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涯5148724867727
-
2 # 理財迦
朋友們好,的確是這樣,現在去銀行買理財產品,不提供本金保障,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但是莫怕,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有完善的風險分級,來讓投資人,更好的選擇。而且,銀行理財產品,大多在中低風險,面向大眾,適合的人群非常廣泛,而且還有部分新存款可選,保本加固收,高息又靈活。
首先來了解,銀行理財產品保不保本,以及風險分級。
1,銀行理財保不保本:以前銀行理財產品是有保本的,而且有的還有固定收益。但是,最新的相關上級管理規定,銀行理財產品,不再提供保本,而且是浮動收益。
2,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劃分:
如上圖,這是新版的,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劃分為5級。
由於銀行是面向大眾投資理財,因此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主要集中在R1,R2,R3之內,居多。
小結:認真瞭解,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有助於選擇理財產品,瞭解內在風險。
1,銀行活期理財:
上圖這一款某銀行的活期理財,最低一級風險等級,安全性非常高,1萬元起購,而且流動性好資金能夠實時到賬。
2,銀行定期理財:
上圖這一款,淨值型定開,理財。期限一年,不贖回可滾動下一期。 PR3的級風險。收益,風險,時間週期多方兼顧。
小結:以上是兩款具有代表性的銀行理財產品。
綜上所述:在以往銀行理財是有保本理財,而且還有保本固定收益的。
時代發展,目前銀行理財,多為非保本浮動收益。但是銀行理財風險等級劃分明確,認真瞭解,非常有助於找到,適合自身風險承受的理財產品。
-
3 # 侃財論經
2018年,資管新規落地實施,新規設定了兩年的過渡期,後因疫情影響,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至此,銀行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可謂已經成為歷史(存量業務結清後不續作)。
銀行還有保本的理財產品嗎?按照資管新規,以及後來的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的規定,商業銀行今後只承擔理財產品的代銷業務,不再承擔產品管理職責,更不得在銷售理財產品時承諾任何本息保障,甚至不得提及“預期收益”這樣的字眼。
存量的部分保本理財產品,一部分會轉化為結構性存款(保本不保息),享受存款保險條例的強制保障,並向央行繳納存款準備金。
購買理財會比之前的准入門檻更高在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約束下,銀行代銷自己的理財子公司或者其他機構的理財產品,會提高消費者的適當性管理要求。
之前,在消費者風險等級評定方面可能只是流程性的要求(至少在部分銀行是這樣),但在風險責任劃分更加明確的情況下,銀行一定會嚴格執行這個前置程式。
原因在於,如果銀行向風險偏好低的消費者銷售了與其風險評定結果不匹配的理財產品,在某種程度上要對客戶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
4 # 老炮說財經
是的,本金都不保。
從2018年資管新規落地以後,給銀行等各種保本型理財理財產品留出了時間,也就是在2020年年底,保本型的銀行理財產品全部退出市場,銀行理財保本的時代也許就此一去不復返。
其實如果關注銀行業動態的朋友們已經關注到,現在的大額存單已經取消靠檔計息了。
這些政策的出臺其實隱含著背後的深意就是要透過消費拉動內需。
我們都知道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為投資、消費、進出口。
所謂的消費就是國內的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我們的投資以及進出口已經非常的強大,但是消費一直是比較疲軟的存在,所以需要有政策出臺,拉動內需,促進消費,繼而實現內需大迴圈,拉動GDP增長。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再談為什麼銀行理財本金不保以及取消靠檔計息。
在以前人們喜歡買銀行的理財產品是因為銀行理財產品的門檻比較低,而且收益是保證的,如果不能達成預期收益,銀行也會透過自己的一些辦法來處理,最終實現老百姓理財的願望。
我們要知道,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之後,銀行也是要拿著錢去投資賺錢,才能獲得回報,有了回報之後,才能給客戶兌現收益。
既然是去投資,那麼銀行就需要承擔投資的風險,如果賺錢了,銀行自然會給客戶分潤,但是如果銀行投資失敗呢?這部分的虧空在以前來看是需要銀行拿出自己的其他利潤來補貼的,也就是說銀行承擔大部分的風險,這明顯不符合常理。所以現在就將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風險轉移到真正的投資人手裡面,風險共擔,這也是為了銀行的經營減負,真正實現理財的市場化。
這樣一來,很多人的錢就不會流向銀行的理財產品,可能會進入消費市場,透過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因為只有讓資本運轉起來,大家才能都賺錢,如果所有的錢都進入銀行,不在市場流通,如何才能搞活經濟呢?
取消靠檔計息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以前我們所認購的銀行大額存單採取的都是靠檔計息,也就是說如果你存期是三年,銀行給你的利息是按照4%計算,但是你要在兩年的時候用錢,銀行會按照同期的兩年期大額存單利率結算。這其實對於銀行來說也是一種壓力。
現在取消靠檔計息,如果存期是三年的,就必須要保證存夠三年才能支取,如果未到期支取就按照同期的活期計息。
其實這也是一種風險共擔的原則。
所以,以後銀行理財產品不保證收益將會成為一種常態,即使未來發生了本金損失,也是由客戶自己承擔。
-
5 # 餘漢波
2020年以後,所有資管類理財產品都不可保本,包括銀行理財。
餘額寶保本嗎?餘額寶對接的是貨幣基金,屬於資管類理財產品,它從來都不保本,但人們並不認為它會虧本——只要風險足夠低,保本是多餘的,只會增加費用的支出,減少投資收益。
因此,銀行理財不保本,對於投資者而言,長期是利好訊息,卻被解讀成利空訊息,反而使銀行理財的資金轉戰結構性存款或傳統存款。
為什麼說銀行不保本是利好呢?原因主要有三:
一、銀行理財大多數產品屬於低風險和中低風險產品,它本身虧本的可能性極低。這就好如,同為低風險的貨幣基金,它本身無需強調保本,因為它的資產主要投向銀行存款和國債等無風險產品,少量的資產才投向具有風險的債券,當無風險產品的收益能對沖有風險的風險溢價,它本身虧損的可能性極低。
二、保本它是一種擔保,如同購買保險。購買保險必須支付保費,理財產品要保本,必然要支付
擔保費,這會增加投資者費用的支出,從而減少總體收益。
三、銀行理財保本只是過渡階段,為了讓人們能夠從存款轉向理財,即理財產品保本必然被歷史淘汰——理財產品是有價證券的集合體,不是具體的債券,何況債券除了國債之外本身都是有風險的,理財產品有何理由保本?銀行理財保本本身不符合理財產品的自身邏輯。
-
6 # 賈俊彤
現在銀行理財產品只有結構性存款保本,但是利息是浮動的,只有最後一天才知道你能吃多少利率。其它原來的保本保息產品,全都打破剛性兌付。如果銀行還敢這麼說,推薦你,是犯法的。因為是誤導你購買
回覆列表
哪裡買理財產品都不保證本金,現在已經取消了理財產品剛性兌付,也就是不保本,風險由自己承擔。所以買之前一定要看好合同,關心底層資產的流向。相對來說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比代銷的理財產品風險稍微低那麼一丟丟,畢竟某些個大行的理財產品也暴雷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