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峰徐來89

    明朝末年,政治腐敗,官場貪汙盛行,以至於國庫竟然空虛,遼東戰事軍費都拿不出來了,崇禎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向官員借銀子了,而哪個當官的不是個個富得流油,但都不捨得拿出一兩銀子來捐助軍費。

    相比百姓們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天災,飢莩遍地,民不聊生,比如如此之國,焉能不亡?即使沒有洪承疇的背叛,國家亦不會長久,只是個時間問題。何況崇禎又是個沒有堅定立場之人,優柔寡斷,雖勤奮,卻沒有幹到點子上,只能把國家搞的一團亂麻。

  • 2 # 宋安之

    沒有洪承疇南明依舊會滅亡,在明末清初之際別把洪承疇一個降臣看的太重要了,他並非具有決定權只有建議權,南明真正的滅亡原因在於自身不濟和清庭統治階級聰明的以漢制漢政策。

    清朝身為關外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其實是很善於取長補短的。尤其是精通以漢制漢這招。像皇太極時代就厚待明朝降臣,甚至封了三順王。清初入關以後,攝政王多爾袞獨攬大權時,為了拉攏明朝的官紳階級,但凡起用明朝舊臣都是以原有官職起用的,甚至有些明臣在投降李自成以後,被升官了清庭就按李自成封的官級起用,導致了當時很多官員是帶著門生故吏一起降清。

    如果不是後來的剃髮易服,那麼南明更是不堪一擊,天下都可傳檄而定。

    到了順治八年順治帝親政後不久,南明永曆政權李定國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斬殺了清初理政三王之一的敬謹親王尼堪,逼的定南王孔有德兵敗自殺,打破了清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使清庭一度有劃江而治的想法。

    後來清庭迅速調整政策,確定了以漢制漢的政策。先後任命漢人洪承疇為五省經略,並且利用軟禁中的鄭芝龍招撫鄭成功,清廷皇室與平西王吳三桂聯姻,將公主嫁給吳三桂吳應熊。

    洪承疇身為前明重臣,又是南方人。由他前去招撫經略南方,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光是以同鄉的身份勸降鄭芝龍,使清軍得以順利進入福建攻破南明隆武政權就是一大功勞。洪承疇在皇太極時期降清,為清朝統一中國出謀劃策,先後在入關和招撫江南過程立下了巨大功勞,因此被譽為“開清第一功”。

    但縱觀清朝,除了清太祖努爾哈赤時代對於漢人極端仇視,甚至大屠遼人,但清太宗皇太極時期就開始改變了政策。先是提高漢人地位,極力招撫重用降臣,以圖取天下。多爾袞時代拉攏官紳階級,更是重用漢人,同時對農民起義軍是毫不留情的打擊。順治帝親政以後,乾脆進一步的確定了以漢制漢的政策,方才統一天下。

    可以說清初的統治階級很是聰明,懂得如何分化利用漢人,以漢制漢才以幾十萬人口實現了對於關內億萬人口的征服。洪承疇的確很優秀,但身為漢人註定只是在統治階級之外,只有建議權沒有決定權,也就是清庭統治階級手裡的工具罷了,起不了什麼決定性作用,所以說沒有洪承疇,南明依舊會滅,歷史還是那般。

  • 3 # 卓爾艾米

    這個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無論有沒有洪承疇,南明遲早不保!

    我們來說說為什麼。

    打仗最怕攻堅戰。在我軍的歷史上,攻打太原,解放濟南,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堡壘”密佈而缺少攻堅利器則是難以減少傷亡的根本原因。

    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多爾袞一直到順治,他們祖孫三代為了佔領中原,等到平定天下,前後總共花了接近一百年的時間!

    事實證明,崇禎勤勉,深得臣子之心,開創了大好局面。但一副好牌被他打壞了!

    努爾哈赤不是神,到死都不敢說,也不敢相信,中原就吃定了?他沒有那個底氣!“遼東之屠”暴露了他的兇殘,他要用“嗜殺”重創明帝國!但他對明軍將領“禮賢下士,敞開胸懷”,是令人稱道的!他深知,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瓦解敵人,“壯大自己,削弱對手”,要輕易吞下中原,自己還真有沒有那個牙口,總之,他還得掂量掂量!

    事實上,自己有多大的實力,他最清楚。多次襲擾關內,能不能圖謀中原,他根本沒底!他當然不是先知先覺,他甚至想好了偏安一隅,經營好東北,當個“東北王”就算了,形成事實上的割據政權,當個“亂臣賊子”他也是早有心理準備的!

    而他面對的還不僅僅是明朝這個“超級堡壘”,太難攻克了!還有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等各路人馬,混戰關內,從沒有交過手,鹿死誰手,他也得掂量掂量!

    崇禎自縊身亡後,群龍無首的南明是不是唾手可得、不費吹灰之力了呢?當然不是!

    南明就是後崇禎時代一塊更難啃的硬骨頭!是名副其實的“堡壘”,如何攻下這又一個超級堡壘呢?!

    常言道,“堡壘總是從自身攻破的”!這話說的太好了!善於找準目標,打擊明朝的致命部位,南明如同一頭狂猛巨獸,卻被擅長遊獵的部落一步步肢解,致使千瘡百孔的明帝國轟然倒塌。

    這是怎樣的悲哀局面?

    努爾哈赤祖孫三代不愧是攻打“堡壘”的高手。

    從努爾哈赤開始,他建立地方割據政權,一方面壯大自己,不惜向周圍多個部落借人借兵。滿文老檔最真實而想盡地記載了他向錫伯人借兵三萬的艱難局面,但他挺過來了,統一女真各部,實力裝大了,號令空前統一。(貌似今天的影視明星佟麗婭就是錫伯族的。)

    另一方面,直到他被袁崇煥的打炮打成重傷,還不忘繞道蒙古。一是借道襲擾大明帝國都城,而是籠絡蒙古各部落。除此之外,還率先征服了北韓,解除了後顧之憂。

    “拉攏、分化瓦解”正是他一生最厲害的雷霆手段。只有兩個結果要麼接受拉攏,要麼接受消滅的事實。

    而把“分化拉攏”手段運用到極致的卻是皇太極。努爾哈赤臨終前,有兩個國策被徹底貫徹執行,並影響了後世三百年。一個是剃髮易服,另一個是招降明將明臣。

    看看崇禎後,歸順滿清的明臣明將都有那些?

    洪承疇,吳三桂,祖大壽,尚可喜。。。。

    以洪承疇最有代表性:一心求死,願意投降,獻計獻策,死心塌地!

    這四個過程從客觀上說明了大量投降的明重臣對朝廷的破壞和對清軍的助紂為虐。

    腦筋急轉彎:洪承疇降清後,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答案:剃髮易服!

    事實證明,洪歸降後,貫徹了當初鎮壓農民軍的套路,對農民軍更狠!

    他還有一個不為大家所熟知的招降政策,對農民軍貫徹“能殺不留,多殺少留,斬草除根”的政策,這是為什麼呢?

    以歸明的李定國為代表的農民軍,抵抗最為頑強,他們對清軍的殺傷力最強,被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被清軍率先清除!

    “明朝堡壘”是怎樣被攻破的呢?

    這個堡壘“外強中乾”,還有個顯著甚至是致命的缺陷,導致這個堡壘很容易被摧毀。

    南明在崇禎死後處於混亂無序的狀態。後崇禎時期的南明政權更迭頻繁,先後出現了:“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

    政權過多、過濫,政令不一,儘管這些政權不乏人才,但都具有先天不足:沒有足夠的號召力,要麼名不正,言不順,缺少威望,形不成合力,最能成事的永曆皇帝,也因為三王內訌,本可以出現“劃江而治”的局面,又有李定國力撐危局,但最終被清軍各個擊破,功敗垂成,令人惋惜!

    清朝能夠獲得中原,善於籠絡明朝士紳階層人心,對動搖者分化瓦解,不但獲得了戰略主動權,更控制了戰爭節奏,從而把明朝打敗只是遲早的事!通俗地說,明朝氣數已盡!

  • 4 # 道心23

    麼有洪某人,也會有其它人,明亡只是時間上的事。制度落後,官吏腐敗,民不聊生。所以說內因的質變加上外因的作用,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

  • 5 # 夏有涼風61

    其實南明的滅亡並不是什麼洪承疇的戰略思維,洪承疇能讓滿清入主北京,主要還是洪承疇對大順李自成軍隊進攻北京的兵力兵力分析。李自成攻北京號稱50萬,實際連二十萬都不到,這是洪承疇幫滿清入主中原之功。

    滿清入主北京,李自成兵敗退入關中,那時南明建立政權,多爾袞根本沒把南明放在眼裡,原因是明朝臣不團結。

    所以滿清攻打南明,開始是有“多鐸”的東路軍南下揚州取南京(南明)。阿濟格的西路軍攻陝西的李自成。由於李自成勢大打了幾勝,多爾袞怕阿濟格幹不敗李自成,拿不下關中,就命準備下揚州的“多鐸”部西進潼關,聯合阿濟格一舉擊敗了關中的李自成,李自成從關中敗走,兵分了倆路,一路由李自成的老婆高桂英和高一功等,走川蜀。李自成則經河南商洛南下荊襄,看過三國的都知道那裡的地形圖。

    清阿濟格則負責追剿李自成,多鐸和阿濟格攻下關中後,多鐸按原計劃東下揚州取南京。攻打南明的戰略也就在李自成在陝西被清軍打敗出逃就開始了。戰略純屬因勢利導,南明想保留是不可能了,明朝的滅亡其實是讓滿清坐收了漁翁。即使沒有洪承疇,明朝必亡。即使吳三桂不放清兵入關,不要忘了除了李自成的大順軍還有大西軍和南方其它地主武裝和割據勢力,但歷史沒有假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活塞隊被稱為“超級籃板怪獸”的德拉蒙德很厲害,得到的關注卻很少,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