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懷念我們的青春年華

    南宋只是強弩之末。當時縱然不敗給蒙古,也會敗給金兀朮。

    南宋自趙構以下,就沒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南宋初期,朝中還算有幾個能幹的大臣,也因為如此,金國才沒有輕易滅掉南宋,到了南宋中後期,權臣弄權,武官軟弱,滅亡意料之內。

  • 2 # 張慶東字恕鳴文化原創

    宋朝自聯蒙滅金之後,面對的是一個日趨強大的“大蒙古國”。面對蒙古族橫亞歐的鐵騎,鼎盛的宋朝已無能為力。偏安的南宋,更無從對弈。

    南宋,是史學界把宋朝按“大一統宋朝”與偏安長江以南的“宋朝”的區別――即公元960年,陳橋驛黃袍加身的趙匡胤,結束了自唐末之亂開始的近200年“亂世”,在開封建立了“宋王朝”,史稱“北宋”,國祚167年。即1126年,大金破宋都開封,宋衣帶南渡,由趙構在臨安(今杭州)建立的“宋王朝”,史稱“南宋”,國祚153年。

    南宋自建立以來,居嶺(秦嶺)居江(長江)之險而守。雖然有能征善戰的名將頻出,並屢戰功勳倍受注目。但是,因奸相頻出,當政而誤國。在蒙古第五任大汗忽必烈“入主正統”,改國號“大蒙古國”為“大元”後,將中原的“中央汗國”作為經營打造的重中之重。忽必烈在放棄“東征日本”,“南討越南”之後,舉兵長驅南下,展開了近六年之久的“襄陽大戰”,大敗宋軍,徹底斬斷了南宋北據元朝的重要軍事屏障與戰略支撐點。然後,分兵一路沿長江東下驅進,一路由川陝南下。儘管有主戰派張世傑、文天祥等軍政大員要員,組織民眾殊死抗擊。無奈南宋已無任何戰略支撐要素,只能任蒙元鐵騎蹂躪。於公元1279年南宋最後一個“幼帝”趙昺跳崖殉國,南宋滅亡。

  • 3 # 流星68421911

    南宋鹹淳九年(1273)。南宋戰略重鎮襄陽守將呂文煥降元。他堅守了五年,沒有援兵,沒有補濟。他失去了最後的希望,投降元朝。呂文煥被蒙古任命為襄漢大都督,做為先鋒進攻南宋。一,臨安陷落。(1726)年,元朝丞相伯顏率二十萬蒙古大軍入漢水過長江直指南宋都城臨安。這時南宋的權臣賈似道(奸臣)迫於朝野上下的壓力,領兵十三萬出征。元軍一路勢如破竹,各地守城的將軍都投降元軍。賈似道領宋軍和元軍在安徽蕪湖遭遇。本來宋軍佔優勢,可賈似道卻做好逃跑的準備。宋軍將領都無心戰鬥,這一戰南宋水陸主力損失嚴重。賈似道兵敗,其它城市的主將都棄城逃跑。賈似道被貶官放逐。隨後被仇人殺死在廁所內。元朝大軍進攻到獨松關。獨松關,兩邊都是高山,只有中間一條路,山上就是守城的關所。邊上有一顆十幾丈高的松樹,老遠就能看見。獨松關是臨安的門戶,地裡位置特別重要。守關的是宋將張濡。他是南宋名將張俊的四世孫。元軍一到就猛烈進攻,張濡兵少,趕緊向朝廷要援軍。朝廷派文天祥帶兵增援獨松關。獨松關被元軍包圍近一月。宋將張濡貪生怕死竟然率軍逃跑了。後來也被元軍俘虜殺了。張濡一逃,元軍大力進攻,獨松關被元軍佔領,守將馮驥被殺。這時,文天祥的援軍還在半路上。獨松關失守後,臨安守衛空虛,謝太后下詔各地起兵勤王。各地大多都在觀望。只有張世傑,文天祥響應。可宰相陳宜中(奸臣)不信任張世傑,因為張曾是張柔的部下,而元軍的主將卻是張柔的兒子張弘範。陳宜中就調換了張世傑的部隊。文天祥自己招了兩萬人,陳宜中認為這些人都是烏合之眾。竟然不讓文天祥進臨安。這時,臨安城裡官員大多都逃跑了,宋恭帝便主動向元朝宰相伯顏獻出玉璽和降表,出城投降了。元軍進入臨安城後,將宋恭帝和南宋的大臣押到北京。忽必烈為了籠絡人心,沒有加害宋室皇家成員。2,崖山大戰。臨安陷落後,宋度宗的長子趙昰和度宗的三子趙昺逃到溫州。(1276年)五月,南宋不甘投降的文臣武將在福建擁立趙昰為帝。是為宋端宗。年號景炎。從臨安逃跑的宰相陳宜中也跑到這裡,被任命為左相兼樞密使。張世傑為副使。此時,福建,廣東一帶仍然為宋軍控制。江西,湖廣一帶也沒有完全洛入元軍的手中。此時的南宋小寶朝廷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沒有團結一致的心態,反而都在爭權奪利。文天祥從元軍大營才逃出來,就趕往這裡,遭到張世傑和陳宜中的排擠,被迫離開。陸秀夫和陳宜中發生分歧,被彈劾免職。張世傑欣賞陸秀夫。陳宜中這才招回了陸秀夫。一個尚在漂泊中的政權,如此不穩定的情況下,群臣只顧爭權奪利,黨爭不已,失敗不可避免。不久,元軍進攻福州,張世傑護送宋端宗入海坐船到泉州。泉州閩廣招撫使浦壽庚卻不準宋端宗入城。沒辦法,只好去潮州。文天祥離開小朝廷後,招收了一些敗兵和一些地方兵在江西,江淮,浙東,閩廣一帶堅持抗元。1278年,元軍從水路追擊宋端宗。宰相陳宜中請求去占城(泰國)聯絡小朝廷避難的事情。結果乘機逃走,再也沒有回來。宋端宗十一歲的孩子,一路擔驚受怕,驚恐得病死了。宋端宗一死,群龍無首,眼看要散夥。陸秀夫鼓勵大家立七歲的趙昺為帝。這時候,陸地上以沒有安全的地方。張世傑帶領小朝廷到新會縣八十里的海中,有一座崖山。大家暫時在崖山安居。這時還有官,民,兵二十多萬,大部分都住在船上。忽必烈派張弘範率水軍和騎兵全力進剿。文天祥聽說趙昺即位,便要面見小皇帝,沒有被允許。張弘範派軍追擊文天祥,由於兵少,文天祥和部將在吃飯的時候,被元軍抓住。後文天祥寧死不降,三年後在北京被殺。元軍在張弘範的帶領下入海追擊南宋小朝廷。這時元軍只有幾萬人,而且不習水戰,南宋小朝廷二十幾萬,應該有贏的把握。由於張世傑指揮失誤,放棄對入海口的控制權。造成宋軍沒有淡水吃,他又把戰船連在一起,喪失機動性。再者,元軍的軍隊不停的增援,人數越來越多。崖山大戰二十多天,雙方投入兵力五十餘萬。動用戰船二千餘艘。最終以宋軍全軍覆沒而收場。大臣陸秀夫逼迫自己妻兒跳海自殺。隨後抱著九歲的宋帝趙昺投入大海。宋室的許多大臣宮人也跟著投海自盡。場面十分慘烈。張世傑帶領少數人突圍後,得知宋帝死了,也萬念俱灰,在海中隨船沉海自殺。崖山大戰幾天後,漂浮在海面上的屍體有十幾萬人。南宋自宋高宗趙構開始,一共傳了九位皇帝,統治一百五十三年。至此滅亡。謝謝邀請。

  • 4 # 冥蝶讀書

    這個問題中的最後一次反擊是指什麼呢?文天祥的江西之戰嗎?還是其他戰役。不過不管什麼戰役,我們從南宋最後被滅可以能看出,南宋從來沒有取得過優勢,所謂的反擊也不過是因為蒙元一時疏忽,沒有顧及到而已。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最主要的就一點,朝廷的偏安心態以及對武將的防範心理。

    南宋其實是北宋的延續,本質上跟北宋沒什麼不同。宋朝自立國開始,就採取了防內甚於防外的策略,尤其是對武將的防範超過了對外敵的防範。比如靖康之變中,金兵第一次圍城時,當時大量勤王軍趕到,迫使金兵議和。但是議和一成,金兵尚未退去,宋廷就立即解散了前來勤王的軍隊,導致金兵第二次圍城。而被解散後的民軍要想再召集已經來不及了。

    宋室南渡之後,雖然定建康為都城,但因建康就在長江邊,宋廷根本不敢待在建康,而是躲在臨安。議和之後,當時掌管兵權的岳飛、韓世忠等人立即被解職,而岳飛更是被處死。後來宋廷也基本沒有恢復中原的想法,只有韓侂冑搞了一次北伐,結果居然沒有合適的將帥,而韓侂冑本人也被刺殺。

    蒙哥汗死於攻宋,蒙古軍撤退。宋軍沒有乘勝追擊,那些有功的宋朝將領非但沒有得到獎賞,反而紛紛被貶斥,甚至是獲罪。後來元軍圍攻襄陽,整整五年時間,宋廷幾乎沒有派出有力的支援,坐視襄陽被破。襄陽被破後,文天祥和張世傑帥20萬大軍想背城一戰,也居然被宋廷駁回,其實骨子裡就是害怕文天祥和張世傑掌控兵權。

    像這樣腐敗無能的朝廷,將士們怎能不離心離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上985、211我們究竟錯過了什麼,又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