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喜紋樂見2020

    剛出來一個新聞,說二十四孝的,浙江有個景區,裡面有一個雕塑講的是兒媳婦外露衣裳給婆婆餵養母乳的,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在景區看到太不雅觀了。現在母乳都是給小孩吃的,哪給婆婆的。

    那個故事講的是,以前有一家人生活很窮,沒錢,兒媳婦剛生孩子,婆婆生病了,沒有營養品,兒媳婦就把自己的母乳餵養了婆婆。可能那個時候的人,覺得這就是美德吧!

    放到現在,是感覺做不到的,人家覺得是愚孝吧。一般家裡母乳再多,親人都不太願意喝這樣的奶了,畢竟也有點尷尬。

    不過很多人會用母乳做手工香皂,一些手工作品留作紀念還是有的。

  • 2 # 青石上行走的蝸牛

    在“二十四孝”中,有哪些讓你細思極恐的地方?

    “二十四孝”是古代一些孝子的故事,在當時是做為社會公認的榜樣,下面先介紹一下24孝的故事。

    1、百里負米:孔子的弟子子路,早年家中貧窮,經常從百里之外背米回家侍奉雙親。  2、孝感動天: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相傳他的父親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

    3、親嘗湯藥:漢文帝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母親臥病三年,他日夜照顧;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4、齧指痛心:曾參,少年時家貧,一天,他外出上山打柴,家裡突然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正在砍柴的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揹著柴迅速返回家中。  

    5、蘆衣順母:閔損,孔子的弟子。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6、鹿乳奉親:郯子,在父母年老時,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   

    7、戲綵娛親:老萊子,70歲時還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  

    8、賣身葬父:董永,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  

    9、刻木事親:丁蘭,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視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   

    10、行佣供母:江革,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後來,他做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省吃儉用,而母親所需甚豐。  

    11、懷橘遺親:陸績,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裡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嚐嚐”。 

    12、埋兒奉母:郭巨,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罈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13、扇枕溫衾:黃香,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蓆;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 

    14、拾葚異器:蔡順,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饑荒,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裡只因為:“黑色的桑葚為熟果,味道較甜,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為生果,味道偏酸,留給自己吃。”   

    15、湧泉躍鯉:姜詩,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因誤會,龐氏被姜詩逐出家門,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 

    16、聞雷泣墓:王裒,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裡,母親不要害怕。”  

    17、乳姑不怠: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如此數年。   

    18、臥冰求鯉:王祥,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  

    19、恣蚊飽血:吳猛,八歲時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20、扼虎救父:楊香,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了。   

    21、哭竹生筍: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裡,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  

    22、嘗糞憂心:庾黔婁,父親病重,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   

    23、棄官尋母: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長大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24、滌親溺器:黃庭堅,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在以上的孝子故事中,我覺得最讓人膽顫心驚的是“12、埋兒奉母”,這是一個愚孝故事,不可學、不可效仿。孝順和尊敬父母長輩本身沒有錯,但是要在不違揹人道、不傷害他人的基礎上去做。故事中的小兒,若不是天佑其命,早已歸了黃泉,成了愚孝的犧牲品。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也是為人立身處事的道德規範。我們孝順父母,不必轟轟烈烈去做一些大事,細微之處見真情,一杯水、一個電話、以及叮囑、恭謙耐心都是我們愛的體現,也希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能夠發揚並傳承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臨時用電要找電工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