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59800814593
-
2 # 子安716
高祖劉邦前206年——前193年
惠帝劉盈前194年——前186年
文帝劉恆前179年——前157年
景帝劉啟前156年——前139年
武帝劉徹建元元年(前140)——後元二年(前89)
昭帝劉弗陵始元元年(前86)——元平元年(前74)
宣帝劉詢本始元年(前73)——黃龍元年(前49)
元帝劉奭初元元年(前48)——竟寧元年(前33)
成帝劉驁建始元年(前32)——綏和二年(前7)
哀帝劉欣建平元年(前6)——元壽二年(前1)
平帝劉衎元始元年(1)——元始五年(5)
孺子嬰居攝元年(6)——初始元年(8)
光武帝劉秀建武元年(25)——建武中元二年(57)
明帝劉莊永平元年(58)——永平十八年(75)
章帝劉炟建初元年(76)——章和二年(88)
和帝劉肇永元元年(89)——永興元年(105)
安帝劉祜永初元年(107)——延光四年(125)
順帝劉保永建元年(126)——建康元年(144)
衝帝劉炳(永熹元年〔145〕)
質帝劉纘(本初元年〔146〕)
桓帝劉志建和元年(147)——永康元年(167)
靈帝劉宏建寧元年(168)——中平六年(189)
獻帝劉協初平元年
漢朝一共29個皇帝,按順序依次為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 、漢少帝劉恭、漢少帝劉弘、漢文帝劉恆 、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昭帝劉弗陵、漢廢帝劉賀、漢宣帝劉詢。
漢元帝劉奭、漢成帝劉驁、漢哀帝劉欣、漢平帝劉衎、漢孺子劉嬰、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漢和帝劉肇 、漢殤帝劉隆、漢安帝劉祜。
漢少帝劉懿、漢順帝劉保、漢衝帝劉炳、漢質帝劉纘、漢桓帝劉志、漢靈帝劉宏、漢少帝劉辯、漢獻帝劉協。
1、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豐邑中陽裡(今江蘇徐州豐縣中陽裡街道)人。
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出身農家,豁達大度,不事生產。 初仕秦朝,授沛縣泗水亭長,釋放刑徒,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義之後,集合三千子弟響應,攻佔沛縣,自稱沛公,投奔名將項梁,任碭郡長,受封為武安侯,統領碭郡兵馬。率軍進駐灞上,接受秦王子嬰投降,滅亡秦朝。
廢除秦朝苛法,約法三章,收買人心。鴻門宴之後,受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及漢中一帶。楚漢戰爭前期,屢敗屢戰。
能夠知人善任,注意虛心納諫,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積極整合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擊殺西楚霸王項羽,贏得楚漢之爭,統一天下。即位於定陶汜水之陽,後來定都長安,建立西漢。
陸續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 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建章立制,休養生息,勵精圖治。兵員歸家,豁免徭役,重農抑商, 恢復社會經濟,穩定統治秩序。安撫人民生活,奠定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對外和親匈奴,開放邊境關市,積極緩和漢匈關係。
公元前195年,討伐英布叛亂時,傷重不起。制定“白馬之盟”後,駕崩於長安,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葬於長陵。
2、劉弗陵
劉弗陵(前94年-前74年),即漢昭帝,西漢第八位皇帝,漢武帝劉徹少子,趙婕妤(鉤弋夫人)所生。
漢昭帝即位時年僅八歲,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輔政下,沿襲武帝后期政策,與民休息,加強北方戍防。
元鳳元年(前80年),以謀反罪誅殺桑弘羊、上官桀等,專任霍光,進一步改革武帝時制度,罷不急之官,減輕賦稅。
因內外措施得當,武帝后期遺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漢王朝衰退趨勢得以扭轉,“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元平元年(前74年),劉弗陵因病駕崩,年僅二十一歲,在位十三年。諡號孝昭皇帝,葬於平陵。
3、劉秀
東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省棗陽市)人。東漢王朝建立者(公元25—57年在位),漢高祖劉邦九世孫。
西漢建平元年,生於陳留郡濟陽宮。適逢王莽篡立新朝,倒行逆施,天下大亂。作為漢室宗親,隨兄劉演起兵於南陽郡,號“舂陵軍”。
更始三年(25年),公開決裂更始政權,即位於河北鄗縣南千秋亭,尊奉漢元帝為皇考,光復漢室,定都於洛陽。
經過長達12年統一戰爭,滅亡河北、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勢力,結束農民戰爭、軍閥混戰與地方割據局面。
平定動亂之後,勵精圖治。政治上,改革官制,整飭官風吏治,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休養生息,恢復發展經濟;
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開創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光武中興”時代。
中元二年(57年),駕崩於洛陽南宮前殿,享年六十二,葬於原陵,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4、劉莊
漢明帝劉莊(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本名劉陽,南陽蔡陽(今湖北省棗陽市)人。東漢王朝第二位皇帝(57—75年在位),光武帝劉秀第四子,母為光烈皇后陰麗華。
初封東海公,後進封東海王。建武十九年(43年),冊立為皇太子。中元二年(57年),正式即位。即位之後,一切遵奉光武帝既成制度。
對內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柄,權不借下。嚴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干政,防範貴戚功臣勢力。
對外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脅,命竇固帶兵征伐,令班超出使西域各國,設定西域都護,將佛教引進中國。
在位期間,招撫流民,救濟貧農,興修水利,使得吏治清明,境內安定,民安其業,戶口滋殖。劉莊及其子漢章帝劉炟在位時期,史稱“明章之治”。
永平十八年(75年),駕崩於洛陽東宮前殿逝世,時年四十八,在位十八年。廟號顯宗,諡號孝明皇帝,葬於顯節陵。
5、劉協
漢獻帝劉協(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河南洛陽人。東漢王朝末代皇帝(189~220年在位),漢靈帝劉宏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為靈懷皇后王榮。
幼為董太后撫養,舉止端莊,時稱“董侯”。漢少帝即位,封為渤海王。經歷宦官之亂,改封陳留王。中平六年(189年),在司空董卓擁立下,即位為帝。
董卓伏誅後,受到董卓部將李傕和郭汜挾持。在楊奉和董承護送下,逃出長安,輾轉東行。建安元年(196年),依附於兗州牧曹操,遷都許昌。
不甘淪為傀儡皇帝,策動董承和伏完起兵反曹,結果沒有成功。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丞相曹操去世後,在魏王曹丕逼迫下,退位禪讓,降為山陽郡公,保留天子禮儀,以二女嫁於曹丕。
青龍二年(234年),去世,時年五十四歲,葬於禪陵,諡號孝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