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仰望星空45吞噬苦澀29
-
2 # 可月
若以”過年那些事兒”為題,詢問各地都有什麼活動?應該說,也是豐富多彩各有特色的。當今年輕人從報刊、雜誌、電視、紙媒、網媒大都瞭解一些。但畢竟無法身臨其境,或多或少有點遺憾。那麼,如今七十歲左右的父輩人,兒時及青少年時代或延續至今,傳統上,過年都有哪些活動呢?以青島為例,且看下述回憶:
膠東一帶民眾父、祖輩過年期間,大都會說這麼一句”圓場”的口頭禪----------不出十五都是年!這吉利話有來頭兒有講頭兒。早先,人們的”人情味”十分濃厚。常把初一至初三,看作是真正意義上的過大年。其實,這個大年從年三十晚上就開始了,但沒人會在臘月三十串門拜年。皆會集中於初一、初二、初三這三天。許多家庭長輩老人,對前來拜年的親朋好友私下裡也常如此評價;”哼,某某瞧不起咱!過年頭三天不見人影?”……滿腹的不快。因之,當今尚且年輕、年少的父母及晚輩們,由即日起則該記牢:對你至關重要的親戚、朋友、同學、上級領導,一定要趕在”頭三天“裡去參拜。假如你初五六、初七八才給相熟之人拜年,人家心理不嘀咕那才怪呢?不信試試,再大度的上司也多半會因你”遲到”的問候,而耿耿於懷吧?至少說明一點,你不重視他!……有不少前去拜年者,進門第一話是過年好!給你拜個”晚年”!因故未能早來(有各種現編得理由;加班、回老家、出遊、下雪地滑摔了個屁股墩兒,崴了腳脖子,剛好,我這不第一時就來給您拜年啦!),接待者家主或家主婆,同樣會客氣一番:哪裡哪裡,不晚不晚,正月初一到十五,天天都是年!這便應了文稿開頭那句打圓場的過年口頭禪。其實,這只是待人接物表面的客套,內心大概是很忌諱來訪的拜年者”因故”而遲到吧?論過年的活動?拜年,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項重要活動。繼續向下囉嗦:古代,遊戲或賽事等規則使用冠、亞、季、殿,四相位來表示。冠:勇冠三軍,比試比賽的第一名;亞:次於一等的第二名;季:兄弟排行有伯、仲、叔、季次序,季是老小、靠後,也稱末了、末尾。殿:排在最後,殿後,行軍時最末一名。好了,既然如此,你也看清、知曉了道理!還會拿著拜年不當一回事嗎?如尊重對方,應儘量於春節”頭三天”去他人家裡。既是禮節禮儀也是尊重與重視。殿後,土話也說別字叫”墊底”!無論如何,殿後墊底才想起給某人拜年?按老傳統,的確有點”晚”矣!你驚醒、警惕了嗎?……小視不得。
言歸正傳,再說所謂”過年的活動”。五十年代初期,春節前後,青島城鄉民間都有不少人們喜聞樂見的各種活動,出現在市場、公園,甚至大街小巷裡。如扭秧歌、踩高翹、跑旱船、盪鞦韆、變戲法(魔術雜耍)、拉洋片、說評書、扎臺唱大戲、文藝匯演、捏麵人、扯糖稀、吹玻璃“噗噗噔”……這些活動大都集中在原市北區的大廟山(今兒童公園)、傍普集路、大港一路的”新市場”;原東鎮(現臺東)禮拜集;臺西(現西鎮)西大森、西廣場;滄口公園、李村大集等處。
為什麼那時大小活動比較多?大致有倆原因1.普遍貧窮;2.不像當今每家有電視、音響、手機電腦,即使不出家門也能娛樂看到”光景”。筆者所住日式樓座,8戶居民,僅我家”趁”一臺日式老牌收音機,這還是破爛集市上講價買來的舊貨;如出一轍,還有一輛徳產老舊腳踏車(今稱腳踏車、單車),現在幾乎家家有汽車,剛解放那幾年逢年過節,我家的腳踏車成了香餑餑!常有鄰居來借,馱糧食、雜物、年貨,母親很大方,只要有人張口借車,她從不拒絕。直到七十年代初,住戶中也僅有一戶人家添置了一輛大金鹿牌腳踏車(先前為大國防牌),眼下網上、微信中的敘說,甚至家轎後備箱上,有人以調侃方式噴塗紅黑字:莫怪車與老婆不借!其實,早在五十年代初,困頓中渡日的民間已經有這種打諢兒的流行說法了(指腳踏車)。
昔日的新市場面積很大,賣東西的、演雜耍的、拉洋片的、變戲法的,應有盡有。所以,這裡既是購物市場又是小孩子們玩耍之地。因各家都是多子女,故大人們在家忙年,嫌小孩兒添亂,往往把孩子推出門,由大的帶著小的自由玩樂,逛新市場時,你會看到許多”小孩看小孩”的場景!那像眼下父母,擔心磕了碰了!凍了熱了?所以,那時人們的口頭語是小孩兒怎麼拉扯怎麼長!越不當回事越潑實旺醒。記憶猶新,不少周邊附近的小孩兒凍得臉蛋發青、抽著鼻涕,極有熱情地觀賞著不花錢的節目演出。
雜耍(現稱雜技)和戲法是有區別的,口咬筷子站酒甁、轉馬叉、鼔鋼絲、吞寶劍、口吐火、雙手拋接酒瓶(5.6個)、二人摔跤(由一人躬身示演,背部綁有布棉倆假人”上半身”,下部手腳並用,都套上褲子穿兩雙鞋,四腳著地,頗似真人),踢對方屁股搞笑、翻滾、前進後退、左右搖晃、摔倒在地……很是逼真。而魔術皆在”有無”中進行,空空如也的雙手,可空手變出鋼球、紙幣、鋼鏰、雞蛋、鮮花、金魚、小烏龜、小白鼠……當然還能把這些東西再變回去,變沒了。真是神奇無比。有人十分好奇地大叫”師傅你變得戲法都真的吧?這位自稱”王傻子”的民間藝人回答道:”要是真的?那多好!我不用上街風吹日曬了,光呆在家裡空手變錢足夠吃喝穿用了,是不是?”……呀,王傻子無不知的民間戲法藝人。看他表演的人多、擁擠,圈子越圍越小,他很有辦法,用開場鑼倒上水,拿木鑼錘向人群挑水,見後退遲緩,當眾擤上鼻涕再挑濺!這一下真湊效,人們怕埋汰,迅速後退,於是開得場子大了一圈。他那變戲法的口訣也蠻有意思---------小小的蛤蟆乾巴巴,東洋大海是你家,今天讓你變活了,圍著場子你會爬。人們取笑海里有蛤蟆?他說海里啥沒有?還有海牛哞哞地吹牛吧……
再說拉洋片,其外型猶如一架鋼琴(木、紙板結構),裡面有一二十張佈景畫作,操作時拉起吊繩,佈景每更換一次,就是新景,頗像現在的看圖說話的”卡片”。只不它是”大尺碼”罷了。拉洋片者,拉一張即說上一段圖片畫作內容,確切地表述:不是說而是”說唱”。觀看的小朋友坐在長條板凳上,身體前傾,透過放大鏡瀏覽畫面,每人次2~5分錢,大體積的洋片箱,可同時坐4人,小的可坐2人。不花錢顯然不能看!裡面到底有什麼內容明堂?拉洋片的”說唱”,很有神密不可測的唱腔兒,讀來讓人發笑-----------往裡邊兒瞧、往裡邊兒觀,哎!連喊連喊喊……拖長字尾音是表明不能告訴你內幕!……而吹”噗噗噔”這玩物,是玻璃製品,很薄極易破碎!最多能玩上幾天?非碎不可!還常扎傷手和嘴。外型像嗩吶,必須以”一吹一吸”方式,才能發出噗噗噔的聲響。……穿著古裝衣裳化妝扭秧歌、盪鞦韆、踩高蹺、跑旱船、賞花燈、捏麵人、製糖稀人物、動物等,大家一定親眼看過,或在影片上看到過,不再贅述。過年期間,這些活動在青島本土或附近地區皆能看到。……再是,唱大戲,茂腔、柳腔是膠州、平度、即墨等膠東一代,春節期間扎臺唱戲的民間重頭戲,特別是老一輩人最愛觀賞聆聽,那十足的鄉土味(當今年輕人,覺得土得掉渣兒),使得老年戲迷們如醉如痴……幾十年前的狀況,因舊時的侷限性,雖難以與當今相媲美,但人們精神飽滿、積極向上、自娛自樂,過年的活動專案可謂豐富多彩喔。
回覆列表
去看花市,這次是頂級法國鬱金香展覽。去每個公園看看,每個都有不同主題設計吸引遊客。去吃蘭州拉麵的新疆抓飯,吃土耳其烤肉、吃印度飛餅、吃俄羅斯餐、吃義大利烤蝸牛(味道和烤生蠔差不多)。或者開車去農家樂騎單車。孩子如果考試考的好,下次我們去北方看冰雪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