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的快遞到哪兒了

    海灣戰爭時的伊拉克軍隊根本就不是聯軍的對手,被聯軍打的毫無戰鬥意志,成建制的投降,戰鬥機飛往伊朗也是為了活命,儲存點實力,還有很多戰鬥力被埋進沙漠裡,後被聯軍挖出銷燬

  • 2 # 搞軟研

    不知題主問的是哪一次海灣戰爭?以第一次為例, 戰爭打了43天, 光空襲就是40天, 就是所謂 沙漠風暴, 地面只打了三天,叫 沙漠軍刀。空襲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伊軍機場。簡單地說,跑道毀了,如何起飛?

    另外在此前的幾次中東戰爭中人們發現,對空軍威脅最大的不是敵方戰機,而是對空導彈。以色列空軍很牛逼了吧?實在被薩姆-6打怕了,最後不得不出動地面特種兵消滅埃及和敘利亞導彈陣地才敢上天。

    而在海彎戰爭中,多國部隊在伊拉克周邊國家部署了密集的防空導彈防禦系統,加上伊拉克空域並不大,基本上起飛就被發現了,不用幾分鐘導彈就來了,這個戰損伊拉克肯定吃不起。

    最後說個宏觀的原因,以中東戰爭為例,在現代戰爭中空軍主要起到兩方面作用:戰略進攻和戰術支援(防空交給導彈部隊就行了,現在已經不是二戰時期,對方轟炸機來了我們也得呼啦啦起飛戰鬥機去攔截)。

    所以在戰略上,伊拉克處於防禦地位,空軍基本上無用武之地,你去炸誰?聯軍,沙特,還是以色列?且不說對方有防空,就算你炸了有啥用?你還是達不到你的戰略目標--守衛國土。

    在戰術上更不用說了,近地支援的前提是雙方陸軍在交戰,而聯軍前40天都在轟炸,沒出動地面部隊啊。40天后,跑道也毀了,飛機也被炸的差不多了,陸軍防線更是炸成了渣渣,聯軍摧枯拉朽一蹴而就,你就算能飛起幾架來,也完全沒有用了。

    當然,雙方實力的懸殊也是最主要原因,聯軍帶來了全世界最先進的飛機,美國還曬了一把當時絕密的F-117,伊拉克其實不是沒有先進飛機,從單機戰力來說,米格29可以對抗西方戰機,兩伊戰爭也讓伊拉克積累了很多有經驗的飛行員,但是數量還是相差太大了,伊拉克其實也是故意不讓空軍出戰,以保留寶貴的戰鬥機和飛行員。

  • 3 # 魔都浪兒

    在戰爭一開始,伊拉克人還對美國有針對性的空襲予以了反擊。不過,美國很快就掌握了絕對的制空權,使伊拉克空軍難以起飛作戰。這些在鋼筋水泥掩體下的飛機很快就會被美國的鑽地炸彈所殲滅。

    如果一直躲在龐大而堅固的地下掩體內,則猶如坐以待斃。與其被動挨打,不如外逃遠飛。從1991年1月26日起,大約有50多架伊拉克飛機飛向了伊朗,其後又增至100餘架,至2月10日,已經有多達145架飛機飛向了伊朗境內。對此,伊朗政府起初表示要將把這批戰機連同其飛行員一起在戰後歸還伊拉克。但後來又改口說,由於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對伊朗負有戰事責任,有可能考慮將這批飛機作為戰爭賠償。這樣一來,伊拉克能否索回自己的飛機就很難說了。 根據當時許多西方觀察家的猜測和判斷,這有可能是伊拉克當局儲存戰鬥實力所採取的一種韜晦之計。戰爭爆發後,伊朗宣佈保持中立。因此,伊拉克把一部分先進的戰機轉移到鄰國伊朗境內儲存起來,較之留在國內更為安全。然而,伊朗駐法國大使阿哈尼先後兩次向外界否認兩伊有過這樣的默契或協議。此外,也有人認為是美國的心理戰起了作用,他們向伊境內散發大量傳單,敦促他們逃亡或投降。美國空軍詫異地發現,他們幾乎遇不到任何伊拉克戰機的攔截。即使遇上了,對方也是亂髮幾顆炮彈就逃之天天了。

    伊機外飛原因至今仍各說不一,是“政變出逃”,還是“儲存實力”或“逃避交戰”?真假難辨的內幕和奧妙,至今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 4 # 綠色征衣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為了解決與科威特的邊界糾紛和石油爭端,薩達姆不顧國際壓力悍然出動10萬大軍侵入僅1.78萬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國科威特,並將科威特納入了伊拉克版圖,而薩達姆的行為嚴重觸犯了美國的核心利益。1990年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透過第678號決議,限定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前撤出科威特,並授權聯合國成員國在1月15日後可使用武力將伊拉克逐出科威特,薩達姆對最後通牒置之未理,1月16日海灣戰爭全面爆發,美國及其盟友組成了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共計不下80萬人聯軍對薩達姆的百萬大軍發動了進攻。

    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人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而薩達姆就屬於這類人。薩達姆敢於叫板也是有底氣所在,經過多年的兩伊戰爭,伊拉克軍隊軍中皆是富有戰爭經驗的老兵,自持有經歷過兩伊戰爭的強大陸軍,還有從蘇聯進口的各類導彈等先進武器裝備,軍隊實力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現在看來,這個位置真的不好坐,吹吹牛可以,千萬別當真。果不其然,聯軍打的伊軍丟盔卸甲,潰不成軍,甚至伊軍撤退的公路都被炸成了死亡公路,大失所望的薩達姆幻想著空軍能夠替自己挽回一些顏面。

    當時的伊拉克擁有700多架作戰飛機,但是面對新的作戰樣式和新型作戰飛機,伊軍戰鬥機基本上就是空中打火機,面對巨大的技術差距和心理戰,所以在海灣戰爭的帷幕剛拉開不久,伊拉克空軍作戰飛機就被打下了幾十架,伊軍飛行員也知道一上天基本上就沒有生還的可能,面對這樣的戰損率,薩達姆心疼不已,為了不讓伊軍空軍全軍覆沒,薩達姆忍痛做出空軍儲存實力的決定,同時將一批戰機拆解埋藏隱蔽,一部分先進戰機為了避免被美軍摧毀,集體飛往伊朗躲避戰火。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海灣戰爭爆發後伊朗和伊拉克有了共同的敵人美國,因此伊朗表示了對伊拉克的支援,所以伊拉克飛行員們選擇了曾經的敵人伊朗,戰爭結束後,伊朗把這些飛機大多留了下來發了一筆橫財。

    個人見解,多有不正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 5 # 浴火

    提及海灣戰爭雖然過去了快三十年,這仍然是現代戰爭史上不可迴避的一場非常出色的一體化作戰典範。然而在這場戰爭中伊拉克的表現確實有些出人意料,這其中就包括伊拉克空軍飛向伊朗的事件。從後期的統計來看伊拉克至少有145架戰機飛向伊朗,至於為何不戰而退其原因在外界猜測來看無外乎幾點:

    1、儲存實力說

    在海灣戰爭前夕,伊拉克軍方曾進行過評判,認為與美國聯軍或許無法較量,但在薩達姆的強烈要求下在戰爭前夕還是與美軍硬碰硬了一次,但隨之結果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伊拉克高層為了能夠確保戰後實力,將百架戰機主動交付伊朗暫為保管,以期待日後能夠東山再起。不過當時伊朗駐法國大使阿哈尼對於這一暫為保管的說法曾經兩次出來澄清,宣告並沒有此事。

    2、叛逃說法

    對於該說法,個人比較贊同。實際上對於伊拉克整體軍事在高層看來是無所不能,但實際上在薩姆腐敗政權的領導下,伊拉克整體軍事力量早已不堪一擊,並且伊拉克軍方內部還矛盾重重。面對多國部隊持續38天,112000多架次,每天最多7000架次的狂轟亂炸下,當時的伊拉克軍方早已被打蒙,此時薩達姆要求迎戰,但在戰鬥力差距過大,鬥志過低的影響下為了活命伊拉克空軍毫不猶豫的撤離到了伊朗,並且還是分兩批次撤離。況且從後期來看伊朗似乎並沒有退還這批戰機,因此叛逃可能性比較大。

    3、棄暗投明說

    在這場戰爭中,多國聯軍在進行武力進攻的同時還發動了心理戰攻擊,每天成百上千萬的策反傳單像下雨一樣投放在伊軍的戰線上,甚至還有相關廣播進行戰時策反宣傳,在強大的武力威懾以及心理戰下伊拉克空軍因此決定棄暗投明。然而對於這一觀點問題在於棄暗投明為何要飛向伊朗,而不是美軍呢?

    其實最終觀點就匯聚到了一點,能打就打,打不過就跑,恐怕真的就是在戰時懼怕美軍,最終選擇逃跑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攝影愛好者們,你們有沒有拍過美食,有什麼小技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