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煥喝雞湯
-
2 # 國學日記
“成功學”能治癒一部分人的自卑心理。
成功學的簡意:
成功學的起源是為了完善自我和培養他人,促使人們積極進取,推動社會完善進步而自然產生的學問。實際上是一門關於自我管理的學問,是理想信念與目標行動教育方面的內容,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產物。
自卑心理簡意:
對自己缺乏一種正確的認識,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辦事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一遇到有錯誤的事情就以為是自己不好。這樣導致他們失去交往的勇氣和信心。
簡意,皆包括但不限於以上表象。
筆者熟悉的是《道德經》的內容和粗略入門的《鬼谷子》。
這兩本書是怎麼回答、平推這種問題的呢?
先看核心的《道德經》:
①營魄抱一、專氣致柔、滌除玄覽——這講的是一種優質的心理狀態。健壯的身體和飽滿的精神,是“革命”的本錢。
身體的執行力和精神的危機感,合一於當下的生活。精神的危機感告訴自己,鬆懈是不對的;身體的執行力就該服從精神,合一行動。心神合一,專注行動當下的事情。
“營魄抱一”狀態的表現就是:急躁的心靈會安靜下來,氣息會變得柔順,雜念會被隔除;內心會跟一面剛擦拭過的鏡子一樣無疵、透亮。
筆者突然發現,合一於懈怠也能進入這個狀態——專氣致柔、滌除玄覽。
那這個狀態就不需要過多解釋了,繞了一圈竟然這麼簡單,粗暴點說就是勤奮,不要偷懶o(╥﹏╥)o。
我們還是選擇分析得細一點的。
所以“營魄抱一”,一定要“抱一”於正確的目標,要服從精神的危機感。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檢查一下自己行動的時候,心理狀態算不算是進入了“營魄抱一”。
②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這是李耳舉例的“革命”方向;需要“營魄抱一”的心理狀態作為基礎。
李耳為“營魄抱一”指了個方向: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自己選擇、或滿足自己所處的環境、地位;遇事內心善於沉穩;交友以“仁”為本;說話講信用。
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行動善於把握時機,善於讓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
“營魄抱一”的方向,包括但不限於以上李耳列舉的。
各人“營魄抱一”於各人的“志向”就可以了。
至於“道德”基礎,各自的道德本性,會跟隨著各自的行為顯露出來,是掩藏不住的。
自卑者,有沒有明確自己的“志向”,然後“營魄抱一”於“志向”呢?
暫時沒有志向的話,李耳列舉的“為”的內容,先湊合用著。
“為而不爭”,那是必須要“為”,聽李耳的話別聽一半。
“為”的內容是: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營魄抱一”於這個“為”,還有多餘的心思,與人“爭”嗎?這個“為”,要何等堅持與努力。
這裡的“不爭”又有兩個意思:
提升自己的初心,不是“由外”與人爭;而是“由內”提升自己,就是這麼簡單的“自勝者強”。
第二個意思,就是少做白日夢。
夢醒之後,總要接受現實和幻想的落差。時間久了,肯定會出問題;別說沒什麼問題,危害會越來越大,禍患會慢慢滋長。
“白日夢”的指代多了去了,能讓人現實和幻想產生落差的一切因素。
每個人都不同,就不舉例了,某種小說、電視劇之類的。
“營魄抱一”於“志向”,又“為而不爭”了,就該有“知足常足”之心。
與人對比,產生的危機感是好的,是自信的動力。
比者局於上,驕傲不好;比者居於下,妒忌不好;比者居於下,自卑不好。
被人拿去對比打壓,怎麼辦?
就該瞭解“寵辱不驚”的指代:得寵或受辱,都不該過分使自己的內心受到驚動。
不該讓外人的評價,驚動自己的內心,影響自己的“營魄抱一”。
以上,如此。
“營魄抱一”於“志向”,為而不爭,知足常足,寵辱不驚。做好自己,方能無紛擾、無怨咎,亦無自卑。
營魄抱一,少私寡慾;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
這《道德經》能不能治自卑呢?咱也不知道。
成功學能不能治自卑?
那要在《道德經》能治自卑成立的前提下。
“成功學”變成某些人的目標,並且“營魄抱一、為而不爭、知足常足、寵辱不驚”地去做了,才能治癒自卑。
粗略說下《鬼谷子》的:盛神、養志、實意。
簡單的說,這三者屬於“營魄抱一”的基礎修煉。
簡單地說,盛神、養志、實意的具體表現就是:明確志向,少私寡慾,注意休息,養護精神。
不再囉嗦了。總之這意思就是:明志、少欲、養神;神滿、欲少、志明了,那自然“營魄抱志”。
誠不能慎,禍之根也;
誠能慎之,福之門也。
為什麼會縛於自卑心理,諸位是怎麼敢的呢?
還是非專業解答,只是列個一個思路。
起個參照作用,自行類比
回覆列表
不能!甚至可以說成功學除了自嗨,幾乎沒什麼用。
首先,我們來看成功學是怎麼描述一個成功人士的。一般的成功學,是把一個成功人士的方方面面都告訴“學員”。這些成功人士的這些案例,對於我們這些想要成功的人來說,沒有指導意義。比如說喬布斯脾氣差、穿衣樸素。難道這些因素也導致了喬布斯的成功?
成功本就是無法量化的問題,我們根本無法定量,成功人士到底做對了哪些事情,才導致他們的成功。有很多成功學,根本就不管因果關係,甚至連相關性都不顧。比如說馬雲21世紀初投資了網際網路,馬雲就成功了,21世紀初投資網際網路的人多了,成功學大師們怎麼沒去報道一下那些這些沒有成功的人呢?
成功學經常鼓吹,只要跟著他們說的去做,馬上就能成功。成功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嗎?成功學最經典的口頭禪是:只要學會了這四個字,保你馬上成功。
那些真正成功的人,是學習了成功學的理論成功的嗎?他們的成功大都是依靠機遇,再加上擁有別人沒有擁有的條件才成功的。
我們往往陷入倖存者謬誤,覺得那些成功的人,肯定是做對了什麼事情,但其實,很多成功者是小機率事件的幸運兒。比如中彩票是一件小機率事件吧,但總有一個人會中獎,然後我們去採訪中獎的幸運兒,問他是怎麼中獎的?明智的人都知道他是運氣好,可成功學大師就會從沒有規律的地方總結出一套規律,可能是買彩票那天,這位彩民穿了一件紅色的外衣。
自卑的人,先從自己能改變的地方做起。穿一身合適大方的衣服,換一個乾淨颯爽的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