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宗大曆年間10位詩人所代表的一個詩歌流派。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偏重詩歌形式技巧。據姚合《極玄集》和《新唐書》載:十才子為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審。宋以後有異說,但多不可信。 大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層士大夫,也多半是權門清客,因而多投獻應制之作。歌頌昇平、吟詠山水、稱道隱逸是其詩歌的基本主題。但他們在仕途失意和戰亂宦旅生活中,也間有反映現實和體驗真實的作品。他們都擅長五言近體,善寫自然景物及鄉情旅思等,語詞優美,音律協和,但題材風格比較單調。大曆十才子,大都以王維為宗,秉承山水田園詩派的風格,寄情于山水,歌詠自然,其中也有一些佳作。格律歸整、字句精工也是他們作品中最明顯的特點。他們的作品體裁多用近體格律,很少能見到樂府歌行體。警句名聯在十才子的詩中俯拾皆是,說明他們均有較深的功底,所以時有驚人之筆。不過有時也不免顯露出雕琢的痕跡,從而因小失大,走到唯美的道路上去。雖有警句而全篇欠佳,這也是那個時代的風氣使然。詩僧皎然在他《詩式》中提到大曆時的詩風時曾道:“大曆中詞人,竊占青山、白雲、春風、芳草等為己有”。的確,大曆十才子等人的詩歌在內容上比較狹窄。不過總的來說,他們的作品雖然在氣格上不及盛唐,但對前輩名家還是有所繼承的。 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曆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嶽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盧綸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河中盧綸 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屢試不第。大曆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後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陝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後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吉中孚 吉中孚〔唐〕(公元?年至七八六年左右)字不祥,楚州人,久居鄱陽,大曆十才子之一。生年不詳,卒於唐德宗貞元初年。工詩,與盧綸、錢起等齊名。初為道士,後還俗。至長安,謁宰相。有人薦於天子,日與王侯高會,名動京師。未幾,進士及第,授萬年尉,除校書郎。又登宏辭科,為翰林學士。歷諫議大夫,戶部侍郎,判度支事。中孚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韓翃 韓翃,(754年前後在世),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唐代詩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十三載(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閒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緻,在當時傳誦很廣。詩多寫送別唱和題材,如《韓君平詩集》,《全唐詩》錄存其詩三卷。 錢起 錢起(751年前後在世),字仲文,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錢起詩畫 數次赴試落第,唐天寶七年(748年)進士,初為秘書省校書郎、藍田縣尉,後任司勳員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學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與韓翃、李端、盧綸等號稱大曆十才子。其詩以五言為主,自稱“五言長城”,又與郎士元齊名,齊名“錢郎”。人為之語曰:“前有沈宋,後有錢郎。”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無錢、郎賦詩送別,則為時論所鄙。題材多偏重於描寫景物和投贈應酬。音律和諧,時有佳句。 司空曙 司空曙(約720-790?),姓名:司空曙〔唐〕(約公元七六六年前後在世)字文初,(唐才子傳作文明。此從新唐書)廣平(今屬河北省)人 苗發 〔唐〕(約公元七五六年前後在世)字不詳,潞州壺關人,大曆十才子之一。生卒年均不詳,約唐玄宗天寶末前後在世。初為樂平令,授兵部員外郎,遷駕部員外郎。仕終都官郎中。發常與當時名士酬答,但詩篇傳世頗少。 崔洞(一作峒) 唐代宗大曆時期的十位詩人為代表的一個詩歌流派史書尚未記載 耿湋 現可見關於耿湋的資料很少。耿湋生年,聞一多先生《唐詩大系》定為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其實並無根據。現可知的是他寶應二年(763年)進士及第。姚合《極玄集》捲上和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九都說耿湋為寶應二年進士。對於耿湋及進士第後的仕歷,除《唐才子傳》所載稍微具體點外,其他各書記載均極簡單,並且相互矛盾。《極玄集》說他官至左拾遺,《郡齋讀書記》也說為左拾遺,而《直齋書錄解題》與《新唐書·藝文志》卻說為右拾遺。 夏侯審 夏侯審(?~?),字號、籍貫均不詳。唐德宗建中元年(780)“軍謀越眾”科登第。夏侯審登第後,授校書郎,遷參軍,寧國丞等職。終侍御史。與詩人韋應物、盧綸、錢起、司空曙、李嘉佑等交遊唱酬。“大曆十才子”之一。曾在華山下買田園為別墅,依山傍水,雲煙浩渺。晚歲退居於此,忘情山水,吟誦頗多。李嘉佑曾稱其“袖中多麗句”(《送夏侯審參軍遊江東》)。作品多佚。全唐詩存其《詠被中繡鞋》詩云: 唐大曆時期的十位詩人 《新唐書》載為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也有把韓、崔、夏侯三人換為郎士元、李益、李嘉佑的。歌頌昇平、吟詠山水、稱道隱逸是其基本主題。也有反映真實的作品。都擅長五言近體,善寫自然景物及鄉情旅思等,語詞優美,音律協和,但題材風格比較單調,偏重詩歌形式技巧。其中以錢起、盧綸成就較高。 大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 的中下層士大夫,也多半是權門清客,因而多投獻應制之作。歌頌昇平、吟詠山水、稱道隱逸是其詩歌的基本主題。但他們在仕途失意和戰亂宦旅生活中,也間有反映現實和體驗真實的作品。他們都擅長五言近體,善寫自然景物及鄉情旅思等,語詞優美,音律協和,但題材風格比較單調。 唐代宗大曆時期的十位詩人為代表的一個詩歌流派,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偏重詩歌形式技巧。姚合《極玄集》捲上"李端"名下注雲:李端與"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審唱和,號十才子。"《新唐書·盧綸傳》也說:"綸與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皆能詩齊名,號大曆十才子。"葛立方《韻語陽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王應麟《玉海》亦採此說。但在宋代,對"十才子"究竟指哪十人,已有異說。南宋計有功《唐詩紀事》載"大曆十才子,……盧綸、錢起、郎士元、司空曙、李端、李益、苗發、皇甫曾、耿湋、李嘉佑。又云:吉頊、夏侯審亦是。或雲:錢起、盧綸、司空曙、皇甫曾、李嘉□、吉中孚、苗發、郎士元、李益、耿湋、李端。"嚴羽《滄浪詩話·詩評》把冷朝陽列入"大曆才子",但未明確為"十才子"之一。清人異說更多,見王士禛《分甘餘話》卷三、黃之雋《大曆十才子詩跋》(《吾堂集》卷二十四)、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卷十八、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二,均有辨析。大概因為原十才子中有幾家(如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吉中孚)今存詩不多,後世詩評家才以己意加以增刪,實應以《極玄集》、《新唐書》所記為可信
代宗大曆年間10位詩人所代表的一個詩歌流派。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偏重詩歌形式技巧。據姚合《極玄集》和《新唐書》載:十才子為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審。宋以後有異說,但多不可信。 大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層士大夫,也多半是權門清客,因而多投獻應制之作。歌頌昇平、吟詠山水、稱道隱逸是其詩歌的基本主題。但他們在仕途失意和戰亂宦旅生活中,也間有反映現實和體驗真實的作品。他們都擅長五言近體,善寫自然景物及鄉情旅思等,語詞優美,音律協和,但題材風格比較單調。大曆十才子,大都以王維為宗,秉承山水田園詩派的風格,寄情于山水,歌詠自然,其中也有一些佳作。格律歸整、字句精工也是他們作品中最明顯的特點。他們的作品體裁多用近體格律,很少能見到樂府歌行體。警句名聯在十才子的詩中俯拾皆是,說明他們均有較深的功底,所以時有驚人之筆。不過有時也不免顯露出雕琢的痕跡,從而因小失大,走到唯美的道路上去。雖有警句而全篇欠佳,這也是那個時代的風氣使然。詩僧皎然在他《詩式》中提到大曆時的詩風時曾道:“大曆中詞人,竊占青山、白雲、春風、芳草等為己有”。的確,大曆十才子等人的詩歌在內容上比較狹窄。不過總的來說,他們的作品雖然在氣格上不及盛唐,但對前輩名家還是有所繼承的。 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曆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嶽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盧綸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河中盧綸 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屢試不第。大曆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後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陝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後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吉中孚 吉中孚〔唐〕(公元?年至七八六年左右)字不祥,楚州人,久居鄱陽,大曆十才子之一。生年不詳,卒於唐德宗貞元初年。工詩,與盧綸、錢起等齊名。初為道士,後還俗。至長安,謁宰相。有人薦於天子,日與王侯高會,名動京師。未幾,進士及第,授萬年尉,除校書郎。又登宏辭科,為翰林學士。歷諫議大夫,戶部侍郎,判度支事。中孚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韓翃 韓翃,(754年前後在世),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唐代詩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十三載(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閒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緻,在當時傳誦很廣。詩多寫送別唱和題材,如《韓君平詩集》,《全唐詩》錄存其詩三卷。 錢起 錢起(751年前後在世),字仲文,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錢起詩畫 數次赴試落第,唐天寶七年(748年)進士,初為秘書省校書郎、藍田縣尉,後任司勳員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學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與韓翃、李端、盧綸等號稱大曆十才子。其詩以五言為主,自稱“五言長城”,又與郎士元齊名,齊名“錢郎”。人為之語曰:“前有沈宋,後有錢郎。”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無錢、郎賦詩送別,則為時論所鄙。題材多偏重於描寫景物和投贈應酬。音律和諧,時有佳句。 司空曙 司空曙(約720-790?),姓名:司空曙〔唐〕(約公元七六六年前後在世)字文初,(唐才子傳作文明。此從新唐書)廣平(今屬河北省)人 苗發 〔唐〕(約公元七五六年前後在世)字不詳,潞州壺關人,大曆十才子之一。生卒年均不詳,約唐玄宗天寶末前後在世。初為樂平令,授兵部員外郎,遷駕部員外郎。仕終都官郎中。發常與當時名士酬答,但詩篇傳世頗少。 崔洞(一作峒) 唐代宗大曆時期的十位詩人為代表的一個詩歌流派史書尚未記載 耿湋 現可見關於耿湋的資料很少。耿湋生年,聞一多先生《唐詩大系》定為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其實並無根據。現可知的是他寶應二年(763年)進士及第。姚合《極玄集》捲上和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九都說耿湋為寶應二年進士。對於耿湋及進士第後的仕歷,除《唐才子傳》所載稍微具體點外,其他各書記載均極簡單,並且相互矛盾。《極玄集》說他官至左拾遺,《郡齋讀書記》也說為左拾遺,而《直齋書錄解題》與《新唐書·藝文志》卻說為右拾遺。 夏侯審 夏侯審(?~?),字號、籍貫均不詳。唐德宗建中元年(780)“軍謀越眾”科登第。夏侯審登第後,授校書郎,遷參軍,寧國丞等職。終侍御史。與詩人韋應物、盧綸、錢起、司空曙、李嘉佑等交遊唱酬。“大曆十才子”之一。曾在華山下買田園為別墅,依山傍水,雲煙浩渺。晚歲退居於此,忘情山水,吟誦頗多。李嘉佑曾稱其“袖中多麗句”(《送夏侯審參軍遊江東》)。作品多佚。全唐詩存其《詠被中繡鞋》詩云: 唐大曆時期的十位詩人 《新唐書》載為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也有把韓、崔、夏侯三人換為郎士元、李益、李嘉佑的。歌頌昇平、吟詠山水、稱道隱逸是其基本主題。也有反映真實的作品。都擅長五言近體,善寫自然景物及鄉情旅思等,語詞優美,音律協和,但題材風格比較單調,偏重詩歌形式技巧。其中以錢起、盧綸成就較高。 大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 的中下層士大夫,也多半是權門清客,因而多投獻應制之作。歌頌昇平、吟詠山水、稱道隱逸是其詩歌的基本主題。但他們在仕途失意和戰亂宦旅生活中,也間有反映現實和體驗真實的作品。他們都擅長五言近體,善寫自然景物及鄉情旅思等,語詞優美,音律協和,但題材風格比較單調。 唐代宗大曆時期的十位詩人為代表的一個詩歌流派,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偏重詩歌形式技巧。姚合《極玄集》捲上"李端"名下注雲:李端與"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審唱和,號十才子。"《新唐書·盧綸傳》也說:"綸與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皆能詩齊名,號大曆十才子。"葛立方《韻語陽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王應麟《玉海》亦採此說。但在宋代,對"十才子"究竟指哪十人,已有異說。南宋計有功《唐詩紀事》載"大曆十才子,……盧綸、錢起、郎士元、司空曙、李端、李益、苗發、皇甫曾、耿湋、李嘉佑。又云:吉頊、夏侯審亦是。或雲:錢起、盧綸、司空曙、皇甫曾、李嘉□、吉中孚、苗發、郎士元、李益、耿湋、李端。"嚴羽《滄浪詩話·詩評》把冷朝陽列入"大曆才子",但未明確為"十才子"之一。清人異說更多,見王士禛《分甘餘話》卷三、黃之雋《大曆十才子詩跋》(《吾堂集》卷二十四)、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卷十八、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二,均有辨析。大概因為原十才子中有幾家(如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吉中孚)今存詩不多,後世詩評家才以己意加以增刪,實應以《極玄集》、《新唐書》所記為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