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亢龍有悔44
-
2 # 青萍浮生
李建成和李元吉相對李世民弱勢,李淵天下大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手下文臣武將一大堆,功勞太大。李建成就想除掉李世民,拉攏李元吉,本來李元吉勢力就小,就向李建成靠攏了,等李建成登基後,自己也分杯羹,就共同對付李世民這個威脅,結果功敗垂成。
-
3 # 斯幽故事會
李淵稱帝后立大兒子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和李元吉兄弟兩個也分別被封王。
其實李家兄弟為了皇位也是明爭暗鬥,最終李建成和李元吉聯盟對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了李元吉和李建成,不久李淵讓位。
那麼李元吉和李建成為什麼能夠結成一黨呢,難道李元吉就不想除掉李建成自己當太子嗎?
原因一,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其實在李淵起兵時,他就答應如果李世民能夠幫他取得天下,那麼他就立李世民為太子,但是李淵食言了。
而且李世民戰功顯赫,無論是朝廷之上,還是軍營之中,李世民的威望都是很高的。李建成作為一個精明的人,自然也會居安思危,因此,他和李世民其實早就成了對手。(李世民劇照)
而李元吉作為李淵的兒子,他自然也是想成為太子的,但是他很清楚就算是太子不是李建成,那麼只要李世民在,就輪不到他,所以對於李元吉來說,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是他的對手。
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勢力都不如李世民,如果他們兩個一個被李世民打壓下去,那麼另外一個根本不可能與李世民爭鋒。有道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對於李元吉來說,李建成就是對手的對手,所以他選擇了先和李建成聯合對抗李世民。
其實他們的這種做法也是比較正確的,因為只有李世民倒下了,他們兩個人才都有了機會。類似的做法,在三國時,孫劉聯盟對抗曹操,也是這種思想。(李建成劇照)
原因二,李世民太過精明,李元吉害怕他當皇帝。在李淵的幾個兒子中,李世民是最精明的一個,太子李建成和他相比,就有些遜色了。其實開始時太子爭奪戰主要是李建成想要守住太子位,李世民想要拿到太子之位,似乎和李元吉沒什麼關係。(李元吉劇照)
其實無論是李世民做皇帝,還是李建成做皇帝,李元吉都肯定會是個王爺。但是王爺的權利也會有所不同,如果是個精明能幹的皇帝,那麼王爺手中不會有太多權利。可是如果皇帝不是很有能力,那麼王爺的權利就會被放大。
李元吉也是清楚這一點的,所以他寧願李建成繼承皇位,也不想讓李世民繼承皇位。
其實作為親兄弟,李家兄弟並沒有什麼私人恩怨,他們的矛盾就是彼此都想要得到更多的權利,而在他們權利擴大的過程中,對方就成了彼此的阻礙。
-
4 # 喜歡歷史的小馬
有一次討伐劉黑闥的過程中,李建成和李元吉中了埋伏,兩個人逃入山谷,啃樹皮打野物才熬了過來,所以李元吉和李建成經歷過生死,李元吉自然對李建成親近。
但他目光短淺,只看到了李建成是太子,將來登上皇位的肯定是他,所以就不遺餘力的幫助李建成,但他沒有想到李世民的實力已經不下於甚至於已經超過李建成,一葉障目,皇位爭奪的主角是李建成和李世民,而李元吉充其量只算是個配角,估計李世民也沒有把他放在眼裡,到最後還是做了兩個兄弟爭奪皇位的犧牲品
-
5 # 一夫82
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及李元吉的矛盾早已存在,因此李建成只能和李元吉結成一黨,以對抗李世民。
這段歷史與隋煬帝楊廣,取代隋太子楊勇太相似了。而玄武門之變卻要比隋煬帝取代楊勇更加血腥。楊勇當時只是被廢太子位,而玄武門之變卻是,李世民事先已有準備,而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毫無防備之下,同時奉詔見父王李淵,在玄武門被李世民一箭中喉而亡,隨之李元吉又被尉遲恭所殺。兄弟一場,就這樣結束在刀劍之下,令人嘆惋!
李世民與李建成親兄弟之間的矛盾,最主要的是皇位之爭。
按照"立嫡以長"的皇位繼承規則,嫡長子李建成當為太子繼承皇位。然而李世民在隋末唐初的統一過程中戰功赫赫,率軍先後滅掉劉武周、竇建德、劉黑闥、王世充等割據勢力,聲望比李建成高得多,更重要的是還聚攏了各類人才,如瓦崗寨的徐茂公、秦叔寶、程咬金,以及後來的李靖、尉遲恭,包括長孫無忌等等。這些人都是武川關隴的軍閥或勳貴。
而李建成身為太子,則長期在宮廷內,幾乎沒有什麼戰功,身邊多為文官,聲望和勢力遠不及李世民。況且,隋煬帝楊廣取代隋太子楊勇的前車之鑑還歷歷在目,李建成不可能不對李世民奪位有所警惕,而實際上李世民也躍躍欲試,存心已久。
這種時候,李建成只能和李元吉結成同黨,以求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對於李元吉來說,他同樣也有奪位之心。然而三兄弟間他的希望最小,他同李建成結黨的目的,在於打敗了李世民之後,再找機會取李建成而代之。
利益相關之時,兄弟手足情已不重要。可見,皇權的魅力遠大於血緣親情。這就是歷代王朝為了皇位,總是演出一場又一場血淋淋的悲劇的原因。
-
6 # 國史春秋
李元吉和李建成結成一黨並不奇怪,因為李建成在與李世民的對抗中底氣不足,刻意的去拉攏了李元吉。當然,李建成開出的條件很優厚,許諾自己百年之後的皇位由李元吉繼承。李元吉比李建成小了15歲,理論上講不算白日做夢,至於李建成能不能兌現承諾那就不好說了,最起碼目前是多了一條臂膀。李建成看的是眼前的利益,李元吉寄託的是未來的希望,所以二人能夠一拍即合。
那麼李元吉也想當皇帝嗎?當然想了,可能大多數人不相信,因為無論從那個方面講都不夠資格。但是自古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就不是好士兵,李元吉想證明自己是個好士兵,當然要去爭這個將軍了。另外性格上看,李元吉也是個有野心的人。
李元吉是李淵的四子,生下來的時候奇醜無比,醜到母親竇氏懷疑人生,所以將他丟棄荒野,幸虧一個叫陳善意的下人將其撿了回來。李淵對這個兒子倒不嫌棄,可能是他也沒有想到將來能當皇帝,還能生十多個兒子,所以從小就把這個幼子驕生慣養著。這樣一來,李元吉的性格就有些偏執,做起事情來容易跑偏,總之就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
李元吉也知道自己不才,根本不具備與大哥和二哥一較高下,於是只能另闢蹊徑。所以當李建成給李元吉畫了一張餅的時候,李元吉認為很實惠,這張餅可以吃到。在一部分人看來很天真的東西,但有些人卻把它當做堅定不移的夢想,這就是世間萬物的微妙之處。
那麼,李元吉、李建成與李世民之間的矛盾為什麼就這麼多呢?歸根結底還是“皇位”惹的禍,皇帝只能一個人來當,想當皇帝的人好幾個,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爭。爭的結果就是互不相容,甚至兵戎相見。所以,自古帝王之家就是權力角逐的集中地。
即便,李世民不去和李建成去爭,而心甘情願的去做一個臣子,李建成當了皇帝之後,也不會善待李世民。原因很簡單,功高不封,李建成免不了要猜忌,李世民自然會擔憂,因為歷史上為鞏固皇位而手足相殘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並不是李世民兄弟之間的矛盾多,而是有時候矛盾不可調和,更無法避免。
-
7 # 詳侃歷史
我談談我的看法。
一、李建成和李元吉結黨問題
李建成和李元吉在義寧元年(617)有過共同逃難的經歷,當時,李淵在晉陽起兵,李建成、李元吉和五弟李智雲在河東郡,李建成和李元吉扔下李智雲,逃出了河東郡。因此,他們兩人互相之間更加熟悉一些。
當然,武德年間,李建成和李元吉互相結黨,除了私人感情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共同的利益需求。
對於李建成來說,他雖然是太子,但是,武德年間掃平群雄的事業,主要是李世民完成的,李世民在軍隊中的威望極高,心腹、故交、舊部極多,有這麼一個強勢的弟弟,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是不穩固的,在李淵健在的情況下,倒還能控制住局勢,一旦李淵不在了,如果李世民有異動,李建成很難壓制住李世民,因此,李建成為了鞏固自己的太子之位,需要有盟友的支援。特別是,有些髒事兒,李建成直接出面不太合適,需要有個幫手替他做。而李元吉武德年間有出征經歷,而且作為齊王,有自己的直屬部隊,李元吉的膽子也比較大,符合李建成對於盟友的需求。
對於李元吉來說,李元吉自己是個野心家,他也覬覦太子之位,據《舊唐書》李元吉傳記載:
往者護軍薛寶上齊王符籙雲:“元吉合成唐字。”齊王得之喜曰:“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
可見,李元吉也是想做太子,進而當皇帝的,但是,如果他自己單獨行動,沒有任何勝算,法定的太子是李建成,擁有軍權的是李世民,李元吉雖然也有徵戰記錄,但功勞不大,在軍隊中的影響很小,甚至有些負面影響,比如他武德二年(619)丟失幷州。然而李元吉有自己的特點,他膽子大,愣頭青,敢想敢幹,非常適合充當打手。李元吉上位的障礙是李建成和李世民,而這兩個人是李建成偏弱,李世民較強,因此,出於聯弱抑強的考慮,他需要先傍上李建成,共同除掉李世民,然後,再想辦法幹掉李建成。
正是出於除掉李世民這一共同的利益訴求,李建成和李元吉聯合到了一起。
二、李建成、李元吉與李世民的矛盾
李建成與李世民有矛盾,主要是因為李世民威脅到了他的太子之位,李元吉與李世民有矛盾,主要是因為李世民是李元吉爭奪太子之位的阻礙。而這一切,都要歸因於李世民武德年間軍功太大。
武德年間,北方主要的割據勢力,包括薛秦、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第一次起兵的劉黑闥等,都是李世民率軍討平的,在這一系列征戰過程中,李世民在唐軍中有意無意的培養起了一大批的心腹故舊。與此同時,討平南方主要割據勢力蕭銑、輔公祏的李孝恭,與李世民關係密切,李孝恭的副手李靖則是李世民的心腹(李靖本人在秦王府擔任過幕僚,李靖的弟弟李客師一直是秦王府核心成員)。也就是說,唐軍軍隊系統,充斥著李世民的勢力、以及與李世民關係良好的勢力。這對於李建成這位儲君,無疑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對於野心家李元吉,也是極大的障礙。
正因為如此,李建成和李元吉才急於除掉李世民。現在網上很多人,把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太當回事兒了,以為只要李建成耐心等待,熬到即位,就可以順利壓制李世民,這實在是太幼稚了,要知道當時可是唐朝初年,那時候的人們剛剛經歷了隋末大亂,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便是草頭王,憑什麼認你李建成的地位?因此,李建成對於李世民是非常忌憚的,一旦李淵去世,李建成的皇帝位置不是那麼穩固的,所以李建成才急於在李淵活著的時候儘快除掉李世民。
回覆列表
首先天下本來是李建成的,而且老爸有願意,所以弟弟元吉向老大靠攏以後有個好結果很正常,但合夥去搞小媽有這個膽量和必要嗎?建立大唐的過程中,十分功勞最少有八分是李淵的,建成世民他們輔助老爸,功勞苦勞肯定有的,但絕不會有後來李世民宣揚的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