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廙
-
2 # 一笑貫長天
柳體能夠到達自然書寫的狀態很難,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個人經驗。
書寫柳體字需要強勁的筆力,所以在執筆時絕對不能輕握,但是,還不能握得過緊,筆握得過緊則精細與舒展的筆劃難以書寫完美,這是一個很矛盾的事情,開始時,可以說沒有人能夠掌握好這個分寸,只有透過大量的練習才能把這個矛盾處理好。
橫劃的方頭起筆,對於柳體的愛好者方頭起筆是難點之一。我的經驗是起筆需要逆鋒,尤其是長橫主筆必須逆鋒起筆,至於作為輔筆的短橫,在熟練之後可以直鋒徑入。
柳體長橫的運筆過程,我之所以把柳體長橫的運筆單獨列出來,是因為感覺多數柳體愛好者沒有把長橫的精髓理解透,柳體的長橫是中間細兩頭粗且帶油明顯的弧度,寫好柳體的長橫絕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它需要筆力強且指頭的控制力要更強,才能把柳體的長橫寫得從形到神的完美!
柳體的結構,關於柳體的結構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注意柳體結構的穿插,左右結構的穿插,千萬不要按照正常的結構那樣,把左邊的結構與右邊的結構處理的高低基本相等,柳體字的左右結構是左邊的高,右邊的低,我看過許多寫柳體字的人,習慣性低把左右結構寫成高度相等,其實,這樣寫是向館閣體靠攏的跡象,一定要禁止,而且是必須禁止!
柳體字的鉤最為遒勁有力,寫柳體的鉤之前有一個輕微的筆鋒捻鋒的動作,不要小看這個捻鋒的動作,正是這個輕微的捻鋒才能使你寫出的鉤時,沿著正確的方向鉤出,而且是能蘊含力氣的鉤出。
能把柳體字自然,輕鬆地寫出來絕對是件難事。可以這麼說,如果誰能自然,輕鬆地把柳體字完美地寫出來,你就可以稱為書法家了!
-
3 # 子衿書法
怎樣把柳體字寫的自然?
現存的柳體楷書都是石刻拓本,照著字帖去寫,最大的難點就是把字寫的富有靈動性。石刻的字是經過匠人刀刻加工的。對毛筆的筆痕有增有損。為的是使碑文工整端莊。所以在看碑文的時候,同是一個書法家所書寫的碑文,每塊碑文都有出入。書法家本身會有一定的改變,但最主要的還是刻工不是同一個人。在刻鑿的時候,按照各自的理解來。就和大家在臨帖時是一樣。同時臨寫一個人的字帖,大體上一致,而細節上的東西千差萬別。
要把柳體字寫活寫自然,你就得從柳公權的行書或草書上尋找突破口。《蒙詔帖》,是柳公權傳世的墨跡作品。雖然字數不多,你潛心練習,把他的起行收要領弄清楚,應用在他的楷書上。你或許會說,行草書的體態和楷書不一樣,怎麼應用?一個人的筆法,是貫穿在他所有的書體當中的。墨跡,是書法家最真實的筆跡。把碑帖中的那方頭折,鵝頭鉤弱化,以墨跡中得到的起止來寫,你的柳體楷書就能寫自然。如果認定了碑帖上的樣不作改變,就是讓柳公權本人來寫,他也一樣的不能自然。不是人的水平,而是碑文字身的特性,自然不了。
-
4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最近有朋友問我:柳公權的楷書怎麼樣才能寫得自然和灑脫?
這和柳體書法的特性有很大的關係,柳體書法在書寫的時候會不自然的呈現出一種非常彆扭的形態,這是因為他的骨骼外露。
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叫做顏筋柳骨。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顏體書法有它的筋道在其中起作用,而柳體書法筋骨外露,所以,他的筆畫沒有多少豐滿的肉包裹著“骨頭”,反而有很多“關節”存在,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面目型別。
正因為柳體有這個特點,所以會給人們一種他的筋骨外露、面貌比較特殊的感覺,就會造成人們書寫之後的怪狀,尤其是在寫書法過程中,筆畫的轉折之處以及筆畫形態突出的部分,往往會被初學者誇大和模仿,這樣的話就會造成初學者在學習的時候,筆畫形態其往往會寫的非常的誇張,筆畫或者說筋骨顯得非常的雜亂,整個字顯得呆板。
要想破除怪異這個侷限,我認為我們還是需要從柳體本身入手,多去研究柳體,研究它本身的特點,多臨摹學習和對照,尤其是在臨摹中,要一邊臨摹一邊進行對照,看到自己哪一點不足,或者說哪一點沒有做好,然後努力的去修正這一個弱點,這樣的話就會慢慢形成一個正向迴圈,幫助我們形成一個比較好的書法形態,我們學習其他書體也是這樣。
除了多練習多琢磨多臨帖之外,我們還可以從柳體書法的形成歷史入手,去看待柳體。
尤其這一書體的形成是比較特殊,他的風格是歐體還有顏體字的結合,在很多筆畫的細節之處,其實是保留了歐體和顏體共同的成分,但是在結構上,柳公權有自己的獨創。在借鑑了顏體和歐體的長處之後,融合而形成了這樣一種書體。
所以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可以根據這個特點來進行安排,如果我們直接從柳體入手比較難的話,我們可以從顏體和歐體書法開始,把歐體和顏體書法寫好了之後,再去學習柳體書法,這樣的話就比較容易,而且不會產生很大的偏差了。
不管是哪種書體,我們在書寫的過程中,都需要我們進行一系列的研究,包括對這個書法家的生平經歷,他的愛好興趣,他的性格等。對這些背景知識的瞭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揣摩作者的心境,體會到當時書寫書法作品時的心情。這樣的話就比較容易幫助我們形成一個比較自然的書寫風格了。
當然除了這些柳體書法特殊的特徵之外,我們學習任何一種書體都有可能遇到這樣的狀況,這是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必然是從不熟悉走向熟悉,從不自然慢慢走向自然。正如小時候每一個蹣跚走路的我們,咿咿呀呀學說話的我們,可能剛開始我們都是不自然的,但是這樣“刻意練習”之後,我們就有可能從刻意中汲取力量,走向成功的路途。
回覆列表
我所理解的自然一是寫自己才可以自然,別人的眼目不能長在我的臉上,再有就是對於柳的執筆,結構的理解是否到位。對於後者之前說過,這裡不做重複也就是執筆,結構方法要接近柳才自然。下面說說如何寫出自我。
董其昌曾說學書法不要拘泥於外形,要目擊道存。所謂目擊道存就是概括字的內在規律,是更好層的東西,這樣才可以不被外表外形束縛,寫出自己心中的字。
董其昌曾說何為神品,也就是要有作者自己精氣神的字才是神品,而不是有柳公權,顏真卿,要有自己的個性。
對於書法高階的概括,比如說,勢,裹束,筆法,九宮結構,等等都能讓字的規律更加提煉。還記得米芾,曾經臨帖特別像,像的要死,錢穆父告誡他不要刻畫太甚,當以勢為主!從此米芾的字就從古人哪裡脫胎而出,更加自然了。
什麼是勢呢?
所謂勢者,趨向也,是指筆畫的起筆或者末尾所指的方向,是指向背關係也叫向背勢,還有快慢疾澀勢,執筆筆勢,節奏韻律等等一切有趨向的都可以叫做勢。所以扔掉在外的形態,按照節點,勢,九宮就可以嘗試寫出來自己的理解,日積月累就會有大的變化。
精通九宮之學就可以千變萬化。
還有書法的變化也是透過不斷的置換實現的,比如米芾開始學柳公權金剛經,但是金剛經比較散,而且書法講究追根溯源,所以他又學了結構緊密的歐陽詢,接下來又發現歐柳都比較外露筋骨不夠含蓄,所以又學了溫潤內涵的虞世南,學虞世南以後結構提按又少變化,所以又學了褚遂良,最後到這米芾的體才寫出來。所以《書法雅言》說如果你按照米芾的路子再走一遍,就可以趕上米芾。這便是集字,置換的方略。
畢竟古人的字,不像現代人那樣,隨意了就不夠嚴謹,嚴謹了就死,而是在九宮中有規律的變,所以學書法不容易,需要耗費很多精力時間,最後才可以實現心中的理想。
當然自然還有很多因素,比如習慣,古人說習慣若自然,無意於佳乃佳也是自然,所以還要大量書寫,提高速度,否則一味描字,做字筆畫都不是一瞬間寫出來的都不自然。
最後也希望題主能寫出自己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