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曉荷嗯嗯

    宋代的元宵花燈主要是花燈的樣式、規模以及製作方法這三個方面。花燈又名燈籠。花燈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

  • 2 # zkh7158743986

    對於生活在宋朝的人們來說,最盛大、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並不是春節,而是元宵節。

    “正月裡,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說起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們必想到花燈。元宵放燈的習俗興於唐而盛於宋。唐代放燈時間為三天(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趙宋立國後,宋太祖於乾德五年正月下詔:“上元張燈舊止三夜。今朝廷無事,區宇乂安,方當年谷之豐登,宜縱士民之行樂。其令開封府更放十七、十八兩夜燈。後遂為例。”將元宵放燈時間延長至五天。南宋淳祐年間,又增為六夜,正月十三日就開始放燈。

    而元宵放花燈的節日氣氛,老早就開始醞釀了。才過了冬至,在汴京宣德門前的御街上,開封府早已用竹木搭好了用於放燈的棚樓,飾以鮮花、彩旗、錦帛,掛著布畫,“皆畫神仙故事,或坊市賣藥賣卦之人”,這種棚樓叫做“山棚”。

    從歲前開始,汴京御街兩廊每天都有各色藝人表演各種娛樂節目:魔術、雜技、說唱、歌舞、雜劇、蹴踘、猴戲、猜燈謎,“奇巧百端,日新耳目”,節目單絕對比央視春晚的要豐富得多、精彩得多。《東京夢華錄》收錄了一份當時最受歡迎的節目名單與藝人名錄:吞鐵劍的張九哥;演傀儡戲的李外寧;表演魔術的小健兒;演雜劇的榾柮兒;彈嵇琴的溫大頭、小曹;吹簫管的黨千;作劇術的王十二;表演雜扮的鄒遇、田地廣;築球的蘇十、孟宣;說書的尹常賣;弄蟲蟻的劉百禽;表演鼓笛的楊文秀。

    隨著元宵節臨近,人們又在御街山棚的左右,擺出兩座用五彩結成的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塑像,身跨獅子、白象,從菩薩的手指,噴出五道水流——這是最早的人工噴泉裝置吧。從山棚到皇城宣德門,有一個大廣場,官府在廣場上用棘刺圍成一個大圈,長約百餘丈,叫做“棘盆”。棘盆內搭建了樂棚,教坊的藝人就在這裡表演音樂、百戲。遊人站在棘刺外面觀賞。

    到了放燈之期,山棚萬燈齊亮,“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上面站著身姿曼妙的歌妓美女,衣裙飄飄,迎風招展,宛若神仙。山棚還設定有人工瀑布——用轆轤將水絞上山棚頂端,裝在一個巨大的木櫃中,然後定時將木櫃的出水口開啟,讓水流衝下,形成壯觀的瀑布,燈光映照之下,端的是好看。宣德門樓的兩個朵樓,“各掛燈球一枚,約方圓丈餘,內燃椽燭”。“諸坊巷、馬行、諸香藥鋪席、茶坊酒肆,燈燭各出新奇”,“有燈球、燈槊、絹燈籠、日月燈、詩牌絹燈、鏡燈、字燈、馬騎燈、鳳燈、水燈、硫璃燈、影燈”,等等,燈品之多,讓人目不暇接。

    南宋臨安府的元宵節慶,也是早早就拉開了序幕。時序才進入冬季,街市上已開始銷售各種漂亮的花燈,“天街茶肆,漸已羅列燈球等求售,謂之‘燈市’”。“一入新正,燈火日盛”,正式的鬧花燈時間尚未開始呢,市民們已先試著放燈。

    街市上出現了很多支歌舞隊,表演“傀儡、杵歌、竹馬之類”的節目,她們“首飾衣裝,相矜侈靡,珠翠錦綺,眩耀華麗”。貴邸豪家經常邀請這些歌舞隊前往表演。杭州三橋等處,“客邸最盛,舞者往來最多”,每夕華燈初上時分,客人到酒樓飲酒,“則簫鼓已紛然自獻於下”,只要不多的一點賞錢,便可欣賞到精彩的表演。“終夕天街鼓吹不絕”,節日的濃烈氣氛,“自此日盛一日”。

    轉眼就到元宵放燈時候。每夕入夜之後,從大內到坊間,各種花燈爭奇鬥巧。宮廷的花燈無疑最為豪華,某年宮禁制作的“琉璃燈山”,高五丈,上面有各式人物,由機關控制,活動自如。至深夜,則“樂聲四起”,“放煙火(即煙花)百餘架”。

    民間也是“家家燈火,處處管絃”,“燈品至多”,“精妙絕倫”。走馬燈,“馬騎人物,旋轉如飛”;珠子燈,“以五色珠為網,下垂流蘇,或為龍船、鳳輦、樓臺故事”;羊皮燈,“鏃鏤精巧,五色妝染,如影戲之法”;羅帛燈,“或為百花,或細眼,間以紅白,號‘萬眼羅’者,此種最奇”。有一種“無骨燈”,渾然是一個大玻璃球,非常奇巧;還有一種名為“大屏”的巨型燈,“灌水轉機,百物活動”,用水力驅動旋轉。“又有幽坊靜巷好事之家,多設五色琉璃泡燈,更自雅潔”,如花女眷,“靚妝笑語,望之如神仙”。

    西湖諸寺,以靈隱山上天竺、中天竺 、下天竺三寺“張燈最盛”,而且,“往往有宮禁所賜,貴璫所遺”,“都人好奇,亦往觀焉”。宋人說,“君王不賞無人進,天竺堂深夜雨時”。清河坊的蔣檢閱家、張府等富家林苑,不但掛出“異巧華燈”,還放煙花,唱雅戲,“笙歌並作”。這些私家林苑是對外開放的,遊客可以進來觀賞,“遊人仕女縱觀,則迎門酌酒而去”,林苑主家還會向客人提供“奇茶異湯,隨索隨應”。怪不得“遊人玩賞,不忍捨去”。杭州各大酒樓也點起燈球,“喧天鼓吹,設法大賞,妓女群坐喧譁,勾引風流子弟買笑追歡”。

    宋朝人的元宵夜,恰如辛棄疾《元夕》詞所形容:“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3 # 使用者2007950217831

    宋代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等重大發明,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宋代文學藝術也開創了全新的歷史時期,元宵燈節、燈會也是科學文化的一種載體,自然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據《燕翼貽謀錄》記載:“太祖乾德五年……詔令開封、宋代元宵燈節,京城、州府普遍以這一傳說立意,設計大型鰲山燈組,其構思既與傳說關聯又有變通,大型鰲山造型通常為一隻或數只巨鱉揹負山巒,山上薈萃千百盞華燈,還有山石、樹木齊備,點綴以佛、仙、神的雕塑、繪畫等。

    山上可容樂工伶官奏樂,山前設有大露臺,供歌舞演出或工藝品展示。

    鰲山燈氣勢恢宏,體積巨大,疊翠堆金,浮光耀影,常為燈會壓軸之作,寓含“江山永固,長治久安”之意。因此帝后、嬪妃、臣僚都要在特定的時辰觀賞鰲山燈。

    宋代元宵燈節的另一個特點是燈品材質更趨多樣,製作更趨精巧。“自非貧人,家家設燈,有極精麗者”。

    心靈手巧的制燈人,往往將獸角、翎毛、琉璃、皮革、絲綢巧妙運用,將燈造成牡丹、蓮荷、曼陀羅等花卉的形狀,更有車輿燈、屏風燈、佛塔燈、鬼子母燈等,還有鯇燈、玉燈、石燈、琉璃燈、綴珠燈、羊皮燈、羅帛燈等。

    有用犀珀或玳瑁裝飾燈圈、燈座。玉燈則多用白玉組成,石燈為進貢之物,琉璃燈用五色琉璃製作,其上品為無骨燈。無骨燈沒有圈骨,圈片渾然一體,上面可繪飾龍綜、魚紋等圖案,分光疊翠,效果良好。

    綴珠燈以五色珠為網,下垂流蘇,飄逸亮麗。羊皮燈就是在羊皮上精鏤細刻並用影戲的方法來妝染做成的一種皮影燈。羅帛燈之類尤多,或為百花之形,或成網眼之狀,間以紅白二色,名為“萬眼羅”的最為珍奇。在宋代燈節上,機械傳動的大型燈組逐漸增加。在開封,有人更用轆轤把水引到燈山最高處,用大木櫃貯放,到時放下,形成大瀑布狀,又用草把扎縛成巨龍,草上密置燈燭數萬盞,一見之下,蜿蜒騰挪,如雙龍飛走。

  • 4 # 本機棟

    宋.元宵燈多姿多彩,形形色色:有花燈(蓮花燈較多),飛禽走獸形狀燈,菩薩燈,走馬燈,猜謎語燈,有人還會放孔明燈。

    元宵燈有掛在大門的,街道兩旁的,有手提燈邊走邊玩,有列隊巡行的燈隊,還有舞雜耍的龍燈,火龍燈等等,一般是年初十上燈,十五取燈結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山職業學院2020年招生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