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R合成天下

    職業精神是與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絡、具有自身職業特徵的精神。社會主義職業精神是社會主義精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質是為人民服務。 社會主義職業精神由多種要素構成,它們相互配合,形成嚴謹的職業精神模式。職業精神的實踐內涵體現在敬業、勤業、創業、立業四個方面。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征程中,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們都應當大力弘揚社會主義職業精神,盡職盡責,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職業精神及其一般特徵 社會發展的程序表明,人類的職業生活是一個歷史範疇。一般來說,所謂職業,就是人們由於社會分工和生產內部的勞動分工,而長期從事的具有專門業務和特定職責,並以此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社會活動。人們在一定的職業生活中能動地表現自己,就形成了一定的職業精神。 職業作為社會關係的一個重要方面,對社會成員的精神生活和精神傳統產生著重大影響。其一,職業分工及由此決定的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們對社會所承擔的責任不同,影響著人們對生活目標的確立和對人生道路的選擇,以至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其二,人們的職業活動方式及其對職業利益和義務的認識,對職業精神的形成有著決定性作用。一個人一旦從事特定的職業,就直接承擔著一定的職業責任,並同他所從事的職業利益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他對一定職業的整體利益的認識,促進其對於具體社會義務的文化自覺。這種文化自覺,可以逐步形成職業道德,並進而昇華為職業精神。其三,職業活動的環境、內容和方式,以及職業內部的相互作用,強烈影響著人們的情趣、愛好以及性格和作風。其中包含著特定的精神涵養和精神情操,反映著從業者在職業品質和境界上的特殊性。可見,所謂職業精神,就是與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絡、具有自身職業特徵的精神。 職業精神具有以下特徵。在內容方面,它總是鮮明地表達職業根本利益,以及職業責任、職業行為上的精神要求。就是說,職業精神不是一般地反映社會精神的要求,而是著重反映一定職業的特殊利益和要求;不是在普遍的社會實踐中產生的,而是在特定的職業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它鮮明地表現為某一職業特有的精神傳統和從業者特定的心理和素質。職業精神往往世代相傳。在表達形式方面,職業精神比較具體、靈活、多樣。各種不同職業對於從業者的精神要求總是從本職業的活動及其交往的內容和方式出發,適應於本職業活動的客觀環境和具體條件。因而,它不僅有原則性的要求,而且往往很具體、有可操作性。在調節範圍上,職業精神主要調整兩方面的關係一是同一職業內部的關係,二是同一職業內部的人同其所接觸的物件之間的關係。從歷史上來看,各種職業集團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為了維護自己的職業信譽和職業尊嚴,不但要設法制定和鞏固體現職業精神的規範,以調整本職業集團內部的相互關係,而且注意滿足社會各個方面對於該職業的要求,調整該職業同社會各方面的關係。在功效上,職業精神一方面使社會的精神原則“職業化”;另一方面又使個人精神“成熟化”。職業精神與社會精神之間的關係,是特殊與一般、個性與共性的關係。任何形式的職業精神都不同程度地體現著社會精神。同樣,社會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又是透過具體的職業精神表現出來的。社會精神寓於職業精神之中,職業精神體現或包含著社會精神。職業精神與職業生活相結合,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形成具有導向性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習慣,以致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著從業者在社會和家庭生活中所形成的品行,影響著主體的精神風貌。 社會主義職業精神不同於其他社會制度下的職業精神,它具有以下三個重要特徵第一,它是社會主義精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的社會生活分為三大領域,即家庭生活、職業生活和公共生活。社會主義職業精神就是職業領域內社會主義精神的特殊要求。第二,它的本質是為人民服務。社會主義社會消除了人與人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從根本上使職業利益同社會利益、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一致起來,各種職業都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各行各業可以形成共同的精神追求,即為人民服務,並使之在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發揮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第三,它的形成和發展具有“灌輸性”。社會主義社會的職業精神是在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基礎上形成的。它的主體內容不像舊的職業精神那樣,可以自發產生,而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教育下,透過有覺悟的職業成員的努力建立起來的。列寧在談到培養工人的社會主義意識時指出“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列寧選集》第1卷第267頁因此,加強對從業者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使之認清社會主義職業的性質和特點,瞭解本職業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職業精神的基本要素 社會主義職業精神是由多種要素構成的。這些要素分別從特定方面反映著社會主義職業精神的特定本質和基礎,同時又相互配合,形成嚴謹的職業精神模式。 職業理想。社會主義職業精神所提倡的職業理想,主張各行各業的從業者,放眼社會利益,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種職業理想,是社會主義職業精神的靈魂。一般說來,從業者對職業的要求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維持生活、完善自我和服務社會。這三個方面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職業選擇中都是必須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公民在選擇職業時應該把服務社會放在首位。因為,只有從社會的整體利益出發,分別從事社會所需要的各種職業,社會才能順利地前進和發展。也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廣大社會成員包括從業者自身,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職業態度。樹立正確的職業態度是從業者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職業態度具有經濟學和倫理學的雙重意義,它不僅揭示從業者在職業生活中的客觀狀況,參與社會生產的方式,同時也揭示他們的主觀態度。其中,與職業有關的價值觀念對職業態度有著特殊的影響。一個從業者積極性的高低和完成職業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職業價值觀念。職業倫理學研究表明,先進生產者的職業態度指標最高。因此,改善職業態度對於培育社會主義職業精神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 2 # 蒙D25777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非公有制企業的不斷壯大,職工職業道德日益成為影響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創新職工職業道德培訓模式,才能推動非公有制企業的持續發展。一是完善職業道德培訓機制。非公有制企業中的領導要充分認識到職工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斷改善職工的收人狀況,為職業道德的培育提供物質保障,根據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與工作實際,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評估機制,以不斷完善企業的職業道德建設。

    二是最佳化職業道德培訓內容。企業的職業道德教育內容要具有廣泛性,除了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之外,還需要職業道德觀念、職業紀律、敬業意識等內容的教育。企業的職業道德教育內容還要具有層次性和時代性。三是營造內化職工職業道德 氛圍。透過宣傳企業文化、明確企業發展目標、提煉企業精神等來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增強職工的責任意識、奉獻意識,以及對企業的歸屬感。

    四是開展外化職工職業道德活動。開展活動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根據企業生產實際與職工工作實際, 透過崗前培訓、開設講座、集體學習等活動全方位、多層次提高企業職工的職業道德素質。以新穎、多樣的方式方法吸引職工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自覺踐行職業道德規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國最著名的十大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