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武康和蘇威嘉,一位是顏值身材俱佳的帥哥,一位是體態圓滾可愛的胖子,他們相識二十多年,是學長和學弟,是好朋友和好夥伴,也是臺灣第一支全男現代舞團“驫舞劇場”的創始人。
林懷民看過他們演出,覺得他們更像是在玩,在遊戲,“沒有人這樣跳舞。像馬,這個純男性組成的團隊兼具文雅與粗狂,讓你會心而笑,讓你興奮大叫!”
蘇威嘉、陳武康、周書毅
8月初,驫舞劇場將帶著《自由步:身體的眾生相》登陸上海上劇場,連演兩場。不過這一回,是三個男人一臺戲。
《自由步》是蘇威嘉2013年發起的十年編舞計劃。“身體的眾生相”作為其中一個篇章,由周書毅、陳武康依次登臺,帶來六段各具特色的獨舞,在限制中尋找自由,探索身體的各種可能性。
三個男人怎麼搭一臺戲
從外形上看,你很難想象體態圓滾的蘇威嘉是編導,甚至是從小學芭蕾起家的專業舞者。
和很多孩子一樣,他學舞也是為了圓媽媽的舞蹈夢。一開始他挺抗拒,一方面芭蕾舞衣很黏、很不舒服,另一方面,補習班裡都是女生,他總是被欺負被孤立的那一個,在學校他也根本不敢承認他在學跳舞,因為會被笑是娘娘腔。
直到上了初中遇到好老師,他才覺得跳舞有意思,漸漸愛上芭蕾。不過,他的身型卻成了他在舞蹈之路上最大的困擾。從小到大,他都不是舞蹈美學裡標準的、好看的樣子,雖然有技術、技巧、能力,但因為身形總會遇到很多挫折。
一直以來,蘇威嘉都不太能接受自己胖胖的樣子,直到2009年,在陳武康的牽線下,他開始與美國現代芭蕾大師Eliot Feld工作,重新整理了他對自我身體的認知。沒想到,正是因為他胖,給他帶來了這個工作機會。
Eliot Feld對陳武康說:“(蘇威嘉)有一個王子的靈魂住在不符合他的身體裡面。”這對他來說是很大的激勵,也讓他意識到,他或許應該要“喜歡自己的樣子”。同時他也發現,每一個人的身形都有美妙之處,舞者們千錘百煉,對於究竟有什麼東西藏在他們的身體裡,他非常好奇。
那時候蘇威嘉已經29歲。在那之前,他看過很多大師的作品,也會興奮,但第一次看舞蹈看到哭,是在Eliot Feld的作品裡。看著陳武康跳Eliot Feld的舞,光是看那具身體,他就紅了眼眶,至今還記得那份感動。
“有時候節目單會寫很多,試圖詮釋很多東西,但那時候我英文不好,我聽不懂,沒有受到任何文字的干擾,那一次的觀舞經驗完全來自我自己的勇氣,我自己賦予它聯想,被他的舉手投足感動了。”
從那之後,蘇威嘉開始想要編出一個身體,而這個身體能帶給他當年的那份悸動。也因此在2013年,他給自己設了十年編舞計劃《自由步》,遊戲規則是編舞與舞者工作,給舞者身體各種限制,在限制中尋找自由,探索身體的多重樣貌和可能性。
《自由步》每推出一個版本都會有副標題,2017年的副標題就是“身體的眾生相”。作品由六段獨舞構成,周書毅、陳武康依次登場,各跳三段,兩人的身體語言和表現力大相徑庭。
“這就好像是兩個米其林三星主廚在你面前,你可以點選你想要吃的東西,他們都會為你辦到。”蘇威嘉是編舞,同時也是第一個觀眾,他的眼睛決定了觀眾接下來會看到什麼,“我挑選出了我覺得最美妙的、最完美的部分。”
陳武康
“武康平時是很大喇喇的爺們,可他動起來非常細膩,書毅非常敏銳,心思很細,但動起來像火山爆發。”
陳武康快40歲,周書毅36歲,蘇威嘉認為,無論是心智還是表演經驗,兩人都到了最黃金、最成熟的階段,他不無遺憾地感慨,“我也是表演者,但他們的身體是我此生無法達到的一個境界。”也因此他強烈呼籲大家,“一定要來看他們兩個跳舞!”
《自由步》是一個很依靠舞者能力的系列作品。2013年以來,蘇威嘉連續推出了四五個作品,今年下半年,他想做一版全是叔叔阿姨的《自由步》,從銀髮族身上尋找身體的可能性。
“千萬不要可憐我們”
舞評人習慣將蘇威嘉、陳武康、周書毅稱為臺灣舞壇“三劍客”,三人的緣分可以追溯到臺灣藝術大學時期。
“小時候我喜歡跳芭蕾,但當我看到武康跳舞,我就覺得遇到‘絆腳石’了。只要有他在,我沒辦法成為王子,因為他跳的非常好。”
蘇威嘉回憶,學校裡沒有男老師,陳武康會像老師一樣,無私地和學弟們分享技術、表演和創作經驗。蘇威嘉和周書毅則是在高雄一個芭蕾舞團認識的,臺上的周書毅非常惹眼,年紀輕輕就已經很紅了。
一直以來,三人對舞蹈始終保持著熱情,也在持續做作品,既然這麼要好,為什麼不做一個舞團?2004年,驫舞劇場應運而生。幾個大男生在臺北CROWN小劇場低矮的地下表演空間首次亮相,從此為臺灣舞壇豎起一道男性風景,並因此擁有一群死忠的舞迷。
作為創始人,陳武康和蘇威嘉是驫舞劇場最穩定的基石,周書毅則來去自如,全隨心意。舞團平均每年推出一兩部大作品,外加片段式小品,至今積累了20來個作品。舞團有三位專職舞者,其他舞者則採用專案的方式合作。
對蘇威嘉來說,編舞最難的是,不是每一次都能端出讓自己非常滿意的作品,也不是每一次做出來的成品都能讓自己回味無窮。因為難,所以痛苦,但這也是編舞令他著迷的地方,“當你編出一個回味無窮的段落,你會想一看再看,甚至不想和觀眾分享,只想留給自己看。”
周書毅
編舞難,現代舞團的生存更難,曇花一現是常事,然而蘇威嘉和陳武康心態很健康,並不因為難,就堅持不下去了。
“我和武康都是遇到喜歡的事情先衝了再說的人。國外有些編舞可能有大房、豪車,有很好的物質生活,但大部分其實沒那麼好。這一條路是我自己選的,所以我不應該抱怨,應該是幸福的,因為至少我還可以選擇,還可以繼續做下去。”
蘇威嘉由此想到雲門舞集,即便是臺灣地區知名度最高、規模最大的舞團,也會遇到經營上的困難,“你往上比當然不夠,但往下比,你就覺得自己過得很好,有蠻多老師、前輩、朋友在支援我們,不見得是金錢,還有心靈或人力。”
“只要你有在繼續做,只要你不是用敷衍的方式在耕耘舞蹈,我就很欽佩。”談及和他們一樣年輕的編舞家,蘇威嘉說,雖然大家都在嚷嚷環境不好,但還是有不少年輕人前仆後繼,投身舞蹈事業。
最讓他佩服的還是林懷民,“我們現處的時代跟以前沒法比,以前更艱辛更困難,林老師都走過來了,走過來之外,他還幫環境、幫後輩製造了更幸福的可能性,比如很多補助的來源、很多機會,他會去講,於是就有了,進步了。林老師照顧的不只有云門舞集,而是所有舞蹈人。”
蘇威嘉笑說,他們也遇到過一些長輩,很喜歡錶演藝術並希望支援年輕藝術家,理由是年輕藝術家過得很辛苦,好像有一餐沒一餐,“其實不是!所以我最近都會跟人講,千萬不要可憐我們!因為這是我們自己選的,我們很幸福,如果你喜歡,你就帶朋友來看演出,這是給我們最大的支援。”
他希望觀眾勇敢地走進劇場看演出、看身體,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接受一些陌生的、無法解讀的事情,然後寫下屬於自己的故事、詩、短文、想象,什麼都可以。舞蹈如果有一千種編舞的方式,欣賞舞蹈的方式是不是應該要有成千上萬種呢?對他來說,這是最珍貴的。
陳武康和蘇威嘉,一位是顏值身材俱佳的帥哥,一位是體態圓滾可愛的胖子,他們相識二十多年,是學長和學弟,是好朋友和好夥伴,也是臺灣第一支全男現代舞團“驫舞劇場”的創始人。
林懷民看過他們演出,覺得他們更像是在玩,在遊戲,“沒有人這樣跳舞。像馬,這個純男性組成的團隊兼具文雅與粗狂,讓你會心而笑,讓你興奮大叫!”
蘇威嘉、陳武康、周書毅
8月初,驫舞劇場將帶著《自由步:身體的眾生相》登陸上海上劇場,連演兩場。不過這一回,是三個男人一臺戲。
《自由步》是蘇威嘉2013年發起的十年編舞計劃。“身體的眾生相”作為其中一個篇章,由周書毅、陳武康依次登臺,帶來六段各具特色的獨舞,在限制中尋找自由,探索身體的各種可能性。
三個男人怎麼搭一臺戲
從外形上看,你很難想象體態圓滾的蘇威嘉是編導,甚至是從小學芭蕾起家的專業舞者。
和很多孩子一樣,他學舞也是為了圓媽媽的舞蹈夢。一開始他挺抗拒,一方面芭蕾舞衣很黏、很不舒服,另一方面,補習班裡都是女生,他總是被欺負被孤立的那一個,在學校他也根本不敢承認他在學跳舞,因為會被笑是娘娘腔。
直到上了初中遇到好老師,他才覺得跳舞有意思,漸漸愛上芭蕾。不過,他的身型卻成了他在舞蹈之路上最大的困擾。從小到大,他都不是舞蹈美學裡標準的、好看的樣子,雖然有技術、技巧、能力,但因為身形總會遇到很多挫折。
一直以來,蘇威嘉都不太能接受自己胖胖的樣子,直到2009年,在陳武康的牽線下,他開始與美國現代芭蕾大師Eliot Feld工作,重新整理了他對自我身體的認知。沒想到,正是因為他胖,給他帶來了這個工作機會。
Eliot Feld對陳武康說:“(蘇威嘉)有一個王子的靈魂住在不符合他的身體裡面。”這對他來說是很大的激勵,也讓他意識到,他或許應該要“喜歡自己的樣子”。同時他也發現,每一個人的身形都有美妙之處,舞者們千錘百煉,對於究竟有什麼東西藏在他們的身體裡,他非常好奇。
那時候蘇威嘉已經29歲。在那之前,他看過很多大師的作品,也會興奮,但第一次看舞蹈看到哭,是在Eliot Feld的作品裡。看著陳武康跳Eliot Feld的舞,光是看那具身體,他就紅了眼眶,至今還記得那份感動。
“有時候節目單會寫很多,試圖詮釋很多東西,但那時候我英文不好,我聽不懂,沒有受到任何文字的干擾,那一次的觀舞經驗完全來自我自己的勇氣,我自己賦予它聯想,被他的舉手投足感動了。”
從那之後,蘇威嘉開始想要編出一個身體,而這個身體能帶給他當年的那份悸動。也因此在2013年,他給自己設了十年編舞計劃《自由步》,遊戲規則是編舞與舞者工作,給舞者身體各種限制,在限制中尋找自由,探索身體的多重樣貌和可能性。
《自由步》每推出一個版本都會有副標題,2017年的副標題就是“身體的眾生相”。作品由六段獨舞構成,周書毅、陳武康依次登場,各跳三段,兩人的身體語言和表現力大相徑庭。
“這就好像是兩個米其林三星主廚在你面前,你可以點選你想要吃的東西,他們都會為你辦到。”蘇威嘉是編舞,同時也是第一個觀眾,他的眼睛決定了觀眾接下來會看到什麼,“我挑選出了我覺得最美妙的、最完美的部分。”
陳武康
“武康平時是很大喇喇的爺們,可他動起來非常細膩,書毅非常敏銳,心思很細,但動起來像火山爆發。”
陳武康快40歲,周書毅36歲,蘇威嘉認為,無論是心智還是表演經驗,兩人都到了最黃金、最成熟的階段,他不無遺憾地感慨,“我也是表演者,但他們的身體是我此生無法達到的一個境界。”也因此他強烈呼籲大家,“一定要來看他們兩個跳舞!”
《自由步》是一個很依靠舞者能力的系列作品。2013年以來,蘇威嘉連續推出了四五個作品,今年下半年,他想做一版全是叔叔阿姨的《自由步》,從銀髮族身上尋找身體的可能性。
“千萬不要可憐我們”
舞評人習慣將蘇威嘉、陳武康、周書毅稱為臺灣舞壇“三劍客”,三人的緣分可以追溯到臺灣藝術大學時期。
“小時候我喜歡跳芭蕾,但當我看到武康跳舞,我就覺得遇到‘絆腳石’了。只要有他在,我沒辦法成為王子,因為他跳的非常好。”
蘇威嘉回憶,學校裡沒有男老師,陳武康會像老師一樣,無私地和學弟們分享技術、表演和創作經驗。蘇威嘉和周書毅則是在高雄一個芭蕾舞團認識的,臺上的周書毅非常惹眼,年紀輕輕就已經很紅了。
一直以來,三人對舞蹈始終保持著熱情,也在持續做作品,既然這麼要好,為什麼不做一個舞團?2004年,驫舞劇場應運而生。幾個大男生在臺北CROWN小劇場低矮的地下表演空間首次亮相,從此為臺灣舞壇豎起一道男性風景,並因此擁有一群死忠的舞迷。
作為創始人,陳武康和蘇威嘉是驫舞劇場最穩定的基石,周書毅則來去自如,全隨心意。舞團平均每年推出一兩部大作品,外加片段式小品,至今積累了20來個作品。舞團有三位專職舞者,其他舞者則採用專案的方式合作。
對蘇威嘉來說,編舞最難的是,不是每一次都能端出讓自己非常滿意的作品,也不是每一次做出來的成品都能讓自己回味無窮。因為難,所以痛苦,但這也是編舞令他著迷的地方,“當你編出一個回味無窮的段落,你會想一看再看,甚至不想和觀眾分享,只想留給自己看。”
周書毅
編舞難,現代舞團的生存更難,曇花一現是常事,然而蘇威嘉和陳武康心態很健康,並不因為難,就堅持不下去了。
“我和武康都是遇到喜歡的事情先衝了再說的人。國外有些編舞可能有大房、豪車,有很好的物質生活,但大部分其實沒那麼好。這一條路是我自己選的,所以我不應該抱怨,應該是幸福的,因為至少我還可以選擇,還可以繼續做下去。”
蘇威嘉由此想到雲門舞集,即便是臺灣地區知名度最高、規模最大的舞團,也會遇到經營上的困難,“你往上比當然不夠,但往下比,你就覺得自己過得很好,有蠻多老師、前輩、朋友在支援我們,不見得是金錢,還有心靈或人力。”
“只要你有在繼續做,只要你不是用敷衍的方式在耕耘舞蹈,我就很欽佩。”談及和他們一樣年輕的編舞家,蘇威嘉說,雖然大家都在嚷嚷環境不好,但還是有不少年輕人前仆後繼,投身舞蹈事業。
最讓他佩服的還是林懷民,“我們現處的時代跟以前沒法比,以前更艱辛更困難,林老師都走過來了,走過來之外,他還幫環境、幫後輩製造了更幸福的可能性,比如很多補助的來源、很多機會,他會去講,於是就有了,進步了。林老師照顧的不只有云門舞集,而是所有舞蹈人。”
蘇威嘉笑說,他們也遇到過一些長輩,很喜歡錶演藝術並希望支援年輕藝術家,理由是年輕藝術家過得很辛苦,好像有一餐沒一餐,“其實不是!所以我最近都會跟人講,千萬不要可憐我們!因為這是我們自己選的,我們很幸福,如果你喜歡,你就帶朋友來看演出,這是給我們最大的支援。”
他希望觀眾勇敢地走進劇場看演出、看身體,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接受一些陌生的、無法解讀的事情,然後寫下屬於自己的故事、詩、短文、想象,什麼都可以。舞蹈如果有一千種編舞的方式,欣賞舞蹈的方式是不是應該要有成千上萬種呢?對他來說,這是最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