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儲存是一種網上線上儲存(英語:Cloud storage)的模式,即把資料存放在通常由第三方託管的多臺虛擬伺服器,而非專屬的伺服器上。託管(hosting)公司運營大型的資料中心,需要資料儲存託管的人,則透過向其購買或租賃儲存空間的方式,來滿足資料儲存的需求。資料中心營運商根據客戶的需求,在後端準備儲存虛擬化的資源,並將其以儲存資源池(storage pool)的方式提供,客戶便可自行使用此儲存資源池來存放檔案或物件。實際上,這些資源可能被分佈在眾多的伺服器主機上。 雲端儲存這項服務乃透過Web服務應用程式介面(API), 或是透過Web化的使用者介面來訪問工作原理 雲端儲存是在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衍生髮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雲計算是分散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是透過網路將龐大的計算處理程式自動分拆成無數個較小的子程式,再交由多部伺服器所組成的龐大系統經計算分析之後將處理結果回傳給使用者。透過雲計算技術,網路服務提供者可以在數秒之內,處理數以千萬計甚至億計的資訊,達到和"超級計算機"同樣強大的網路服務。 雲端儲存的概念與雲計算類似,它是指透過叢集應用、網格技術或分散式檔案系統等功能,網路中大量各種不同型別的儲存裝置透過應用軟體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資料儲存和業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保證資料的安全性,並節約儲存空間。簡單來說,雲端儲存就是將儲存資源放到雲上供人存取的一種新興方案。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透過任何可連網的裝置連線到雲上方便地存取資料。如果這樣解釋還是難以理解,那我們可以借用廣域網和網際網路的結構來解釋雲端儲存。相信大家對區域網、廣域網和網際網路都已經非常瞭解了。在常見的區域網系統中,我們為了能更好地使用區域網,一般來講,使用者需要非常清楚地知道網路中每一個軟硬體的型號和配置,比如採用什麼型號交換機,有多少個埠,採用了什麼路由器和防火牆,分別是如何設定的。系統中有多少個伺服器,分別安裝了什麼作業系統和軟體。各裝置之間採用什麼型別的連線線纜,分配了什麼IP地址和子網掩碼。 各類雲端儲存圖冊但當我們使用廣域網和網際網路時,我們只需要知道是什麼樣的接入網和使用者名稱、密碼就可以連線到廣域網和網際網路,並不需要知道廣域網和網際網路中到底有多少臺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和伺服器,不需要知道資料是透過什麼樣的路由到達我們的電腦,也不需要知道網路中的伺服器分別安裝了什麼軟體,更不需要知道網路中各裝置之間採用了什麼樣的連線線纜和埠。 廣域網和網際網路對於具體的使用者是完全透明的,我們經常用一個雲狀的圖形來表示廣域網和網際網路,
如下圖:雖然這個雲圖中包含了許許多多的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和伺服器,但對具體的廣域網、網際網路使用者來講,這些都是不需要知道的。這個雲狀圖形代表的是廣域網和網際網路帶給大家的互聯互通的網路服務,無論我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透過一個網路接入線纜和一個使用者、密碼,就可以接入廣域網和網際網路,享受網路帶給我們的服務。參考雲狀的網路結構,建立一個新型的雲狀結構的儲存系統,這個儲存系統由多個儲存裝置組成,透過叢集功能、分散式檔案系統或類似網格計算等功能聯合起來協同工作,並透過一定的應用軟體或應用介面,對使用者提供一定型別的儲存服務和訪問服務。當我們使用某一個獨立的儲存裝置時,我們必須非常清楚這個儲存裝置是什麼型號,什麼介面和傳輸協議,必須清楚地知道儲存系統中有多少塊磁碟,分別是什麼型號、多大容量,必須清楚儲存裝置和伺服器之間採用什麼樣的連線線纜。為了保證資料安全和業務的連續性,我們還需要建立相應的資料備份系統和容災系統。除此之外,對儲存裝置進行定期地狀態監控、維護、軟硬體更新和升級也是必須的。如果採用雲端儲存,那麼上面所提到的一切對使用者來講都不需要了。雲狀儲存系統中的所有裝置對使用者來講都是完全透明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一個經過授權的使用者都可以透過一根接入線纜與雲端儲存連線,對雲端儲存進行資料訪問。
一、寬頻網路的發展 真正的雲端儲存系統將會是一個多區域分佈、遍佈全國、甚至於遍佈全球的龐大公用系統,使用者需要透過ADSL、DDN等寬頻接入裝置來連線雲端儲存。只有寬頻網路得到充足的發展,使用者才有可能獲得足夠大的資料傳輸頻寬,實現大量容量資料的傳輸,真正享受到雲端儲存服務,否則只能是空談。 二、 WEB2.0技術 Web2.0 技術的核心是分享。只有透過web2.0技術,雲端儲存的使用者才有可能透過 PC、手機、移動多媒體等多種裝置,實現資料、文件、圖片和視音訊等內容的集中儲存和資料共享。 三、應用儲存的發展 雲端儲存不僅僅是儲存,更多的是應用。應用儲存是一種在儲存裝置中集成了應用軟體功能的儲存裝置,它不僅具有資料儲存功能,還具有應用軟體功能,可以看作是伺服器和儲存裝置的集合體。應用儲存技術的發展可以大量減少雲端儲存中伺服器的數量,從而降低系統建設成本,減少系統中由伺服器造成單點故障和效能瓶頸,減少資料傳輸環節,提供系統性能和效率,保證整個系統的高效穩定執行。 四、叢集技術、網格技術和分散式檔案系統 雲端儲存系統是一個多儲存裝置、多應用、多服務協同工作的集合體,任何一個單點的儲存系統都不是雲端儲存。 既然是由多個儲存裝置構成的,不同儲存裝置之間就需要透過叢集技術、分散式檔案系統和網格計算等技術,實現多個儲存裝置之間的協同工作,多個儲存裝置可以對外提供同一種服務,提供更大更強更好的資料訪問效能。如果沒有這些技術的存在,雲端儲存就不可能真正實現,所謂的雲端儲存只能是一個一個的獨立系統,不能形成雲狀結構。 五、 CDN內容分發、P2P技術、資料壓縮技術 CDN內容分發、P2P技術、資料壓縮技術、重複資料刪除技術、資料加密技術 CDN內容分發系統、資料加密技術保證雲端儲存中的資料不會被未授權的使用者所訪問,同時,透過各種資料備份和容災技術保證雲端儲存中的資料不會丟失,保證雲端儲存自身的安全和穩定。如果雲端儲存中的資料安全得不到保證,想來也沒有人敢用雲端儲存,否則,儲存的資料不是很快丟失了,就是全華人民都知道了。 六、儲存虛擬化技術、儲存網路化管理技術 雲端儲存中的儲存裝置數量龐大且分佈多在不同地域,如何實現不同廠商、不同型號甚至於不同型別(如FC儲存和 IP儲存)的多臺裝置之間的邏輯卷管理、儲存虛擬化管理和多鏈路冗餘管理將會是一個巨大的難題,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儲存裝置就會是整個雲端儲存系統的效能瓶頸,結構上也無法形成一個整體,而且還會帶來後期容量和效能擴充套件難等問題。 雲端儲存中的儲存裝置數量龐大、分佈地域廣造成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儲存裝置運營管理問題。雖然這些問題對雲端儲存的使用者來講根本不需要關心,但對於雲端儲存的運營單位來講,卻必須要透過切實可行和有效的手段來解決集中管理難、狀態監控難、故障維護難、人力成本高等問題。因此,雲端儲存必須要具有一個高效的類似與網路管理軟體一樣的集中管理平臺,可實現雲端儲存系統中設有儲存裝置、伺服器和網路裝置的集中管理和狀態監控。
雲端儲存是一種網上線上儲存(英語:Cloud storage)的模式,即把資料存放在通常由第三方託管的多臺虛擬伺服器,而非專屬的伺服器上。託管(hosting)公司運營大型的資料中心,需要資料儲存託管的人,則透過向其購買或租賃儲存空間的方式,來滿足資料儲存的需求。資料中心營運商根據客戶的需求,在後端準備儲存虛擬化的資源,並將其以儲存資源池(storage pool)的方式提供,客戶便可自行使用此儲存資源池來存放檔案或物件。實際上,這些資源可能被分佈在眾多的伺服器主機上。 雲端儲存這項服務乃透過Web服務應用程式介面(API), 或是透過Web化的使用者介面來訪問工作原理 雲端儲存是在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衍生髮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雲計算是分散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是透過網路將龐大的計算處理程式自動分拆成無數個較小的子程式,再交由多部伺服器所組成的龐大系統經計算分析之後將處理結果回傳給使用者。透過雲計算技術,網路服務提供者可以在數秒之內,處理數以千萬計甚至億計的資訊,達到和"超級計算機"同樣強大的網路服務。 雲端儲存的概念與雲計算類似,它是指透過叢集應用、網格技術或分散式檔案系統等功能,網路中大量各種不同型別的儲存裝置透過應用軟體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資料儲存和業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保證資料的安全性,並節約儲存空間。簡單來說,雲端儲存就是將儲存資源放到雲上供人存取的一種新興方案。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透過任何可連網的裝置連線到雲上方便地存取資料。如果這樣解釋還是難以理解,那我們可以借用廣域網和網際網路的結構來解釋雲端儲存。相信大家對區域網、廣域網和網際網路都已經非常瞭解了。在常見的區域網系統中,我們為了能更好地使用區域網,一般來講,使用者需要非常清楚地知道網路中每一個軟硬體的型號和配置,比如採用什麼型號交換機,有多少個埠,採用了什麼路由器和防火牆,分別是如何設定的。系統中有多少個伺服器,分別安裝了什麼作業系統和軟體。各裝置之間採用什麼型別的連線線纜,分配了什麼IP地址和子網掩碼。 各類雲端儲存圖冊但當我們使用廣域網和網際網路時,我們只需要知道是什麼樣的接入網和使用者名稱、密碼就可以連線到廣域網和網際網路,並不需要知道廣域網和網際網路中到底有多少臺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和伺服器,不需要知道資料是透過什麼樣的路由到達我們的電腦,也不需要知道網路中的伺服器分別安裝了什麼軟體,更不需要知道網路中各裝置之間採用了什麼樣的連線線纜和埠。 廣域網和網際網路對於具體的使用者是完全透明的,我們經常用一個雲狀的圖形來表示廣域網和網際網路,
如下圖:雖然這個雲圖中包含了許許多多的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和伺服器,但對具體的廣域網、網際網路使用者來講,這些都是不需要知道的。這個雲狀圖形代表的是廣域網和網際網路帶給大家的互聯互通的網路服務,無論我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透過一個網路接入線纜和一個使用者、密碼,就可以接入廣域網和網際網路,享受網路帶給我們的服務。參考雲狀的網路結構,建立一個新型的雲狀結構的儲存系統,這個儲存系統由多個儲存裝置組成,透過叢集功能、分散式檔案系統或類似網格計算等功能聯合起來協同工作,並透過一定的應用軟體或應用介面,對使用者提供一定型別的儲存服務和訪問服務。當我們使用某一個獨立的儲存裝置時,我們必須非常清楚這個儲存裝置是什麼型號,什麼介面和傳輸協議,必須清楚地知道儲存系統中有多少塊磁碟,分別是什麼型號、多大容量,必須清楚儲存裝置和伺服器之間採用什麼樣的連線線纜。為了保證資料安全和業務的連續性,我們還需要建立相應的資料備份系統和容災系統。除此之外,對儲存裝置進行定期地狀態監控、維護、軟硬體更新和升級也是必須的。如果採用雲端儲存,那麼上面所提到的一切對使用者來講都不需要了。雲狀儲存系統中的所有裝置對使用者來講都是完全透明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一個經過授權的使用者都可以透過一根接入線纜與雲端儲存連線,對雲端儲存進行資料訪問。
一、寬頻網路的發展 真正的雲端儲存系統將會是一個多區域分佈、遍佈全國、甚至於遍佈全球的龐大公用系統,使用者需要透過ADSL、DDN等寬頻接入裝置來連線雲端儲存。只有寬頻網路得到充足的發展,使用者才有可能獲得足夠大的資料傳輸頻寬,實現大量容量資料的傳輸,真正享受到雲端儲存服務,否則只能是空談。 二、 WEB2.0技術 Web2.0 技術的核心是分享。只有透過web2.0技術,雲端儲存的使用者才有可能透過 PC、手機、移動多媒體等多種裝置,實現資料、文件、圖片和視音訊等內容的集中儲存和資料共享。 三、應用儲存的發展 雲端儲存不僅僅是儲存,更多的是應用。應用儲存是一種在儲存裝置中集成了應用軟體功能的儲存裝置,它不僅具有資料儲存功能,還具有應用軟體功能,可以看作是伺服器和儲存裝置的集合體。應用儲存技術的發展可以大量減少雲端儲存中伺服器的數量,從而降低系統建設成本,減少系統中由伺服器造成單點故障和效能瓶頸,減少資料傳輸環節,提供系統性能和效率,保證整個系統的高效穩定執行。 四、叢集技術、網格技術和分散式檔案系統 雲端儲存系統是一個多儲存裝置、多應用、多服務協同工作的集合體,任何一個單點的儲存系統都不是雲端儲存。 既然是由多個儲存裝置構成的,不同儲存裝置之間就需要透過叢集技術、分散式檔案系統和網格計算等技術,實現多個儲存裝置之間的協同工作,多個儲存裝置可以對外提供同一種服務,提供更大更強更好的資料訪問效能。如果沒有這些技術的存在,雲端儲存就不可能真正實現,所謂的雲端儲存只能是一個一個的獨立系統,不能形成雲狀結構。 五、 CDN內容分發、P2P技術、資料壓縮技術 CDN內容分發、P2P技術、資料壓縮技術、重複資料刪除技術、資料加密技術 CDN內容分發系統、資料加密技術保證雲端儲存中的資料不會被未授權的使用者所訪問,同時,透過各種資料備份和容災技術保證雲端儲存中的資料不會丟失,保證雲端儲存自身的安全和穩定。如果雲端儲存中的資料安全得不到保證,想來也沒有人敢用雲端儲存,否則,儲存的資料不是很快丟失了,就是全華人民都知道了。 六、儲存虛擬化技術、儲存網路化管理技術 雲端儲存中的儲存裝置數量龐大且分佈多在不同地域,如何實現不同廠商、不同型號甚至於不同型別(如FC儲存和 IP儲存)的多臺裝置之間的邏輯卷管理、儲存虛擬化管理和多鏈路冗餘管理將會是一個巨大的難題,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儲存裝置就會是整個雲端儲存系統的效能瓶頸,結構上也無法形成一個整體,而且還會帶來後期容量和效能擴充套件難等問題。 雲端儲存中的儲存裝置數量龐大、分佈地域廣造成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儲存裝置運營管理問題。雖然這些問題對雲端儲存的使用者來講根本不需要關心,但對於雲端儲存的運營單位來講,卻必須要透過切實可行和有效的手段來解決集中管理難、狀態監控難、故障維護難、人力成本高等問題。因此,雲端儲存必須要具有一個高效的類似與網路管理軟體一樣的集中管理平臺,可實現雲端儲存系統中設有儲存裝置、伺服器和網路裝置的集中管理和狀態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