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山集,這是位於山東省金鄉縣西北部的一個鎮。這個鎮背靠羊山,在1947年前後約有上千戶人家。羊山東西長約2.5公里,遠遠望去,像是一隻正在睡覺的綿羊。最東面的一個山頭被稱為羊頭,中間較高的山頭被稱為羊身,西部斜坡上的許多山頭被稱為羊尾。清朝後期,捻軍曾經在羊山附近打敗過僧格林沁的部隊。抗戰期間,日偽軍在羊山上修建了不少比較堅固的工事。
1947年6月,以劉伯承為首的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有不下6萬人來到魯西南。我軍第一縱隊奉命去圍攻鄆城,敵軍則集結了三個整編師,來到鉅野和金鄉之間的幾個鎮子,準備隨時救援鄆城守軍。我軍迅速對這幾個師展開分割包圍,敵軍一部被殲,一部狼狽逃走。敵軍中的整編第66師,被我軍緊緊包圍在羊山集附近。據統計,這個師約有1.4萬人參戰,師長則是宋瑞珂少將。
整編第66師隸屬於土木系這個山頭,是陳誠的嫡系部隊,其前身則是第66軍。有一些資料說這支部隊是美械部隊,而且裝備精良,其實不然。這支部隊以國械為主,重武器以日械為主,只有幾百支衝鋒槍和少量戰防武器算是美式裝備。至於這個師的戰鬥力,其實並不是多麼強。在野戰中,這個師的一個旅迅速被我軍一個旅圍殲。這個師擅長防守,但是並不擅長野戰和進攻。
在我軍發起進攻之前,宋瑞珂指揮上萬人不分日夜地修建工事,並且準備隨時對我軍發起反擊。這個整編師原有2萬多名官兵,但是在羊山大戰爆發前,已經損失一個團。另外,有一個旅沒有參戰。所以,參戰官兵只有1.4萬人,另有至少6000人還在羊山集外圍。我軍則有至少4萬人參戰,以第三縱隊和第二縱隊為主,第一縱隊炮兵、第六縱隊一部、冀魯豫軍區獨立旅為輔。
第二縱隊負責攻擊羊山的西面,第三縱隊負責攻擊羊山的東面,冀魯豫軍區獨立旅負責在南面打援。到了後來,第六縱隊負責從北面發起攻擊,其他各部的任務保持不變。劉鄧大軍的絕大多數火炮,被調來輔助步兵攻擊羊山。從羊山被圍到敵人集結重兵來救援守軍,到羊山被攻克,激烈的戰鬥從7月13日一直持續到7月28日。前後歷時不下15天,敵我損失合計在3萬人以上。
陳再道的第二縱隊和陳錫聯的第三縱隊,一個從西向東,一個從東向西,率先向守軍發起進攻。經過數日激戰,我軍攻佔羊山的一些山頭還有羊山集主街的部分民房。但是敵軍依然控制羊山的幾個制高點還有主街大部分割槽域,居高臨下掃射我軍,甚至對我軍發起反衝鋒。由於天降暴雨,大雨連綿不絕,我軍的行動受到嚴重影響。我軍的工事裡幾乎灌滿雨水,到處都是爛泥。
敵人的飛機也因為下雨來得少了,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有利有弊。這一次攻擊並未奏效,主要是因為我軍在戰前準備不足,在戰鬥爆發後對於部隊的進展情況掌握得也不夠準確。一些官兵有些輕敵大意,並未把整編第66師當回事,在具體戰鬥中又表現得比較急切和莽撞。根據陳再道的回憶,這次攻擊僅僅是第二縱隊,就有不下10名營以上幹部死傷,其中包含一個旅參謀長。
吸取教訓以後,我軍重新對羊山發起攻擊,並且改用穩紮穩打的戰術。我軍每攻佔一地,就鞏固一地,並且逐步向前推進。期間,守軍再次向我軍發起多次反擊,但是均被我軍擊退。到了19號左右,我軍已經控制除羊山主陣地之外的大部分山頭和羊山集主街大部分地區。有資料顯示,守軍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囤積了不計其數的糧食和彈藥,這些物資足夠幾個整編師用一個月。
守軍的損失比較大,但是士氣依然不差,仍然在負隅頑抗。至於敵軍,也迅速抽調一些部隊來增援守軍,其中就有隸屬於宋瑞珂麾下但是未參戰的第199旅。救援守軍的主要是宋瑞珂麾下的第199旅,還有魯道源的整編第58師。援軍在路上遭到我軍的頑強阻擊,其中的整編第58師立刻停滯不前,整編第199旅迅速被我軍圍殲。旅長負傷被俘,副旅長投降,兩個團長一死一逃。
此時的整編第66師,只剩下羊山集殘軍。其他各部援軍,有不下5個整編師的番號。但是大多援軍,或者出工不出力,或者畏戰不前,始終未能殺到羊山集。羊山集守軍因此徹底成為孤軍,算是被友軍和上峰聯手拋棄。23日,劉司令員和鄧政委來到羊山集的第一線陣地附近。經過討論,我軍得出這個結論:如果不攻佔羊山集主峰這個制高點,我軍將無法在羊山附近站住腳。
經過思考,劉伯承增加了第六縱隊一部參與攻擊羊山集,並且幾乎投入全軍的所有火炮和炮彈。與此同時,敵人的援軍已經到了羊山集的外圍陣地,距離羊山集只有一天的路程。金鄉方向的援軍,距離羊山集只有十幾公里。雖然敵人的援軍出工不出力,但還是對我軍造成不小的威脅。我軍參戰官兵,個個是心急如焚。到了27日,天終於晴了,我軍計程車氣因此重新高漲起來。
當天下午,我軍各路人馬向羊山發起最後的總攻。戰到當天夜晚,我軍終於攻佔羊山主峰的制高點。天亮之前,殘餘敵軍被我軍壓縮到羊山集的部分街區和少數山頭,即將全軍覆沒。根據宋瑞珂的回憶,羊山集的幾個制高點都被我軍佔領,殘存守軍已經是甕中之鱉,即便逐屋守備,還能堅持幾天,但是已經無力挽回頹勢。在這個背景下,宋瑞珂派人給我軍送信,要求停戰。
最後,宋瑞珂和參謀長郭雨林等人終於選擇放下武器。據統計,我軍在羊山集和外圍幾乎全殲整編第66師,包括打援一共殲敵23000人以上。另外,擊落敵機兩架,繳獲各種炮上百門,機槍367挺,衝鋒槍158支,還有數千支長短槍和400多匹騾馬。從渡過黃河到羊山集戰鬥結束,我軍在魯西南地區前後作戰近一個月,殲敵近6萬人,終於取得戰略反攻階段的初步勝利。
不久,劉鄧大軍迅速突破敵軍的包圍圈,離開魯西南,踏上千裡躍進大別山的征途。至於我軍在羊山集殲敵兩萬三千人,自身損失多少人呢?根據陳再道的回憶,第二縱隊損失2000多人,陳錫聯回憶第三縱隊損失3000多人。加起來,我軍一共損失5000多人,當然沒有包含第六縱隊和冀魯豫軍區獨立旅等部的損失。根據官方說法,我軍在羊山集附近也就損失五六千人吧。
但是我翻閱了一些資料,感覺官方統計只是一個春秋說法。先說第二縱隊,陳再道回憶我軍損失2000多人,殲敵5000人。不過後來發行的第10軍軍史記載,這個縱隊損失4300多人,包含團以上幹部16人。至於陳錫聯的第三縱隊,主流說法是我軍損失3000多人。其他各部的損失,一直沒有一個比較權威的說法。粗略統計,我軍殲敵2.3萬人以上,自身損失不少於7500人。
有一個統計顯示,我軍有至少47名營以上幹部犧牲或者負傷,包括陳中民將軍。他時任旅參謀長,後來獲得大校軍銜。陳中民、梁俊亭、王一、竇洪年、董家瑞、袁德蘭、吳錫山、丁崗、南峰嵐、李興讓……這些幹部在羊山戰鬥中壯烈犧牲,或者光榮負傷。整編第66師這支部隊的前身,既有地方保安團也有湖北警備旅,戰鬥力和表現都不突出,卻在羊山打出曇花一現。
戰後,劉伯承寫了一首詩:狼山戰捷復羊山,炮火雷鳴煙霧間,千萬居民齊拍手,欣看子弟奪城關!根據陳再道的回憶,戰後由於我軍損失太大,有人控制不住情緒,打了宋瑞珂一個耳光。見到宋瑞珂本人,我們這才發現,他是青島人,黃埔三期畢業生,個子不高,長相文雅,像一個教書匠。1984年,陳再道和宋瑞珂在人民大會堂重逢,相逢一笑泯恩仇,一切盡在酒杯中!
羊山集,這是位於山東省金鄉縣西北部的一個鎮。這個鎮背靠羊山,在1947年前後約有上千戶人家。羊山東西長約2.5公里,遠遠望去,像是一隻正在睡覺的綿羊。最東面的一個山頭被稱為羊頭,中間較高的山頭被稱為羊身,西部斜坡上的許多山頭被稱為羊尾。清朝後期,捻軍曾經在羊山附近打敗過僧格林沁的部隊。抗戰期間,日偽軍在羊山上修建了不少比較堅固的工事。
1947年6月,以劉伯承為首的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有不下6萬人來到魯西南。我軍第一縱隊奉命去圍攻鄆城,敵軍則集結了三個整編師,來到鉅野和金鄉之間的幾個鎮子,準備隨時救援鄆城守軍。我軍迅速對這幾個師展開分割包圍,敵軍一部被殲,一部狼狽逃走。敵軍中的整編第66師,被我軍緊緊包圍在羊山集附近。據統計,這個師約有1.4萬人參戰,師長則是宋瑞珂少將。
整編第66師隸屬於土木系這個山頭,是陳誠的嫡系部隊,其前身則是第66軍。有一些資料說這支部隊是美械部隊,而且裝備精良,其實不然。這支部隊以國械為主,重武器以日械為主,只有幾百支衝鋒槍和少量戰防武器算是美式裝備。至於這個師的戰鬥力,其實並不是多麼強。在野戰中,這個師的一個旅迅速被我軍一個旅圍殲。這個師擅長防守,但是並不擅長野戰和進攻。
在我軍發起進攻之前,宋瑞珂指揮上萬人不分日夜地修建工事,並且準備隨時對我軍發起反擊。這個整編師原有2萬多名官兵,但是在羊山大戰爆發前,已經損失一個團。另外,有一個旅沒有參戰。所以,參戰官兵只有1.4萬人,另有至少6000人還在羊山集外圍。我軍則有至少4萬人參戰,以第三縱隊和第二縱隊為主,第一縱隊炮兵、第六縱隊一部、冀魯豫軍區獨立旅為輔。
第二縱隊負責攻擊羊山的西面,第三縱隊負責攻擊羊山的東面,冀魯豫軍區獨立旅負責在南面打援。到了後來,第六縱隊負責從北面發起攻擊,其他各部的任務保持不變。劉鄧大軍的絕大多數火炮,被調來輔助步兵攻擊羊山。從羊山被圍到敵人集結重兵來救援守軍,到羊山被攻克,激烈的戰鬥從7月13日一直持續到7月28日。前後歷時不下15天,敵我損失合計在3萬人以上。
陳再道的第二縱隊和陳錫聯的第三縱隊,一個從西向東,一個從東向西,率先向守軍發起進攻。經過數日激戰,我軍攻佔羊山的一些山頭還有羊山集主街的部分民房。但是敵軍依然控制羊山的幾個制高點還有主街大部分割槽域,居高臨下掃射我軍,甚至對我軍發起反衝鋒。由於天降暴雨,大雨連綿不絕,我軍的行動受到嚴重影響。我軍的工事裡幾乎灌滿雨水,到處都是爛泥。
敵人的飛機也因為下雨來得少了,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有利有弊。這一次攻擊並未奏效,主要是因為我軍在戰前準備不足,在戰鬥爆發後對於部隊的進展情況掌握得也不夠準確。一些官兵有些輕敵大意,並未把整編第66師當回事,在具體戰鬥中又表現得比較急切和莽撞。根據陳再道的回憶,這次攻擊僅僅是第二縱隊,就有不下10名營以上幹部死傷,其中包含一個旅參謀長。
吸取教訓以後,我軍重新對羊山發起攻擊,並且改用穩紮穩打的戰術。我軍每攻佔一地,就鞏固一地,並且逐步向前推進。期間,守軍再次向我軍發起多次反擊,但是均被我軍擊退。到了19號左右,我軍已經控制除羊山主陣地之外的大部分山頭和羊山集主街大部分地區。有資料顯示,守軍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囤積了不計其數的糧食和彈藥,這些物資足夠幾個整編師用一個月。
守軍的損失比較大,但是士氣依然不差,仍然在負隅頑抗。至於敵軍,也迅速抽調一些部隊來增援守軍,其中就有隸屬於宋瑞珂麾下但是未參戰的第199旅。救援守軍的主要是宋瑞珂麾下的第199旅,還有魯道源的整編第58師。援軍在路上遭到我軍的頑強阻擊,其中的整編第58師立刻停滯不前,整編第199旅迅速被我軍圍殲。旅長負傷被俘,副旅長投降,兩個團長一死一逃。
此時的整編第66師,只剩下羊山集殘軍。其他各部援軍,有不下5個整編師的番號。但是大多援軍,或者出工不出力,或者畏戰不前,始終未能殺到羊山集。羊山集守軍因此徹底成為孤軍,算是被友軍和上峰聯手拋棄。23日,劉司令員和鄧政委來到羊山集的第一線陣地附近。經過討論,我軍得出這個結論:如果不攻佔羊山集主峰這個制高點,我軍將無法在羊山附近站住腳。
經過思考,劉伯承增加了第六縱隊一部參與攻擊羊山集,並且幾乎投入全軍的所有火炮和炮彈。與此同時,敵人的援軍已經到了羊山集的外圍陣地,距離羊山集只有一天的路程。金鄉方向的援軍,距離羊山集只有十幾公里。雖然敵人的援軍出工不出力,但還是對我軍造成不小的威脅。我軍參戰官兵,個個是心急如焚。到了27日,天終於晴了,我軍計程車氣因此重新高漲起來。
當天下午,我軍各路人馬向羊山發起最後的總攻。戰到當天夜晚,我軍終於攻佔羊山主峰的制高點。天亮之前,殘餘敵軍被我軍壓縮到羊山集的部分街區和少數山頭,即將全軍覆沒。根據宋瑞珂的回憶,羊山集的幾個制高點都被我軍佔領,殘存守軍已經是甕中之鱉,即便逐屋守備,還能堅持幾天,但是已經無力挽回頹勢。在這個背景下,宋瑞珂派人給我軍送信,要求停戰。
最後,宋瑞珂和參謀長郭雨林等人終於選擇放下武器。據統計,我軍在羊山集和外圍幾乎全殲整編第66師,包括打援一共殲敵23000人以上。另外,擊落敵機兩架,繳獲各種炮上百門,機槍367挺,衝鋒槍158支,還有數千支長短槍和400多匹騾馬。從渡過黃河到羊山集戰鬥結束,我軍在魯西南地區前後作戰近一個月,殲敵近6萬人,終於取得戰略反攻階段的初步勝利。
不久,劉鄧大軍迅速突破敵軍的包圍圈,離開魯西南,踏上千裡躍進大別山的征途。至於我軍在羊山集殲敵兩萬三千人,自身損失多少人呢?根據陳再道的回憶,第二縱隊損失2000多人,陳錫聯回憶第三縱隊損失3000多人。加起來,我軍一共損失5000多人,當然沒有包含第六縱隊和冀魯豫軍區獨立旅等部的損失。根據官方說法,我軍在羊山集附近也就損失五六千人吧。
但是我翻閱了一些資料,感覺官方統計只是一個春秋說法。先說第二縱隊,陳再道回憶我軍損失2000多人,殲敵5000人。不過後來發行的第10軍軍史記載,這個縱隊損失4300多人,包含團以上幹部16人。至於陳錫聯的第三縱隊,主流說法是我軍損失3000多人。其他各部的損失,一直沒有一個比較權威的說法。粗略統計,我軍殲敵2.3萬人以上,自身損失不少於7500人。
有一個統計顯示,我軍有至少47名營以上幹部犧牲或者負傷,包括陳中民將軍。他時任旅參謀長,後來獲得大校軍銜。陳中民、梁俊亭、王一、竇洪年、董家瑞、袁德蘭、吳錫山、丁崗、南峰嵐、李興讓……這些幹部在羊山戰鬥中壯烈犧牲,或者光榮負傷。整編第66師這支部隊的前身,既有地方保安團也有湖北警備旅,戰鬥力和表現都不突出,卻在羊山打出曇花一現。
戰後,劉伯承寫了一首詩:狼山戰捷復羊山,炮火雷鳴煙霧間,千萬居民齊拍手,欣看子弟奪城關!根據陳再道的回憶,戰後由於我軍損失太大,有人控制不住情緒,打了宋瑞珂一個耳光。見到宋瑞珂本人,我們這才發現,他是青島人,黃埔三期畢業生,個子不高,長相文雅,像一個教書匠。1984年,陳再道和宋瑞珂在人民大會堂重逢,相逢一笑泯恩仇,一切盡在酒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