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時期的晉國有一個郤氏家族,本為晉國公族。郤氏的第一代為晉大夫郤豹(字叔虎),晉獻公時任大夫,是晉國公族子弟。晉獻公(前676——前651年)時,晉國攻打翟柤國,叔虎奮勇殺敵,率先攻破敵城,晉獻公因此封叔虎於郤邑(山西沁水下游現在安澤縣一帶),立郤氏。到晉景公和晉厲公時,郤氏一門三卿,已成為晉國卿大夫裡最強大的家族。《國語·叔向賀貧》篇載:“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郤豹的下一代有:郤芮、郤稱、郤縠、郤溱、郤義、郤乞。
影視劇中的晉獻公
郤芮為嫡長子,後來又被封在冀邑(今山西河津東北),又稱冀芮,衍生出冀氏一族。郤芮與其弟郤稱支援晉獻公的兒子夷吾,也就是後來的晉惠公。公元前637年,郤芮發動政變殺晉文公不成,逃到秦國為秦穆公所殺。
郤稱史書上所記事情不多,公記載為夷吾之內主(內應),也沒有記載其後代。郤縠、郤溱弟兄倆是晉文公重耳的支持者。郤縠隨晉文公流亡十九年,回國之後被任命為中軍將,可謂地位最高的大臣;郤溱為晉文公之內主(內應),晉文公時被任命為中軍佐,地位僅次於其兄。郤縠在公元前632年晉楚城濮之戰中戰死、郤溱在公元前627年箕之戰中已不見於記載。郤乞活躍於晉惠公時。前645年,秦晉韓原之戰,郤乞與晉惠公被秦國俘虜,晉惠公命郤乞回國找眾臣商議援救之法,郤乞回去對眾人說:國君認為自己回國也有辱晉國,讓大家重選國君,激起晉眾大臣可憐,並且改變井田制,以公田私化給眾大臣,晉惠公得以順利回國。可見郤乞與晉惠公關係非同尋常。從這件事能看出來,郤乞為惠公重臣。
郤義其人史書沒有記載他的事蹟,倒是記載了他的後代。郤義生郤揚,郤揚的食邑在步(山西臨汾境內)。郤揚生郤招(步招)、郤鵲居、郤犨(苦成氏)。郤鵲居封蒲城(今山西隰縣西北)。郤鵲居生郤毅和郤至。郤至諡昭,因采邑於溫(今河南省溫縣),時人尊稱溫季,史稱郤昭子。《國語》記載郤至為郤溱之後代,此處是有爭議的。但不管怎麼說,這一支是後世得姓最多的,有步、苦成、溫,三姓。
郤氏還衍生出一支,就是伯氏。伯氏的第一位是伯宗。《左傳》中多記載其事。他在《左傳》中最早出現是在公元前594年,也就是魯宣公十五年。《左傳》在這一年記載了伯宗的兩件事:
宋人使樂嬰齊告急於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使解揚如宋,使無降楚,曰:“晉師悉起,將至矣。”
潞子嬰兒之夫人,晉景公之姊也。酆舒為政而殺之,又傷潞子之目。晉侯將伐之。諸大夫皆曰:“不可。酆舒有三俊才,不如待後之人。”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俊才雖多,何補焉?不祀,一也。耆酒,二也。棄仲章而奪黎氏地,三也。虐我伯姬,四也。傷其君目,五也。怙其俊才而不以茂德,茲益罪也。後之人或者將敬奉德義以事神人,而申固其命,若之何待之?不討有罪,曰‘將待後,後有辭而討焉’,毋乃不可乎?夫恃才與眾,亡之道也。商紂由之,故滅。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民反德為亂,亂則妖災生。故文,反正為乏。盡在狄矣。”晉侯從之。六月癸卯,晉荀林父敗赤狄於曲梁,辛亥,滅潞。酆舒奔衛,衛人歸諸晉,晉人殺之。
我們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來,晉景公是很願意聽從伯宗的話的。並且這兩件事,聽從伯宗之言也是做對了。第二件事,伯宗與眾人的觀點是不一樣的,但是晉景公也是聽從了伯宗之言,最終晉國正卿荀林父率軍滅了赤狄潞國。《左傳》在魯成公五年(前586年)記載了伯宗的另一件事:
梁山崩,晉侯以傳召伯宗。伯宗闢重,曰:“闢傳!”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問其所。曰:“絳人也。”問絳事焉。曰:“梁山崩,將召伯宗謀之。”問將若之何。曰:“山有朽壤而崩,可若何?國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為之不舉、降服、乘縵、徹樂、出次,祝幣,史辭以禮焉。其如此而已。雖伯宗,若之何?”伯宗請見之。不可。遂以告,而從之。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梁山崩塌,晉景公用傳車召見伯宗。伯宗在路上叫一輛載重車避開,說:“為傳車讓路。”押送重車的人說:“與其等我,不如走小路要快一些。”伯宗問他是哪裡人,押車人說:“絳城人。”伯宗問起絳城的事情。押車人說:“梁山崩塌,打算召見伯宗商量。”伯宗問:“準備怎麼辦?”押車人說:“山有了腐朽的土壤而崩塌。又能怎麼辦?國家以山川為主,所以遇到山崩川竭,國君就要為它減膳撤樂、穿素服、乘坐沒有彩畫的車子、不奏音樂、離開寢宮、陳列獻神的禮物。太史宣讀祭文,以禮祭祀山川之神。就是這樣罷了,即使是伯宗,還能怎麼樣?”伯宗要求帶押車人去見晉景公,他不答應。於是伯宗就把押車人的話告訴了晉景公,晉景公聽從了。
我們能看出來,晉景公遇到了山體滑坡這樣的重大自然災害要召見伯宗,為什麼呢?因為他是晉國的太宰,太宰的職責是掌管國家的六種典籍,用來輔佐國君治理國家。可見伯宗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並且在古時候國家有了自然災害,是需要問懂得這方面知識的人的。
伯宗
伯宗以直言進諫見稱於世,也因此遭滅族之災。到晉厲公(公元前580年-公元前573年在位)時,郤氏已形成三郤局面,也就是在晉國八卿中,郤家就佔了三位。《國語·叔向賀貧》篇載:“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除了三卿還有五位大夫,財富更是超過了公室的一半,控制的軍隊也佔三軍的一半。面對這樣的形勢,伯宗於公元前576年,向晉厲公進言"郤氏族大勢盛,應該稍抑其權。"晉厲公不僅沒有聽從伯宗之言,反而把此話告訴了三郤,並與三郤一起殺害了伯宗,滅掉了伯氏,從這個角度主說,晉厲公後來被大臣殺死也真是不聽好人言的報應。伯宗之子伯州犁奔楚。伯州犁奔楚之後為楚國太宰,伯州犁之子郤宛後來也為楚國太宰,看來這家人學問就是大,因為太宰專管圖書,備為國家顧問。郤宛之子為伯嚭,也就是後來害死伍子胥的那位人物,他又當了吳國太宰。
伍子胥劇照
影視劇中伯嚭
那麼為什麼說伯宗是郤氏分支呢?這雖有爭議,但是有歷史依據。東晉人徐廣在《史記伍子胥列傳集解》中說:“伯州犁者,晉伯宗之子也,伯州犁之子曰郤宛,……宛姓伯,又別氏郤。”在春秋時期,有逃離原來國家之後改氏原來之氏的例子。《世本秦嘉謨輯補本》中也說:“伯氏本出於郤,故其子奔楚,仍從其大宗之氏。”我們從伯宗的年紀看,他於公元前594年到公元前576年為晉國重要的大臣,這個時間段不可能與郤氏第三代郤缺為同一代,因為郤缺於公元前597年去世,即使不去世,也不可能活到公元前576年。那麼伯宗當為郤氏第四代人,也就是與郤缺之子郤克為同一代人的可能性大。伯宗之父為誰,《元和姓纂》引《世本》:“晉孫伯起生伯宗”。這與郤豹、郤芮、郤缺、郤克四代人也是合的。郤豹為郤氏第一代,他是晉國公族,受封於晉獻公時(晉獻公之父晉武公曲沃代翼),郤豹與晉獻公為同代人,郤豹之孫也可被稱為晉孫。我們從《世本》一處說伯氏為晉孫之子,一處說伯氏出於郤氏,而郤氏本為晉國公族,基本可以確定伯氏出於郤氏。
在春秋時期的晉國有一個郤氏家族,本為晉國公族。郤氏的第一代為晉大夫郤豹(字叔虎),晉獻公時任大夫,是晉國公族子弟。晉獻公(前676——前651年)時,晉國攻打翟柤國,叔虎奮勇殺敵,率先攻破敵城,晉獻公因此封叔虎於郤邑(山西沁水下游現在安澤縣一帶),立郤氏。到晉景公和晉厲公時,郤氏一門三卿,已成為晉國卿大夫裡最強大的家族。《國語·叔向賀貧》篇載:“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郤豹的下一代有:郤芮、郤稱、郤縠、郤溱、郤義、郤乞。
影視劇中的晉獻公
郤芮為嫡長子,後來又被封在冀邑(今山西河津東北),又稱冀芮,衍生出冀氏一族。郤芮與其弟郤稱支援晉獻公的兒子夷吾,也就是後來的晉惠公。公元前637年,郤芮發動政變殺晉文公不成,逃到秦國為秦穆公所殺。
郤稱史書上所記事情不多,公記載為夷吾之內主(內應),也沒有記載其後代。郤縠、郤溱弟兄倆是晉文公重耳的支持者。郤縠隨晉文公流亡十九年,回國之後被任命為中軍將,可謂地位最高的大臣;郤溱為晉文公之內主(內應),晉文公時被任命為中軍佐,地位僅次於其兄。郤縠在公元前632年晉楚城濮之戰中戰死、郤溱在公元前627年箕之戰中已不見於記載。郤乞活躍於晉惠公時。前645年,秦晉韓原之戰,郤乞與晉惠公被秦國俘虜,晉惠公命郤乞回國找眾臣商議援救之法,郤乞回去對眾人說:國君認為自己回國也有辱晉國,讓大家重選國君,激起晉眾大臣可憐,並且改變井田制,以公田私化給眾大臣,晉惠公得以順利回國。可見郤乞與晉惠公關係非同尋常。從這件事能看出來,郤乞為惠公重臣。
郤義其人史書沒有記載他的事蹟,倒是記載了他的後代。郤義生郤揚,郤揚的食邑在步(山西臨汾境內)。郤揚生郤招(步招)、郤鵲居、郤犨(苦成氏)。郤鵲居封蒲城(今山西隰縣西北)。郤鵲居生郤毅和郤至。郤至諡昭,因采邑於溫(今河南省溫縣),時人尊稱溫季,史稱郤昭子。《國語》記載郤至為郤溱之後代,此處是有爭議的。但不管怎麼說,這一支是後世得姓最多的,有步、苦成、溫,三姓。
郤氏還衍生出一支,就是伯氏。伯氏的第一位是伯宗。《左傳》中多記載其事。他在《左傳》中最早出現是在公元前594年,也就是魯宣公十五年。《左傳》在這一年記載了伯宗的兩件事:
宋人使樂嬰齊告急於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使解揚如宋,使無降楚,曰:“晉師悉起,將至矣。”
潞子嬰兒之夫人,晉景公之姊也。酆舒為政而殺之,又傷潞子之目。晉侯將伐之。諸大夫皆曰:“不可。酆舒有三俊才,不如待後之人。”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俊才雖多,何補焉?不祀,一也。耆酒,二也。棄仲章而奪黎氏地,三也。虐我伯姬,四也。傷其君目,五也。怙其俊才而不以茂德,茲益罪也。後之人或者將敬奉德義以事神人,而申固其命,若之何待之?不討有罪,曰‘將待後,後有辭而討焉’,毋乃不可乎?夫恃才與眾,亡之道也。商紂由之,故滅。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民反德為亂,亂則妖災生。故文,反正為乏。盡在狄矣。”晉侯從之。六月癸卯,晉荀林父敗赤狄於曲梁,辛亥,滅潞。酆舒奔衛,衛人歸諸晉,晉人殺之。
我們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來,晉景公是很願意聽從伯宗的話的。並且這兩件事,聽從伯宗之言也是做對了。第二件事,伯宗與眾人的觀點是不一樣的,但是晉景公也是聽從了伯宗之言,最終晉國正卿荀林父率軍滅了赤狄潞國。《左傳》在魯成公五年(前586年)記載了伯宗的另一件事:
梁山崩,晉侯以傳召伯宗。伯宗闢重,曰:“闢傳!”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問其所。曰:“絳人也。”問絳事焉。曰:“梁山崩,將召伯宗謀之。”問將若之何。曰:“山有朽壤而崩,可若何?國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為之不舉、降服、乘縵、徹樂、出次,祝幣,史辭以禮焉。其如此而已。雖伯宗,若之何?”伯宗請見之。不可。遂以告,而從之。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梁山崩塌,晉景公用傳車召見伯宗。伯宗在路上叫一輛載重車避開,說:“為傳車讓路。”押送重車的人說:“與其等我,不如走小路要快一些。”伯宗問他是哪裡人,押車人說:“絳城人。”伯宗問起絳城的事情。押車人說:“梁山崩塌,打算召見伯宗商量。”伯宗問:“準備怎麼辦?”押車人說:“山有了腐朽的土壤而崩塌。又能怎麼辦?國家以山川為主,所以遇到山崩川竭,國君就要為它減膳撤樂、穿素服、乘坐沒有彩畫的車子、不奏音樂、離開寢宮、陳列獻神的禮物。太史宣讀祭文,以禮祭祀山川之神。就是這樣罷了,即使是伯宗,還能怎麼樣?”伯宗要求帶押車人去見晉景公,他不答應。於是伯宗就把押車人的話告訴了晉景公,晉景公聽從了。
我們能看出來,晉景公遇到了山體滑坡這樣的重大自然災害要召見伯宗,為什麼呢?因為他是晉國的太宰,太宰的職責是掌管國家的六種典籍,用來輔佐國君治理國家。可見伯宗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並且在古時候國家有了自然災害,是需要問懂得這方面知識的人的。
伯宗
伯宗以直言進諫見稱於世,也因此遭滅族之災。到晉厲公(公元前580年-公元前573年在位)時,郤氏已形成三郤局面,也就是在晉國八卿中,郤家就佔了三位。《國語·叔向賀貧》篇載:“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除了三卿還有五位大夫,財富更是超過了公室的一半,控制的軍隊也佔三軍的一半。面對這樣的形勢,伯宗於公元前576年,向晉厲公進言"郤氏族大勢盛,應該稍抑其權。"晉厲公不僅沒有聽從伯宗之言,反而把此話告訴了三郤,並與三郤一起殺害了伯宗,滅掉了伯氏,從這個角度主說,晉厲公後來被大臣殺死也真是不聽好人言的報應。伯宗之子伯州犁奔楚。伯州犁奔楚之後為楚國太宰,伯州犁之子郤宛後來也為楚國太宰,看來這家人學問就是大,因為太宰專管圖書,備為國家顧問。郤宛之子為伯嚭,也就是後來害死伍子胥的那位人物,他又當了吳國太宰。
伍子胥劇照
影視劇中伯嚭
那麼為什麼說伯宗是郤氏分支呢?這雖有爭議,但是有歷史依據。東晉人徐廣在《史記伍子胥列傳集解》中說:“伯州犁者,晉伯宗之子也,伯州犁之子曰郤宛,……宛姓伯,又別氏郤。”在春秋時期,有逃離原來國家之後改氏原來之氏的例子。《世本秦嘉謨輯補本》中也說:“伯氏本出於郤,故其子奔楚,仍從其大宗之氏。”我們從伯宗的年紀看,他於公元前594年到公元前576年為晉國重要的大臣,這個時間段不可能與郤氏第三代郤缺為同一代,因為郤缺於公元前597年去世,即使不去世,也不可能活到公元前576年。那麼伯宗當為郤氏第四代人,也就是與郤缺之子郤克為同一代人的可能性大。伯宗之父為誰,《元和姓纂》引《世本》:“晉孫伯起生伯宗”。這與郤豹、郤芮、郤缺、郤克四代人也是合的。郤豹為郤氏第一代,他是晉國公族,受封於晉獻公時(晉獻公之父晉武公曲沃代翼),郤豹與晉獻公為同代人,郤豹之孫也可被稱為晉孫。我們從《世本》一處說伯氏為晉孫之子,一處說伯氏出於郤氏,而郤氏本為晉國公族,基本可以確定伯氏出於郤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