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糊塗是福00000
-
2 # 條頭津津有味
戰爭這個事情,咱們沒有經歷過。
那叫幸運。
但是,我們的閱歷是閱讀歷史。
山火這個事情,我們沒有經歷過。
那叫幸運。
但是,我們的閱歷是閱讀歷史。
歷史和現實世界都在告訴我們,戰火極其殘酷,捲入其中的人類,就像是掉進絞肉機一樣。相互拆卸對方,絞殺對方,燒烤對方。
劉備70萬大軍聲勢浩大,其中肯定有吹牛的流量。但不用去管人數的水分。只要考慮劉備人馬被燒烤的事件本事。
劉備部隊居於山中,山火不是區域性偶然起火,是東吳陸遜部隊佯攻後,看到了火攻機會,東吳士兵們每人揹負柴火,跟劉備70萬大軍對陣,東吳人員得是幾十萬吧?那得有多少柴火?自己想象去吧。
圍著劉備營盤在山下點火,劉備800裡聯營,得是多大的過火面積。
戰爭目的不是點火燒山,是要殺敵,藉助火功燒烤、煙燻的能量,東吳部隊還要圍追堵截,還要圍殲。
可憐蜀兵,肯定悽慘無比,肯定是屁滾尿流,漫山遍野的奔逃。
謀略上的失誤,就是兵將無謂的犧牲。
劉備險中險,差一點就被東吳俘虜。
劉備容易嗎?一生戎馬努力奮鬥,一把火把他燒到了人生終點。
出兵時劉備的身體應該是沒問題的,不然也不會親自領兵出征。經歷煙熏火燎之後,經歷驚慌失措之後,身體在精神和肉體上都是飽受摧殘。
只剩下白帝城託孤,撒手遺憾離開了人間。
劉備的託孤之地已經淹沒在宏偉的三峽大壩裡。
那個葬送大軍的一代梟雄啊!
就是一把火的事。
-
3 # 水墨鄂州
這個70萬要除10還差不多,夷陵之戰, 陸遜統率的吳國抗蜀軍:兵力5萬。(《資治通鑑》、《三國志吳主傳》、《陸遜傳》均有記載);蜀軍的總兵力在7.2萬左右(不包括趙雲軍),其中在夷陵地區作戰的有5.9萬人。戰敗後,劉備退回永安有2.3萬兵防守。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為報吳奪荊州、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吳將陸遜為避其鋒,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蜀軍遠征,補給困難,又不能速戰速決,加上入夏以後天氣炎熱,以致銳氣漸失,士氣低落。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紮寨以避暑熱。陸遜看準時機,命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達蜀軍營壘時邊放火邊猛攻。蜀軍營寨的木柵和周圍的林木為易燃之物,火勢迅速在各營漫延。蜀軍大亂,被吳軍連破四十餘營。陸遜火燒連營的成功,決定了夷陵之戰(猇亭之戰)蜀敗吳勝的結果。
-
4 # 星下靜思
無論陸遜能夠放多麼大的火,都不能夠將70萬大軍一把火就燒了,從作戰理論和事實都不存在可能。但是,在夷陵之戰中,劉備的確是讓陸遜火燒連營而大敗,為什麼一把火就能把劉備的精銳之師燒敗了呢?一個原因讓劉備大敗而歸。
東吳曾經用這一招,打敗過曹操、劉備兩國都號稱70多萬大軍的進攻,這就給了我一個錯覺,來進攻的人多了,孫權就利用長江天險來用火燒,似乎長江裡流的不是水而是油,並且一燒就勝,東吳真是用火如神、太厲害了!面對大軍只用一把火,其中的奧妙又在哪裡呢?
首先,我們先分析一下三國時期的指揮體系。三國初期,各路梟雄起兵都打著漢王朝旗號,親自領兵,以其幕府為軍事指揮機構。在赤壁大戰後形成三國鼎立,曹操將軍隊分為集中機動與分割槽鎮守兩部分來應對劉備和孫權。而劉備、孫權仍以開王府的形式親自統掌軍政大權,實行中、前、左、右、後五軍制。也就是說,無論是曹操、孫權還是劉備,對軍隊都是親自掌權控制的,就是在戰鬥中一刻也沒有放過軍權。
其次,我們再瞭解一下古代的火攻戰術。火攻在三國時期戰爭中是將帥們常用的一種手段,是人們利用自然地形地物的高水平謀略。《孫子兵法》中說:“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就是說,火攻形式共有五種,一是火燒敵軍人馬,二是焚燒敵軍糧草,三是焚燒敵軍輜重,四是焚燒敵軍倉庫,五是火燒敵軍運輸設施。看來,放火燒軍隊是講究方式方法的,不僅要看準天時選好日子,還要根據氣候充分準備,利用好起風的日子,集中燒敵軍的要害部位。
夷陵之戰前,最突出的火攻戰例是官渡之戰中的火燒烏巢和赤壁大戰,這兩場戰役,都起到了一戰定乾坤的作用。火燒烏巢,主要是燒的袁紹軍的糧草,曹操僅親率5000精銳騎兵偷襲烏巢就達到了戰役目的。火燒赤壁,輪到曹操自己挨燒了,但曹操並不是沒有意識到被火燒的危險,他豐富的經驗害了他自己。曹操冬天攻東吳,深知江南雖然“冬至一陽生”,卻不會有東南風的經驗,果斷地下定了聯結戰船的決心。就這麼一個對天氣判斷的失誤,讓周瑜抓住機會,利用難得的東南風,集中燒的是曹操的戰船,進而是燒的曹軍人馬。這兩場戰役,火攻取勝都符合《孫子兵法》。
劉備在決心為關羽報仇發動夷陵之戰後,東吳陸遜臨危受命,擔任抵抗劉備大軍的重任。可以看出,在陸遜迎戰之初就胸有成竹,一點兒也沒有害怕劉備的意思。看來,陸遜早就有了自己的破敵主意。在眾將的質疑聲中,陸遜直等到劉備因天熱將軍營移入樹林中,才開始了破敵進軍。
為了直擊要害,陸遜的策略是非常細緻的。首先,派出淳于丹率領小股人馬去攻擊劉備的一個軍營,淳于丹雖然立刻大敗,但陸遜透過觀察劉備軍隊的調動,判斷出了劉備中軍大帳所在。俗話說,“擒賊先擒王”,陸遜在進攻上透過“試敵”的方法鎖定了主要目標。其次,在燒的方法上,陸遜確定了“蜀兵四十屯,只燒二十屯,每間一屯燒一屯”的策略,如此的方法,一定會燒到劉備的營帳而不會漏網。由此看來,陸遜的火攻之計,一切都是衝著劉備這個主帥來的!
東吳軍隊進攻發起後,先是劉備的御營左屯火發,接著御營右屯又火起,風緊火急中, 樹木皆著,劉備軍此時就亂了,“御營軍自相踐踏,死者不知其數。”如此狀況,劉備的命令無法傳遞,也無法接收部屬的情況報告,劉備心裡是著實得慌了,只能盲目奔跑。讓劉備的軍隊失控,這就是陸遜第一個火攻的戰役目標。主帥一亂,全軍撼動,並且在劉備個人暴露目標後,“吳兵見先主奔走,皆要爭功,各引大軍,遮天蓋地,往西追趕”,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兵敗如山倒啊。
陸遜要的就是劉備慌亂,只要把劉備燒得六神無主了,那麼他的大軍也就亂了套,只有捱打的份。一把火燒不能把70萬大軍燒了,但燒得劉備亂了,就等於把70萬大軍也給燒得成了沒頭的蒼蠅一般。
陸遜火攻的計謀,是基於對劉備指揮體系有著深入的研究,成功地運用《孫子兵法》中利用天候燒要害的對策,找到了劉備指揮體系的缺陷和軟肋:用火“燒斷”劉備的指揮鏈條,再趁火打劫,去收拾群龍無首的劉備軍隊。
回覆列表
樹林裡乘涼被大火所燒但也燒不死幾個都是有腿有腳士兵不會等著被燒死.最主要的是被火燒的軍心大亂兵敗如山倒,己方的互相踐踏被東吳的砍殺及俘虜.逃回計程車兵沒有多少,這就導致孔明伐魏深感兵員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