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永恆的對話
-
2 # 好孩紙尼可樂斯
大爆炸是由一個奇點產生的,宇宙中原本充滿能量,但沒有物質,所有的物質都被壓縮在奇點內,某一時刻,這個奇點爆炸了,所有的物質因為爆炸噴射而出,這裡的物質是以基本粒子的形態存在的,而非我們熟悉的原子,所以此時宇宙還沒有原子。
大爆炸之後0.01秒宇宙的溫度達到1000億度,電子,光子等粒子形成。10秒後溫度下降到100億度,因為溫度的下降原子氫開始形成。此後各種粒子相互結合,氣體越來越多形成了濃厚的雲。這些雲相互匯聚,形成星雲。
宇宙形成之初只有粒子,而後形成原子,氣體,雲,一代恆星,二代恆星,最後才是行星,其實不論是地球還是太陽,從來就不可能是靜止的,只有運動才可以形成。大的星球引力吸引小的星球,成為行星。
宇宙只是一個迴圈系統,根本沒有什麼奇點,大爆炸只是一次宇宙迴圈的延續。宇宙之前是什麼?之前還是宇宙。
-
3 # 海螺008
太陽系裡的所有成員都是一個宇宙雲團形成的。
太陽,和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以及火星軌道附近的小行星帶,海王星以外的柯伊伯帶都是原始的宇宙雲團物質演化的,只有更外面的奧爾特雲可以不算太陽系的成員。
現代恆星學一直在發展,應該對恆星的形成-發展-演化-死亡等,已經研究很透了。這類科普文章很多,如果感興趣可以百度一下。
宇宙中有大量的氣體塵埃組成的雲團,雲團中的物質分佈不均勻,有的地方密度稍大,有的地方密度稀薄。不均勻的質量分佈,會引起引力的不均衡。
這些雲團中的區域性物質在萬有引力下匯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的氣體球,當氣體球的壓力足夠大時,就點燃了核反應,也就是恆星誕生了。
上圖中,能看到星星點點的恆星,它們誕生在不均勻的雲團中。
恆星在形成工程中,各方向氣體分子未必都均勻向中心運動,也可能有偏差,造成在路途中,也有區域性密度不均勻,這些小的高密度區域,也會聚整合小氣球。小氣球如果最後沒有匯聚到恆星裡,則就形成了行星,比如木星、土星等。地球、火星是岩石行星,因為質量不夠大,它們的氣體部分基本上被其他天體搶光了,主要還是太陽搶去的。
行星的公轉是角動量守恆定律繼承下來的原始宇宙雲有初始的運動,這個運動類似青煙的運動。它的動力來源是宇宙中的各種因素,比如一個大質量天體從遠處經過,造成引力波動。或者一顆大質量的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炸,強大的宇宙射線照射到這個雲團的區域性。或者雲團和雲團之間也有相互輕柔的碰撞,總之,雲團內部有一點翻滾運動。
下圖就是一縷青煙的圖片,能看到煙霧顆粒分佈不均勻,不同部分在翻滾。
恆星系統是區域性雲團物質聚集,它的這個區域性的雲團的旋轉運動,或者說翻滾運動,就被繼承在形成後的恆星系統裡。所以太陽本身在旋轉,太陽系的行星也繞著太陽旋轉。
恆星系統在形成初期,繞著太陽執行的天體多得是,公轉軌道各式各樣,有的越轉越遠,最後飛出太陽系,有的越轉越近最後掉入太陽,還有的相互碰撞最後聚集在一起。經過時間的淘汰,只留下來今天少數的八大行星。
這些留下來的行星,都是公轉速度剛好能與引力平衡天體,地球是其中之一。
宇宙中的恆星和它的行星多數是共同誕生的。行星有與它的恆星一起誕生的,也有恆星在宇宙穿梭中順手牽羊捕獲的。但是哪一種更多呢?現在看來,兩種數量都不少,但共同誕生的是主要的。這也解釋了為何絕大多數恆星系統裡,行星的運動軌道都在一個平面內。同時也解釋了為何雙星系統很普遍。
-
4 # 範傳燦
同學們大概都知道,我們美麗的家園,地球原本是由太陽體散落的殘渣凝聚而成的。太陽比地球大約33萬倍,巨大的物體產生巨大的吸引力。由於太陽的巨大引力,地球從一誕生就註定無法逃脫太陽的魔掌,被太陽牢牢地控制,並圍繞太陽進行運轉,叫作公轉。這公轉的意義就是使得地球有了四季。可能是由於地球運動的慣性,使得它逐步自己也轉起來了,叫作自轉。而自轉的意義,就是使得地球有了白天和黑夜。
-
5 # 嚶其
地球一開始就是圍繞著太陽轉的,太陽同時也是圍繞銀河系轉的,銀河系也是圍繞著宇宙在轉的。時空從始至終都沒有停止過,在宏觀上它們的運動規律符合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也同時符合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它們的這種旋轉運動在微觀上符合量子力學理論。
【下圖將拍攝的24時的時空變換,濃縮到短短的幾秒,充分說明了地球在圍繞著太陽公轉】
世界上沒有絕對靜止的物質,也沒有絕對靜止的時空。因為時間之劍一直向前,永遠都不會停。
比如,我看到你在認真的打坐,我認為你是靜止不動的。實際上我的想法是錯誤的,你表面是靜止的,可你的身體卻處於運動之中,你的心臟在跳動,你的所有器官都在為你工作,你的大腦也在運轉在思考,你的細胞沒有一刻是靜止不動的。煥然之,如果人體細胞都靜止不動,那麼這個人也就活不了。
宇宙產生於大爆炸,它已經生存了137億年,它由最初的一個奇點開始膨脹,它膨脹了137億年,它還要膨脹下去,直到某一個時刻它就像一個水泡那樣,啪的爆掉。於是下一個宇宙在爆炸的灰燼中,由新奇點產生,如此往復沒有盡頭。
【在月球上仰望我們的地球母親】
所以你找不到絕對靜止的物質,一切物質都在運動,物質的運動都是相對的。地球始終在運動,它不會靜止,因為它若靜止就意味著毀滅。地球既然從來沒有靜止,也就沒有了所謂的如何動起來。
-
6 # 徐德文科學頻道
地球當然是一開始就圍繞太陽在旋轉。
太陽系起始於45億年前的一片巨型分子云,這些分子云可能是一次或數次超新星爆發後的殘骸,逐漸聚集在一起誕生了幾顆恆星。
這片星雲形成前太陽星雲時,因為角動量守恆,會轉得越來越快,絕大部分質量(99.86%)聚集在中心形成太陽,其餘物質由於快速旋轉,變成扁平的原行星盤,地球就誕生於這個原行星盤中。
這些圍繞中心旋轉的金屬矽化物塵粒、冰和顆粒,在靜電作用和輕微碰撞中從氣體中凝聚出來,形成大約一微米的星子,繼而在相互碰撞中逐漸形成1到10公里大小的微行星。這些微行星就可在引力作用下收集周圍的塵埃顆粒,逐漸長大形成行星,將軌道周圍清掃一空。
由此可見,從地球還是某個小小的星子時,它就已經在圍繞軌道中心旋轉了。
-
7 # 為了明天1957
錯!地球乃是太陽的產物。地球自打從太陽中噴出後,就一直圍繞著太陽在旋轉,而且是漸行漸遠。在太陽周圍有無數塵埃顆粒都是太陽噴發出來的,而且都在圍繞太陽在旋轉著。地球剛開始沒現在這麼大,正因為積聚這些塵埃顆粒後慢慢變大,質量大了,線速度也就增大,離心力大,使得地球遠離太陽。地球將來終會脫離太陽系,成為銀行系中自由沉渣。
直到現在,太陽仍在不斷向其周圍噴灑著物質沉渣,只是你們看不到。
-
8 # 任我行162458367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距離太陽1.5億公里,至今已有40一46億歲了,地球起源於46億年前的太陽系星雲,
科學家推斷,地球形成之初,是一個由熾熱液體物質組成的球,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表溫度不斷下降,逐漸形成地核,密度大的物質向地心移動,密度小的浮在表面,這就形成了最初的原始地球,那麼原始的地球是靜止的嗎?
在太陽系形成初期,99%的物質向中心聚合形成太陽,周圍還有一些分散的物質碎片在圍繞著太陽旋轉,由於長時間的碰撞和引力作用,分散的碎片逐漸形成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由此可見,地球從來就不是靜止的,而是在旋轉和凝聚過程中,逐漸蛻變而成。
回覆列表
這是一個關於三體的初級問題,也可以說是宇宙的啟蒙問題。目前,宇宙星系執行規則,只是在牛頓萬有引力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層面上,天體物理學家們作出基本的解釋。
要在現有的共同認知基礎上說清楚這個問題,還得從宇宙大爆炸開始。 宇宙形成之初,開始是弦振與夸克遊蕩的世界,在經過一番彼此碰撞結合後,形成各種各樣的基本粒子,她們是塑造未來宇宙物質的原材料。
這些不安份的小蝌蚪,都有一種找媽媽的天性,然而,上帝並沒有天然的為她們安排一個溫暖的家,也沒有安排一位隨時召喚與呵護她們的媽媽。
一切都靠她們自己,她們自行組合,形成氫原子與氦原子,以及其他的元素,繼續進行自由組合。宇宙在膨脹之中,原子們在波濤洶湧中互相手拉著手,聚集越來越多,她們的溫度逐漸從最初的億萬度冷卻到幾億度,直到幾千萬度。
氫原子們首先赴湯蹈火,她們發現只有燃燒自身才能拯救大家。於是氫原子架起了鍋爐,在燃燒中氦原子勇敢的充當了拼命三郎的角色,加入到主力鍋爐工的行列中來。
這樣的聚集與燃燒持續數億年,就像生物的基因突變一樣,聚變反應並不是絕對穩定的。它們在燃燒過程中,時不時地要拋灑出一些較重的元素物質。 這些物質開始是熾熱的火球,後來經歷數億年的冷卻,他們中的一大部分就成為固態的或氣態的物質結體,他們沒有從母體中永遠的逃逸,而是在母體巨大引力的牽掛下,始終圍繞母體執行。
奇妙的是,這樣的母體通常是兩個,即所謂雙星系統。 後來,人類開始認識到他們的前世今生。為他們的母體命名為恆星,叫他們為行星。他們彼此吸引,在宇宙一角中的執行成為一個星系。就是行星圍繞恆星執行的系統。大到銀河系,小到太陽系,都是這樣的一個星際執行系統。
那麼,作為行星的地球,怎麼就能圍繞太陽執行呢? 第一,靠太陽的引力,或者說靠恆星的質量對時空造成的彎曲,地球就是想遠走高飛也不行。
第二,如果光靠太陽引力來拉住地球與其他行星,地球就會重新被太陽吞噬。所以,還需有一種斥力維持行星的公轉,這種斥力就是向心離心力,以抵消引力的拖曳。
宇宙中沒有任何一種物質是靜止的,所有恆星,行星在形成過程中都是運動的,都會形成一個引力系統或稱為慣性系統,它們是等價的。
時空彎曲的必然結果,就是質量為王,大質量天體管著小質量天體。質量過小的天體幾乎就成了棄兒,比如小行星,慧星等。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地球等行星的自轉問題,所有的天體幾乎都在公轉的同時自轉,自轉週期是由自身質量所決定的。 自轉的源動力來自於行星最初的勢能,轉換成動能,就是角動力,這種動能一旦形成就成了慣性力。除非相對穩定的太陽系規則被打破,否則,將永遠維持這種慣性力。
恆星太陽也好,行星地球也好,他們都是有年齡的。歷經數億年之後,太陽核心的氫原子和氦原子都燒完了,壯烈無比的恆星衰變開始了。
好在我們的太陽質量在氫與氦燃燒殆盡後,只能坍塌成一隻白矮星,但她在最後燃燒到外層的時候,她的大家族裡的行星衛星等天體將在高溫與輻射中化為灰燼。
雖然這看上去是非常可悲的,但是太陽正值壯年,還有五十億年的燃料可供核聚變的延續。因此人類根本不要擔心,當幾十億年後的子孫後代提前監測到太陽衰變期後,地球人早已移民到銀河系其他恆星系統,重新建立起自己的藍色家園了。
最後說明一點,維持三體執行規則,還與宇宙中充斥著的暗能量,暗物質密切相關,這些有待新的物理理論來解釋宇宙中三體的相互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