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瀟瀟書童

    月收入5000,年收入也就是60000元

    如果沒有車貸房貸,而且有房子不需要租房的話,按照日常消費早餐10元,午飯20,晚餐20,每月500衣服,500交際,500化妝品,100手機費,100網費,200水果來算,年生活消費=【(10+20+20)*30+500+500+500+100+100+200】*12=3400*12=40800元。

    也就是說勉強活著的前提下,你還能攢下2萬元。嗯…勉強活著。

    月入5萬呢,那就是年收入60萬

    我們把月收入5000的人,生活支出翻倍,然後再多花2萬用於買衣服,然後再花5萬用於交際,年生活支出就是15萬。

    餘額60-15=45萬!

    這還是基本生活消費翻倍以後,還用7萬用於打扮自己,還能每年剩下45萬……

    所以,月入5000的人,年底剩下2萬元,開車只能考慮15萬左右的車,再多了就加不起油,保養不起了。

    如果5萬的,每年買一趟奧迪,年年不重樣……呵呵……

    生活啊,就是如此現實……

  • 2 # 漸漸上道

    看一個人是不是人才,其實很簡單,就看這幾點:想做事~會做事~做成事!其中,

    想做事~不是說你打算做個什麼事,而是管理對你而言已經沒有必要了,還需要被管理的人上班都是在扯淡,所以這樣一來很大一部分人就呵呵了。

    會做事~是指你在之前沒有涉足這個領域的情況下探出一條路,很多人會說那怎麼可能!真正想做事的人就一定會做到!真正想做事的人一開始不是具備某種能力,一定是具備某種嚮往,老闆不就是如此嗎?員工不開心了,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可是老闆面對著爛攤子不僅要收拾,還要把局面扭轉過來,而絕大多數人是沒有這樣的意識的,充其量就是完成老闆交代的任務而已。

    做成事~不是有結果,而是賺到錢,什麼叫賺到錢呢?不是做一個專案撈一筆再上岸,而是當你成為這個領域出類拔萃的人物~你是專家,沒你不行!

    所以,大多數人都在做一些鬼扯的事情。

    不是我眼光高,瞧不起其他人,而是我曾經錯過了一個本可以擁有百萬年薪的機會!

    那是在大約十年前,十年前的行情,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年薪百萬,而且還不是跑業務的工作性質,也不是太辛苦,也不是北上廣地區,我覺得還是相當一部分人比較羨慕的事情,所以有必要拿出來說一說。

    情況是這個樣子:我當時服務過的一家公司裡面有一位員工,他以前讀的是藥學專業,畢業後分配到了一家藥廠工作,後來那家藥廠倒閉了,一時半刻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再加上那個時候他已經快二十八歲了,一個人二十八歲是什麼概念?本應該成家立業的年齡,但是卻好長時間找不到工作......,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我當時那家公司的老闆,也許是被老闆人格魅力所吸引,也不知道老闆跟他說了些什麼,後來他毅然決定跟老闆一起幹,可他什麼也不會,老闆是搞建築樁基的,一個藥學,一個打樁,不要說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幾十竿子都打不到一塊,樁基工程領域裡面隨便說一個專業詞彙一般人平常聽都沒有聽過,更不要說理解了,他是怎麼切入到這個領域起步的呢?他就按照老闆給他佈置的“魔鬼訓練”------新建一個word把樁基領域專業書籍從頭到尾逐字逐句打一遍,第一遍的時候先不要去嘗試理解裡面的專業性的內容,其實好多東西顧名思義聯絡上下文就可以多多少少猜得出來一些,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很快能夠找得出來,然後可以自己複製貼上查百度,自己可以先幫自己解決一些問題,後面的話會發現所謂的問題都不叫問題。書看一遍是記不住的,專業性很強的書更是連讀都讀不進去,其實這個方法後來我也用過,確實是個好方法,不僅樁基工程領域可以用到,其他任何時候屢試不爽。就算是寫合同,寫可行性分析報告,甚至寫商業計劃書等等,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所以,按照這種土方法,好多東西,好多條理,好多邏輯,好多思想你就自然而然就會明白了,然後慢慢逐條潤色,一個成型的東西就出來了。

    但我要說的重點不是這種學習方法,而是我那位同事飽經類似這樣土方法性質的“魔鬼訓練”兩年------至於為什麼是兩年,是因為聽說舊社會跟人家當學徒一當就是兩年,至於是不是真的滿打滿算整整兩年無從考證,他當時比我早來,我去的時候他已經出師了,成為公司人人皆知的一個傳說,經常代表公司出席各地專家研討會------公司除了老闆之外就他最懂嘛,再加上本身那家公司又是第一個做的,行業地位又高,還擁有國家一級工法(其關鍵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而他所處的那個行業裡面比他懂的人鳳毛麟角,自然而然就被當做專家看待,雖然年輕,但是能解決問題,沒他還不行,車接車送就不說了,還跟好多專家們平起平坐,很是拉風呢,最關鍵的是他當時的收入連同專利加盟費的提成加上工法運用的利潤分成等七七八八的加到一起竟然有240多萬一年!這還不算後續源源不斷的收入。

    一個完完全全的門外漢,只用了兩年時間,換來的是後面好多年的年薪百萬,也就是說,那麼難的行業門檻,難到簡直要重讀一個大學都還不止的程度,也許兩年時間裡面天天都在吃苦,但苦也就苦了那兩年,兩年後徹徹底底改變了命運。

    他都能夠做到,我又不比他笨,我也能夠做到!

    當時,我聽到他的傳奇故事之後,尤其是見到他真人之後,確實是這麼想的,看書還可以接受,但從頭到尾逐字逐句打一遍,我認為是笨辦法,畢竟在我看來,裡面有好多可以減免和加工改良的細節。市面上有關建築的書本來就很少,而且都不便宜,有關樁方面的書就更加寥寥無幾了,我先不信邪的買了幾本,花了不少冤枉錢,......後來發現看這樣的書真不是人乾的事,何況是把書從頭到尾一個字一個字打一遍,再後來,我漸漸淺嘗輒止,不僅如此,還用一種不知從何而來的清高鄙視這樣的做法,還不斷安慰自己,不可惜,不可惜,這樣的人生,這樣的路,不走也罷......

    就這樣,我與一個百萬年薪的機會失之交臂!

    感嘆的不是在那個公司幹活,而是像那位同事從0-1切入到一個陌生的領域做事。

    後來,我也像那位同事那樣,從0-1切入到一個陌生的領域------人力資源,當我從一個小白慢慢的變成稍微不那麼小白的時候,當我發了瘋地想招募和挖掘培養出這樣的人才的時候,如今才漸漸明白,這樣的人很少出現在江湖上,即使是我之前那位同事,公司八年多的時間裡也只出過這麼一個人,所以這不是你我靠人力資源六大模組就能實現的,所以還做個毛的人力資源!

    但這並不意味著一無所獲,至少讓我明白了:一個真正能夠把事情做成的人,最關鍵的不在於他有多少閱歷,有多少資源,而是一種執著的鑽勁------選一個自己認可的領域,投身進去,兩年當學徒,三年求發展,十年磨一劍。在此之前,不要想著一夜暴富,踏踏實實把基礎打好,底蘊的厚度決定事業的高度!

    要麼就不做,要做就做這個領域的頂端人物,不然的話,幹嘛上班!

    有些東西,你自己悟出來,比某堂課,某本書,某個人的教導要來得深刻得多,只不過多數來得比較慢而已,但一旦悟到,又會是一種不一樣的人生。

    不要虛偽的說工作是為了實現夢想和完成人生規劃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工作就是為了賺錢,------在一個領域做到出類拔萃,至少是專家級的人物,沒你不行,越早成為這樣的人不就越早賺到錢了嗎?等你到了五六十歲,還能有多少日子?但很多人都不是這麼做的,所以說好多都是鬼扯的事情。

    只是換個方式表達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應該招一個能力達標的人,還是能力稍欠但企業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