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懂財帝
-
2 # 兔肉菌中本聰與比特幣
中本聰自稱是日裔美華人。
2008年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闡述了一種被他稱為“比特幣”的電子貨幣及演算法。
2009年釋出了第一個比特幣軟體,正式開啟了比特幣金融系統。
2010年後,他逐漸淡出比特幣專案,比特幣交由社群的其他人維護。
真實身份的猜測中本聰身份長期不為外界所知也引發了各種猜測。
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計算機科學家泰德·尼爾森
前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尼克·薩博
SpaceX和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
都曾被懷疑是中本聰的真身。
2018年澳洲企業家克雷格·賴特(Craig Wright)公開承認自己是網路虛擬貨幣彼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
不知道是否就此終結了這個區塊鏈圈最大的謎團?
-
3 # 區塊戀LOVE
這個節目中本聰應該是最好玩的。
中本聰,越來越多的人可能聽過,可你知道他到底是誰嗎?他已在江湖上失蹤多時,無非江湖上依舊有他的很多很多傳說……!
-
4 # 鏈帥科技
尋尋覓覓,驀然回首,“他”就在身後。區塊鏈技術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自2009年至今已近10年,時至今日也沒有找到“比特幣之父”中本聰到底是誰,有線索表明他是日本人,抑或是德華人。但是實際上,不論技術還是時間,都指向了一個“熟悉的陌生人”,他於2009年推出基於P2P的“宅男神器”,2006年因此被罰2.5億元人民幣,2008年比特幣的理論雛形出現,然後“門頭溝”交易所、瑞波、直至恆星。他到底是不是推出區塊鏈技術的“中本聰”?
曾經的輝煌,至今歷歷在目。區塊鏈技術是基於對等網路(P2P)架構實現的網際網路技術,現在談起區塊鏈技術,或多或少有幾個人知道。不過基於P2P技術被大家熟知的應用最早要追溯到2000年,2000年9月6日,有一款檔案共享軟體誕生了——edonkey,也就是“電驢”,很多80後的朋友應該對這款軟體印象深刻,不亞於後來的“快播”。這款基於P2P檔案共享技術的軟體就是Jed McCaleb,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渣德,這款軟體僅僅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風靡全球,每一個人的電腦都是一個可以分享的硬碟,說到這裡,對比現在的區塊鏈技術,是不是感覺很熟悉,分散式管理共享機制。不過可惜的是,在2005年Jed McCaleb被美國唱片工業協會起訴侵權,為了避免吃官司,在2006年9月Jed最後賠償了3000萬美元作為和解協議,按照當時美元和人民幣1:8.2的匯率,摺合人民幣約2.5億美元。
與其享受臺前的掌聲,不如默默在後臺數錢。兩週後,Jed關閉了“電驢”,然後消失了。時隔兩年,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帶著《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出現在大家的視野,比特幣作為區塊鏈技術公鏈中的代幣,本質上就是在基於P2P(對等網路)的區塊鏈基礎上的一種加密數字貨幣通證,撥開數字貨幣這層外衣,底層的技術是相通的,都是分散式的,人人都可以做節點,如果2006年“電驢”沒有關閉,基於“電驢”這個P2P網路發行一種“積分”,可以用來購買下載頻寬和流量,是否也可以稱之為“數字貨幣通證”?如果Jed果真是中本聰,那就不難理解中本聰一直不現身了,畢竟2.5元的罰款不是小數目,並且區塊鏈技術的本質也是基於P2P網路技術的,區塊鏈技術的初期,中本聰本人也不知道區塊鏈技術到底能走多遠,是否可以真正可以按照設想的情況前行,一切都是未知數,與其享受臺前的掌聲,不如默默在後臺數錢,中本聰選擇了“隱匿”。
回覆列表
但是人們對中本聰真面目的追問從來沒有停止過。
隨著比特幣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人們對它背後的創立者就越發地好奇,全世界都在問,用著“中本聰”這個網名,試圖開啟無政府貨幣時代的人究竟是什麼樣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想知道的人太多,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
Satoshi Nakamoto,是個日文名字,說明中本聰熟悉日本文化,可能是個日本人;他曾與別人的郵件中用過“bloody hard”,似乎又是英華人的口吻;而根據比特幣上線的時間是美國東部時間凌晨,有人認為他是美華人;但並沒有人認為他是華人。
他很自信,知道自己是第一個“在嘗試一個無信任第三方為基礎的(貨幣)系統”;但同時在現實生活中,他說自己是沉默寡言的,更喜歡用程式碼交流思想。他喜歡用“思想實驗”來探究問題,結合他在比特幣創世論文裡所使用的C語言段落,很多人認為他是物理學出身;當然,他一定也是十分博學的,精通貨幣學、經濟學等知識。
有人認為,他可能是東京大學教授望月新一,因其卓越的數學才華和ECC演算法領域的成就,並且年齡相符;有人則根據他對經濟學的深刻理解和程式碼風格,認為他是喬治華盛頓大學密碼學家尼克薩博。不過,都遭到了兩人的否定。有人說,中本聰就是美國密碼學家哈爾·芬尼(Hal Finney),芬尼是接受中本聰第一筆比特幣轉賬的人,並且,哈爾·芬尼患有漸凍症,與中本聰淡出比特幣圈子的時間正好吻合,可惜,哈爾·芬尼已於2014年去世。
紐約客雜誌的記者Joshua Davis認為中本聰是Michael Clear,一名愛爾蘭聖三一學院的密碼學研究生。Joshua分析了中本聰約8萬詞的網上文字,試圖從中尋找其文字風格的獨特之處,再與業界人物比對。Joshua還曾懷疑中本聰是芬蘭經濟社會學家、原遊戲開發者Vili Lehdonvirta,因為中本聰曾為比特幣的上線註冊過一個備用網站bitcoin.org,該網站的伺服器在芬蘭。但是這兩人都斷然否認自己是中本聰。
bitcoin.org註冊於2008年8月18日。事實上,註冊時使用的是日本的匿名註冊服務商,並且伺服器架設在日本的ISP上。直到2011年5月18日,bitcoin.org域名才轉移到芬蘭。這讓前面涉及芬蘭的理論顯得不大站得住腳。
有人乾脆提出,中本聰就是Jed McCaleb,Mt.Gox交易所的創始人。Jed本人熱愛日本文化,也曾在日本生活。但Jed顯然缺乏必要的貨幣經濟學知識,不符合中本聰的博學特徵。
還有人認為,中本聰是計算機科學家Donal O’Mahony和Michael Peirce。理由是這兩人曾經寫過一本關於數字支付的書,並且基於書的內容發表過一篇論文(和另一作者Hitesh Tewari)。Donal O’Mahoy和Hitesh Tewari都曾在愛爾蘭聖三一學院就讀,和前文提到的第一個被懷疑物件Michael Clear一樣。
眾說紛紜之下,中本聰之謎越鬧越大,但是真正的中本聰依舊隱於幕後。千呼萬喚,都不曾出現在公眾面前。
曾有資深駭客想用技術手段去人肉中本聰究竟是誰,被他的駭客朋友們阻止,說:“如果中本聰不希望被人知道,那他這個想法必須被我們所尊重”。
駭客們對匿名有天然的需求和偏好,似乎能夠理解中本聰不願現身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