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的AE已經準備好了
-
2 # 小院之觀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提到清朝的“城中之城”——滿城。
滿清統治下的中國,雖然沒有像元朝那樣把人分為四等,但直到清亡,旗人對漢人始終擁有特權,並未將自己等同於漢人,也從未給漢人等同於旗人的權力,此從清朝遍佈全國各地的滿城可以一窺。
(晚晴的八旗兵)
滿城即是八旗的軍事駐紮區,是城中之城,清朝在北京設立了第一座滿城,也是全國最大的滿城,北京滿城即是原先的北京內城,滿城設立後,滿人和漢人被分隔開來,滿人居住內城即滿城,外城居住漢人,滿人和漢人被劃分得非常清楚。
偌大中國,滿人有限,滿城自然也不可能每個城市都有,清朝的滿城分佈主要是在重要城市和軍事重鎮。
隨著滿清統治的逐漸穩固,滿城的數量和規模也在不斷髮展,到了清朝中期,除了在西北和東北各大城市建有二十個以上的滿城外,在直隸省範圍內就有二十多個滿城,到了後期,幾乎各大主要城市都建有滿城,而滿城就是滿人在城市中的主要居住地。
並且城市越大,戰略位置越重要,滿城規模也就越大。如在西安,滿城佔地達到了西安城的百分之四十二之多,規模龐大,共駐滿蒙軍隊五千人並逐步增加到八千多人,這個數字並不包括大量的家眷。
(西安滿城地圖)
再比如南京,南京滿城由明皇城改建而來,駐紮四到五千八旗兵,連同家眷共有三萬人左右,南京的滿城面積約佔南京城面積的百分之二十。
在清朝統治全盛時期,滿城內的滿人趾高氣昂,滿城也是城內的最高階住宅區,漢人嚴禁入內,事實上同元朝治下也無甚區別。魯迅曾在南京水師學堂上學,路過南京滿城時,還曾經被滿人孩子辱罵過,當時已是清末,可見滿人對漢人的歧視。
(南京江寧滿城)
清政府沒有想到的是,建立滿城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控制主要城市,到了戰爭發生時候,滿城卻成為了最好的目標,長期圈養在滿城內的滿人無生活之一技之長,一旦走出滿城,很容易被人分辨出來成為目標。
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滿城就成為太平軍的目標,比如在太平軍攻破南京後,規模最大的南京滿城,成為了旗人們最後的堡壘,南京滿城防禦完備,堅固異常,由於太平軍對旗人奉行的是無差別殺戮,所以滿人抵抗意志非常堅決,婦女老人也幫助守城甚至搏殺突入太平軍,楊秀清指揮的大軍持續進攻數日,付出數萬傷亡的代價才攻克滿城,城破後,城內滿人幾乎全部被殺,南京這才宣告全面佔領。
但太平天國被消滅後,清政府並未取消滿城,滿人仍舊居住在滿城,接下來,很快就到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時期,陝西新軍響應武昌起義,八旗兵據守滿城抵抗,此時已是熱兵器天下,強弓勁弩的騎射功夫在長槍大炮面前不堪一擊,一天後即被攻克,駐守西安的旗兵全軍覆沒,覆巢之下,自然也無完卵可言。當時城內滿人想要逃生除了被善良百姓庇護外,只有兩條路,一是趁起義軍不備翻牆而出脫逃,二是逃入教會尋求外華人保護。而在炮火之下,滿城內外也幾乎成為一片廢墟。
廣州旗兵看到抵抗無益,索性宣佈脫離清政府“和平易幟”,放下武器走出滿城想要得到活命,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在部分激進的革命黨手下,想得到和平卻也並不容易。光緒年間廣州旗人有三萬人左右,到了辛亥革命後卻只得一千五百多人,逃得姓名的滿人不得不改名換姓,改稱漢族,從此努力融入漢人社會。
滿城城破之時,婦女兒童當然無罪,不過滿清在發動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乃至四川廣州等地大屠殺時,乃至建立這些隔絕滿漢的滿城時,可為以後做過打算呢?
駐防在各大城市的八旗軍隊被消滅的消滅,投降的投降,剩下的普通滿人,又能起得了什麼作用呢?
至於曾經遍佈全國的滿城,在民國成立後,陸續被拆除,這是由於滿城的存在已不適應城市的發展,對城市規劃起到了阻礙作用,清朝既亡,滿城不論從政治、軍事還是經濟意義上來說,都已沒有存在的必要。不過滿城的建築和這個名稱並沒有消失,很多城市如今還有遺留的建築和“滿城區”這樣的地名。
-
3 # 媯離
八旗軍能打是因為在奴爾哈赤的帶領下征戰搶掠了幾十年。沒有誰天生能打,經歷過實戰的老兵當然比沒見過血的軍隊強啊。八旗軍入關後沒什麼仗打,到了平三藩時還不是被吳三桂的軍隊差點打殘。康熙迫不得己起用漢人綠營才打敗吳三桂。騎射無敵那是往自已臉上貼金吹牛逼呢。入關後的八旗那是廢物一樣的存在。
-
4 # 阿森的五千年
將軍很厲害,幾百斤的石擔輕輕鬆鬆挑起,弓箭拉滿可以射中飛簷下甩動得風鈴,連發連中。看的人個個喝彩,把將軍樂開了花。不乏諂媚之人恭維:憑著將軍這身武藝,敵人還敢來送死嗎?
從此,將軍不再努力,而是每日花天酒地。幾個月後,弓拉不動了,石擔舉不起來了,有了將軍肚。過生日的時候,有人給他送匾“天下第一英雄”。此時,敵兵進攻,將軍慌忙應戰,可是槍已經鏽壞了,箭壺已經成了老鼠窩,手下的官兵走光了。敵人進來,將軍只能束手就擒。
此題,就是將軍的故事。
八旗兵在關外奮鬥,那是天下第一兵。晚清時,整個國家都要死了,何況早就沒八旗兵了,那時都是漢兵在保家衛國。八旗兵早成了衚衕裡的大爺。
-
5 # 軍史墨客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我只能說,就像養在動物園的老虎,沒有競爭,還有居安思危的危機感。加上他們作威作福習慣了,還有就是好吃懶做,過分貪圖安逸。已經是和圈養的家豬沒有太大差別。
這也是孟子所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華人常說富不過三代,祖先的家業只是為了讓子孫不要再受苦。而不是讓家業坐吃山空
不僅是八旗子弟,還有明朝的勳貴後裔,蒙古騎兵後裔。都是到了一個王朝後期糜爛掉了,比平民百姓還不如。
現在的老一輩的革命幹部,都是逼著自己的第二代,第三代去部隊鍛鍊,主要原因還是逼著後代學會吃苦。
-
6 # Mist95
原因如下:
1武器裝備較差
英法聯軍打入北京是,清兵大多數還是大刀長矛,也有一種火銃,需要兩人合作(一人扛肩,一人點火,)射速極慢,在戰役中起的作用可以忽略。火炮方面也是如此,不僅威力小,射速極慢,可能剛打個兩三發敵軍就衝到臉前了。雖說後來洋務運動提升了部分武器裝備,但在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強國面前,依然是沒辦法在一個檔次作戰。
2士兵單兵素質極差
當時的旗人早就不習騎射,多數都是北京城遊手好閒的頑主,八旗大營李,士兵吸食鴉片,逛青樓喝花酒是常事。沒有單兵素質,也沒有紀律(八旗子弟都相當於貴族,無嚴厲將領能管),戰鬥力怎麼能行
3作戰指揮人員缺失
當時的八旗大營裡,各營管帶要麼是世襲繼承,要麼是走關係花銀子,真正的熟悉作戰的指揮人員很少。我們常常在影視劇裡看到,八旗士兵騎馬無敵人正面衝鋒,這在手拿洋槍洋炮的敵人年前無異於活靶子。但是指揮者根本沒意識到,仍然用老套的冷兵器戰鬥方式正面衝殺,當然要失敗。
回覆列表
這要是不怕死,神都沒脾氣
八旗入關的時候,那真是視死如歸,真是勇猛啊。
但是清朝覆滅的時候,這些人早就“養大爺”養成廢物了,還能指望他們再去拼命嗎?
就好比抗戰的時候,全世界都覺著中國完了
但是華人就是玩命了,不怕死,跟你拼命了
你小日本工業化再多年,武裝了再多年,也敵不過成百上千萬不怕死的中國軍人啊。
所以啊,人的“剛性”決定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