生游擊隊”。

    過年時候還聽說了一件特別匪夷所思的事兒:說是某駐村幹部發現有個六十多歲的老人生活困難,想要聯絡著給把低保辦了。結果呢?辦理過程中才發現,這老人竟然是個“黑戶”,沒出生登記證明、沒身份證號,總之是一輩子沒出過村也沒辦過身份證。同理,大中型城市城區的幼兒園監管到位,這種完全“黑戶”式幼兒園興許沒有。但城郊呢?鄉村呢?大量民工人口聚居區呢?

    第二確定性是: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家庭型全包辦”幼兒園對社會型大校、大班幼兒教育有了較為明顯的入侵與替代。

    為什麼官方數字顯示幼兒園就學人口銳減而家長感覺幼兒入學依舊困難呢?

    一個確定性原因是:孩子上幼兒園困難,是因為家長一心要送去的是教育條件、生活條件等辦學資源最好的官辦幼兒園。就拿崆峒區來說吧,三十多萬的人口,真正讓家長們搶破頭的想去的幼兒園只有兩個,一個是市直實驗幼兒園,一個是崆峒區實驗幼兒園。這兩年劃片兒入學相對緩解了家長們的焦慮——因為沒指望了啊。有指望的家長早幾年就買好學區房,入學難?不存在的。孩子們在學齡前一年就有專人上門登記統計的,啥心不用費就上了。沒指望的,買不起房,找不起關係,涼涼。

    另一個確定性原因: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小飯桌等家庭式微型幼兒園對傳統大校大班幼兒教育有了較為明顯的入侵與替代。

    需求決定市場嘛,年輕的家長們能掏得起錢可掏不起時間啊,兩個人上班都忙,家裡有老人幫襯的另說,雙方都沒老人在跟前的話,孩子送進幼兒園也還是大麻煩。幼兒園上學晚、放學早啊,只有事業單位的公職人員可以得到優待和體諒,早上可以送完孩子後再去單位,下午可以提前一個小時去接孩子,就連出公差、加班等事上也會有相當人性化的考量和偏向,其他人也都沒意見——孩子小嘛,理解理解,誰沒經過這階段似的!至於非事業單位的其他人,每天加起來少上兩小時班?動不動孩子還會有個頭疼腦熱的要請假?去去去,哪旮旯涼快哪待著去。

    於是,家庭式二十四小時全職全能的、五花八門各種量身訂製的“小飯桌”“入戶式”小班、小族群幼兒園產生了。它們體制靈活、經營貼心,有以此為創業平臺對小朋友們包吃包住包接送包輔導作業的年輕人,也有退休後人閒心閒索性放話出去親戚朋友人託人介紹三五個孩子送家裡來一起帶著的……他們都不是幼兒專業教育工作者,但實際上卻承擔了幼兒教育的大半責任和義務。有不少小孩子甚至一週、一月才被家長接回去一次,年齡太小的甚至都來不及記住爸爸媽媽的臉。

    這一方面確實是好事,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確實解決了年輕人的燃眉之急;但是,劍有雙鋒,事有兩面,這無疑會將幼兒教育推向另一個尷尬的極端。一到三歲的小孩子最好是父母親自帶,三到六歲的小孩子就算不能是父母親自帶但至少每天得有三小時以上的時間在一起,否則的話,對小小心靈的隱形傷害會承著年齡漸長越來越明顯,而且這種傷害永無癒合的可能。

    第三確定性是:家庭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專職帶孩子的母親得到了應有尊重。

    在以上三個原因中,這第三個才是最為樂見的。早些年,經過鋪天蓋地各種影視劇的“異化”宣傳,全職媽媽們“沒好下場”幾乎是命定的結局,更可怕的是,就連全職媽媽自己也認同了“沒好下場”這種結局——沒了青春、沒了工作、沒了收入、沒了愛情、沒了婚姻。想想看,年輕的媽媽們得有多麼深重而悲壯的愛子之心才能夠清醒而勇敢地成為“全職媽媽”?

    如今不同了。身邊所見處,全職媽媽們個個兒活得風生水起的不在少數。

    另一方面原因是社會大勢所致,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專職帶孩子的年輕母親們得到了應有的尊重。這種尊重既來自於社會公眾不再對全職媽媽們擺出“你真可憐”的所謂憐憫,而是真心誠意地敬意;這種尊重更來自於年輕爸爸們對帶孩子這事兒手腳勤快的共擔與貼心貼肺的共情。

    有人曾說,“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良心。”

    我說,“對全職媽媽的尊重是一個國家的良心。”

  • 2 # 永遠的孩子王

    為什麼幼兒的教育問題,是家庭首當其衝的問題?

    生命的延續,是一個家庭的幼兒!

    家風的傳承,是一個家庭的幼兒!

    孩子的未來,都要從幼兒教育開始!

    有道是,養不教父之過!

    現如今,每個家庭平均都是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真正是眾星捧月,視若珍寶。

    於是溺愛成了教育孩子的一個致命的利器。

    從小衣食無憂,沒有危機感,不知道錢的概念,自認為所有的一切對於自己都是理所當然,沒有感恩,所有人對自己的好都是天經地義。

    因此,幼兒的教育必須要有張有弛,真正的愛孩子,就要設身處地為孩子的未來著想,從小培養孩子明辨是非,懂得尊重,分享,關愛,堅持,堅強,自立,自尊,有責任感。

    不要縱容,放任,自私,嬌氣,霸道。

    幼兒教育,任重道遠。

    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階苗木“高”在哪裡?發展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