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有餘而補不足
-
2 # 恬然說歷史
答完一個長平之戰,又來一個,那就接著說兩句吧。
趙軍被秦軍圍困,趙王為啥不派廉頗救援呢?
首先,二話不說的上我畫過小圈圈的地圖吧。
先大致說下原因吧,我認為原因有三,
一是,趙國已無兵可派。
二是,就算有兵也派不過去。
三是,前兩條就算可行,也不能派廉頗,趙王的臉面還是要的。
為啥這麼說呢。
第一是,趙國沒兵可派了,長平一戰,秦趙兩國已經在這裡傾全國之兵了。這才真叫是賭上國運的一場戰役啊。
秦王親自督戰
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全國十五以上五十以下的男子全部發到長平,當然了不全是當兵,有很多運送糧食,甚至幫助秦軍築壘的。
對比之下,趙國45萬精銳都在長平,被圍之後,就算去個三五萬軍隊的話,也是於事無補吧,去個10萬20萬的恐怕是湊不出來了。全國就算還有這麼多軍隊,也還要提防燕國、匈奴和齊國。
(來個胡服騎射圖湊合下吧)
戰國時期弱肉強食,全國兵力完全鋪在一個方向,弄不好背後就挨一刀。這也是趙國所處四戰之地的地理環境所決定的。秦國就不同,西戎也打敗了。跟楚國接壤的地方有大江大河大樹林子的,不太用擔心其他方向。長平戰後,邯鄲被圍,平原君去魏國請求援兵的使者不絕於道,後來信陵君竊符救趙,才解了邯鄲之圍。
另一個角度說,圍攻邯鄲時,白起就向秦王建議,說別打人家了,咱打一個長平之戰,士兵也是死傷過半,國內都沒啥男丁了,但是就這樣,還能圍了邯鄲,信陵君率軍8萬解邯鄲之圍。也說明趙國自己沒啥兵了。
之戰五年後,燕國還敢發兵弄了趙國一下子。雖然輸了吧。但是這也證明,趙國剩的兵不多了,否則,《蘇秦列傳》中所言實力不如趙國的燕國也不敢打他。
第二,就算有兵也救不了。為了這場戰役,秦國臨陣換上本國核武器——武安君白起;
上來就放了一個大招,直接給趙軍打沉默了。
上一個長平之戰的回答說過,趙國到長平,就三條道能走:滏口陘、羊腸徑和白陘。而白起放的大招就是以25000奇兵截斷長平趙軍和後方的聯絡線,致使後方補給和救援無法到達。才造成了趙軍中人相食、被迫突圍以及投降後被坑殺的結局。
第三,趙王還是要臉面的啊。前兩個條件都滿足的情況下,他也不能用廉頗,因為是自己下令讓廉頗下來的。趙王一個古代諸侯,要求他立刻改錯,讓廉頗上,幾乎沒可能啊。
並且,趙王再次啟用廉頗為將,都是邯鄲解圍五年後的事兒了,秦軍都打到邯鄲家門口了都不能啟用廉頗,怎麼可能讓他當時啟用呢。
自邯鄲圍解五年,而燕用慄腹之謀,曰“趙壯者盡於長平,其孤未壯”,舉兵擊趙。趙使廉頗將……(《將相和》 袁世海版廉頗)
另外,對方秦國,功高如武安君白起,說不同意出戰應對諸侯聯軍的反撲,還先被一擼到底,變成大頭兵,
秦王聞之,怒,彊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稱病篤。應侯請之,不起。於是免武安君為士伍,遷之陰密。隨後賜死。
廉頗哪有白起的功勞大呢?對白起這種人,不聽話,秦王都殺。那趙王免了廉頗之後,不會很快啟用廉頗也是很正常的事。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也不會用廉頗為將救援長平。
以上三個理由,就是”長平之戰40萬趙軍被秦軍圍困,趙王為什麼不派廉頗領軍破圍救出被圍趙軍“的原因了。
回答完畢~
-
3 # 飛揚46644226
就算你讓老將廉頗去,他也不會再去了。本來就是戰略方針的錯誤,怎麼能用一人之力彌補
?去幹什麼?送死嗎?
-
4 # 使用者94738516596
首先來看長平之戰雙方投入的兵力,秦軍大概在60萬左右,趙軍大概在45萬左右。但是在五代之前的歷史記載對於後勤和作戰部隊是沒有分開的,真正開始分開記載的時候還是在元明清三代。而且長平之戰時間太久遠了,現在很多人都對這個兵力數字提出了質疑,但是秦國總人口應該在六百萬左右,趙國應該也是在五百萬左右。出去老弱病殘幼等等,秦國全國上下能夠動員到60萬人,已經是非常極限了,趙國也是一樣的。所以說如果想派大軍去解救被秦軍包圍的趙軍肯定是不可能的,因為全國能動員的基本上都在這裡了。當然出去各地少量的駐軍之外。這些駐軍肯定也是不能輕易動的,因為一旦動了那麼別的國家可能就會趁虛而入。
其次就是時間不允許,長平戰場距離邯鄲大概有600裡的距離,到咸陽呢大概有900裡的距離。這個時候都是靠人和馬來傳遞資訊的,趙括被圍大概掙扎了46天的時間,一來一回需要多久不說,即使趙軍還有人來就等到大軍趕到,實施營救的話,多少天過去了呢?而且就根據題主說的,把全國的男丁集中在一起的話能就出趙軍,但是趙國上下那麼多地方,那麼多人口,你怎麼去集中起來。就算是現在資訊時代,你想集中一個省份的男丁的話,估計沒有幾個月也難啊。
至於很多人說的面子問題應該是不存在的,當時趙孝成王也不是昏君,廉頗也是作為戰國的四大名將,長平之戰已經是把自己國家所有的部隊都壓上去了,都知道是關於自己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爭,所以面子問題肯定是不存在的,基本上就是無兵可派還有時間問題。
其實當時來說趙國最好的辦法不是自己去救,如果能夠搬到救兵才是最好的選擇。魏國和楚國就是最好的選擇。但是當時這兩個國家誰都不會出手的。而且時間上也很難。長平之戰註定是趙國敗局已定啊!
-
5 # 歷史微探索
這個問題其實在歷史上已經有過記載了,為什麼趙國不派遣援兵前來救援,其實原因主要有兩個:
趙軍主將趙括劇照
其一是因為趙國兵力不足,糧草不足,畢竟趙國當時全國總人口也只有大概300-400萬左右,除去長平被圍的45萬軍隊,已經沒多少機動或者可抽調的部隊了,另外糧草問題也是一大桎梏,當然了,面對這場國運之戰即使再難,趙國肯定也是有能力抽出一部分部隊來解長平之圍的,不過最多有戰鬥力的人也就數萬人罷了,舉全國男丁不現實,軍糧不足,不過如果秦國真的是薄皮包大餡,還是很有希望成功的,而秦國真的是薄皮嗎?第二點就可以說明。
其二,秦國的大力阻擊,在得知趙軍被圍之後,秦昭襄王立馬親自趕赴河內郡,加封當地百姓爵位一級並號召全國十五歲以上青年趕赴長平戰場,負責截斷趙軍的糧道和援軍,所以說雖然秦軍總體還算是薄皮,但一來這皮雖薄但韌性十足,二來可能會受到攻擊的地方,秦國已經做出了充分的準備,趙國的援軍全被秦軍攔截在外,壓根就無法對被圍趙軍進行援助。
所以說,這不是趙國不來援助,而是已經沒有辦法了,一來是自己兵力不足,無法抽調大量部隊進行援助,二來秦國已經開始舉全國之力來進行圍剿與攔截,趙國的整體實力相對於秦國還是弱了不少的,所以說也是已經沒有辦法了。
長平之戰趙括40萬趙軍被秦軍白起圍困,趙王為什麼不派廉頗領軍破圍救出被圍趙軍?趙軍被圍46天,雙方兵力大致相等,秦軍可以說是薄皮包了一個大餡,可否由廉頗帶領宮廷衛隊與舉國上下的男丁打一個缺口救出被圍趙軍?
回覆列表
現存所有史書都沒有這四十六天,趙國君臣反應記載,只有秦國秦王總動員支援秦軍記載。趙國軍力已經盡出長平,國內巳經無軍力支援。這場戰役秦趙二國舉全國之力而戰,國運之爭。論勝敗,都決定六國霸主利益之爭。所以其它四國在二國未分出勝負前,不會冒然出兵相助某一方。當時趙國君臣及廉頗巳經沒有本錢了,所以有沒有反應巳經不重要了。趙括被圍,趙王也知道了趙括的無能,大錯已經鑄成,就重新啟用了廉頗主持軍務,但是這個時候的趙軍,主力大軍全部都在長平被圍,剩下的就只有一些老弱病殘計程車兵,就算是這些士兵,都不足以守衛邯鄲,怎麼可能去解救趙括呢?趙國上下,只能眼看著趙軍全軍覆滅,沒有任何一點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