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拖刀筆吏

    關於這個問題推薦看皮克斯的創始人寫的那本書

    《創新公司》

    要說到動畫電影,可能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宮崎駿的《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等作品,不過和宮崎駿大師所代表的日漫不同的是,還有一家公司的作品一直獨領風騷很多年,雖然咱們不見得知道動畫大師的名字,但是他們的作品件件都是爆品,比如曾經拿下了28座奧斯卡獎盃,拿下過7部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等等,幾乎每部作品都是票房榜首,而且可以兼顧藝術審美和商業需求,這家公司就是皮克斯。

    優秀一次不難,難的是一直保持優秀的狀態。皮克斯出品過無數的精品動畫長片,比如《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飛屋環遊記》等等,每部片子一上映都能掀起廣泛的話題,那麼為什麼皮克斯有這種魔力呢,他們是怎麼做到如此高產的呢?他們公司的管理和其他公司有什麼不一樣呢?

    今天,《創新公司-皮克斯的啟示》這本書,將一一解密。 這本書的作者是艾德·卡特姆和 埃米·華萊士,卡特姆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聯合創始人,而華萊士是一位知名記者和編輯。《創新公司:皮克斯的啟示》這本書正是透過卡特姆的視角講述了皮克斯的成長史。

    全書一共分為了四個章節,如果你想了解皮克斯的創立過程,那麼可以看第一章節,如果想研究皮克斯的管理機制,可以看第二三章節,如果想了解皮克斯是如何融入迪斯尼的,推薦直接讀第四章節,其實這也是美國公司和中國公司不同的地方,他們不避諱公司被收購的事實,他們認為這不代表了事業的失敗,而是一段新的挑戰。

    《創新公司》這本書其實還有另一條主線,那就是卡特姆作為皮克斯的創始人,是如何和自己的大金主喬布斯合作的,沒錯,就是那個蘋果公司的喬布斯,他是皮克斯工作室的投資人,後來很多皮克斯作品片尾,都有對喬布斯的特別鳴謝。 可惜的是,兩人的這一段故事,卡特姆並沒有單獨成章,而是分散在了每個章節中。

    那麼咱們首先來看一下喬布斯和卡特姆兩人是如何合作的。 在1985年的時候,皮克斯屬於盧卡斯影業旗下的一個部門(就是那個拍《星球大戰》的盧卡斯),當時盧卡斯因為離婚而帶來的財務分割問題也波及到了公司,盧卡斯打算賣掉這個部門,於是公司和飛利浦、通用等公司分別做過接觸,一直到後來和喬布斯偶遇,當時喬布斯還是蘋果公司的董事長,那次的會面給卡特姆留下了很深印象,他認為喬布斯的個性太強了,和自己管理風格不是很搭,但是溝通中喬布斯的興致很高,可以看出他對皮克斯還是很有興趣的,但是兩個月後,皮克斯一直沒有得到喬布斯的資訊,後來才發現喬布斯被免去了蘋果公司負責人的職位。 [圖片] 經過了幾次溝通和評估後,最終在1986年喬布斯決定要收購皮克斯公司,這也啟動了皮克斯的新輝煌時代。 很多人覺得喬布斯是一個背離常理的奇才,同時性格偏激,但卡特姆透過和喬布斯幾十年的磨合發現,這些刻板印象,更多是源於媒體對大眾獵奇心理的迎合,真實的喬布斯是天生將激情和邏輯融合在一起的人,初期他的技巧比較生疏,同時需要吸引眼球,所以會有一些極端言論,但是隨著閱歷的增加,他變成了一個越來越懂得把握分寸、越來越通情達理的人。對於和喬布斯共事,卡特姆也有一些自己的小技巧。 比如在喬布斯收購了皮克斯之後,卡特姆並沒有將皮克斯搬到喬布斯附近,而是繼續在原來的地點辦公,然後每週親自去向喬布斯彙報,這樣避免了喬布斯和普通員工的摩擦,同時也保證了喬布斯對公司情況的瞭解,而且喬布斯當時同時管理著兩家公司,這樣的做法可以避免他的時間分散。 雖然喬布斯是皮克斯的大金主,但是卡特姆也不是事事都順著喬布斯的意願,該堅持底線的時候還是需要堅持的。比如有一次喬布斯非常生氣的打電話給卡特姆,說自己不打算繼續支付員工工資了,卡特姆聽到後義正言辭的告訴喬布斯,現在所有員工和家屬都指望這份薪資過日子,你不應該說這種話。最終喬布斯的脾氣軟下來了。 而之所以卡特姆會有這麼牛的底氣,是源於對自己團隊能力的信任。比如有一次喬布斯參觀皮克斯的時候,對於某個問題和導演發生了爭執,當時導演並沒有因為喬布斯的身份就做了妥協,而是據理力爭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當然大家都知道喬布斯有著獨特的現實扭曲力場,所以原本平和的探討問題,慢慢變成了爭吵,事後導演心有餘悸的去找卡特姆問,是不是自己得罪了喬布斯,把事情搞咋了。卡特姆告訴他,你的做法是正確的。後來喬布斯對於這個細節問題也再也沒有插手了。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下屬如果有了強大的專業能力,其實對於領導的要求有時候並不是非得一味接受,完全可以堅持自己的底線,用靈活的方式做出反饋。 說完了喬布斯,再說說卡特姆的故事。

    卡特姆出生在美國一箇中產家庭,高中時代他就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一直沉浸在繪畫的世界裡,透過迪斯尼動畫片,樹立了自己做一個繪畫師的志向,但是在高中畢業時,他很現實的從繪畫轉向了物理專業,而正是這次轉變,讓他找到了自己的真正使命。 大學裡他兼修了物理和計算機兩個專業,在一位教授的帶領下,卡特姆開始嘗試將計算機和繪畫結合起來,這讓他做一個動畫師的初心又活絡了起來。 1973年,作為學校的交換生,卡特姆有機會去迪斯尼講解自己的理念,但不巧的是,不久前迪斯尼曾經嘗試過用電腦製作一個動畫場景,但是效果並不是太理想,所以迪斯尼的管理層對於這種嘗試並沒有多少興趣。不過他們希望卡特姆能夠加入迪斯尼的幻想工程,去負責主題公園的設計,但是卡特姆堅持要完成自己的夢想而拒絕了這次機會。 在一段短暫的工作經歷之後,卡特姆進入了盧卡斯影業,在那裡他的工作室正式命名為“皮克斯”。不久之後,因為盧卡斯的原因,工作室被喬布斯接手了,從此開始進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很多知名的影片也都是在這一時期誕生的,而喬布斯也一直以保護傘的身份,為皮克斯保駕護航,這段緣分一直到20年後,喬布斯將皮克斯觸手給迪斯尼。 最後再說說皮克斯這家公司的獨特管理機制。 [圖片] 皮克斯的一條重要原則是坦誠交流,為此設立了智囊團機構,智囊團的組成成員可以是導演、編劇甚至是講故事方面有特色的普通員工,只要他們敢於表達,都可以進入智囊團。 在前期的智囊團會議中,也經常出現參與者不方便點評影片的問題所在,也有可能發言者是公司的高管,所以沒有人敢於反駁,因此皮克斯決定要貫徹坦誠交流原則,就必須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智囊團裡被要求杜絕權威角色出現,要保證導演不會受到行政命令的影響,導演有著最終的修改權力,每個人對影片的建議都是針對影片本身,不涉及電影製作者。正是這樣的機制,保證了智囊團的有效執行。 除了智囊團機制,卡特姆也善於在細節中營造坦誠交流的氛圍。比如他發現公司會議室用的是一張長桌子,桌子上擺了座位卡來確認每個人的座次,這導致了會議時候讓人感覺坐在中間的人發言最重要,而在一些小型會議中,大家座次比較隨意,反而有著更多的互動和交流,因此卡特姆撤掉了已經了用十幾年的長桌子,同時要求禁止使用座位卡,透過這種方式杜絕了層級觀念,從此會議的質量果然大幅度提升。 這本書中有趣的、有啟發的細節還有很多,可以說: 如果你對皮克斯感興趣,可以看看這本書, 如果你好奇創意公司是如何執行的,可以看看這本書, 如果你困惑該如何與脾氣不好的老闆溝通,可以看看這本書。 《創新公司:皮克斯的啟示》值得一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不能說說西米露甜品哪個牌子最好吃呢?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