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刻理解戰鬥精神的內涵
戰鬥精神是由軍人的信念、情感、意志和行為等濃縮昇華的一種戰爭力量,它是直接影響支配軍人行為和戰爭要求的一種精神狀態,是軍隊戰爭準備和戰爭行動的一種氣質特徵。把握戰鬥精神的內涵,最重要的是應抓住戰鬥精神是一種戰爭行為要求的、體現軍人職業精神和本質的、突出戰鬥氣息和軍人戰時行為的一種精神特性和氣質特徵的要求。基於這些認識和思考,戰鬥精神的主要內涵應該由“榮譽”、“忠誠”、“激情”、“英勇”這四個核心要素構成。
其中,榮譽是人的精神中最深層的精神因素,是人類最核心的價值觀,它是戰鬥精神的最核心要素,是戰鬥精神的靈魂;忠誠是一種品質,它是軍人自我控制的內在要求,是所有軍人追求的一種崇高品質。軍人戰鬥精神的忠誠主要體現在: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職業的無限熱忱、對戰友的無限真誠和對紀律的絕對服從;激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的物件的本質力量”,在軍事活動特別是戰爭中隨時都要經受生死危險考驗的這項事業中,更需要這樣一種力量,它在戰鬥精神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樂觀的情緒、豐富的感情和戰鬥的熱情;英勇是戰鬥精神的重要核心內涵之一,所謂英勇是指英雄、勇敢。其核心是勇敢。所以,英勇既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又有“打不垮、拖不爛”的頑強戰鬥作風,還有勇猛頑強、敢打必勝的堅忍不拔意志。
榮譽、忠誠、激情和英勇是戰鬥精神的核心要素,構成了戰鬥精神的主要內涵。這四個戰鬥精神的核心要素既是相互聯絡,又有主從之分:其中,榮譽和忠誠是屬於信仰層次的,而榮譽是這個層次的核心,它們解決的是戰鬥精神的價值取向和價值定位問題;激情是屬於心理層次的,它是人的心理品質、人格品質的綜合反映,解決的是軍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理情感取向問題;英勇是屬於態度層次的,是信仰和心理因素的外露和展示,主要解決的是軍人的努力方向和行為要求,即應當怎樣為之奮鬥,並在行為中得以表現。所以,其總的結構是:榮譽是根、忠誠是幹、激情是枝、英勇是葉。
二、充分認清弘揚官兵戰鬥精神的重要意義
(一)戰鬥精神是官兵戰鬥力的重要構成
官兵戰鬥力是由其的政治素質、軍事技能、武器裝備、體制編制、戰略戰術等諸多因素構成的有機系統。其中,政治素質中的戰鬥精神最為重要,發揮著粘結作用;而其他構成要素是政治素質的自然延伸,其作用的釋放、發揮和維持都離不開人的戰鬥精神的激發。官兵只有具有戰鬥精神,才能充分挖掘各種潛能,激發學習和訓練熱情並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武器裝備的效能;否則,戰鬥力將無從談起。
(二)戰鬥精神是官兵履行職能使命的思想基礎
官兵是中國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保衛祖國、建設祖國、鞏固國防的重要任務。加快培育官兵頑強的戰鬥精神,能夠使其牢築思想長城,自覺抵禦各種不良侵蝕和誘惑,永葆革命戰士本色。培育戰鬥精神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弄清“扛槍為了誰”、“打仗為了啥”等最基本的政治信念問題。在長期和平環境中,部分官兵的國防觀念、戰爭意識有些淡化,練兵習武熱情不高,滋長了和平麻痺思想,吃苦耐勞和犧牲奉獻精神普遍趨向弱化,戰爭恐懼心理也趁虛而入。如果任由這些現象發展,一旦有戰爭,官兵就不可能有效地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任務。對此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否則就會嚴重阻礙官兵充分發揮其在現代戰爭和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影響其履行自身職能的成效。
(三)戰鬥精神是官兵在未來資訊化戰爭中發揮作用的強大力量
官兵能否在未來資訊化戰爭中繼續發揮自身的獨特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其戰鬥精神的強弱。在資訊化戰爭中,短兵相接和敵我雙方犬牙交錯的作戰形態越來越少,但這對戰鬥精神的要求絲毫沒有弱化反而愈益提高;因此,如果官兵不具有過硬的戰鬥精神,勢必會產生厭戰、恐懼等心理,精神渙散、鬥志喪失,其重要作用的發揮無法保證。
三、自覺培養和鍛造官兵戰鬥精神
戰鬥精神不會與生俱來,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努力學習和長期培育的結果。我們必須從官兵建設的實際出發,統一認識,加快行動,以創新的精神努力尋求和拓展培育官兵戰鬥精神的現實途徑。
(一)靠平時約束規範
透過適時搞好教育引導,圍繞堅定官兵的理想信念和凝聚軍心鼓舞鬥志,採取多種途徑,深入紮實地抓好馬克思主義戰爭觀教育、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我軍根本職能的教育,切實回答和解決好官兵頭腦中深層次的思想認識問題,使部隊上下形成統一的認識,統一的意志,統一的行動。
尤其注重我軍光榮傳統教育,用諸如黨指揮槍的原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嚴守紀律,無私奉獻,勇於犧牲,艱苦奮鬥,愛護裝備等等這些優良傳統和英模典型的先進事蹟教育部隊,薰陶官兵,以期更好地錘鍊和激發我軍新一代官兵的戰鬥精神。
(二)靠實踐磨礪
寶劍鋒自磨礪出。官兵戰鬥精神最終要從軍事鬥爭準備實踐的大課堂、大熔爐中摔打磨鍊出來。
1.強化軍事訓練。在官兵軍事訓練中,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設定近似實戰的戰場環境和氣氛,幫助官兵不斷提高實戰本領和心理素質,這樣才能在未來作戰中處變不驚、臨危不懼、遇挫不餒、百折不撓。
2.抓住有利時機。和平時期,官兵參與執行的重大演習、軍事比武、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援建施工等急難險重任務最貼近未來實戰的要求。要利用這些有利時機,有意識地摔打官兵,使執行任務與練思想、練作風、練意志、練紀律有機結合起來,著力培養官兵吃苦耐勞、勇挑重擔,不怕困難、善打硬仗的戰鬥精神。
3.注重點滴養成。要把官兵戰鬥精神培育貫徹落實到官兵各項建設的全過程,貫穿到官兵平時的各項工作和各項活動中去,幫助官兵養成時時、事事、處處培育和展現戰鬥精神的良好習慣,督促官兵自覺按照各種法律法規約束自己的言行,努力搞好管理、教育和訓練工作,養成求真務實、嚴謹細緻、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和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
(三)靠環境薰陶
良好的環境氛圍能夠對官兵的思想和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薰陶,對培育官兵戰鬥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切實搞好官兵內部環境。要採取各種方法營造有利於形成高昂士氣、集體精神、無畏勇氣的濃厚氛圍。尤其要在規劃官兵建設、佈置營區環境、組織戰備訓練、安排各項工作時,努力營造濃厚的戰鬥氛圍,讓官兵不斷增強戰備觀念,做好精神準備。
2.積極營造社會輿論環境。官兵生活在社會大環境中,社會輿論環境直接影響官兵的戰鬥精神培育。要善於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大力宣傳黨和國家的軍事鬥爭方針和安全戰略,增強全體國民的國防觀念和憂患意識,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國防、支援部隊、理解官兵的輿論氛圍和良好風尚,以此激發官兵強烈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3.努力改善政策制度環境。透過制度約束和政策激勵的視角提高官兵戰鬥精神是一個時代性的課題。要加強培育官兵戰鬥精神的科學方法的研究,形成具有指導意義的法規制度,將法規制度貫穿於官兵的教育訓練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制定規章制度時要協調各方面的關係,以形成戰鬥精神培育的合力。從政策層面說,要逐步完善各種獎懲政策,做到獎懲嚴明。既要注重精神獎勵,也要努力使官兵的奉獻和工作得到相應的物質待遇。
一、深刻理解戰鬥精神的內涵
戰鬥精神是由軍人的信念、情感、意志和行為等濃縮昇華的一種戰爭力量,它是直接影響支配軍人行為和戰爭要求的一種精神狀態,是軍隊戰爭準備和戰爭行動的一種氣質特徵。把握戰鬥精神的內涵,最重要的是應抓住戰鬥精神是一種戰爭行為要求的、體現軍人職業精神和本質的、突出戰鬥氣息和軍人戰時行為的一種精神特性和氣質特徵的要求。基於這些認識和思考,戰鬥精神的主要內涵應該由“榮譽”、“忠誠”、“激情”、“英勇”這四個核心要素構成。
其中,榮譽是人的精神中最深層的精神因素,是人類最核心的價值觀,它是戰鬥精神的最核心要素,是戰鬥精神的靈魂;忠誠是一種品質,它是軍人自我控制的內在要求,是所有軍人追求的一種崇高品質。軍人戰鬥精神的忠誠主要體現在: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職業的無限熱忱、對戰友的無限真誠和對紀律的絕對服從;激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的物件的本質力量”,在軍事活動特別是戰爭中隨時都要經受生死危險考驗的這項事業中,更需要這樣一種力量,它在戰鬥精神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樂觀的情緒、豐富的感情和戰鬥的熱情;英勇是戰鬥精神的重要核心內涵之一,所謂英勇是指英雄、勇敢。其核心是勇敢。所以,英勇既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又有“打不垮、拖不爛”的頑強戰鬥作風,還有勇猛頑強、敢打必勝的堅忍不拔意志。
榮譽、忠誠、激情和英勇是戰鬥精神的核心要素,構成了戰鬥精神的主要內涵。這四個戰鬥精神的核心要素既是相互聯絡,又有主從之分:其中,榮譽和忠誠是屬於信仰層次的,而榮譽是這個層次的核心,它們解決的是戰鬥精神的價值取向和價值定位問題;激情是屬於心理層次的,它是人的心理品質、人格品質的綜合反映,解決的是軍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理情感取向問題;英勇是屬於態度層次的,是信仰和心理因素的外露和展示,主要解決的是軍人的努力方向和行為要求,即應當怎樣為之奮鬥,並在行為中得以表現。所以,其總的結構是:榮譽是根、忠誠是幹、激情是枝、英勇是葉。
二、充分認清弘揚官兵戰鬥精神的重要意義
(一)戰鬥精神是官兵戰鬥力的重要構成
官兵戰鬥力是由其的政治素質、軍事技能、武器裝備、體制編制、戰略戰術等諸多因素構成的有機系統。其中,政治素質中的戰鬥精神最為重要,發揮著粘結作用;而其他構成要素是政治素質的自然延伸,其作用的釋放、發揮和維持都離不開人的戰鬥精神的激發。官兵只有具有戰鬥精神,才能充分挖掘各種潛能,激發學習和訓練熱情並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武器裝備的效能;否則,戰鬥力將無從談起。
(二)戰鬥精神是官兵履行職能使命的思想基礎
官兵是中國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保衛祖國、建設祖國、鞏固國防的重要任務。加快培育官兵頑強的戰鬥精神,能夠使其牢築思想長城,自覺抵禦各種不良侵蝕和誘惑,永葆革命戰士本色。培育戰鬥精神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弄清“扛槍為了誰”、“打仗為了啥”等最基本的政治信念問題。在長期和平環境中,部分官兵的國防觀念、戰爭意識有些淡化,練兵習武熱情不高,滋長了和平麻痺思想,吃苦耐勞和犧牲奉獻精神普遍趨向弱化,戰爭恐懼心理也趁虛而入。如果任由這些現象發展,一旦有戰爭,官兵就不可能有效地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任務。對此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否則就會嚴重阻礙官兵充分發揮其在現代戰爭和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影響其履行自身職能的成效。
(三)戰鬥精神是官兵在未來資訊化戰爭中發揮作用的強大力量
官兵能否在未來資訊化戰爭中繼續發揮自身的獨特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其戰鬥精神的強弱。在資訊化戰爭中,短兵相接和敵我雙方犬牙交錯的作戰形態越來越少,但這對戰鬥精神的要求絲毫沒有弱化反而愈益提高;因此,如果官兵不具有過硬的戰鬥精神,勢必會產生厭戰、恐懼等心理,精神渙散、鬥志喪失,其重要作用的發揮無法保證。
三、自覺培養和鍛造官兵戰鬥精神
戰鬥精神不會與生俱來,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努力學習和長期培育的結果。我們必須從官兵建設的實際出發,統一認識,加快行動,以創新的精神努力尋求和拓展培育官兵戰鬥精神的現實途徑。
(一)靠平時約束規範
透過適時搞好教育引導,圍繞堅定官兵的理想信念和凝聚軍心鼓舞鬥志,採取多種途徑,深入紮實地抓好馬克思主義戰爭觀教育、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我軍根本職能的教育,切實回答和解決好官兵頭腦中深層次的思想認識問題,使部隊上下形成統一的認識,統一的意志,統一的行動。
尤其注重我軍光榮傳統教育,用諸如黨指揮槍的原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嚴守紀律,無私奉獻,勇於犧牲,艱苦奮鬥,愛護裝備等等這些優良傳統和英模典型的先進事蹟教育部隊,薰陶官兵,以期更好地錘鍊和激發我軍新一代官兵的戰鬥精神。
(二)靠實踐磨礪
寶劍鋒自磨礪出。官兵戰鬥精神最終要從軍事鬥爭準備實踐的大課堂、大熔爐中摔打磨鍊出來。
1.強化軍事訓練。在官兵軍事訓練中,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設定近似實戰的戰場環境和氣氛,幫助官兵不斷提高實戰本領和心理素質,這樣才能在未來作戰中處變不驚、臨危不懼、遇挫不餒、百折不撓。
2.抓住有利時機。和平時期,官兵參與執行的重大演習、軍事比武、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援建施工等急難險重任務最貼近未來實戰的要求。要利用這些有利時機,有意識地摔打官兵,使執行任務與練思想、練作風、練意志、練紀律有機結合起來,著力培養官兵吃苦耐勞、勇挑重擔,不怕困難、善打硬仗的戰鬥精神。
3.注重點滴養成。要把官兵戰鬥精神培育貫徹落實到官兵各項建設的全過程,貫穿到官兵平時的各項工作和各項活動中去,幫助官兵養成時時、事事、處處培育和展現戰鬥精神的良好習慣,督促官兵自覺按照各種法律法規約束自己的言行,努力搞好管理、教育和訓練工作,養成求真務實、嚴謹細緻、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和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
(三)靠環境薰陶
良好的環境氛圍能夠對官兵的思想和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薰陶,對培育官兵戰鬥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切實搞好官兵內部環境。要採取各種方法營造有利於形成高昂士氣、集體精神、無畏勇氣的濃厚氛圍。尤其要在規劃官兵建設、佈置營區環境、組織戰備訓練、安排各項工作時,努力營造濃厚的戰鬥氛圍,讓官兵不斷增強戰備觀念,做好精神準備。
2.積極營造社會輿論環境。官兵生活在社會大環境中,社會輿論環境直接影響官兵的戰鬥精神培育。要善於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大力宣傳黨和國家的軍事鬥爭方針和安全戰略,增強全體國民的國防觀念和憂患意識,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國防、支援部隊、理解官兵的輿論氛圍和良好風尚,以此激發官兵強烈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3.努力改善政策制度環境。透過制度約束和政策激勵的視角提高官兵戰鬥精神是一個時代性的課題。要加強培育官兵戰鬥精神的科學方法的研究,形成具有指導意義的法規制度,將法規制度貫穿於官兵的教育訓練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制定規章制度時要協調各方面的關係,以形成戰鬥精神培育的合力。從政策層面說,要逐步完善各種獎懲政策,做到獎懲嚴明。既要注重精神獎勵,也要努力使官兵的奉獻和工作得到相應的物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