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風·君子于役
《詩經·國風》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於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無飢渴!
白話譯文
丈夫服役去遠方,服役長短難估量,不知到了啥地方?雞兒已經進了窩,太陽也向西邊落,牛羊成群下山坡。丈夫服役在遠方,教我怎不把他想?
丈夫服役去遠方,每日每月恨日長,不知何時聚一堂?雞兒紛紛上了架,太陽漸漸也西下,牛羊下坡回到家。丈夫服役在遠方,但願不會餓肚腸!
《國風·王風·君子于役》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寫妻子懷念遠出服役的丈夫的詩。全詩二章,每章八句。此詩從日常生活中雞進籠了、羊牛回家了而自己的丈夫還沒有回來,寫妻子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人情之習見,語言之真樸,懷念丈夫之深切,千百年以下感人肺腑。全詩兩章相重,只有很少的變化。每章開頭,是女主人公用簡單的語言說出的內心獨白;然後詩中淡淡地描繪出一幅鄉村晚景的畫面,表達女主人公悵惘的盼望和期待;最後這種盼待轉變為對丈夫的牽掛和祝願。
這是一首很樸素的詩。兩章相重,只有很少的變化。每章開頭,是女主人公用簡單的語言說出的內心獨白。稍可注意的是“不知其期”這一句(第二章的“不日不月”也是同樣意思,有不少人將它解釋為時間漫長,是不確切的)。等待親人歸來,最令人心煩的就是這種歸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結果每天都是失望。如果只是外出時間長但歸期是確定的,反而不是這樣煩人。正是在這樣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帶著嘆息地問出了“曷至哉”: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呢?
這下面的一節有一種天然的妙趣。詩中不再正面寫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憤怨,而是淡淡地描繪出一幅鄉村晚景的畫面:在夕陽餘暉下,雞兒歸了窠,牛羊從村落外的山坡上緩緩地走下來。這裡的筆觸好像完全是不用力的,甚至連一個形容詞都沒有,不像後代的文人辭章總是想刻畫得深入、警醒,恐怕讀者不注意。然而這畫面卻很感動人,因為它是有情緒的。讀者好像能看到那凝視著雞兒、牛兒、羊兒,凝視著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遠方的道路的婦人,是她在感動讀者。這之後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讀者分明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濃重了許多。倘試把中間“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三句抽掉,將最後兩句直接接繼在“曷至哉”之後,感覺會完全不同。這裡有抒情表達的節奏問題——節奏太快,沒有起伏,抒情效果出不來;同時,這畫面本身有其特別的情味。
熟悉農村生活的人經常看到這樣的晚景。農作的日子是辛勞的,但到了黃昏來臨之際,一切即歸於平和、安謐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欄,炊煙裊裊地升起,燈火溫暖地跳動起來,農人和他的妻兒們聊著閒散的話題。黃昏,在大地上出現白天未有的溫順,農人以生命珍愛著的東西向他們身邊歸聚,這便是古老的農耕社會中最平常也是最富於生活情趣的時刻。可是在這詩裡,那位妻子的丈夫卻猶在遠方,她的生活的缺損在這一刻也就顯得最為強烈了,所以她如此悵惘地期待著。
這詩的兩章幾乎完全是重複的,這是歌謠最常用的手段——以重疊的章句來推進抒情的感動。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詩的末句,卻是完全變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轉變為對丈夫的牽掛和祝願:不歸來也就罷了,但願他在外不要忍饑受渴吧。這也是最平常的話,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卻又是那樣善良和深摯。
這是古老的歌謠,它以不加修飾的語言直接地觸動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它的天然之妙,在後世已是難以重複的了。
衛風·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你將木瓜投贈我,我拿瓊琚作回報。不是僅為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作回報。不是僅為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李投贈我,我拿瓊玖作回報。不是僅為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國風·衛風·木瓜》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全詩三章,每章四句。關於此詩主旨有很多爭論,經過漢人、宋人、清人乃至當今學者的考釋,對此詩,文學史上大致出現了“美齊桓公說”“男女相互贈答說”“朋友相互贈答說”“臣下報上說”“諷衛人以報齊說”“諷刺送禮行賄說”“表達禮尚往來思想說”等七種說法。在藝術上,全詩語句具有極高的重疊復沓程度,具有很強的音樂性,而句式的參差又造成跌宕有致的韻味,取得聲情並茂的效果,具有濃厚的民歌色彩。
《大雅·抑》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句,後世“投桃報李”便成了成語,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比較起來,《衛風·木瓜》這一篇雖然也有從“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生髮出的成語“投木報瓊”(如託名宋尤袤《全唐詩話》就有“投木報瓊,義將安在”的記載),但“投木報瓊”的使用頻率卻根本沒法與“投桃報李”相提並論。可是論傳誦程度還是《衛風·木瓜》更高,它是現今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一。
因為關於此詩主旨說法多有不同,而“木瓜”作為文學意象也就被賦予了多種不同的象徵意義。其中“臣子思報忠於君主”“愛人定情堅於金玉”“友人饋贈禮輕情重”三種意象逐漸成為“木瓜”意象的主流內涵。
《衛風·木瓜》一詩,從章句結構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沒有《詩經》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這不是沒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變成“投我木瓜(桃、李),報以瓊琚(瑤、玖);匪以為報,永以為好”,一樣可以),而是作者有意無意地用這種句式造成一種跌宕有致的韻味,在歌唱時易於取得聲情並茂的效果。其次,語句具有極高的重疊復沓程度。不要說每章的後兩句一模一樣,就是前兩句也僅一字之差,並且“瓊琚”“瓊瑤”“瓊玖”語雖略異義實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考證也是同一屬的植物.其間的差異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間的差異那樣並不大。這樣,三章基本重複,而如此高的重複程度在整部《詩經》中也並不很多,格式看起來就像唐代據王維詩譜寫的《陽關三疊》樂歌似的,——自然這是《詩經》的音樂與文學雙重性決定的。
“你贈給我果子,我回贈你美玉”,與“投桃報李”不同,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這體現了一種人類的高尚情感(包括愛情,也包括友情)。這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實際上也只具有象徵性的意義,表現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所以說“匪報也”。“投我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其深層語義當是:雖汝投我之物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實貴逾瓊琚(瑤、玖);我以瓊琚(瑤、玖)相報,亦難盡我心中對汝之感激。這裡不宜將木瓜、瓊瑤之類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實。實際上,作者胸襟之高朗開闊,已無衡量厚薄輕重之心橫亙其間,他想要表達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從這一點上說,後來漢代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儘管說的是“投金報玉”。其意義實也與“投木報瓊”無異。
王風·君子于役
《詩經·國風》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於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無飢渴!
白話譯文
丈夫服役去遠方,服役長短難估量,不知到了啥地方?雞兒已經進了窩,太陽也向西邊落,牛羊成群下山坡。丈夫服役在遠方,教我怎不把他想?
丈夫服役去遠方,每日每月恨日長,不知何時聚一堂?雞兒紛紛上了架,太陽漸漸也西下,牛羊下坡回到家。丈夫服役在遠方,但願不會餓肚腸!
《國風·王風·君子于役》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寫妻子懷念遠出服役的丈夫的詩。全詩二章,每章八句。此詩從日常生活中雞進籠了、羊牛回家了而自己的丈夫還沒有回來,寫妻子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人情之習見,語言之真樸,懷念丈夫之深切,千百年以下感人肺腑。全詩兩章相重,只有很少的變化。每章開頭,是女主人公用簡單的語言說出的內心獨白;然後詩中淡淡地描繪出一幅鄉村晚景的畫面,表達女主人公悵惘的盼望和期待;最後這種盼待轉變為對丈夫的牽掛和祝願。
這是一首很樸素的詩。兩章相重,只有很少的變化。每章開頭,是女主人公用簡單的語言說出的內心獨白。稍可注意的是“不知其期”這一句(第二章的“不日不月”也是同樣意思,有不少人將它解釋為時間漫長,是不確切的)。等待親人歸來,最令人心煩的就是這種歸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結果每天都是失望。如果只是外出時間長但歸期是確定的,反而不是這樣煩人。正是在這樣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帶著嘆息地問出了“曷至哉”: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呢?
這下面的一節有一種天然的妙趣。詩中不再正面寫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憤怨,而是淡淡地描繪出一幅鄉村晚景的畫面:在夕陽餘暉下,雞兒歸了窠,牛羊從村落外的山坡上緩緩地走下來。這裡的筆觸好像完全是不用力的,甚至連一個形容詞都沒有,不像後代的文人辭章總是想刻畫得深入、警醒,恐怕讀者不注意。然而這畫面卻很感動人,因為它是有情緒的。讀者好像能看到那凝視著雞兒、牛兒、羊兒,凝視著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遠方的道路的婦人,是她在感動讀者。這之後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讀者分明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濃重了許多。倘試把中間“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三句抽掉,將最後兩句直接接繼在“曷至哉”之後,感覺會完全不同。這裡有抒情表達的節奏問題——節奏太快,沒有起伏,抒情效果出不來;同時,這畫面本身有其特別的情味。
熟悉農村生活的人經常看到這樣的晚景。農作的日子是辛勞的,但到了黃昏來臨之際,一切即歸於平和、安謐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欄,炊煙裊裊地升起,燈火溫暖地跳動起來,農人和他的妻兒們聊著閒散的話題。黃昏,在大地上出現白天未有的溫順,農人以生命珍愛著的東西向他們身邊歸聚,這便是古老的農耕社會中最平常也是最富於生活情趣的時刻。可是在這詩裡,那位妻子的丈夫卻猶在遠方,她的生活的缺損在這一刻也就顯得最為強烈了,所以她如此悵惘地期待著。
這詩的兩章幾乎完全是重複的,這是歌謠最常用的手段——以重疊的章句來推進抒情的感動。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詩的末句,卻是完全變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轉變為對丈夫的牽掛和祝願:不歸來也就罷了,但願他在外不要忍饑受渴吧。這也是最平常的話,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卻又是那樣善良和深摯。
這是古老的歌謠,它以不加修飾的語言直接地觸動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它的天然之妙,在後世已是難以重複的了。
衛風·木瓜
《詩經·國風》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白話譯文
你將木瓜投贈我,我拿瓊琚作回報。不是僅為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作回報。不是僅為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李投贈我,我拿瓊玖作回報。不是僅為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國風·衛風·木瓜》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全詩三章,每章四句。關於此詩主旨有很多爭論,經過漢人、宋人、清人乃至當今學者的考釋,對此詩,文學史上大致出現了“美齊桓公說”“男女相互贈答說”“朋友相互贈答說”“臣下報上說”“諷衛人以報齊說”“諷刺送禮行賄說”“表達禮尚往來思想說”等七種說法。在藝術上,全詩語句具有極高的重疊復沓程度,具有很強的音樂性,而句式的參差又造成跌宕有致的韻味,取得聲情並茂的效果,具有濃厚的民歌色彩。
《大雅·抑》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句,後世“投桃報李”便成了成語,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比較起來,《衛風·木瓜》這一篇雖然也有從“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生髮出的成語“投木報瓊”(如託名宋尤袤《全唐詩話》就有“投木報瓊,義將安在”的記載),但“投木報瓊”的使用頻率卻根本沒法與“投桃報李”相提並論。可是論傳誦程度還是《衛風·木瓜》更高,它是現今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一。
因為關於此詩主旨說法多有不同,而“木瓜”作為文學意象也就被賦予了多種不同的象徵意義。其中“臣子思報忠於君主”“愛人定情堅於金玉”“友人饋贈禮輕情重”三種意象逐漸成為“木瓜”意象的主流內涵。
《衛風·木瓜》一詩,從章句結構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沒有《詩經》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這不是沒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變成“投我木瓜(桃、李),報以瓊琚(瑤、玖);匪以為報,永以為好”,一樣可以),而是作者有意無意地用這種句式造成一種跌宕有致的韻味,在歌唱時易於取得聲情並茂的效果。其次,語句具有極高的重疊復沓程度。不要說每章的後兩句一模一樣,就是前兩句也僅一字之差,並且“瓊琚”“瓊瑤”“瓊玖”語雖略異義實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考證也是同一屬的植物.其間的差異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間的差異那樣並不大。這樣,三章基本重複,而如此高的重複程度在整部《詩經》中也並不很多,格式看起來就像唐代據王維詩譜寫的《陽關三疊》樂歌似的,——自然這是《詩經》的音樂與文學雙重性決定的。
“你贈給我果子,我回贈你美玉”,與“投桃報李”不同,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這體現了一種人類的高尚情感(包括愛情,也包括友情)。這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實際上也只具有象徵性的意義,表現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所以說“匪報也”。“投我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其深層語義當是:雖汝投我之物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實貴逾瓊琚(瑤、玖);我以瓊琚(瑤、玖)相報,亦難盡我心中對汝之感激。這裡不宜將木瓜、瓊瑤之類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實。實際上,作者胸襟之高朗開闊,已無衡量厚薄輕重之心橫亙其間,他想要表達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從這一點上說,後來漢代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儘管說的是“投金報玉”。其意義實也與“投木報瓊”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