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瘋子電影

    俗話說“近鄉心切”。但是在一個地方,得有你值得思念的人,或者故事,那才會想念這個地方。如果你在你的家鄉里,只是隨波逐流,沒有親人朋友,沒有事業,只是混吃等死,那麼“家鄉”也不過是你的過站而已。

    問題中的“啥都沒有”,是說沒有感情吧。很多人只是很冷漠的活著,只是為了活著。他們的生活中沒有人告訴他們什麼是愛,又要怎麼去愛。沒有人告訴他們要怎麼對別人好,或者別人對他們好時他們要怎麼迴應。所以他們很可悲,他們的心永遠是缺了一塊的。他們長的像人,其實卻只是孤獨的野獸。

  • 2 # 文鸞竹

    “鄉情”自古就是離家在外的赤子對養育自己故鄉、親人的一種思念和鄉土感情。那麼“鄉愁”,對故鄉親人沒有一絲感情,冷漠無情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呢? 不可否認,隨著物質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追逐功利和金錢的慾望已經使人和人之間的感情越來越變得淡漠。我就聽過身邊一個朋友說過“現在的人,什麼也不認,只認錢”。可能這是他的感悟,但也代表了現實生活中的常態。 我們生活的環境不同,家庭條件不同,特別是生存環境惡劣、窮山惡水的地方,這就造成了很多年輕人對家鄉沒有一絲一毫的感情。比如在東北為什麼每年有大量的人口流出,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人。凡是高考成績好的學生,沒有一個願意回到家鄉工作的。在很多縣城,公務員學歷普通都是大專學歷,本科生都不多。這種知識結構與南方對比天地之差。城市中只有老年人和上學的學生,而且這種狀況還在繼續。對“鄉愁”沒有感覺的人不是個別現象,但是如果一個人他對養育他的這塊土地、鄉情、親人都毫無感情,只為名利金錢活著,相信即使在外面混得再好,也出息不到哪去。不過是換了另一個居住條件的城市居民,沒有任何人生意義。

  • 3 # 漫裡尋樂影視

    平常心看唄。

    首先我們並不瞭解他人為什麼會這樣。

    換做我來說,我從小就生活在外面,回到家鄉我一眼望去,親戚我不認識該怎麼叫我也不知道。哪裡好玩哪裡不好玩我也是一臉懵逼。所以,你覺得我該怎麼有鄉愁呢?

    也有人,在家鄉過的不如意,而親戚鄰居也討厭他,在家鄉還不如在北上廣的地下室過的快樂,這又為何要有鄉愁呢。

  • 4 # 拾到轉運珠

    鄉愁,就是一個人遠在異域他鄉時對家鄉的一份淡淡的思念之情。有些人隨著年齡的長大,就出了遠門,在外生活了下來。雖然長時間回不得家鄉,但是對家鄉的思念日漸俞濃。

    家鄉,有我們曾經熟悉的地方,有我們一起長大的小夥伴,有我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兄弟姐妹,還有我們的叔叔嬸兒……

    家鄉,有我們快樂的童年,有我們太多太多的故事。我們曾經把一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或扎著羊角小辮的小女孩留在了那裡,哭過,笑過,打著鬧過……

    家鄉,是我們第一眼看到的世界。在那裡,我們第一次開口喊叫媽媽;在那裡,我們第一次背上書包去認識了我們人生中的第一個生字……

    所以,家鄉是不能忘記的。如果忘記了家鄉,就等於忘記了我們的親人,忘記了我們的童年,忘記了我們人生的第一次。一句話,如果一個人忘記了自己的家鄉,就等於忘記了自己的根。

    正因為如此,一個忘記家鄉的人,是一個把親情看得很淡的人,是一個不念舊的人,是一個忘本的人。

    很難想象這樣的人,還會有什麼呢?也許,他啥都沒有,漠然得近乎無動於衷。

    有些東西可以沒有,但是“鄉愁”不可以沒有。

  • 5 # 在水之舟

    華人無論身處何地,大都講究個落葉歸根。鄉愁就是對家的一種執念,對兒時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因為我們大部分人的童年都過得無憂無慮,不用為生計奔波發愁。長大成人之後,直面社會的殘酷,就更加懷念過去的生活。

    但如果兒時的生活不太如意,遭受過來自父母或者是親人的家庭暴力,內心中充滿了對家的恐懼與厭惡。那麼家就不再是他溫馨的避風港,而是充滿惡魔的地獄。當他長大成人以後,會極力離開這個漩渦,並且讓自己從心理上,生活上都把過去遺忘。

    我的朋友家裡一直都是重男輕女,她是姐姐,下面還有一個小兩歲的弟弟。從小到大無論是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弟弟先有了,然後才輪得到她。弟弟想學跆拳道,想學鋼琴父母二話不說就報各種培訓班班,而從小喜歡古箏的她,無論怎麼懇求,父母都沒有給她報過培訓班。

    高考的時候,她不顧父母的勸阻,報了離家最遠的一所大學。他的父母想讓她報本地的大學,好輔導他弟弟的學業,畢業以後也好在本地找工作,照顧弟弟。

    現在她一個人在外地工作,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她都必定申請加班,以此來避免回家過節。我問過她難道就不想念親人嗎?她說,一點也不想!現在過的生活比以前好太多太多了,想到以前的日子,簡直今人感到窒息!

    她在工作之餘還報了一個古箏的藝術班,圓了自己童年的夢,現在正在準備考級。

    她最討厭的樂器就是鋼琴。

    其實成年人的很多追求,不過是對童年的一種彌補。兒時所受的傷害,往往需要一生來治癒。沒有了對家的思念,沒有了對根的執著,也就沒有了“鄉愁”。

    不用披著道德的外衣去批判他們的冷漠,很多時候我們看問題只站在了自己的角度,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但沒有感同身受的經歷過他們的人生,沒有設身處地的體會過他們所受的傷害,也就沒有所謂立場去橫加指責

  • 6 # 我的名字叫醜石

    對於他們來說,沒有鄉愁等於沒有根,人一旦沒有根,猶如大海上飄蕩的一葉舟,無法安定。

    一、每個人都應該懷念故鄉,那是人出生的地方,猶如母親的懷抱。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這是詩人余光中《鄉愁》這首詩,經典流傳,無論人走到哪裡,故鄉是每個人心裡最柔軟的一掊夢土。唯獨在這裡,我們的心是安寧的。

    二、對鄉愁沒有,啥也沒有,漠然得近乎無動於衷的人和你已經不是同一個世界了。

    這樣的人身邊也有,我經常回老家,常聽父母唸叨這些人。

    這些人,走在村裡路上,見到老人不打招呼,回到家,窩在家裡不與鄉親們聯絡,你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是嫌棄家鄉的貧窮還是覺得那些老人和他們沒有關係?

    你對他們的熟悉還停留在孩童時代,成人的他們已經漸行漸遠,已經不屬於同一世界的人了。

    三、家是生命開始的地方,故鄉是人一生眷戀的地方。

    華人常講“落葉歸根”,很多人一輩子飄零,最後都在尋找回家的路上。因為只有故鄉才能安放他們那顆漂泊的心,只有故鄉讓他知道他還是原來純真的自己。

    所以那些沒有鄉愁的人,幾乎已經忘卻了自己,忘卻了他們從哪裡來。他們可以說是孤獨的,因為唯有心有所牽掛,有所念想才能夠讓自己更加勇敢面對生活。

    每個人的出生地不一樣,鄉愁也不一樣,但卻是人一生中最難得的回憶。

    我們無論走到哪裡,總會記得小時候的事情,記得家鄉里的一草一木,這樣的人才有感情,才能更深情熱愛這個世界。

    而忘卻了故鄉,沒有了情感,只為眼前的物質與金錢,可以說是可悲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雨水多,果樹的果實裂果嚴重,口感很淡,有沒有靠譜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