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炎黃烈夫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道。

    為物不變玉常德,

    為人不變欲則遷。

    永為君子藏玉道,

    欲成大氣多磨練。

  • 2 # 手機使用者87920985464

    示例:贊成“文學創作切忌雕琢”,強調文學應當真摯自然。論據: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等。或贊成“玉不琢不成器”,強調煉字造句。論據: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賈島“僧敲月下門”“推敲”的典故等。這些課程內容在101教育ppt裡面都有詳細課件你可以下載體驗一下。

  • 3 # 亦有所思

    雕琢分為兩種

    一種是讓人看到雕琢的痕跡,比如文字是磚,需要我們將之挑磚排列,然後砌成一面牆,如果砌得歪歪斜斜,線條不一,弄得如豆腐渣工程一般,豈不是毫無美感。

    另一種是讓人看不到雕琢之痕,同樣是磚,我們排列和特別整齊,哪怕是間隙之處接銜接也是渾然天成,事物又抹上水泥,讓這面牆看上去光潔如一,視覺養眼。

    所以在小可看來,無論是切忌雕琢,還是玉不琢不成器,根本沒有衝突。因為重要的不是雕琢,而是雕琢之後是什麼樣子!

    真正的雕琢含義是,冥思苦想,讓每一個字都恰到好處,從而讓整個詩詞看起來宛如天成,毫無雕琢之感。

    也就是說,雕琢的真正含義是在創作中,在經過雕琢之後,要讓自己的作品看起來沒有雕琢。

    如果,雕琢是不對的,那麼賈島為什麼要“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如果,雕琢是不對的,那麼盧延讓為什麼要“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

    如果,雕琢是不對的,那麼杜甫為什麼要“陶冶性靈在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如果,雕琢是不對的,那麼杜甫為什麼要“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如果說古人為詩,所有的詩都是妙手偶得,一氣呵成,那是天方夜潭。所以,大多時候的詩都是改來改去,力求妥貼,自然,看起來沒有斧鑿之感。

    所以,雕琢往往是為了不雕琢。

    而不雕琢,卻是卻大的雕琢,而且明顯不負責任。

    雕琢,還說明自己在創作時用心,用力,力求盡善盡美,那麼,不雕琢豈不是自以為是,自命不凡,是敷衍,是對付,是將就?

    事實殘酷地擺在了我們面前,那些毫無雕琢的詩詞往往都乏善可陳,毫無新意,扔到垃圾桶裡都不會覺得可惜。

    當然,我們不排除很多詩人,靈光一現,才思噴湧,一揮而就,自成妙詩。但是這種機率很底的情形是需要前提的,就是長時間的積累,長時間的枯燥,長時間的雕琢。才能換來偶爾的靈光一現。

    不是每個人都是李白,不是每個人都是東坡。

    古代詩話中有一個記載,當時有人看到了白居易《琵琶行》的原稿,發現上面塗抹修改的痕跡非常多,多到讓人吃驚。白居易為詩,最為讓人稱道的就是通俗清透,可就是這種通俗清透也是不厭其煩修改的結果。

    寫古詩最高的境界就是,老去詩篇渾漫與。可是達到這種境界的從古至今,屈指數來也不過三五人而已。

    我們在這個三五人之中麼?未必罷!

    所以,小可認為,切忌雕琢,往往指的是雕琢不到位,所以感覺詩詞全是艱澀,牽強,拼湊之感。

    而玉不琢不成器,偏偏注重的就是雕琢的責任心和耐心,一個耐心都沒有人普通人,如何能寫出絕妙的詩詞呢?

  • 4 # 無題道祖

    《雕琢賦》——李定白

    雕!飾天然久磨後,

    物!豐地孕偶得間。

    如!意心力幸破阻,

    風!行志氣賴動天。

    是!君不行華彩事,

    為!夫枉出褻道言。

    天!公作美力有礙,

    然!則江湖可偏安?

    為了保證推薦,補一點本來不想明說的話。世界上任何東西都不是颳風下雨打下來的。自然界的雕飾幾億年之久,可惜有些人就是能讀“天然去雕飾”,以為就可以“天然無雕飾”。

    人類需要的雕飾工作,遠遠的不如自然界已經做了的工作。最可怕的情形,是拿無須雕飾的邪惡理論,為濫抄無罪開道。

    天然的境界僅僅是結果,不天然的必然,是所有不可少的過程。假如說我二十分鐘寫一首詩,離天然的結果還有距離,因為我不是直接一秒拿出結果和成果來,所以我就是侮辱了雕飾,侮辱了藝術嗎?可問題是,李白寫出“天然去雕飾”又花了多少時間?

    對於有些創作來說,是要用一生來完成一句。李白的狂傲不羈就是練就“天然去雕飾”的過程之一。怕只怕,有人認為掩蓋盜竊痕跡也算是“天然”之物的一種?

    抄襲思想不可恥,可恥的是還要諷刺抄襲物件,沒你抄起來快,創作過程顯露了痕跡?

  • 5 # 文開石

    文章必須雕琢,雕琢的目的是迴歸天成自然。

    什麼算雕琢?

    對文章的雕琢,不光是對用詞反覆斟酌,也不光是對文章反覆修改。

    你要有足夠的學識足夠的能力,才能保證雕琢後的質量。

    所以你學習,你的練習,你的構思,也都是雕琢文章的一部分。

    都拿陸游的詩舉例,那為什麼不引用完全?

    《文章》陸游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無疵瑕,豈復須人為。君看古彝器,巧拙兩無施。漢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胡部何為者,豪竹雜哀絲。後夔不復作,千載誰與期?

    明白了,接下來是純粹沒有瑕疵,才不需要人力刻意去追求。

    雕琢的目標是去掉雕琢的痕跡,渾然天成。

    最自然天真的就是兩種,一種天生而成,一種反覆雕琢後。

    你想天生而成?妙手偶得?有“得”的資格麼?

    如果一個不學無術的人,一個半懂不懂得二把刀,可能”偶得“麼?完全沒有!

    你能做的就是學習,就是琢磨,就是反覆的打磨,最後才能文章似天成。

    這是天成的。

    這是雕琢後最似天成的。

  • 6 # 大自然中的珍寶

    看來作文如琢玉,拿琢玉與寫文章相提並論倒是挺貼切的。兩個問題都有共同的特性,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就拿琢玉來說,一件精美的玉器,它的價值怎麼判斷和體現呢?那肯定是精品玉器要同時具備兩個條件,它才是精品和高價值的東西。

    第一,玉器本身的材料和質地必須是非常上乘的。這是一切玉器價值的基礎,一件低階材料的玉器無論雕刻師技藝多麼精湛,名頭多麼響亮,最終玉器進入市場再怎麼炒作,它的價值也不會高到哪裡去。就像空中樓閣,又有誰願意出高價買一個夢呢?

    第二,雕刻師傅的名氣和技藝決定了玉器的高價屬性。這就是即便你有再好的玉石,如果沒有找到一個好的師傅,最後你的玉器一樣什麼都不是,甚至有雕好的器物還賣不過原石的現象存在,這就叫“材料浪費”現象。

    所以,“玉不琢不成器”是有道理的。

    但是還有一個情況,叫做“任何人為藝術比不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珠寶界,也有一種玩家喜歡高價藏收一種自然天成的器物,例如帶有花鳥人物山水圖紋的翡翠,琥珀,南紅等寶石。其價值甚或超過雕琢的器物,只為那罕見的似是而非的天然,想象不到的那份巧奪天工的難得。

    而文學創作,亦如工事珠寶玉器異曲同工之妙,精雕細琢,可以出精品;返璞歸真,也能有驚世之作,根據自身條件量體裁衣,可能就是最好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整天自言自語越來越來重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