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多
首頁
資訊
體育
娛樂
汽車
投資
財經
軍事
科技
數碼
科學
遊戲
歷史
健康
政治
影視
旅遊
育兒
美食
時尚
房產
農業
社會
文化
教育
技術
美文
情感
故事
家居
職場
自然
闢謠
心理
攝影
漫畫
生活
其它
Club
Tips
熱門話題
搜尋
註冊
登入
首頁
>
Club
>
2021-04-19 06:43
太極拳方圓怎樣理解?
11
回覆列表
1 # 使用者3307580589610
一、方和圓都是太極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圓”是所有曲線的概括,“方”是所有直線與角的概括,任何形狀和運動軌跡都可以概括為“圓”或“方”。
從古代文獻中可知中國古人把宇宙稱為太極,太極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從古代的全息律,也即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出發,古人又認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無一不是太極,太極沒有固定的形態,無論是固態、液態還是氣態都是太極,方圓直彎各種形狀和軌跡也無一不是太極,紅黃藍白黑各種顏色也無一不是太極,萬物都是太極,一切都是太極,太極就是一切,太極就是萬物。然而,現代太極拳界不少人在其著作中都認為“太極”就是“圓”,說“方”不是“太極”,“太極”是沒有“方”的。這種說法顯然是錯誤的。因為按照這種說法,認為太極僅僅就是圓,那麼太極還有未包含於其內的東西,其實就是否定了太極其大無外了,也就是將“太極”否定了。任何事物都可以抽象為和分為陰陽,方與圓就是一對陰陽;陰陽相互是既對立又互根而不能分離的,所以方圓相互也是無法離開的;陰陽是相互含寓並可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所以方圓也是相互轉化的。正如《易·泰卦·九三》所說;“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就是說任何的平直都會發生傾斜而表現為圓弧的,因而直的無限延長最終還是會回覆到原來的地方。這段話明確指出了方圓的互寓與轉化。中國古哲學中的八卦、六十四卦等的演化如“坎”與“離”的演化也反映了方圓的互寓與轉化。因而,《楊氏老譜·太極正功解》指出:“太極者元也,無論內外左右上下不離此元也;太極者方也,無論內外左右上下不離此方也。”(從《楊氏老譜》各篇分析,文中之“元”為“圓”之假借。)陳鑫先生《陳氏太極拳圖說·太極外形方圓論》(原稿為《太極拳圖畫講義》)也說:“方由圓生,圓由方成,此方圓相通之理。” 鄭曼青先生在《鄭子太極十三篇·勁與物理》中詳細分析了圓是由無數向心力和離心力這些直線所組成的,指出如沒有這些直線,“則不得成圓形矣。”又說:“圓中又有方之作用,包含無量數之等邊三角形,三角者,實為構成圓形之基本形體。”這些論說,都是立論於中國古哲學之方圓對立互根觀的。現代高等數學中直線和曲線關係的理論也與中國古哲學的方圓觀相吻合,高等數學就衝破了初等數學中直就是直、曲就是曲那種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和概念而將直和曲在一定的條件下等同起來了。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說:“高等數學的主要基礎之一是這樣一個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直線和曲線是一回事。”“微分學不顧常識的一切抗議,竟使直線和曲線在一定條件下相等,並由此達到那些堅持直線和曲線等同是背理的常識所永遠不能達到的成果。” 在《自然辯證法》中,恩格斯又說:“直線和曲線在微分中終於等同起來了。”中國古哲學的這種方圓觀在現代唯物辨證法哲學中也有反映,唯物辨證法中著名的對立統一和普遍聯絡規律就明顯反映了方,而著名的否定之否定的波浪式迴圈式發展規律就明顯反映了圓。所以,應該明確地認為太極包含圓和方,方和圓都是太極。二、太極拳中的方圓 現代太極拳界有的人不僅認為太極就是圓,而且認為太極拳是“有圓無直”的,這種說法當然也是錯誤的。因為太極拳無論是形態和運動軌跡都是包含著圓與方的。因此《楊氏老譜·太極陰陽顛倒解》明白地將“圓”與“方”列為太極拳的一對“陰陽”。《楊氏老譜·太極正功解》也指出:“元之出入,方之進退,隨方就元之往來也;方為開展,元為緊湊,方元規矩之至。”明確地認為太極拳所有運動最根本的抽象即“規矩之至”就是方圓運動。《楊氏老譜·太極四隅解》又指出:“四正即四方也,所謂掤捋擠按也;初不知方能始圓,方圓復始之理無已焉。”指出太極拳中方圓互寓互生、相互轉化的變化是無休止的。太極拳動態中的“圓”是顯而易見的,太極拳經典歌文中也有明顯的述及,如“開合按勢懷中抱,七星勢視如車輪”反映了姿勢中臂背之圓,“束肋下氣把襠撐”包含了襠部之圓、“隨屈就伸”包含了化解移動之圓,“勁以曲蓄而有餘”包含了輪廓氣勢之圓等等,顯然,沒有了圓就沒有了太極拳。拳經中其實也有大量“直”的內容,如“虛靈頂勁,氣沉丹田”、“尾閭中正神貫頂”、“提頂吊襠”、“有上即有下”等,說的就是上下方向的直線;“胸背開勁兩捶爭”、“有左即有右”說的就是左右方向的直線;“發勁須沉著松淨,專主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發勁如弓發矢,正其四體”、“放即是收”、“有前即有後”等,說的就是前後方向和四面八方方向的直線。鄭曼青先生在《鄭子太極十三篇·勁與物理》中指出太極拳的化解反映為圓,而發勁攻擊則反映為直線和三角,他說:“太極拳之所不容人摸著與觸到者,以其體圓也,乃不知得力之所在也……其用守勢者取法以圓,其用攻勢則無處非三角形,並且無一分一釐非三角形旋轉式之攻勢也,以之攻擊於敵體,則萬難逃遁者。”在該篇中他又寫道:“吾師澄甫,每每告餘曰:發勁須找到一直線方可發,發時如放箭似的。是言已窮髮勁之能事。”在同書《述口訣》中又寫道:“要注意尾閭與夾脊得中,方為不失中定,至要至要”、“尾閭與夾脊中正對直,方為不失中定”、“磨轉心不轉,磨轉者即喻腰轉;心不轉者乃氣沉丹田之中定也。按磨轉心不轉者,此家傳口訣也……餘得此意後,自覺功夫日見進境”。從鄭曼青先生語重心長的諄諄教誡中,可見方(直)在太極拳中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直即方在太極拳中的存在,太極拳也就不成其為太極拳了。三.太極拳中方圓的互寓互生 太極拳中方圓的互寓互生在古代太極拳經典拳譜中也有反映,如“往復須有折迭,進退須有轉換”、“立如平準,活似車輪”、“氣如車輪,腰似車軸”等等。其中的“往復”往往為圓,而“折迭”則成角為直。太極拳中的方圓互為目的和手段相互含寓,無方就無圓,無圓就無方。如果沒有“立如平準”、“腰似車軸”之直,就沒有“活似車輪”、“氣如車輪”之圓;而如果沒有“活似車輪”之圓,也就不可能有“專主一方”、“發勁如放箭”之直。太極拳前進時各瞬間的肩胯連線反映了相互為平行直線(即脊柱不扭轉彎曲),身體中軸點前進的軌跡也是直線,但太極拳前進上步又無不有賴於“進退須有轉換”的圓。太極拳發勁進攻的移身往往是沒有轉動的。如金仁霖先生所輯的《柔克齋太極傳心錄》中葉大密先生所說的“發勁之專主一方猶有範圍,要不出對方中心與兩肩三豎線之外,發時自身之三堅線必須保持齊頭並進,方能完整一氣”,這“堅線”就是直;先人們將此稱為“擁身”,如楊班侯拳訣《全力法》稱其為“前後成直線,五行主力攻;打人如親嘴,手到身要擁”,但三線齊頭並進之前必須先有轉身之圓使己之三線對準彼之三線。太極拳屬發勁的掤、擠、按、肘、靠往往呈現為“專主一方”的直線運動,然直線運動之前總有使對方重心穩定遭到破壞而被“拔根”的圓運動。太極拳的捋、採、挒往往為圓運動,然對方的被拋發和傾跌又發生在圓的切線即直線運動中。太極拳無時無刻不存在的表現為“掤”的背臂呈圓形,然從力學分析,這個圓正如鄭曼青先生所說的是由無數離心、向心的直線所合成。太極拳屬沾粘連隨之“掤”的圓不僅表現為“支撐八面”的無數離心方向的直線,也包含了由八面收縮的無數向心方向的直線。如楊澄甫先生在《太極拳體用全書·推手》中所說的“掤法向外……必曰掤者,粘也非抗也,手向外掤,意欲粘回……”,這“外掤”就反映了直,而“粘回”則反映了圓。
發表回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配漸進片最需要注意的是什麼?
熱門排行
木飾面九釐切海棠角方法?
比亞迪唐冠軍版電池容量?
冰櫃的風扇是送風還是吸風?
手機膜為什麼會翹起來?
全民學霸寵物怎麼出現?
于謙是笑果文化的員工嗎?
機車剎車片油汙怎麼去除?
和平精英七龍珠超體對抗龍珠的固定刷新點?
麥克白名言?
如何才能讓蘋果不變色?
一、方和圓都是太極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圓”是所有曲線的概括,“方”是所有直線與角的概括,任何形狀和運動軌跡都可以概括為“圓”或“方”。
從古代文獻中可知中國古人把宇宙稱為太極,太極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從古代的全息律,也即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出發,古人又認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無一不是太極,太極沒有固定的形態,無論是固態、液態還是氣態都是太極,方圓直彎各種形狀和軌跡也無一不是太極,紅黃藍白黑各種顏色也無一不是太極,萬物都是太極,一切都是太極,太極就是一切,太極就是萬物。然而,現代太極拳界不少人在其著作中都認為“太極”就是“圓”,說“方”不是“太極”,“太極”是沒有“方”的。這種說法顯然是錯誤的。因為按照這種說法,認為太極僅僅就是圓,那麼太極還有未包含於其內的東西,其實就是否定了太極其大無外了,也就是將“太極”否定了。任何事物都可以抽象為和分為陰陽,方與圓就是一對陰陽;陰陽相互是既對立又互根而不能分離的,所以方圓相互也是無法離開的;陰陽是相互含寓並可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所以方圓也是相互轉化的。正如《易·泰卦·九三》所說;“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就是說任何的平直都會發生傾斜而表現為圓弧的,因而直的無限延長最終還是會回覆到原來的地方。這段話明確指出了方圓的互寓與轉化。中國古哲學中的八卦、六十四卦等的演化如“坎”與“離”的演化也反映了方圓的互寓與轉化。因而,《楊氏老譜·太極正功解》指出:“太極者元也,無論內外左右上下不離此元也;太極者方也,無論內外左右上下不離此方也。”(從《楊氏老譜》各篇分析,文中之“元”為“圓”之假借。)陳鑫先生《陳氏太極拳圖說·太極外形方圓論》(原稿為《太極拳圖畫講義》)也說:“方由圓生,圓由方成,此方圓相通之理。” 鄭曼青先生在《鄭子太極十三篇·勁與物理》中詳細分析了圓是由無數向心力和離心力這些直線所組成的,指出如沒有這些直線,“則不得成圓形矣。”又說:“圓中又有方之作用,包含無量數之等邊三角形,三角者,實為構成圓形之基本形體。”這些論說,都是立論於中國古哲學之方圓對立互根觀的。現代高等數學中直線和曲線關係的理論也與中國古哲學的方圓觀相吻合,高等數學就衝破了初等數學中直就是直、曲就是曲那種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和概念而將直和曲在一定的條件下等同起來了。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說:“高等數學的主要基礎之一是這樣一個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直線和曲線是一回事。”“微分學不顧常識的一切抗議,竟使直線和曲線在一定條件下相等,並由此達到那些堅持直線和曲線等同是背理的常識所永遠不能達到的成果。” 在《自然辯證法》中,恩格斯又說:“直線和曲線在微分中終於等同起來了。”中國古哲學的這種方圓觀在現代唯物辨證法哲學中也有反映,唯物辨證法中著名的對立統一和普遍聯絡規律就明顯反映了方,而著名的否定之否定的波浪式迴圈式發展規律就明顯反映了圓。所以,應該明確地認為太極包含圓和方,方和圓都是太極。二、太極拳中的方圓 現代太極拳界有的人不僅認為太極就是圓,而且認為太極拳是“有圓無直”的,這種說法當然也是錯誤的。因為太極拳無論是形態和運動軌跡都是包含著圓與方的。因此《楊氏老譜·太極陰陽顛倒解》明白地將“圓”與“方”列為太極拳的一對“陰陽”。《楊氏老譜·太極正功解》也指出:“元之出入,方之進退,隨方就元之往來也;方為開展,元為緊湊,方元規矩之至。”明確地認為太極拳所有運動最根本的抽象即“規矩之至”就是方圓運動。《楊氏老譜·太極四隅解》又指出:“四正即四方也,所謂掤捋擠按也;初不知方能始圓,方圓復始之理無已焉。”指出太極拳中方圓互寓互生、相互轉化的變化是無休止的。太極拳動態中的“圓”是顯而易見的,太極拳經典歌文中也有明顯的述及,如“開合按勢懷中抱,七星勢視如車輪”反映了姿勢中臂背之圓,“束肋下氣把襠撐”包含了襠部之圓、“隨屈就伸”包含了化解移動之圓,“勁以曲蓄而有餘”包含了輪廓氣勢之圓等等,顯然,沒有了圓就沒有了太極拳。拳經中其實也有大量“直”的內容,如“虛靈頂勁,氣沉丹田”、“尾閭中正神貫頂”、“提頂吊襠”、“有上即有下”等,說的就是上下方向的直線;“胸背開勁兩捶爭”、“有左即有右”說的就是左右方向的直線;“發勁須沉著松淨,專主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發勁如弓發矢,正其四體”、“放即是收”、“有前即有後”等,說的就是前後方向和四面八方方向的直線。鄭曼青先生在《鄭子太極十三篇·勁與物理》中指出太極拳的化解反映為圓,而發勁攻擊則反映為直線和三角,他說:“太極拳之所不容人摸著與觸到者,以其體圓也,乃不知得力之所在也……其用守勢者取法以圓,其用攻勢則無處非三角形,並且無一分一釐非三角形旋轉式之攻勢也,以之攻擊於敵體,則萬難逃遁者。”在該篇中他又寫道:“吾師澄甫,每每告餘曰:發勁須找到一直線方可發,發時如放箭似的。是言已窮髮勁之能事。”在同書《述口訣》中又寫道:“要注意尾閭與夾脊得中,方為不失中定,至要至要”、“尾閭與夾脊中正對直,方為不失中定”、“磨轉心不轉,磨轉者即喻腰轉;心不轉者乃氣沉丹田之中定也。按磨轉心不轉者,此家傳口訣也……餘得此意後,自覺功夫日見進境”。從鄭曼青先生語重心長的諄諄教誡中,可見方(直)在太極拳中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直即方在太極拳中的存在,太極拳也就不成其為太極拳了。三.太極拳中方圓的互寓互生 太極拳中方圓的互寓互生在古代太極拳經典拳譜中也有反映,如“往復須有折迭,進退須有轉換”、“立如平準,活似車輪”、“氣如車輪,腰似車軸”等等。其中的“往復”往往為圓,而“折迭”則成角為直。太極拳中的方圓互為目的和手段相互含寓,無方就無圓,無圓就無方。如果沒有“立如平準”、“腰似車軸”之直,就沒有“活似車輪”、“氣如車輪”之圓;而如果沒有“活似車輪”之圓,也就不可能有“專主一方”、“發勁如放箭”之直。太極拳前進時各瞬間的肩胯連線反映了相互為平行直線(即脊柱不扭轉彎曲),身體中軸點前進的軌跡也是直線,但太極拳前進上步又無不有賴於“進退須有轉換”的圓。太極拳發勁進攻的移身往往是沒有轉動的。如金仁霖先生所輯的《柔克齋太極傳心錄》中葉大密先生所說的“發勁之專主一方猶有範圍,要不出對方中心與兩肩三豎線之外,發時自身之三堅線必須保持齊頭並進,方能完整一氣”,這“堅線”就是直;先人們將此稱為“擁身”,如楊班侯拳訣《全力法》稱其為“前後成直線,五行主力攻;打人如親嘴,手到身要擁”,但三線齊頭並進之前必須先有轉身之圓使己之三線對準彼之三線。太極拳屬發勁的掤、擠、按、肘、靠往往呈現為“專主一方”的直線運動,然直線運動之前總有使對方重心穩定遭到破壞而被“拔根”的圓運動。太極拳的捋、採、挒往往為圓運動,然對方的被拋發和傾跌又發生在圓的切線即直線運動中。太極拳無時無刻不存在的表現為“掤”的背臂呈圓形,然從力學分析,這個圓正如鄭曼青先生所說的是由無數離心、向心的直線所合成。太極拳屬沾粘連隨之“掤”的圓不僅表現為“支撐八面”的無數離心方向的直線,也包含了由八面收縮的無數向心方向的直線。如楊澄甫先生在《太極拳體用全書·推手》中所說的“掤法向外……必曰掤者,粘也非抗也,手向外掤,意欲粘回……”,這“外掤”就反映了直,而“粘回”則反映了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