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蝦仁大百科

    戰後影響

    成立聯合國

    二戰中,反法西斯同盟,蘇、美、英、法、中五國透過大西洋會晤、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敦巴頓橡樹園會議等一系列國際會議就維護戰後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搭成了一系列協議和諒解,確立了維護戰後世界秩序的國際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促成了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制度的建立,根據雅爾塔會議協定,1945年10月24日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中、美、蘇、英、法則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1948年以來,安理會共授權進行了60餘項維和行動。聯合國先後組織制定了從不擴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等數百個國際條約。

    在戰後初期新建立起來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稅及貿易組織等國際經濟組織,成為戰後國際體系中占主導地位的國際經濟組織。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現代國際法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根據“關於告發及懲處歐洲各軸心國家主要戰犯”的倫敦協定和《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從1945年開始對法西斯德國主要戰犯進行了國際審判。

    而根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由中、蘇、美、英等11國代表組成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從1946年開始在日本東京對日本法西斯戰犯進行了審判。《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及其司法實踐,對戰爭法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國際法院於1946年在海牙設立。

    民族獨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鼓舞下,亞非拉地區掀起了爭取民族解放鬥爭的高潮。首先,在亞洲的東部,中國、越南、北韓革命的勝利,推動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50年代中期,民族解放運動擴充套件到中東、北非。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以來,民族解放運動的中心在非洲,到80年代初除南非種族主義政權外,非洲國家幾乎都取得獨立。拉丁美洲戰後民族運動也在深入發展,其中1959年的古巴革命勝利,影響尤為重要。

    60年代以來,亞非拉總共有104個民族獨立國家,其中新獨立國家達69個。這一系列鬥爭的勝利摧毀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結束了幾百年的殖民統治,深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民族獨立國家的普遍出現為發展中國家走上世界舞臺奠定了基礎。

    戰後世界政治的一個重大變化是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和發展,而第三世界的崛起就是民族獨立運動高漲和發展的集中表現。1955年亞非會議的召開,1961年不結盟運動的誕生及隨後七十七國集團的形成是第三世界崛起的三大標誌。

    其中1959年古巴革命的勝利,60年代印度支那三華人民抗美救國鬥爭,70年代拉美國家發起爭取200海里海洋權的鬥爭,還有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的鬥爭為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鬥爭震動了當時的世界,極大地衝擊了兩極格局,推動著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兩極陣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範圍的力量對比,徹底打破了數世紀以來形成的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促使世界歷史從一個歐洲列強主宰的時代,逐步過渡到一個兩極格局的時代。

    戰後以雅爾塔體系為基礎形成了以美蘇兩大國為首的、從兩大陣營的對峙到兩極對抗的世界政治格局。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20世紀90年代初才發生了改變。

    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宣佈向希臘、土耳其提供4億美元的援助,並派遣美國軍事人員。標誌著戰後美國等西方國家執行“冷戰”政策和東西方之間特別是美蘇之間冷戰的開始。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等國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1955年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成立“華沙條約”組織。這兩大組織的建立,由此形成了以美蘇為首的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長期對立的局面。

    美蘇在戰後分別以“世界憲兵”和“世界革命中心”的特殊地位自居,使大批國家處於不平等的依附地位。後來,被控制的“盟國”和“兄弟國家”情況雖有較大變化。但也未能完全擺脫受制境況。

    科技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大戰期間,為了戰爭的需要,各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並且發展相應的科學技術,製造新式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些用於製造作戰武器的科學技術為和平事業服務,推動了人類歷史文明的進步。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機械化時代特有的典型戰爭形態,其軍事上的成功與失敗和戰爭的程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以內燃機技術為核心的科學技術群與作戰理論、戰術的結合程度。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兩類新興技術的悄然發展,決定了機械化戰爭的來臨。

    一類是飛機、坦克、大型艦船製造技術,另一類是電子通訊技術。坦克和飛機廣泛密集的使用,使美英和蘇聯採用了新的作戰理論和戰術,美英開始形成空中火力支援地面、密集使用機動兵器的戰役理論和戰術,蘇軍則重新恢復了大縱深作戰理論。

    在戰爭開始向有利於反法西斯聯盟轉化的同時,三大新技術的發展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和保障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電子技術群的發展。雷達、聲納及其它電子通訊器材的改進與應用,飛彈技術群的出現、火箭推進技術的發展、核技術的誕生。

    擴充套件資料:

    二戰後,美國經濟、軍事實力膨脹,蘇聯成為惟一能與美國抗衡的政治、軍事大國,在美蘇實力的基礎上,根據雅爾塔等會議規定的原則,重新劃分了世界版圖和勢力範圍,確立了戰後新的國際關係格局──雅爾塔體系。

    一超多強與多極化

    隨著東歐劇變(20世紀80年代)、蘇聯解體(1991年),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結束,世界形成了“一超(指美國)多強(多指中國、歐盟、俄羅斯與日本)”的世界格局,但是這一世界格局並不穩定。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歐盟一體化建設、俄羅斯振興經濟的計劃以及日本的經濟力量,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極化。

    這三個體系的相同之處

    1、背景:都是戰爭的產物;都是在實力的基礎上確立的,打上了大國強權政治的烙印;

    2、形成方式:都是以召開國際會議的方式;

    3、內容:都包括劃分世界版圖、宰割弱小民族、劃分勢力範圍的內容;

    4、組織:都建立了維護這一體系的國際組織;

    5、結果:都暫時協調了各國的關係,出現了相對穩定的狀態。

    雅爾塔體系與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不同之處

    1、核心國家:從英法主宰世界、美日在亞太地區爭奪到美蘇兩分天下;

    2、兩種不同性質國家關係:從對社會主義蘇聯的仇視、排斥到和平共處;

    3、處置戰敗國:從宰割戰敗國到解除法西斯體制,使德日走上了民主化道路;

    4、組織:國聯成為英法操縱下的侵略擴張的工具,而聯合國則日益成為伸張正義的講壇;

    5、崩潰原因:隨著法西斯的侵略擴張,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隨之瓦解;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雅爾塔體系隨之瓦解。

    兩極格局解體與以前格局的區別

    1、方式不同:以前經過大戰,戰勝國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戰敗國;而後者則沒有這種情況。

    2、形成過程:以前是舊格局瓦解之後就會形成新格局;而後者新格局的形成則需要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烏克蘭軍艦被俄羅斯封鎖在亞速海,可以從烏克蘭西海岸回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