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醉心創作
-
2 # 一萌文化雜談
焦大這個人物在紅樓夢裡出鏡很少,也就是一兩回的樣子。在小說第七回末,焦大出現在小說描寫裡,先是透過尤氏的介紹然後借焦大的罵表現出來的。天黑了,尤氏安排人送秦可卿的弟弟秦鍾回家,尤氏問安排的是誰?媳婦們回答,是焦大。尤氏就訓斥他們不要派他。鳳姐問來由,尤氏交代了一些原因,原來這個焦大,對於賈府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年輕時跟著賈府的老祖宗出過兵,從死人堆裡把老祖宗背出來,為了救主子,自己寧可喝馬尿,一句話,焦大是一個對賈府有重大功勳人。爾後作者又筆鋒一轉,借焦大的嘴罵賈府。
一個有生死之功的人為什麼要罵賈府呢?這是小說的關鍵點。焦大說自己當年如何救主子,在賈家有不可撼動的地位,現在的賈府是什麼樣子?他要去祠堂哭祖宗去。祖宗九死一生掙下的家業都要敗在這些不爭氣的王八羔子的手裡了。“你們每日偷狗戲雞,爬灰的爬灰(指媳婦和老公公偷情)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透過這些現象,作者讓我們透過賈府表面榮華富貴,看到了更深刻的內容。他所痛罵的正是賈府敗亡的根本。甲戌批:焦大一段,真可驚心駭目,一字化一淚,一淚化一血珠。又在焦大罵後痛批,放筆痛罵一回,富貴之家,每罹此禍。
焦大是對賈府是有貢獻的人,只有他敢於這樣痛罵。他的痛罵揭開了賈府繁華世界背後的真相,同時反應了自己內心的痛苦,眼睜睜看這些汙穢不堪的子孫硬生生毀掉賈府祖宗用生命換來的家業,對此,他只能憤怒,痛苦,謾罵,灌酒麻醉自己。殊不知他的忠心,他的這一切行為都無法改變賈家滅亡的事實,這跟屈原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後又被流放,看著自己深愛的家鄉淪亡,一腔熱血無以報效,最終只能投江而死,其情形又何曾相識?故而魯迅先生才說焦大是紅樓夢中的“屈原”。
-
3 # 讀書工
魯迅為什麼說焦大是《紅樓夢》裡的屈原,而曹雪芹又把他塑造成焦奴?
魯迅說焦大是《紅樓夢》裡的屈原,既是對焦大這個老僕對賈府所作貢獻的肯定,同時也是對賈府日漸衰落的擔心。焦大是寧府幾代的老僕人,當年曾經跟著賈家的祖宗們出過兵,在戰場上出生入死,他冒著生命危險在戰場上把主子背出來,賈家主子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才有了賈家當年的顯赫與輝煌。但是就是這樣的一位功臣,又上了年紀,又是這三更半夜,賴二還要派他出車送秦鍾他們回家,惹得焦大一時火起,本來就看不慣這些後輩的所作所為,於是藉著酒勁就一個勁地罵起來。先罵賴二管家不公平,再衝著賈蓉罵,最後竟罵到賈珍頭上,把眾人都知道但不敢說的寧府的醜事都抖出來了。
眾人見他太撒野,只得上來了幾個,揪翻捆倒,拖往馬圈裡去。焦大益發連賈珍都說出來,亂嚷亂叫說:“要往祠堂裡哭太爺去,哪裡承望到如今生下這些畜生來!每日偷雞戲狗,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我什麼不知道?咱們胳膊折了往袖子裡藏!”眾小廝見說出來的話有天沒日的,嚇得魂飛魄散,把他捆起來,用土和馬糞滿滿地填了他一嘴。魯迅先生在雜文《言論自由的界限》裡說,焦大的罵,並非要打倒賈府,倒是要賈府好。所以這焦大的罵,實在是賈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恐怕也會有一篇《離騷》之類。屈原愛著楚國,但總不被楚懷王見用,而是放逐,以致最後投汨羅而死。焦大也是愛著賈府的,但對後人不珍惜賈府的家業,一味地敗家的行為深惡痛絕。追求享受,驕奢淫逸,賈府最後必定要走向衰落。屈原的心志從一篇《離騷》中表述了出來。焦大借醉酒說出了心中的怨恨,卻被塞了滿口的馬糞。焦大恨鐵不成鋼,卻不被理解。但高明的是,曹雪芹終於藉著這個刁奴的形象,揭露了賈府一代不如一代的墮落現象。試問,如果不是寫成刁奴,如果不是藉著醉酒,還有誰敢在主子面前這樣放肆。這樣說來,焦大的形象是塑造得非常成功的,因而也使《紅樓夢》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更有深度,更加廣闊。 -
4 # 蘇小妮
魯迅曾經說過:“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同樣的道理,一部《紅樓夢》,魯迅讀出了焦大是書中的屈原,而在有些人眼裡卻把焦大讀成了刁奴。
屈原的精神,是一種強烈的愛國精神,雖被流放,亦不忘憂國憂民,直至國家被侵略,仍然不願捨棄自己的祖國,最終投江而亡,把整個生命獻給了他熱愛的國家,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的樂章。
同樣,焦大的精神,也是對自己曾經拿命奉獻過的這個家族的至愛之精神,他對賈家子孫一代不如一代,只知道吃喝玩樂,眼看著家業就將毀在他們手裡,有一種痛心疾首,恨鐵不成鋼,所以他要在他有限的能力範圍內進行抗爭。他的痛罵,不是擺老資格,而是對這個家族的未來充滿了擔憂,字字都是血淚。
回到題目中題主所問的問題,魯迅站在他的高度來看,焦大就是《紅樓夢》中的屈原,而在一些是非不分、忠奸不辨的人眼裡,焦大就成了刁奴。題主大概在日常生活裡,就是那樣的刁奴,以他的境界,自然理解不了焦大的內心,所以才發出這樣的天問。
-
5 # 潤楊閬苑
焦大是屈原,是賈府的忠僕,不是刁奴。
我們後世認為:屈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是忠君愛國的良臣。可是在楚王的眼中,屈原就是一個杞人憂天,誹謗君主,破壞民心,危言聳聽的壞人,所以才貶他。
魯迅說焦大是《紅樓夢》裡的屈原,猶如醍醐灌頂。焦大是賈府裡唯一一個不謀私利的人;唯一一個清醒的人;唯一一個無私者無畏的人;唯一一個不同流合汙的人;唯一一個敢罵主子的人。焦大是忠臣,他真心為賈府好,可是忠言逆耳,賈珍,賈蓉等人,被戳到痛處,不思反省,反而把他捆上,嘴裡塞滿馬糞。
屈原被罷官流放,與被遠遠的打發是一樣的,他們都被統治者忌憚,厭棄,鬱郁不得志。
站在賈蓉,賈珍的角度,焦大是刁奴,站在歷史的角度,焦大是忠僕。焦大勞苦功高,不謀私利,只是針砭時弊,讓賈珍,賈蓉等人如坐針氈。
魯迅說,焦大的罵,並非要打倒賈府,倒是要賈府好。所以這焦大的罵,實在是賈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恐怕也會有一篇《離騷》之類。
有焦大在側,珍,蓉的胡作非為還有點收斂,因為焦大在旁邊監督。沒了焦大,他們爺倆便無所顧忌,恣意妄為。結果賈敬,賈珍,賈蓉斷送了寧國府。
屈原是楚國的末世之忠臣,焦大是賈家末世之忠僕。國破,屈原死;家亡,焦大死。
屈原不是佞臣,焦大也不是刁奴。如果賈府當家人不為非作歹,積極上進,光宗耀祖,焦大斷不會公開大罵。他還會像伺候老主子一樣,捨生忘死。
回覆列表
我下面的說法或許有待商榷,然而作為一種準學術(請原諒我借用這麼一個比較正統的詞彙)觀點提出來我認為還是有一定必要性的。
我認為之所以魯迅稱焦大是《紅樓夢》中的屈原是由於他是站在底層(弱勢)群體的角度來分析看待的,我們知道魯迅先生的一貫思維是善於尋找挖掘底層的人性,如劣根性等;
而曹雪芹將其塑造成刁奴形象,或許是由於其站的階級立場不同而造成的,儘管後來其家族沒落了,但他的思維方式似乎沒有與時俱退地“留級”,故而他看人的眼光只能與王熙鳳之流接軌了……
總而言之就是說,人的階層是不容易變更的,然而人的眼光卻是帶有“階級性”烙印的。
同一個人,有人可以將他看成王子,另外的人或許只當他是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