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輯編

    打太平軍是漢人窩裡鬥,滿清就是希望這樣。奴才就是奴才,還著書立說,後人蔣先生效仿攘外必先安內。滿需要找平衡點,在攘外上吃了虧,就讓你在安內上找補,再說了,漢人相鬥,反正人也不是我的人,地也不是我的地,就讓你就殺吧,就讓那誰割讓吧。

  • 2 # 不及閣大學士

    原因很簡單。

    老外只是想賺錢(而且清軍也確實技不如人,既然打不過,那就獻媚合作咯,還能順便借師助剿,何樂而不為呢),而太平軍卻明擺著想要革滿清的命。輕重緩急,一目瞭然!

    何況還有一句至理名言——攘外必先安內。

  • 3 # 一點點歷史

    這個問題比較長,應該分段回答。

    曾國藩為什麼不率湘軍北援,有些人認為是曾國藩抗旨不尊,實際上從來往的書信中可以看出,曾國藩對於北援一事還是非常重視的,但是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督撫,曾國藩確實有特殊性。

    曾國藩認為派兵北援“無益於北,有損於南”,這句話是曾國藩的核心思想,但是面對朝廷的旨意又不敢不遵從,曾國藩只能表面上積極準備北援,暗地裡拖延時間。

    從記錄中可以看出,英法聯軍從攻佔天津到最後議和退出北京總共才有兩個月的時間,兩個月時間對於曾國藩來說很好託,首先是請旨,曾國藩作為封疆大吏有守土之責,面對太平軍戰事吃緊,曾國藩不可能立即脫身北上。

    至於派出北上的將領,曾國藩認為事關重大,不應只派鮑超一人北上,統帥應該是胡林翼或者是曾國藩本人。

    這麼一來二去,當曾國藩準備北援的時候朝廷已經和英法議和。

    《曾國藩家書·致澄弟》“(十月)初四日接奉寄諭,夷務和議已成,鮑軍可不北去,九月初六日請帶兵入衛一疏,殆必不準,從此可一意圖輔東南之事”

    總結一下,曾國藩之所以不北援,主要是因為南方戰事非常吃緊,太平軍動搖的是大清根基,而洋人不過是攫取利益。

    再說說鎮壓太平天國一事。

    參與鎮壓太平天國的西方勢力主要是洋槍隊,洋槍隊的性質就是僱傭軍,1861年太平軍進攻上海的時候,洋槍隊,駐上海的英法軍隊,以及清政府曾聯合抵抗。其主要合作物件為李鴻章的淮軍。

    洋槍隊確實在華南等對給太平軍造成了很大的阻力,除了洋槍隊以外,英法軍隊抵抗太平軍完全是為了自身利益考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列強對於清政府和太平軍之間的爭鬥都是保持中立的態度。

    但是太平軍要進攻上海,英法卻不能同意,當時英、法等國已在上海開闢了租界,還有大量洋行從事貿易工作,另外還有大量外華人僑居在上海,對於列強而言,太平軍進攻會損害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也參與鎮壓太平軍。

  • 4 # 冥蝶讀書

    這個問題需要拆開來回答。

    一、湘軍為何不北上勤王?

    我們需要結合當時的形勢以及湘軍自身的情況來看。

    1、形勢不容許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背後的原因是《南京條約》到期,列強要求修改條款,他們要求得到更多的貿易特權,但是清王朝當時依然非常封閉頑固,他們直接拒絕了。其實按照現代外交來說,條款是可以談判的,只是對當時的統治者來說,他們對世界一無所知,而且盲目仇視洋人,直接拒絕了談判。戰爭失敗後,統治者也很清楚,英法並不是要顛覆清王朝的統治。

    而太平軍就不同了,它從一開始就想推翻清王朝,對統治者來說,當然是太平軍的威脅最大。湘軍就是為鎮壓太平軍而生的,曾國藩正在全力跟太平軍作戰。如果北上勤王,太平軍的勢力就無人阻擋了。

    根據《曾國藩家書》的相關記錄,英法聯軍進逼北京時,咸豐帝給曾國藩下過命令,要求曾國藩北上勤王。當時曾國藩正在圍攻安慶,處於關鍵時刻。他接到詔書,內心其實是不願意的,因為一旦分兵,圍困安慶好幾年的努力恐怕就要功虧一簣。曾國藩就一邊大談自己的忠義之心,但是一邊拖延,上奏摺跟皇帝討論應該派誰北上。安慶到北京那麼遠,奏摺往返幾次之後,北方已經開始議和了,不需要他派兵北上了。

    2、為鎮壓太平軍而生

    曾國藩創立湘軍,最初的目的就是鎮壓太平軍。這是一支以國家名義創立的私人武裝,朝廷什麼都不給,只給了曾國藩一張詔書:讓他募兵討賊。湘軍從人員招募,軍餉籌集,到裝備採辦,訓練,作戰,全部都是曾國藩一人操辦。湘軍的人員招募和籌集軍餉有很強的區域限制,基本上就限定在太平軍活動的幾個省份,比如安徽、江西、湖南等省。曾國藩需要跟這些省的地方官員打交道,依靠他們募集資源。幾年時間下來,曾國藩好不容易理順了方方面面的關係,有效保障了湘軍所需的各類資源。

    湘軍如果離開這些地方,去了北方,按照朝廷對湘軍的限制,曾國藩還需要重新梳理關係,才能獲取必要的資源。以當時官場的尿性,估計湘軍連飯都吃不上,更不用說打仗了。

    另外,湘軍從訓練、戰術、裝備上並不比太平軍高明多少,如果去了北方,面對英法聯軍的優勢裝備,也不一定能打得過。估計曾國藩也不願意讓湘軍白白送死。

    二、借師助剿

    所謂的聯合英法攻打太平軍,是指當時清廷的“借師助剿”策略。“借師助剿”最初是由列強提出來的。1853年,太平天國剛剛定都天京,美華人就提出“願派兵助剿”。到了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和約已經簽訂,列強再次提出願意幫忙剿滅太平軍。列強的考慮主要有兩個方面因素:

    1、列強在太平軍那裡得不到好處,當時太平軍反而開始進攻列強的大本營上海。

    2、列強透過戰爭簽訂的合約,裡面規定的權益有很多都在太平軍控制的區域,如果不幫忙,這些權益其實是拿不到的。

    實際上在小刀會起義的時候,上海地方官員已經開始借師助剿,小刀會起義就是被朝廷和列強聯合鎮壓的。不過咸豐帝一直不同意借師助剿,而他所重用的肅順也是一個非常排外的人。

    咸豐死後,又發生了辛酉政變,恭親王奕訢和慈禧掌權。這時候,太平軍攻佔了寧波,蘇州、常州等地都落入了太平軍手裡,太平軍開始進攻上海。這片地方是清王朝賴以維持的賦稅之地,尤其是上海,如果上海一丟,關稅也就沒了,清王朝根本就無法維持下去了。此時朝廷同意了借師助剿。

    對於借師助剿,曾國藩並不完全贊同,他在奏章中說“自古外夷之助華,成功之後,每多要求”。曾國藩的基本態度是借師可以,助剿不行。借師,可以從側後威脅太平軍,還可以暗中學習西方的技術。但是助剿,顯然是非常不利的,畢竟列強軍隊很強,沒法控制。曾國藩為什麼會有這種態度呢?

    1、曾國藩是一個傳統思想非常深的人,他創立湘軍鎮壓太平軍,目的是為朝廷分憂。他反對外國軍隊進入內地。他在給李鴻章的信裡說“借洋兵共保華洋之財可以,以助剿蘇常則不可”。

    2、湘軍從武昌一直打到南京,到1862年的時候,湘軍已經圍困南京。這時候如果列強的軍隊插手,就相當於來搶功勞,湘軍的官兵是不答應的。

    3、列強軍隊的野蠻。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搶了圓明園,這種野蠻行徑,曾國藩不會不提防。實際上後來組建的洋槍隊,雖然有協議受清朝官員的節制,但是實際上這些軍隊軍紀敗壞,四處劫掠,無惡不作。

    在後來作戰中,洋槍隊被嚴格限制在上海周邊活動,鎮壓太平軍的主力依然是湘軍,以及後來崛起的淮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胸部很小,怎樣豐胸能讓胸部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