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蘭愛跑步

    根據加拿大醫學專家的預測,未來50年內,人類的平均壽命可能延長到150歲。  加拿大渥太華心臟研究中心主席羅伯茲表示,科學家原來曾認為,可能還需要100年,人類的壽命才能延長一倍。但多項人類基因研究成果已使科學家相信,這一時間將大幅縮短。   羅伯茲是北美心臟醫學權威,也是基因分子心臟醫學研究的先驅。他指出,專家對本世紀內全面治癒心臟疾病的預測相當合理,醫學和人類都正邁向一個全新紀元,50年內,人類的平均壽命就可達到150歲。  人的壽命長短始終是醫學界爭論的焦點。很多科學家認為,壽命終有極限,頂多只能稍微延長一些。  渥太華衛生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葛雷認為,癌症、中風和心臟血管等疾病都有治癒之道,人類的平均壽命頂多再延長15歲,在醫學尚無其他重大突破之前,50年內將人類壽命延長到150歲的機會不大。因為人的身體不像機器可以永無休止地運作,到一定年歲就會開始老化,最終難避免一死。  但羅伯茲指出,半個世紀以來,醫學進步幅度實屬少見,但未來50年內的進展幅度會更大。  羅伯茲說,在加拿大人口中,百歲人群數量的增長最快,1981年時只有2100人,到2001年就已增加到了3800人。

  • 2 # 時間丶軸

    如果人類壽命普遍延長50年,

    會出現以下幾種可能:

    一:自殺率和其它犯罪率會極大程度提高.

    二:社會財富分配更加呈兩極分化的趨勢,不安定的社會因素會越來越多,並有激化的可能.

    三:科技在一開始會有所進步,但最多五十年就會進入持久且永不反彈的疲軟期,發展會持續變慢甚至在特定時期內會出現倒退.

    四:人口總數量在前期會有小輻度提高,但接下來就會大輻下降,而且老齡化問題將變成阻礙社會發展前進的第一阻力.

    五:長年戰亂,而且多是一些莫明其妙的戰爭.老百姓不明就裡,卻不得不打.

    六:會出現界線極其分明的貧富居住區域.

    七:環境長期無人治理,長年戰亂將導致地球壽命極速縮減,加速整體滅亡.

    有這樣一句古話:人老奸,馬老劃

    至於原因,我想只從我們身邊所見所聞就可以輕易找到答案.

  • 3 # 137億年前的氫二氧一

    如果人類的預期壽命增加五十年,顯然會給社會帶來很大的衝擊。但總的來講,這對人類社會發展是有好處,利遠大於弊的。

    為什麼?

    其實人本身就是一種財富(而且是最重要的財富)。而且,大家知道,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始動因素。可以簡明扼要的說,有什麼水平的科技,就有什麼水平的財富。而科技的第一載體是人,或者叫做人才。再往下說,人才來自於教育。於是,人受教育的程度就決定了生產力水平,也就決定了財富的多寡和社會的發展。

    而教育顯然是和預期壽命密切相關的。在二百年前,人均預期壽命只有四十歲的時候,人們不可能上學上到二十多歲。如果人類的預期壽命增加五十歲,那就意味著現在的,以“九年制義務教育”為代表的受教育時間,可以延長一半以上,比如延長到十四年或十五年的“義務”教育。相應的,教育上來了,人才也就增加了,於是科技發展,生產力提高,財富越來越多,整個社會也就更加發展了。

    這裡面的邏輯其實並不難理解。人類預期壽命的增加,將帶來新的人生規劃和社會規劃,這種社會規劃只要不是被某些狂人弄成特別犯渾找死的損招,那就會有利於人才的培養,有利於全民素質的提高,有利於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進步,最終造福整個人類社會。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這裡的要點還是在於“財富的多寡是由科技水平決定的”這句話上。

    我們知道,在地球上,財富(資源的潛力)相對於人類而言近乎於是無窮的。全部人類的質量按一百億人口算,按一個人的體重都是一百公斤算(這顯然誇張了),那人類的全部質量也就是十億噸,這個數字和地球質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計。在今天,人類的主要活動範圍也不過是地下幾公里(比如很深的礦井)到地上十幾公里(比如說高飛的客機)之間,加起來算20公里吧,二十公里和上萬公理的地球直徑相比,也可以忽略不計。可以說,就算我們不考慮地球之外浩瀚太空中的資源,單單說地球,人類相對於地球這樣的天體而言也是很渺小的,人類的需求相對於龐大的地球而言,最多也就是個皮毛罷了。

    還是上面說過的,資源不是問題,科技水平才是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有什麼樣的科技就有什麼樣的資源,就有什麼水平的財富。在原來的時代裡,科技水平不行,石油不是資源,而今天這個科技昌明的時代裡,石油已經是重要的資源了。

    而且,很多學者都說過,在原來的時候,人類的預期壽命太短,於是沒有長期規劃,畢竟長期規劃對於預期壽命很短的人而言是沒多大意思的。而在今天,因為預期壽命(和二百年前相比)顯著增長,人類就有了長遠規劃。相應的,如果人的預期壽命再增長五十年,那人類因為“到那個時候我還活著呢!”這個原因,對未來的規劃會更理智,比如說會在人生規劃中安排更長久的受教育時間。這樣一來,自然是有利於社會財富的積累和發展了。

    人均預期壽命的增長是影響歷史趨勢的巨大力量。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預期壽命的延長不但是社會發展的指標,也是社會發展的保證。越是人均預期壽命高的地方(如發達國家)社會就越發達,越是人均預期壽命低的地方(如非洲某些地區),社會就越貧窮落後。只有有足夠的壽命,才有足夠的積累——從物質財富到精神財富(經驗、知識、閱歷等)的積累。反過來說,預期壽命的減少,不但是社會退化的標誌,而且還是引發動盪的重要因素。所以,雖然預期壽命增加五十年,肯定會帶來多方面的影響,但總的講是利大於弊,是會促進社會發展的,這個結論還是不會錯的。

  • 4 # 快樂的小大夫

    目前我們人的平均壽命是在70多,中國的平均壽命是在76歲多點,最長的國家 是日本,在82歲左右。

    那麼再讓人的壽命增加50歲,壽命在120左右,基本就達到了人類壽命的極限了。

    因為目前的理論有這麼一個說法,一個生物的壽命極限是他生長到成熟這一段時間的5倍左右,人的這個時期大約20-25年,那麼壽命的極限就是120歲左右了。

    那麼人都能活到120歲左右,那麼50多歲的人還是年輕人,70歲是中年人是社會的主力,100歲才退休,想象滿大街幹活的 都是七八十歲的人的場景。

    那麼人類社會發展有什麼好處?

    任何事情都有一利一弊,我想當人的年齡到120歲的時候,那麼人到七八十歲的時候身體一定還是不錯的,我想也都不至於老年痴呆,那麼原來積累的人生經驗一定煥發出新的光彩。

    但是老人在100多歲的時候,老年人的問題要比現在多得多,那可是真的進入老年社會了。

    那麼老年問題更加嚴重了,照顧百歲老人的護工都是六七十歲的人,那麼人的學習時間會更長,可能很多人在三四十歲的時候還在上學,甚至是啃老……

    希望社會不斷髮展,科學和醫學不斷進步,讓人的壽命不斷延長,同時身體不要出現問題,不是活在病中,要不活動再長,生活在病苦中又有什麼意義。

  • 5 # 大千一塵

    我是一個老人,我不希望有延長人類壽命的科學研究成果。還是在人類自然的發展過程中,依照大自然的法則生存和生活吧 ?敬畏自然,遵循大自然的規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人為地延長人類壽命的做法,很有可能改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狀態。我們可以預見的,至少人類的老齡化問題將會更嚴重。如果各類科學技術,特別是醫療衛生事業跟不上人類壽命的增長速度,將可能造成食物的短缺,人類的生存空間緊縮,增加老齡人口疾病和痛苦的指數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香港很少拍黑幫的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