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好children
-
2 # 伊說說
給孩子一點時間去適應機構的訓練,或者孩子不喜歡甚至恐懼這樣的訓練。可以找一個口碑好,這方面經驗豐富的心理諮詢師做一些個案諮詢,再配合機構訓練,需要時間慢慢來。祝福孩子,一定能走出來。
-
3 # 健爸爸李雲健
對於孤獨症孩子,作為家長要知道他們也是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愛,渴望被同伴接納。但是他們又是不同於正常的孩子。他們的感知是敏感的,也是混亂的,比如刺耳的聲音,日光燈嗡嗡的聲音等 就如指甲用力擦黑板讓他們產生崩潰,所以就會逃避。此外,孤獨症的孩子思維是固化的,僵硬的。他們只能理解字面的意思,所以和孩子溝通時,他們會顯的茫然、不知所措,因而和父母溝通出現問題;其次,孤獨症的孩子對環境適應性差,拒絕改變,喜歡沉靜在自己的世界,所以作為父母不能硬性強迫孩子去適應新環境。同時當孩子對陌生環境產生牴觸情緒時,做訓練反而不會起到改善的作用。
因此,我們可以在孩子喜歡的環境,適應的環境中做康復訓練,比如家裡可以給孩子做一些按摩、聽一些舒緩的音樂,做一些感統訓練等。
按摩療法: 1.用拇指指腹順時針方向按迎香、水溝、地倉穴,每個穴位按100次左右,然後揉上唇肌肉2—3分鐘。再用雙手中指或食指按揉下關、翳風、頰車、承漿穴,並用食指、中指指腹緩慢按揉麵頰和下唇肌肉2—3分鐘。揉按喉部廉泉穴,並用中指、食指指腹按揉頸部喉結旁下頜部舌底肌肉,然後對捏上下唇肌肉,被動讓兩唇相碰。
2.頭部按摩:揉按印堂、百會、腦戶、風府、啞門,大椎穴,每個穴位揉按100次左右,然後在揉按額區、兩顳區、顳頂區2—3分鐘。
音樂療法:自閉症孩子在腦部比如基底神經節、海馬、杏仁核等部位存在著異常,而這些部位與音樂活動時的腦機制有著高度的聯絡,相關研究也發現自閉症孩子對音樂的反應幾乎是普遍的,自閉症患兒雖然拒絕語言和交往,卻不拒絕音樂,對音樂有著強烈的反應和興趣。音樂治療是讓孩子在愉悅的音樂活動中不知不覺的提高和改善自我。
推薦曲目:《伏爾塔瓦河》、《水上音樂》、《搖籃曲》、《小步舞曲》等。
具體操作:每次聆聽25—30分鐘,每天6—8次的背景音樂,音量小於40分貝。
感統訓練:如:拍球、平衡臺上拋接球、踢球、滑梯、走平衡木等等。
對於孤獨症的孩子,家長一定要耐心的引導,如果孩子去某個環境中大吼大叫、亂髮脾氣,請不要責罵,而是耐心教導,並記住孩子排斥的場所,儘量少帶孩子去。
-
4 # 愛陪娃的熊叔
我也是一位自閉症孩子的家長,在孩子康復道路上,我始終堅信並堅持一個原則:無快樂,不康復。康復訓練不應該如同調教小動物一般,透過各種強制的手段讓孩子生成條件反射一般的響應,而應該建立在快樂的基礎之上,讓孩子逐步產生自發自覺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能力。
您的描述裡面沒有提到孩子在個訓課或者其他課程上的表現,如果在所有的課堂上都會哭,那麼很有可能是因為孩子不適應離開依賴的親人,在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老師,從而產生不適。自閉症的孩子往往在溝通和理解能力上有所欠缺,加之年齡偏小,很難理解與熟悉的家人分開上課這個事件,加上他們往往有著過於強烈的內在次序,對於陌生的環境會很牴觸,所以往往會表現出情緒失控。建議讓孩子依賴的親人出於孩子的視線範圍內,比如隔著教室的窗戶,或者留一條門縫,讓孩子始終可以觀察到自己,增加安全感,另外也可以把孩子平時最喜歡的玩具或者物件帶去教室,一來作為強化物,二來可以安撫他們的情緒。
如果只是在集體課上才有這樣的表現,那麼可能有如下的原因:
1、對於上課的老師有所排斥:並不是說老師教得不好,但可能天然讓孩子覺得有所牴觸,可以嘗試更換另一個老師的課程試試。
2、對教室環境牴觸:觀察一下教室內是否有讓孩子感到極為不舒服的物品或者擺放方式
3、對複雜環境牴觸:很多自閉症的孩子聽覺敏感,對於相對喧鬧的集體環境容易產生過激的反應,也有很多孩子對於和人近距離相處感到恐慌。建議暫停集體課,平時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逐步適應複雜的環境。
4、對課程內容排斥:也許課程內容較難,孩子完全跟不上,有挫敗感,建議更換難度較低的集體課。
5、想引起老師的關注:與個訓課不同,集體課是一對多的形式,老師的關注是分散的,有的孩子希望引起老師的注意,但礙於社交能力的障礙,不會合適的方法,所以可能會透過哭鬧錶達這一訴求,老師可以嘗試多給予關注和鼓勵。
我陪兒子在機構康復的時候,最開始上課,無論個訓還是集體,他也都出現了一定的排斥,倒不會哭鬧,只是一直自言自語要回家,很委屈的樣子。我和老師溝通後,個訓課就一直站在門口,隔著小窗戶孩子可以看到我,集體課,我則跟著進去,替換訓練員的角色在後面做肢體輔助。並且每天結束訓練後,都會帶著孩子和老師再交流一下,做作小遊戲,讓老師抱抱他,回家的路上會表揚他,並和他反覆說明上課的重要性,以及爸爸會一直陪著他。時間長了,孩子的情緒穩定了,也慢慢適應了,我的輔助就慢慢撤出了。
也見過一個孩子,很小,不到2歲,無論什麼課程都從頭哭到尾,撕心裂肺的哭,家長咬著牙把孩子送進教室,堅信狠心堅持就可以了。孩子年齡很小,每天安排的課程卻非常多,幾乎一天都在哭,不哭的時候多半是累了,在教室帶著眼淚睡著了,這樣的哭泣和作息又影響了孩子的進食,一團糟,兩個多月的時間沒有絲毫轉變......所以,無論孩子出現怎樣的反應,都是有原因的,我們要做的一定是配合老師一起找到原因並解決,而不是強迫孩子去訓練,沒有孩子的主動配合,任何訓練都不會有意義和效果。
-
5 # 芝麻說育兒
“孤獨症孩子,一上機構的小團體課就哭,到底該怎麼辦呢?”根據提問者的描述可知,孩子只有在上集體課(即團體課)的時候會哭,也就是說上單訓課的時候是不哭的。那麼我們就可以來分析一下孩子上集體課哭的原因,只有弄清楚了原因,我們才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集體課的人數比單訓課多了很多。自閉症孩子最核心的特徵就是社交障礙,因此可能在團體課上的人增多了,而且都是陌生人,他們一下子對那麼多陌生人難以接受。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家長平時就要多帶孩子出去玩,帶他去接受不同的人和環境,慢慢改善他的適應性。
其次,集體課老師給的注意減少了。個訓課一般都是一對一訓練,一個老師對著一個孩子上課,老師所有的注意力都在這一個孩子身上。而到了集體課中,一個老師同時面對幾個孩子,這樣分在每個孩子身上的注意力就大大減少了。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哭,我們一開始就要忽視他,等他安靜下來再給他講道理。
最後,我們要回憶孩子在團體課上第一次哭的情景。一般孩子一到一個環境就會哭,那麼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個環境中肯定存在一些令孩子感到不愉快的因素,而孩子又恰恰將這個不愉快的體驗跟這個環境配上了對。因此一到這個環境中,孩子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環境會讓他不開心,因此會比較排斥。因此我們要回憶孩子第一次在這個課堂上哭的情境,哭的前後個身邊有哪些人,他們各做了什麼,哭的時候孩子的表現又是怎樣的,只有弄清楚了這些才利於幫助我們找到原因,也才能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
6 # SUM電影
孩子情緒不穩定,一上小團體課就哭,那麼我就想問下,孩子只是上小課就哭,還是所有的課程都不配合和不願意接受呢?
如果只是上小團體課就哭,那麼可能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新環境的不適應
普通的孩子都對新環境有點不適應,何況是自閉症孩子,再加上小團體課的人數較少,父母又不能作陪,孩子都要靠自己的定力來堅持下來,所以孩子就會非常抗拒,父母應該給孩子適當的鼓勵和安慰。
2,課程難度設定的不合理性
每個孩子的程度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掌握的較好,有的孩子掌握的一般,那麼距離就會逐漸拉開,孩子會有挫敗感,所以,如果孩子只是對一門課有牴觸,那麼是否可以跟老師溝通下,給孩子更換下課程設定,或者從最簡單的開始。
3,孩子離開家長產生的不安全
一般的一對一小班課,家長在玻璃門外邊的走廊裡等孩子,所以,和孩子保持合適的距離,讓孩子隨時都能夠看到你,這樣,孩子的內心平靜了,上課就會配合很多。
如果是所有的課程都不配合,那麼,就是因為孩子對課程的抗拒,和對陌生人的抗拒了,因為幾乎所有的課程都要求孩子靜坐,孩子就會覺得不安,覺得焦慮,作為家長就要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感到踏實,比如先陪伴孩子上上幾節課,然後時間逐步的減少。
希望幫助到你!
回覆列表
孩子一上機構的訓練小團體課就愛哭,這個也是困擾著很多家長的一個難題,我想請問一下,孩子是對所有的干預課程都抗拒呢,還是隻對機構的訓練小團體課抗拒?先弄清楚這個問題有助於我們更好的提供解決方法。
如果孩子對所有的課程都抗拒的話,那可能是因為有時候上小班課,父母不能夠進去,只能在走廊等候,孩子離開了家長會覺得孤獨,害怕,這正是自閉症孩子的核心障礙--社交障礙的反應。這個時候,要注意鼓勵孩子,告訴孩子,媽媽就在門口等著他,現在機構不管是大班課還是小班課,基本上都有一層玻璃門,可以看到裡面的情景,也可以讓孩子看到你,把自己保持在孩子的視線範圍內,讓孩子心理有安全感,就會減少孩子的恐懼感。還可以採用強化物的刺激法,告訴孩子,在裡面和小朋友們互動半小時,出來後就可以玩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是去喜歡的地方。
如果孩子只是對其中的一個老師或者是某一個固定的課程害怕的話,那應該就是課程的難度不太適合孩子的情況,孩子學習會感到吃力,有挫敗感,這時候看能不能和老師溝通一下具體課程的內容,利用課餘的時間教會孩子,或者適當的降低課程難度,從最基本的開始教孩子。一旦讓孩子覺得得心應手了,那麼,孩子就容易接受了。
所以,你的情況,建議先弄清楚孩子抗拒課程的真實原因,不要強制性的讓孩子上課,如果強制性的讓孩子進入教室,那麼不僅對孩子的干預沒有任何提高,還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溫馨提示:我們旨在為全球的自閉症兒童提供最準確、專業、智慧的康復訓練工具,幾十組訓練遊戲,專業認知相簿;更有全國最全最準確的機構資訊供您選擇,讓自閉症孩子擁抱藍天,讓世界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