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特聚集

    為什麼以前的潛艇都帶火炮呢,現在不帶呢?一是二戰時一戰時潛艇主要打擊的目標不是軍艦,而且打擊商船,那自然不是所有的商船都有必要用珍貴的魚雷了,而且不同於現在,現在的潛艇有核潛艇,常規潛艇有AIP技術,能在水下潛伏好久,那個時候潛艇受電池功率限制,在水下不能航行太久,甚至,那時候潛艇在水面航行的時間遠遠超過了潛伏水下的時間,這要被發現了,留個炮好歹是個自衛手段。

    不過對於潛水艇的甲板炮來說,防水確實是個問題,雖然說技術上這不難,加個罩子,蓋層炮衣就行了,但由於那個時候潛艇的上浮下潛是非常頻繁的,有時候很倉促都來不及摘炮衣,這就很危險了,事實上由於來不及摘炮衣,倉促開炮導致炸膛的事故是頻繁發生,整個二戰期間因此喪命的潛艇兵不下百人。

    當然,現在的潛艇由於技術好,隱蔽自然成了第一位,而且現在的潛艇更多是襲擊軍艦,那自然,潛艇炮也就沒有了。而且二戰時,導彈技術還不夠發達,大都不具備水下發射導彈的能力,水面浮出使用火炮作戰,事實大幅度降低了潛艇本身隱蔽突襲的能力。隨著技術的升級發展,現代潛艇主要是使用導彈,魚雷實施攻擊,而且可以在水下發射導彈,魚雷,隱蔽性,攻擊性更強,尤其是戰略核潛艇,作為戰略核反擊的最重要一環。隱蔽的從水下發起攻擊,將是敵國絕對的噩夢!

  • 2 # 好奇而已716

    二戰潛艇作戰最主要的攻擊目標不是軍艦而是商船,不是所有商船都有必要用魚雷,用炮不是更划算

    現在的潛艇由於技術好,隱蔽自然成了第一位,而且現在的潛艇更多是襲擊軍艦,那自然,潛艇炮也就沒有了。

  • 3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二戰時期的潛艇也被稱為“會潛水的驅逐艦”,由於當時的技術限制潛艇在水下待的時間並不長,而且速度也很慢,水下的速度一般為水上的三分之一,所以艦首設計並不是利於水下航行的水滴形,而是更利於水上航行的形狀。所以為了在水上充電時有一定的自衛能力,潛艇都會裝備甲板炮。而且最大原因在於當時的反潛能力還很差,反潛體系根本沒有構建起來。

    所以潛艇在夜晚甚至可以大搖大擺的浮起水面用火炮攻擊商船,而護航的軍艦在夜晚很難發現體積小的潛艇,在二戰時期德國的狼群戰術就是在夜晚突襲,還有一艘潛艇直接在船隊的中央浮起來然後來個中心開花,這就造就了德國前期狼群戰術的巨大豐收。不過這種玩法在英國護航軍艦裝備雷達之後就不能玩了。因為在夜晚雷達會明確告訴你誰說是敵誰是友,而且指引的炮彈打得也非常準,所以後期德國潛艇就不敢浮起來用炮轟擊運輸船隊。

    所以在健全的反潛體系之下潛艇的生存環境愈加惡劣。別說用甲板炮轟擊的,就算浮出水面充電都有生命危險。所以甲板炮基本上就失去了作用,而且在水下航行時還會增大阻力,所以德國在設計U-21型潛艇時就取消了甲板炮,而由於科技的發展U-21型的水上水下速度都是一致的。所以在戰後各國潛艇取消甲板炮是因為各國反潛體系基本構建完成,所以不敢上浮,而且隨著導彈的裝備,能在水下發射導彈也成為了潛艇的標配,所以就更不需要甲板炮了。

  • 4 # 和風漫談

    一戰與二戰早期的潛艇上普遍裝備甲板炮,看著很威風,與現代潛艇頗不相同。

    那個年代的潛艇設計思路還不成熟,以水面作戰為主,水下為輔。90%的時間在水面上航行,只有作戰或逃跑時才潛入水下。不像今天的潛艇,長期潛伏在水下不出來。

    它的外形,就像加了密封蓋子能下潛的魚雷艇,與現代潛艇的水滴型、鯨魚型外形差別很大。

    那時的潛艇噸位小,內部空間少,每次出行帶的魚雷也不多,一般在20條以下。比如德國的VII型潛艇最多帶14枚, IX型潛艇是大型艇,最多22枚。

    再加上魚雷非常昂貴,日本九三式魚雷價格都快趕上零式戰機了。現代魚雷也一樣昂貴,訓練彈也要回收的。所以,魚雷要用在刀刃上,打擊高價值目標。

    對沒有武裝的商船或失去戰鬥力的軍艦,就用甲板炮搞定它們吧。

    德國VII型潛艇裝備88炮、20炮各一門;IX型潛艇裝備2-3門甲板炮,最大口徑105毫米。

    美國一堆“魚類”潛艇的炮更大,小鯊魚級3英寸(76.2毫米),丁鯛級5英寸(127毫米),舡魚號、鸚鵡螺號、獨角鯨號6英寸(152毫米),而且一前一後共2門!真是當之無愧的“炮艇”,火力之強,懟上日本的小炮艇也毫不示弱。

    不過這些甲板炮,比起英法的奇葩大炮還是小多了。

    1929年,法華人鑽了《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空子,建造了“蘇爾古夫”號潛艇,被譽為”水下巡洋艦“,裝備雙聯裝203毫米(8英寸)巨炮。

    “蘇爾古夫”號

    1918年,英華人建造的M級潛艇,更是裝備305毫米(12英寸)MK8型巨炮。這種巨型甲板炮優點有不少:備彈多(M1潛艇備彈40發),射程遠(十幾公里),裝填速度快,人工裝填魚雷要20多分鐘,MK8裝填炮彈只要80秒。

    M1潛艇

    但缺點同樣突出:潛艇的水面穩定性本來就差,大炮的後坐力又令其巨烈晃動,射擊精度很難看的。艇身外部的大炮,令機動性大大降低,水下航行困難,轉個身要半天,下潛更是緩慢。德國VII型潛艇下潛到40英尺水下,只用30秒就夠了,M1潛艇要3分鐘。

    M級潛艇完工晚,沒能趕上一戰,巨型甲板炮看起來很棒,卻沒發揮作用。一戰後,大炮被拆除轉作它用。

    其實甲板炮打商船也挺不容易的,火炮老浸水,精度比較差。炮彈威力小,擊沉一艘4、5000噸級的商船也要開幾十炮,慘烈的場面讓官兵壓力山大。

    再加上時間一拖延,商船呼叫的飛機就到了,潛艇轉眼從獵人變成獵物,還不如用魚雷乾脆利落的擊沉閃人好呢。

    二戰中後期,盟軍大量使用軍艦護航,商船也加裝火炮武裝起來。英華人發明了新雷達,裝在驅逐艦和大型偵察機上,老遠就能發現潛艇的潛望鏡。德國潛艇再想靠近炮擊已經十分困難了,甲板炮也就用的很少了。

    一戰是甲板炮最輝煌的時代。當時的德國潛艇頭號王牌——佩勒,率領U-35號潛艇,共擊沉船隻194艘,總噸位45.4萬噸,戰果空前決後。比二戰潛艇王牌克雷齊默爾的47艘擊沉,27.4萬噸多了不少。在這194艘擊沉中,就有171艘是用甲板炮擊沉的。

    因為一戰時海上反潛能力很弱,商船沒有武裝,驅逐艦和飛機沒有雷達,潛艇毫無顧忌的上前開炮,再逃之夭夭。

    二戰太平洋戰場上,美軍潛艇在印度洋上打擊日軍運輸船也是得心應手。”鸚鵡螺“號潛艇,在阿貝馬馬島登陸中,憑藉2門152毫米甲板炮,消滅了島上一多半的日本鬼子,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一筆。

    科技在不斷進步,1944年5月,德國21(XXI)型潛艇下水,一艘真正用於潛航作戰的潛艇誕生了,成為現代潛艇的開拓者。

    21型潛艇首次採用通氣管設計,不用上浮也能開啟柴油機給電池充電,再加上大容量蓄電池的助力,潛艇能在水下潛行數日,成為真正的“水下幽靈”。其流線型設計,使水下航速大大提高。

    潛艇不上浮,甲板炮更無用武之地。早期的21型潛艇還在指揮塔上保留了2門20毫米防空炮,到後來也取消了。

    從此,潛艇進入嶄新時代,深藏在數百米深的水下航行作戰,再沒有甲板炮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徹底擺脫制裁的威脅,伊朗會宣佈永久放棄核武器嗎?俄羅斯會向伊朗提供核保護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