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郎風

    雖說歷史不容許有假設,但根據個人行事風格,卻也有可分析性。

    袁紹乃世家大族,管理上也注重與民休息,多減賦稅,深得民心。這也是之所以經歷過肥水之敗後仍能夠在很短時間內恢復實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但此人卻是個胸無大志之人,精明起來比誰都精明,糊塗起來卻比誰都糊塗,是典型的一個三分熱度的人。講義氣,自負,說話不經大腦,愛吹牛逼。

    所以說這樣的一個人很難與千年不遇的像劉備曹操這樣的梟雄相比的,他靠的是祖上幾代的積累發家致富的,即使有一首好牌,但不會打牌的人,真跟對手打起牌來也會四個二帶倆王打出去的。

    如果漢天子在他手裡,短時期內,曹操不會崛起來那麼快,袁紹這邊呢,肯定也會畢恭畢敬的對待天子,說不準被幾個忠漢的大臣一說和,他有可能會放權,漢朝可能就匡復了也說不定。

    如果他稍微有點野心,居功自傲,不服管教,那便開始了窩裡鬥,有點引狼入室的味道。事實上這種可能也最容易發生,漢獻帝離他那麼近都沒有去迎接,最大的原因還是他不想冀州出現第二個話語權,一旦迎回來天子,窩裡鬥是必須滴。

    所以成事在人,謀事在天。一個人能力不行了,指著讓他造天,可能嗎?所以說金山銀山都是垃圾,個人本事那才叫真金白銀,別去罵老天不公拼爹拼孃的社會了。

  • 2 # 劍膽琴心蜘蛛俠

    挾天子以令不臣(諸候)也是要有條件的,最基的有兩條:

    1、自身相當的實力,包括自己實有的兵力、財力以及挾天子者自己是否具有相當的雄才大略,能較為準確地認識、把握形勢,作出正確的選擇判斷,要大氣,該取則取,該舍就舍,不能拘執於一時一事,不能貪圖眼前利益利令智昏,曹操之前,李傕、郭汜把漢獻帝也掌握在手中,以獻帝名義詔令曹操,曹操則審時度勢,假意聽從,暗中借徵滅青州黃巾軍擴充實力,編成了只聽命於自己的三十萬青州軍,打下基礎。後李傕、郭汜被滅,曹操遷獻帝於許都後,自封大將軍(漢代武官最高職位),以獻帝命拜袁紹為大司馬,袁紹不滿,聲言欲與曹操一較高低,曹操自度自己當時與袁紹實力相差很大,就主動讓步,辭去大將軍之位讓與袁紹,自己改作車騎將軍(次於大將軍,在驃騎將軍之上或與之平級),緩和了與袁紹之間的矛盾,隨後,曹操採納棗祗的建議,實行屯田制,為統一北方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關羽被斬後,孫權上書曹操,勸其稱帝,曹操大笑曰:“是兒欲置吾於爐火上耶!(孫權這小子,是想把我架在爐火上烤呢!)”遂不聽。

    相比起來,袁紹、袁術兄弟,色厲膽薄,外寬內忌,為一玉璽即兄弟反目,互不相救,袁術得一玉璽就忘乎所以,自立為帝,袁紹若得獻帝,哪裡會有耐心躲在幕後?

    2、處理重大複雜問題,特別是協調內部與皇帝熱力之間關係的能力

    追隨一個軍閥、當權者的謀士、武將,無不想倚其為大樹,攀龍附鳳以直上青雲,博得封妻廕子、榮華富貴,即辛棄疾所謂“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當一個軍閥成為事實上的最高權力代言人、操控者之後,怎樣協調好他自己的內部陣營、支持者與皇帝身邊的舊臣勳戚之間的關係極為重要、關鍵。在錯綜複雜的鬥爭環境下,要準確瞭解、把握並操作,既解決問題,又將副作用盡量最小化,難度極大,既要當機立斷,又要把握好火侯和分寸,勘比瓷器店裡打老鼠,甚至當代複雜的眼科、腦科手術。不是表面上看“遂遣甲士執某某全家數百人押至市曹,盡斬於市,夷其三族”那麼簡單!

    而以《三國志》等史實來看,曹操處理衣帶詔事件、嫁三個女兒給漢獻帝等,可見其是極為謹慎的,而袁紹、劉備絕對做不到這一點。

    綜上所述,袁紹即使得到了漢獻帝(歷史上沮授、田豐也向其建議過從曹操處奪走獻帝,並挾獻帝令諸候以一統天下後再自己稱帝,但袁紹根本不採納),其結果也不會比其弟袁術得到傳國玉璽強到哪裡,甚至敗亡得更快!!

  • 3 # 艾若盈岸

    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會比曹操差。

    歷史上袁紹給人水平很菜的感覺完全來自於成王敗寇的認知習慣,實際上之前都是袁紹壓著曹操打,打的曹操大半夜喊雞肋想撤兵,打的曹操大營裡大多居高位者暗自給袁紹通訊。袁紹雖然四世三公,但是他的地盤可是自己打下來的,幾乎跟曹操是同時登上歷史舞臺,但是從青年時期袁紹的表現就遠遠超過曹操,比曹操的志向更遠大,更甚至袁紹肯定比曹操長相好看多了,儼然一個少年英雄。官渡之戰時袁紹的勢力是曹操遠遠不及的,官渡之戰後也比曹操更強大。

    袁紹的無能有一部分肯定是被抹黑的,否則一個一直腦子不靈光的人跟他前面取得的成就太不搭配了(因為不是繼承的資產,是自己打下的地盤)。

    但是前提是袁紹會做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但我個人認為以袁紹的性格很可能不會做這樣的事,當漢獻帝落在自己手上時,他非常可能直接做曹丕做的事逼漢獻帝退位自己當皇上,因為其一從他的志向上來看他絕不是隻想做一方諸侯而已,而是以四世三公的身份闖蕩江湖,做的都是江湖上拋頭露面的大事,其二手下一群拍馬屁之流,袁紹的夢就在眼前,這麼多人一抬,很容易抵擋不住誘惑。

    下面我要跑題了。

    這個時候稱帝絕對是找死的,有人說曹操沒有稱帝的念頭,這肯定是放屁,誰不想當皇上?曹操不稱帝是因為條件不允許。

    赤壁之戰後,孫劉結盟讓曹操吃了不少苦頭,轉攻為守,他清楚的知道,他比這兩股勢力的實力都強,但是他們加在一起就沒辦法對付。但是孫劉之間又有利益衝突,就是荊州,所以孫劉貌合神離。此時若稱帝,那就是坐實了孫劉穿一條褲子的決心,先合夥幹掉魏,瓜分大魏,曹操雖然有稱帝的衝動,但始終不敢邁出那一步;孫權從來就沒有一統天下稱帝的志向,想法可能是有的,但沒那麼渴望,他只是個權謀家,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劉備則是舉匡扶大漢的大旗,他想當皇帝,但漢獻帝還在的時候他不可能稱帝,因為匡扶漢室是他勢力的精神支柱,貿然稱帝首先關羽就不跟他玩了,所以他是盼望曹操稱帝的,把漢獻帝殺了更好。曹操就是等孫劉兩家反目才稱帝,但是他沒等到那一天就掛了,直到建安二十四年呂蒙白衣渡江孫劉反目後,建安二十五年曹丕才篡漢。如果沒有白衣渡江,曹丕智商線上的話,他也不敢稱帝。

  • 4 # 煌煙

    對於袁紹開始,天子既是助力,同時也是阻力,袁紹發家致富奔小康的原因之一就是靠著他家“四世三公”的美名,如果皇帝跑到冀州去了,那到時候冀州到底是該聽袁紹的還是該聽皇帝的呢?如果聽皇帝的,那估計也肯定袁紹不樂意了(你領導跑到你家裡有吃有住你還天天使喚你你樂意啊……),如果聽袁紹的,那不說別的,跟著皇帝一起跑路的大臣們首先肯定不樂意了,你袁紹四世三公,忠良之後,現在皇帝只不過是因為一時困難(也可能會是一直落難)到你家裡吃住幾天,你居然這樣對待皇上?再說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別說冀州,整個天下都是皇帝的,就到你這裡避避難躲一躲你就擺出一副不情願的樣子,你還想不想幹了?如果說皇帝來了袁紹必須要和皇帝分出個高低的話那袁紹是不會接皇帝過來的,本來冀州就是他說了算,為什麼還要找個人來和自己分高低呢?如果袁紹像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那就等於是公開了和皇帝對著幹,就會給自己兄弟袁術口舌,到時候很有可能輿論會不利於自己,所以袁紹無論如何都不會把皇帝接到他那裡去。

    反觀曹操,曹操是宦官之後,比泥腿子造反起家的人強不了多少,所以就算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了那隻會是自己的助力,不會是自己的阻力,曹操祖上是宦官,名望對於曹操來說算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才能做好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