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女太監(女官,宮廷中被施以宮刑的女性)在古代宮廷之中不流行?女官,民間俗稱女太監,漢代有名的才女班昭、宋代女進士林妙玉、唐代女校書薛濤、明朝女能人萬貴兒,都曾是宮中女官。女官存在的歷史很長,記錄3000年前周代禮制的《周禮·天官》中,便有《女史》一節:"女史,掌王后之禮職。掌內治之貳,以詔後治內政,逆內宮,書內令",周代共設女史8人。關於如何施以宮刑請參照薛菲的回答,或者這裡女太監咋淨身,如何閹割有關史料中對女太監的記載有哪些?

420
回覆列表
  • 1 # 寧靜致遠WQ

    古時候帝王、皇上的宮殿除了主人及子女,殿內其他人幾乎都是僕役,最多的是宮女,其次是太監。泛指被去勢的男人。

    官稱“太監”,是隋唐以後的事。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後宦官亦通稱為太監。到了明代,宦官權勢日增,人們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稱“太監”,太監也就稱為宦官代名詞了。

    那麼有沒有女太監呢?應該沒有,畢竟女人沒有必要去勢閹割,她們本質就是伺候皇上主人,能有機會為皇上生育是宮女的可遇不可求的事。

    在明朝憲宗朱見深,寵幸萬貴妃,由於萬貴妃歲數大而且始終沒有生育,其她妃子懷孕生子又會被萬貴妃加害,所以憲宗始終沒有活下來的子嗣。直到有一天皇上鬱悶在宮中溜達,不知不覺來到皇宮府庫,看到一個管庫房的宮女,臨時起性便寵幸了她,隨後一走了之。十月之後此女誕下一男孩,自己祕密撫養,就是後來的孝宗朱祐堂,直到六歲被立為太子。皇上及萬貴妃都不知道有這個孩子,這也許是沒有被萬貴妃加害的原因。如果以萬貴妃當時的權勢,完全有能力把皇上身邊的宮女閹割,像太監一樣失去生理機能,可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也就沒有產生女太監,最關鍵沒有一個皇上會同意閹割身邊的宮女,自然沒有類似太監的女太監誕生。

    官稱“太監”產生了一千三百多年,並沒有產生女太監,即便是上溯夏殷時期,那時候宮中便有閹人出現,同樣有沒有出現女太監。但皇宮裡管事的女人還是有的,被稱為女官類似太監,也是有級別等級,只是管些零零碎碎的事情,遠沒有太監那樣聲名顯赫。

  • 2 # 道哥鑫說

    太監是防止淫亂後宮,保證皇子皇女是皇帝的孩子,女性不會妨礙血統純正。宮女是皇帝后妃系統的補充,也有觀點認為宮女也是皇帝的女人,所謂後宮三千佳麗就是包括宮女。幽閉了的,皇帝收去做什麼?就算是則天大帝也不怕宮女影響血統純正,她的孩子都是從她肚子裡面出來的。

  • 3 # 博而化易

    西方也有“太監”,3500年前,埃及實行了一項獎勵措施讓士兵勇猛殺敵,就是士兵斬殺敵人的命,根,子,(絕對的保證了士兵殺死的就是敵人中的男性士兵),那麼就產生了許多俘虜,而這些俘虜都是沒有X的男人,於其殺死俘虜,不如讓俘虜繼續為自己工作,這也是就埃及最早的太監。(放在自己的皇宮裡面不用擔心。)

    中國的太監又叫做宦官,最早記載於詩經、周禮等書籍。

    自古帝王的疑心病就很重,太監畢竟還說通過賄賂等方式矇混過關,所以又進一步誕生了“女太監”。

    如題主說的班昭、林妙玉、左芬、宋若萃、宋若昭五姊妹、薛濤、萬貴兒(後來成為皇后)等,3000多年前,《周禮·天官》中,

    便有《女史》說:“女史,掌王后之禮職。掌內治之貳,以詔後治內政,逆內宮,書內令”,周代共設女史8人。

    可見女官在中國宮廷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對於女官這件事上,袁世凱也有一些想法,在《八十三日皇帝之趣談》中就有記載,民國大總統有想法恢復女官制度。

    他的理由是用男的宦官容易把持朝政,若用女官就可以高枕無憂。(不知道袁世凱沒有稱帝,女官是否會流行起來,也蠻有意思的。)

    魯迅在曾有過研究,女性宮刑也是有的,所謂「男去勢女幽閉」

    魯迅先生考證的內容,「從周到漢,有一種施於男子的宮刑,也叫腐刑;對於女性就叫幽閉,向來不大有人提起那方法,但總之是決非將她關起來,或者將它縫起來。近時好像被我查出一點大概來了,那辦法的凶惡、妥當,而又合乎解剖學,真使我不得不吃驚。」

    可見魯迅一個學習過醫學的人士都十分震驚,估計的確是一件極其恐怖的操作。

    孔安國描述是僅次於死刑的一種刑法。

    《尚書正義》“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刑宮,是宮刑為,淫,刑,也。婦人幽閉,閉於宮使不得出也。”

    《堅瓠集》、《碣石剩談》、《識少錄》都有記載,畫面極度恐怖,就不一一描述了,總之太監是一定要宮刑的,但是宮刑的不一定就能夠做太監;而女性宮刑主要是女性罪犯,與女官不是同一概念,女官也不會被宮刑,畢竟太監的存在是避免給皇帝戴綠帽子,女官本來就沒有這個顧慮,所以這是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只是被民間混淆了,否則那個萬貴兒如何做皇后呢。

    皇宮的很作制度因為其落後,不符合現代的管理模式,也就在歷史發展中一步一步的被淘汰了,它們註定只能留在史書裡面,被塵封。

  • 4 # 歷史紫陌閣

    女太監其實就是女官,指的是一些高階的宮女,而女官顧名思義是有一定的官職的,而在中國封建專制時期,幾乎每個朝代都是有女官的存在,所以不存在流行不流行一說。女太監和男太監一樣不可缺少。

    太監的由來

    太監在中國的歷史朝代之中出現的很早,大約在夏商時期就有了太監的出現,不過那會的太監和我們理解的太監是不同的,那會只是宮中一些勞役人員,也叫宦官,在周朝時期宦官已經是相當普及了。

    而太監作為宮廷之中必不可少一個角色,因為數量眾多,和皇帝的距離可謂除了皇帝的女人之外就是最親近的人了,因其特殊性,在一些朝代也形成了一股特殊的政治勢力。並且在許多朝代的政治格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著名就比如:秦朝趙高、北宋童貫、明朝魏忠賢等。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監就是清朝時期的孫耀庭。孫耀庭還有自傳《中國最後一位太監 》,之後還被拍攝成了影視劇。孫耀庭於1996年逝世,終年94歲。

    女太監(女官)的由來

    而太監和宮女是皇宮之內人數最多的群體了,除了男太監就是宮女了。而眾多的宮女也是需要管理的,而有些方面男性是不方便進行管理的,而女官自然也就產生了。

    女官最早來源於周朝,在《周禮》之中也有記載。而在清朝的宮廷劇中,女官的職位最高可以達到正三品(代詔女官),而這個官職幾乎是在設立在皇帝所在的宮中。接下里還有協助皇后的內廷女官,正四品。

    之後還有正五品的女史、正六品的司記、正七品的昭訓正八品的采女、正九品的奉儀,接下來就是最低的宮女了。而品級高的女官見貴人以下皇帝的女眷是不可免禮的。還可以被皇室賜予婚配。

    雖然有傳言會,但是紫陌認為這種事情是杜撰的,男性太監會被淨身是因為皇宮的後宮之中都是皇帝的女人,包括宮女,你說有其它男人是怎麼個事,皇帝怕被帶綠帽子,所以太監才會被淨身。

    那麼女太監還有淨身的需要嗎?就皇帝一個人男性了,太監也沒有那個能力了,而女太監淨身了,萬一被皇帝看上了怎麼辦,而且這些女太監還有一定的職位,在做夠一定時間的工作後是可以被皇室賜予婚配的。

    那身上少點東西也不合適啊,要是這樣被皇室賜婚這不是打皇家的臉嗎?所以女太監就沒有必要淨身。

    而每個朝代皇帝的後宮之中自然是少不了女官的存在,那麼還有什麼流行不流行一說呢!

  • 5 # 微風之語

    太監是封建社會獨有的職業,是為男性量身定做,專門為古代帝王及後宮服務的男性,稱太監或公公。

    太監是男性專用,與女性沒有關係。

    太監為何叫太監呢?

    男性本身就是陽剛之軀體,其在體力和心理素質上普遍高於女性。

    可在封建社會講究男女授受不親,男性服務員是不能隨便和女性有肢體語言過多接觸的!

    但是皇室人員太多,如果全部是女性服務員來做,很多需要力氣活的工作可能沒辦法完成。

    為了解決這種問題,也為了保證皇子皇女們都是皇帝的孩子,也為了防止血統純正,古代人把給牲畜“結紮”的技術用在男性身上。被閹割後的男性沒有了陽剛之氣,,沒有了Sunny,就成了“太監”。

    而女性則不一樣,古代本身就是男權社會,後宮的女效能接觸的男人只有皇帝,其他人沒有生育能力。所以無論那個宮女懷了皇帝的孩子,那都是正統的皇室血脈。

    不過沒有如果,只因那是封建時代。

  • 6 # 職場升職謀略

    為什麼我們常在電視上看到無須男人出沒,卻幾乎沒有聽說過女宦官呢?

    任何一樣前所未有的東西大規模出現,它背後一定是有所支撐的。

    皇帝擁有後宮佳麗三千,難免擔心嬪妃和身邊的服務人員廝混在一起,這便讓宦官開始有了市場,但他的盛行卻是有很多原因的,讓我們一一道來。

    皇宮“招聘”,會出一筆銀子,這筆錢可是十分引人垂涎的。

    窮苦人家實在是沒有活路了,便把孩子送進宮裡,拿一筆銀子還給孩子找了份終生制工作。雖然這份工作很高危,但總還是有活路的。

    還有那偷奸耍滑的,或是拐賣別人的小孩,或是將皇帝身邊服務的人吹得天花亂墜騙父母將孩子交給他,然後便可將這些孩子換成一大筆賣身銀子。

    皇帝漸漸發現太監真的很好用,便讓這份職業延續了下來。

    太監進了宮,說到底父母兒女的緣分便全被斬斷了,全身榮辱都在皇帝身上,好掌控。

    而那些嬪妃,真的沒有受到類似這樣的傷害嗎?

    在我們中國,對女人的傷害是很文雅的。我們實行的不是肉體的傷害,而是精神上的傷害。

    從出生開始,便開始對女性的精神上的教誨,對女性嚴加看管,教育女性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種從小的教化,讓女性打心底裡自發維護自己的貞潔。

    真的沒有“女公公”嗎?恐怕當時全國的女人都是“公公”吧。

    這兩種相比,真不知道哪一種更殘忍。每次一想到這些事,都忍不住慶幸:我居然出生在新中國,真是太幸福了。

  • 7 # 大海里的方舟

    女性宮刑確實是存在的,所謂「男去勢女幽閉」。

    魯迅先生也考證過,「從周到漢,有一種施於男子的宮刑,也叫腐刑,次於大辟一等。對於女性就叫幽閉,向來不大有人提起那方法,但總之是決非將她關起來,或者將它縫起來。近時好像被我查出一點大概來了,那辦法的凶惡、妥當,而又合乎解剖學,真使我不得不吃驚。」

    那麼這個幽閉是如何實行呢?孔安國的解釋是「宮,淫刑也,男子割勢,婦人幽閉,次死之刑。」一般來說,有將其解釋成關押、縫合、切除卵巢、或者用木棒擊打腹部造成子宮脫垂的。《尚書正義》「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刑宮,是宮刑為淫刑也。婦人幽閉,閉於宮使不得出也。」《堅瓠集》「搗蒜納婢陰內,而以繩閉之」「以錐鑽其陰而鎖之,棄鑰匙於井」《碣石剩談》「五刑除大辟外,其四皆侵損其身,而身猶得以自便,親屬相聚也。況婦人課罪,每輕宥於男子,若以幽閉禁其終身,則反苦毒於男子矣。椓竅之法,用木槌擊婦人胸腹,即有一物墜而掩閉其牝戶,只能便溺,而人道永廢矣。是幽閉之說也。」《識少錄》「傳謂:‘男子去勢,女子幽閉,皆不知幽閉之義。’今得知,乃是於牝剔去其筋,如制馬豕之類,使欲心消滅。國初用此,而女往往多死,故不可行也。」

    但!是!

    太監是受過宮刑的,受過宮刑的卻不一定是太監啊?

    漢武帝一看太史公就煩。怎麼會讓他端茶送水嘛....

    以上關於「幽閉」列出的各種說法,是作為一種「刑罰」而出現的。物件是有罪的婦女。而太監被宮刑不是因為他有罪,而是怕他給皇上戴綠帽啊....對於女子而言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了。

    而且,題主所列舉的這些「女太監」,都是宮中女官,太監只是民間俗稱,官方是絕不會將她們叫做太監的。

    「太監」一詞最早出現於遼,本來是政府高階職位的名稱,並不一定由宦官擔任。至明朝時,低階宦官名少監、中監,高階宦官是太監;於是太監變成了高階宦官的稱謂,到清朝時,宦官統稱為太監,成了宦官統稱。

    由此看來,民間的這個說法,應是因她們作為女官等級較高而來,而非她們真的像後世所稱的太監一般受過宮刑。

  • 8 # 我家的貓叫皮蛋

    太監是中國封建王朝的產物,太監在先秦和西漢時期並不都是閹人,直到東漢開始才必須都是閹人,這也是皇權加強的一種體現,這本身也是對男性的一種摧殘。

    現在網上有女太監的說法,但是實際上這是將女官和女太監混淆了,中國歷史上是沒有女太監這個說法的。

    為了保證皇室的血脈純正,為了避免其他男子和皇宮的妃嬪們發生一些事情,皇宮就不允許其它男性的存在,然而皇宮中又需要大量的雜役,一些事情也不是光靠宮女就能完成的,這便催生了太監製度。

    閹割在古代是件高難度的技術活,當時可沒有抗生素,一旦嚴重感染了就只能等死,清末太平天國起義,洪秀全來到南京後,他也想給自己弄一些太監,結果抓了100個童男子來閹割, 不料感染死了97個,剩下3個也成了廢人,所以後來洪秀全天王府中是沒有太監的,倒是有為數不少的女官。

    閹割太監,其實就一個目的,根絕男人的性功能,這樣自然就不會發生皇室醜聞了。

    女太監的謠言始於宮刑,封建王朝有針對宮中女子的宮刑,但是受宮刑的女子都是犯了錯誤的,一些妃嬪被打入冷宮後會被施以宮刑讓其無法懷孕,不過從史書來看並不常見。

    所以宮中女性受宮刑和存在女太監毫無聯絡,這是她們獲罪的懲罰。而太監被處以宮刑不是因為有罪,而是為了防止和宮中女子有染。

    一般而言,宮中的宮女是皇上后妃體系的補充,說宮女是皇帝的女人也無不可,本來後宮三千佳麗的說法就是包括宮女的,否則拿來那麼多的妃嬪。

    對皇帝而言,大量太監的存在一方面保證了宮中不會存在其他男子,另一方面髒活累活也有人幹了,至於宮中女子,沒有任何要搞女太監出來的必要。不少人將女官稱為女太監,這也是民間錯誤的叫法。

  • 9 # 薩沙

    負責任的說,女太監是不存在的。

    所謂的幽閉什麼用木棍打擊女人腹部,導致子宮脫落不能懷孕,都是胡說八道。

    幽閉其實就是打入冷宮,不讓皇帝見到。

    因為皇帝都見不到,這個女人自然不可能生育,等於是絕育了。

    至於什麼用木棍打擊獨自,讓子宮脫落,這是無稽之談。

    且不談子宮是否能通過外力打擊脫落,真正脫落了必然大出血,再沒有外科手術的當年是必死無疑的。

    至於說割禮,對不起,那是非洲和中東的習俗,中國曆朝歷代沒有這種東西。

    實際上,女太監有什麼存在的必要?

    紫禁城裡面只允許住著皇上和太子兩個男人。而太子是沒有膽量碰老爸的女人的,那麼原則上所有女人都是皇帝的。

    那麼,為什麼要存在女太監?

    男性太監是為了防止男人和後宮妃子淫亂,導致皇族血統混亂,出現做皇位的不是皇帝的兒子這種情況。

    而既然所有女人都是皇帝一個人,還需要女太監幹嘛?

    至於所謂皇后或者妃子要把宮女打成不能生育,那是宮鬥劇看多了。

    實際上,皇后不經過皇帝批准,是不能隨意嚴重懲罰宮女的,更別說妃子。

    而如果僅僅因為宮女得到皇帝寵愛,皇后就這麼做,皇帝一怒之下能把她廢了。

    等於是作死。

  • 10 # 北山裡人家

    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太監”這個詞語,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太監”都是那些生活在皇宮裡面,被閹割過的男人。既然如此,是否有“女太監”的存在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還是先來明確一個定義,什麼才算是“太監”?

    太監,原指古代宦官中的高階官員,在古代,他們是專供都城皇室成員役使的宮廷要員,通常是被有意閹割的普通百姓或奴隸,使他們成為皇家的僕人,又稱宦官、閹人、寺人、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明朝開始又叫年紀大的太監為伴伴。

    從上面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古代所謂的“太監”,並不專指男性,而是通指為皇室成員服務的宮廷要員。

    那麼,古代皇宮中是否有“女太監”呢?既然上文當中已經指出太監是為皇室成員服務的官員,是一種官職,所以也有“女太監”,既“女宮廷官員”,漢代有名的才女班昭、宋代女進士林妙玉、唐代女校書薛濤、明朝女能人萬貴兒,都曾是宮中女官。

    女官存在的歷史很長,記錄3000年前周代禮制的《周禮·天官》中,便有《女史》一節:"女史,掌王后之禮職。掌內治之貳,以詔後治內政,逆內宮,書內令",簡單說,後宮事務是女官的職責所在。周代共設女史8人。

    在平時的電視劇中,我們知道,男性要成為太監,是要接受“宮刑”之苦,因為皇宮當中,女眷眾多,為了防止男性太監作出什麼不軌之舉,男性是要被閹割掉的。既然如此,作為女性的“女太監”,是否還需要閹割呢?如果需要,如何閹割呢?

    皇宮當中,除了眾多女眷,還有皇帝、皇子等,女太監除了服務女性皇室成員,還服務男性皇室成員。在現代影視劇當中,內宮的爭鬥很是厲害,都是因為要得到皇上的寵愛,生怕皇上愛上其他人,而不愛自己,更主要是害怕別人生育了皇子,佔了先機。既然如此,作為女性的女太監,當然也成為內宮妃子們要預防的重點物件,這時候,就需要對女太監進行“閹割”了。

    我們知道,男性閹割是割掉身上的“那一點肉”,使男性太監沒有生育能力,那麼女性沒有男性的“那一點肉”,是如何閹割的呢?

    魯迅先生也表示過驚訝:“對於女性,就叫幽閉,向來不大有人提起那方法,但總之決非將她關起來,或者將它縫起來。……近時我好像查出一點大概來了,那辦法的凶惡、妥當,而又合乎解剖學,真使我不得不吃驚。”到底是什麼辦法呢?其實史料中有線索。

    清朝褚人獲《堅瓠集》,在卷四里有“婦人幽閉”一條,作者引用明代王兆雲《碣石剩談》中的一段話:“男子去勢,婦人幽閉是也。……椓竅之法,用木槌擊婦女胸腹,即有一物墜而掩其牝戶,止能便溺,而人道遂永廢也。”這段話來源於當時清朝一位姓許的刑部官員,應該比較可信。這種辦法似乎是通過重擊令子宮脫垂,從而阻塞產道,破壞生育功能。

    好在社會進步,宮刑和太監都已被歷史無情的淘汰,這些變態的人、事和物件,都作為歷史的見證,時時警醒人類萬勿再開文明的倒車。

    總結:在古代,不僅有男太監,也有女太監。而不管是男太監還是女太監,入宮之前,都需要通過接受殘酷的“閹割”,才能最終成為“太監”。“太監”一詞的由來,是明代以後才出現的,那時候,中國早就進入了“男尊女卑”的社會,相比與男性,女太監在宮廷中更容易受到後宮妃子們打擊的物件,這也是為什麼在宮廷中,女太監沒有普遍流行的原因。

  • 11 # 江湖夜雨孤影行

    歷史上沒有所謂的被施以宮刑的女太監,女太監是對皇宮內女官的俗稱。

    女官又稱內官、宮官,俗稱女太監,是指替帝王家打理後宮事務、又沒有妃嬪名分的高階宮女。

    這些女官各有職責,如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女御四德,並在各種禮儀中贊助天子後;世婦掌祭禮、賓客、喪紀之事,帥女官滌溉;女御掌御敘王之燕寢,以歲時獻女功,同時又是各種儀式中世婦的助手;女祝拿後宮祭祀、禱祠以及有關鬼神之事;女史掌王后之禮職,是王后內治的輔助和祕書。

    到了秦漢,宮中自夫人以下設有設嬪、世婦、女御等名目,但缺少歷史資料,無法瞭解詳情。

    北魏孝文帝時才將宮中女官與嬪御清楚區別開來。

    女官主管宮中具體事務,其職秩與外官相對。最高領導人內司,官比尚書令。其次是作司、大監、女侍中,官比二品。其三是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女書史、書女、小書女等,官比三品。其四是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官比四品。最下一等是青衣、女酒、女餉、女食、奚官女奴,官比五品。

    可見當時女官的品級很高。

    唐承隋制,設定六尚二十四司及宮正司,集中國古代女官制度之大成,嗣後宋金明三代女官制度都是在唐制基礎上損益而成。另外,唐代皇太子所居東宮也設定有司閨,司則,司饌等三司九掌女官。

    五代十國時期,部分政權也設女官。如後蜀花蕊夫人有詩云:

    六宮宮職總新除,宮女安排入畫圖。

    二十四司分六局,御前頻見錯相呼。

    明代洪武年間,經多次改定後,完全依照唐代制度設定女官。但永樂之後,女官職掌多為宦官衙門侵奪,女官制度雖存但職員多缺。

    清順治十五年,擬定女官制度:乾清宮設夫人一,淑儀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寧宮設貞容一、慎容二,勤侍無定數。又依照明朝制度,設定六局一司,但議定而未行,宮女由內務府管理,故中國古代女官制度至清代而止。

    太監的由來

    中國古代歷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之說,其實遠不止這些,如果再加上宮女,那就更多了,少則數千,動輒數萬。帝王的女人太多,若是沒有男人的話,很多活女人幹不了。如果讓男人進宮幹這些活的話,又怕產生宮闈醜聞。於是,宦官便產生了。

    太監一詞最早出現於唐朝,唐朝設有太府監,少府監,祕書監等機構,置太監、少監等官,遼代、元代沿用。但這些機構不是宦官機構,太監之職也不是宦官。

    明朝時,宦官機構號稱“二十四監”,即二十四個衙門。二十四監各設一名宦官掌管,稱為“太監”。太監一詞成了宦官的官名,有別於唐、遼、元各朝的太監。 在明朝,只有擔任二十四監首領的二十四名宦官才被稱為太監,宦官統稱太監是清朝的事。

    到了清代,設內務府統轄全體宦官,宦官才統稱太監,是出於對宦官的恭維。

    皇帝對宮女的態度

    宮裡的女子容貌都不錯,都被皇帝看做是私有財產,有那個皇帝會傻到給這些女官和宮女行使宮刑?除非皇帝傻了。

    漢景帝劉啟的母親是竇漪房,也即是後世聞名的竇太后,竇漪房是窮苦人家出身,漢書記載,她是以“家人子”身份如的宮,“家人子”就是無官職名號的宮人,其實就是宮女。

    明孝宗朱佑樘的生母孝穆紀太后,是廣西紀姓土司的女兒,因為叛亂失敗被俘入宮。也是偶然被黃帝寵幸才有了身孕。

    有名的女子跟所謂的“女太監”沒有任何關係

    漢代的班昭十四歲就結婚了,而且還有兒子!班昭入宮是為了續寫《漢書》。

    唐代薛濤是個樂妓,雖然被叫做“女校書”沒做成“女校書”。

    萬貞兒是明憲宗成化帝朱見深的寵妃。本來是孫太后的宮女,後來在太子朱見深兩歲時成為其保姆。明憲宗即位時,萬貞兒已經三十五歲,但她心性機警、善於迎奉帝意而寵冠後宮。成化二年,生皇長子,獲封貴妃。

    所以,這些人跟所謂的“女太監”沒有任何關係。

    網上有些人把女官和古代的一種刑罰“幽閉”胡亂扯在一起,聲稱古代女太監的宮刑是多麼殘忍,不知道他們這樣說的居心何在。譁眾取寵總得考點譜吧?!

  • 12 # 記錄歷史影像

    ”據我所知女性宮刑就是“幽閉”,就是關禁閉。所謂“刑”的最原始的意義就是在人身上造成傷害,參考“五刑”,都是要對身體造成傷害的。

    唯一的例外就是女子的宮刑。 “幽閉”最早的記載是見於《尚書》:“宮闢疑赦,其罰六百鍰,閱實其罪”。孔安國注:“宮,淫刑也,男子割勢,婦人幽閉,次死之刑。”而孔穎達把“幽閉”解釋為:所謂幽閉,就是“閉於宮,使不得出也”的意思。可見,“幽閉”一詞的本意是把女子長期幽禁於密室裡,使她不再有接觸男子的機會,實際上是扼殺了女子本身客觀存在的性機能。據考證,幽閉和宮刑最初的使用範圍都是用來懲罰男女之間不正當的性關係,即“女子淫,執置宮中不得出;丈夫淫,割其勢也”。

    有人認為這個顯然太假,比如魯迅(《病後雜談》),但是別忘了,周樹人先生是寫文章的,歷史考究,他會是會點,可絕對不算權威。

    明朝人王兆雲在《碣石剩談》中提到了此法的操作…貌似就是題主提的。首先不提這種野史筆記的可信度有多高(關於“凌遲”的刀數都能扯到上千刀…嗯,不知道你信不信),假設是真的,那種情況下,女性生還的概率極低,這種情況下,所謂的“女太監”根本活不下來。

    可能古代真的有針對女性的酷刑,但私以為那屬於特殊刑罰(類比凌遲車裂之類),正常的“五刑”中的宮刑,應該還是關禁閉。別忘了,太史公宮刑後還可以做到中書令,說明宮刑的重點不是對人身體的傷害(雖然也有),而是對精神和人格的傷害,那種折磨死人的做法,只能算刑罰的另類之一罷了(如下油鍋)。

    如果按我說的,宮刑就是關禁閉的話,所謂“女太監”,就是被打入冷宮的女性了…進冷宮什麼滋味,大家電視劇看很多了,雖然不靠譜是真的,但印象還是有的。這折磨,絲毫不遜於男性的“去勢”,精神上的折磨,這才是宮刑的真諦啊。

    另外補充一點:宮中的女官不是女!太!監!女官比宮女地位高多了啊…真非得按職能算的話…宮女更像女太監。

    如果非得按“接受宮刑”的標準看(“中興之初,宦者悉用閹人”),都不是。

  • 13 # 世界人文通史

    女太監就是宮裡的低階女官而已,與閹割過的男太監相比,女太監沒有得到普遍推廣。不過,女太監不完全等同於女官,她們大多負責一些與太監相同的工作,存在性非常雞肋。在體力上,由於女性遠遠不能與男性相比,所以女太監不能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

    在隋唐以前,宦官的含義包括太監和其他沒有被閹割過的宮廷文人。在唐朝以後,宦官就專指閹割過的太監。據說在清朝巔峰時期,紫禁城裡一共有3000多名太監,負責宮裡每日每夜的各項事務。

    女太監和太監都是封建王朝等級制度的產物,專門用來服侍皇帝和妃嬪的。古代君主居住的大多是宮殿,裡面妃嬪眾多,很多事務沒有人管理,所以需要從民間選拔男子入宮。

    皇宮大院裡,肯定是不允許外來男子與宮裡的女性有染的,比如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就和假太監嫪毐通姦,生了兩個孩子,這讓秦始皇顏面掃地。憤怒的秦始皇不僅將這兩個同母異父的弟弟摔死,還將嫪毐五馬分屍。

    可是,宮裡有許多工作是宮女做不了的,比如一些體力勞動和協助皇帝處理政務,還是需要有男性入宮。既要讓男性在宮裡保持工作,又要避免他們與女眷有染,於是皇宮裡就發明了閹割的辦法,讓那些沒有生育能力的太監進宮,既不會給皇帝戴綠帽子,也可以從事很多體力勞動。

    有些皇帝設定女太監或許是出於一時興起的緣故,久而久之發現女太監沒有什麼用,既不如宮女們長得水靈,可以侍寢,又不如男太監們會幹活,所以很快就廢除了女太監製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姑娘,老媽給了一半宅基地建房子,各位幫忙看這樣設計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