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體靈敏度是比較高的,稍微有些不舒服,就會透過身體的反應來吸引家人的關注。有的孩子會表現出愛哭鬧,有的孩子會表現出比較黏人。小些不會表達的孩子,就會想透過多吃母乳,增加跟媽媽的親密關係,來緩解身體的不舒服。
最近碰到一位媽媽問到孩子睡覺不安穩的問題,而且哭鬧著醒來就要吃母乳,塞到嘴裡沒吃幾口就又睡,過一會兒就又接著吃,熬夜熬得媽媽很崩潰。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分析下,這個孩子正在經歷著什麼樣的事情呢?
“胃不和則臥不安”,熟悉孩子餵養的媽媽,對這句話大概都不陌生。夜晚,孩子的脾胃都應該進入都休息狀態,如果胃腸道有沒有消化完的食物,腸道工作量大,身體就會不舒服,一到晚上,孩子就成了磨人精。這個時候,寶寶睡覺因為肚子不舒服,就會翻滾,想找到一個合適的姿勢,但怎麼睡都不舒服,有的孩子會撅起屁股睡,這種睡姿能給胃腸道相對多的活動空間,是相對比較舒服的姿勢。
如果腸道里的垃圾,慢慢腐爛化熱,這種積熱,會促使孩子試圖透過進食來解決問題,表現可能是白天食慾旺盛,晚上頻繁夜奶。但是這種進食,一般都會讓問題變的更麻煩。
胃腸道堆積的食物化,會迅速蒸乾大便裡的水分,使大便變得乾燥,甚至有的寶寶還會拉羊屎、兔子屎。變臭的原因,一是大便在胃腸道待得久,大便乾燥不好排出來的原因;另外一個,可能是孩子新增的輔食裡肉類偏多了些。
孩子如果胃腸道負擔重,有積食的情況下,就會有手腳心發熱的情況。當發現孩子手腳心熱的時候,媽媽也需要思考下,平常的餵養方式,是否考慮到孩子的消化能力。每天給孩子餵養一定的,肉蛋奶水果,覺得是營養比較均衡,但是孩子還小,有可能是,暫時不能完全吸收,這些食物裡的營養,吸收不了,對他的脾胃來說就是負擔。
孩子出現輕微積食的症狀,媽媽可以試著回憶下,最近都有新增哪些新的輔食,是否新增的種類太多,或者是有給超量。媽媽自己的飲食,也需要密切關注下,是否是水果吃太多,或者吃的過於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吃太多等。
有些時候,媽媽也會比較疑惑,覺得也沒給孩子吃什麼東西,輔食呢也就一口兩口的給喂,怎麼就突然積食了呢?有沒有判斷的方法,讓我們有規律可循,在孩子積食的初期,就能夠及時覺察到,採取干預措施呢?
答案是有的,任何事情都會有一定的規律可遵循,養孩子也是一樣,多去觀察,總能發現孩子生病前的一些蛛絲馬跡。
1、聞口氣: 小兒口氣臭(可能是酸臭或腐臭等),提示是積食。除了聞口氣,家長還要留意孩子打嗝兒時候的味道,孩子打嗝時候立即湊近聞聞,有的孩子雖然平時聞沒有口氣,但是打嗝反出的味道具有嘔吐酸臭味,這個狀況比平日也有口氣出現得更早,此時處理會更容易。
2、觀大便: 大便突然變得很臭(可能是酸臭),提示有積食。積食大便不正常(不順暢或拉稀,但都偏臭);或剛開始拉稀臭,拉幾天就不臭了;或放屁特別臭;大便顏色也不正常,一般偏深如黑色。
3、摸溫度: 看手心腳心是否比平時熱。如果發燒是手心手背、肚子後背溫差很大(嘴唇碰來檢查),比如肚子很燙背不燙、並且手心很燙手背不燙則必定積食
4、看舌苔。看是否厚膩,有些孩子舌苔雖然不厚,但是舌尖紅。積食幾天後舌苔會偏厚,逐漸變黃膩;舌苔黃厚一般就是已經積食至少幾天了;舌苔白厚膩或黃厚膩也是有積食的提示。
5、看臉蛋。有沒出現臉蛋發紅,一邊(一般是右邊)偏燙;有的是在兩側出現紅血絲或者白斑。
6、看食慾。食慾不正常,可能是不想吃東西,也可能總是吃不飽的樣子,或挑食喜肉;如果出現吐瀉發熱咳嗽鼻涕等症狀,想想是不是吃多吃雜後出現的。
7、看睡眠。晚上睡覺不安,不停扳,愛趴睡,子時過後滿床翻滾,這頭翻那頭,哭鬧(積食必然會睡覺不安,所謂胃不和臥不安),還有磨牙的。
8、嚴重的嗓子、扁桃體、咽喉發炎,一般開始都是發紅,有化膿了變白。
9、喊肚子痛,大便後就不痛了,但之後可能還要痛。
10、程度不同病程不同表現就不同,不是所有這些症狀都有的,只要前3條中了一條就能判斷是積食。
如果孩子處於輔食新增的關鍵階段,輔食新增的種類和量,要根據孩子現階段的脾胃發育情況來決定。小點的孩子,他的脾胃還沒有發育成熟。消化食物的能力還不足,高營養、高蛋白的食物,對他來說不能得到充分的碾磨、細化,轉化成身體所需要的營養。另外,現階段的母乳仍然是孩子的主食,輔食只是作為輔助的食物,量也需要把握好,不要一次性給太多,等孩子適應某個量以後,在逐步加量。
輔食可以嘗試著,先從米油、白粥開始,等孩子適應了以後,在逐步往粥裡新增,土豆南瓜紅薯等塊狀根莖類食物,這類食物有一個特點,就是軟綿宜消化。新增的種類也要慢慢嘗試,等孩子適應某類食物以後,再更換新的種類。肉蛋類等孩子的磨牙長出來以後,有咀嚼能力了,再嘗試著新增。
輔食跟母乳之間的間隔時間,也要把握好。寶寶的脾胃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消化吸收功能還在成長,母乳輔食連著吃,很難消化,容易積食。
孩子有輕微積食的症狀,首先要查詢飲食的原因,是輔食新增引起的,就先暫停輔食或者是適當減少輔食新增的種類和量,給孩子的脾胃充分修整的時間,孩子一般也能自行調整過來。
問題中,媽媽有提到孩子大便比較乾燥。對於大便乾燥的孩子,媽媽可以嘗試著給孩子少量頻繁的喂些米油。
米油有很好的滋養脾胃的作用,脾胃滋潤了,胃腸道里的水分充足,大便就不會變得那麼幹燥。
米油,就是熬製米粥的過程中,上面一層質地比較粘稠的部分。
處理輕微積食,媽媽也可以嘗試食療的方法。
淡豆豉煮水:
1個月1克,6個月以上的孩子,大概用10克左右,把淡豆豉放到砂鍋裡煮,因為需要煮50分鐘,所以,水的量稍微多些,煮好後,讓孩子喝水,一次大概喝30毫升左右,一天三次,一般輕微積食,喝兩三天就差不多處理完了。
1. 摩腹
方法: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揉肚子,20-30分鐘。
順時針摩腹能很好的促進消化吸收,同時降胃清裡熱。雖然操作簡單,但是真的堅持做下來的孩子,脾胃功能都會有一個好的改善。
2. 板門穴
部位:大拇指指根,赤白肉交界處。
方法:輕輕按揉。每次五分鐘。
板門穴能健脾消食,清胃熱。是很好的積食脾胃保健穴。
孩子還小,媽媽日常可以多學習,有意識的積累些育兒的經驗,在孩子的身體有狀況的時候,及時採取干預措施,比如孩子著涼感冒時,如何處理;積食的時候如何處理等等,做到心中有數,以備不時之需。最起碼,在孩子生病的時候,淡定不焦慮,不給孩子幫倒忙。
孩子的身體靈敏度是比較高的,稍微有些不舒服,就會透過身體的反應來吸引家人的關注。有的孩子會表現出愛哭鬧,有的孩子會表現出比較黏人。小些不會表達的孩子,就會想透過多吃母乳,增加跟媽媽的親密關係,來緩解身體的不舒服。
最近碰到一位媽媽問到孩子睡覺不安穩的問題,而且哭鬧著醒來就要吃母乳,塞到嘴裡沒吃幾口就又睡,過一會兒就又接著吃,熬夜熬得媽媽很崩潰。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分析下,這個孩子正在經歷著什麼樣的事情呢?
孩子為什麼會睡不踏實、反覆醒來要吃母乳呢?“胃不和則臥不安”,熟悉孩子餵養的媽媽,對這句話大概都不陌生。夜晚,孩子的脾胃都應該進入都休息狀態,如果胃腸道有沒有消化完的食物,腸道工作量大,身體就會不舒服,一到晚上,孩子就成了磨人精。這個時候,寶寶睡覺因為肚子不舒服,就會翻滾,想找到一個合適的姿勢,但怎麼睡都不舒服,有的孩子會撅起屁股睡,這種睡姿能給胃腸道相對多的活動空間,是相對比較舒服的姿勢。
如果腸道里的垃圾,慢慢腐爛化熱,這種積熱,會促使孩子試圖透過進食來解決問題,表現可能是白天食慾旺盛,晚上頻繁夜奶。但是這種進食,一般都會讓問題變的更麻煩。
胃腸道堆積的食物化,會迅速蒸乾大便裡的水分,使大便變得乾燥,甚至有的寶寶還會拉羊屎、兔子屎。變臭的原因,一是大便在胃腸道待得久,大便乾燥不好排出來的原因;另外一個,可能是孩子新增的輔食裡肉類偏多了些。
孩子手腳心熱,是在提示身體出現什麼狀況了呢?孩子如果胃腸道負擔重,有積食的情況下,就會有手腳心發熱的情況。當發現孩子手腳心熱的時候,媽媽也需要思考下,平常的餵養方式,是否考慮到孩子的消化能力。每天給孩子餵養一定的,肉蛋奶水果,覺得是營養比較均衡,但是孩子還小,有可能是,暫時不能完全吸收,這些食物裡的營養,吸收不了,對他的脾胃來說就是負擔。
孩子出現輕微積食的症狀,媽媽可以試著回憶下,最近都有新增哪些新的輔食,是否新增的種類太多,或者是有給超量。媽媽自己的飲食,也需要密切關注下,是否是水果吃太多,或者吃的過於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吃太多等。
有些時候,媽媽也會比較疑惑,覺得也沒給孩子吃什麼東西,輔食呢也就一口兩口的給喂,怎麼就突然積食了呢?有沒有判斷的方法,讓我們有規律可循,在孩子積食的初期,就能夠及時覺察到,採取干預措施呢?
答案是有的,任何事情都會有一定的規律可遵循,養孩子也是一樣,多去觀察,總能發現孩子生病前的一些蛛絲馬跡。
從哪些方面可以判斷孩子積食了呢?1、聞口氣: 小兒口氣臭(可能是酸臭或腐臭等),提示是積食。除了聞口氣,家長還要留意孩子打嗝兒時候的味道,孩子打嗝時候立即湊近聞聞,有的孩子雖然平時聞沒有口氣,但是打嗝反出的味道具有嘔吐酸臭味,這個狀況比平日也有口氣出現得更早,此時處理會更容易。
2、觀大便: 大便突然變得很臭(可能是酸臭),提示有積食。積食大便不正常(不順暢或拉稀,但都偏臭);或剛開始拉稀臭,拉幾天就不臭了;或放屁特別臭;大便顏色也不正常,一般偏深如黑色。
3、摸溫度: 看手心腳心是否比平時熱。如果發燒是手心手背、肚子後背溫差很大(嘴唇碰來檢查),比如肚子很燙背不燙、並且手心很燙手背不燙則必定積食
4、看舌苔。看是否厚膩,有些孩子舌苔雖然不厚,但是舌尖紅。積食幾天後舌苔會偏厚,逐漸變黃膩;舌苔黃厚一般就是已經積食至少幾天了;舌苔白厚膩或黃厚膩也是有積食的提示。
5、看臉蛋。有沒出現臉蛋發紅,一邊(一般是右邊)偏燙;有的是在兩側出現紅血絲或者白斑。
6、看食慾。食慾不正常,可能是不想吃東西,也可能總是吃不飽的樣子,或挑食喜肉;如果出現吐瀉發熱咳嗽鼻涕等症狀,想想是不是吃多吃雜後出現的。
7、看睡眠。晚上睡覺不安,不停扳,愛趴睡,子時過後滿床翻滾,這頭翻那頭,哭鬧(積食必然會睡覺不安,所謂胃不和臥不安),還有磨牙的。
8、嚴重的嗓子、扁桃體、咽喉發炎,一般開始都是發紅,有化膿了變白。
9、喊肚子痛,大便後就不痛了,但之後可能還要痛。
10、程度不同病程不同表現就不同,不是所有這些症狀都有的,只要前3條中了一條就能判斷是積食。
給孩子新增輔食,要緩慢少量新增如果孩子處於輔食新增的關鍵階段,輔食新增的種類和量,要根據孩子現階段的脾胃發育情況來決定。小點的孩子,他的脾胃還沒有發育成熟。消化食物的能力還不足,高營養、高蛋白的食物,對他來說不能得到充分的碾磨、細化,轉化成身體所需要的營養。另外,現階段的母乳仍然是孩子的主食,輔食只是作為輔助的食物,量也需要把握好,不要一次性給太多,等孩子適應某個量以後,在逐步加量。
輔食可以嘗試著,先從米油、白粥開始,等孩子適應了以後,在逐步往粥裡新增,土豆南瓜紅薯等塊狀根莖類食物,這類食物有一個特點,就是軟綿宜消化。新增的種類也要慢慢嘗試,等孩子適應某類食物以後,再更換新的種類。肉蛋類等孩子的磨牙長出來以後,有咀嚼能力了,再嘗試著新增。
輔食跟母乳之間的間隔時間,也要把握好。寶寶的脾胃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消化吸收功能還在成長,母乳輔食連著吃,很難消化,容易積食。
輕微積食應該如何應對?孩子有輕微積食的症狀,首先要查詢飲食的原因,是輔食新增引起的,就先暫停輔食或者是適當減少輔食新增的種類和量,給孩子的脾胃充分修整的時間,孩子一般也能自行調整過來。
問題中,媽媽有提到孩子大便比較乾燥。對於大便乾燥的孩子,媽媽可以嘗試著給孩子少量頻繁的喂些米油。
米油有很好的滋養脾胃的作用,脾胃滋潤了,胃腸道里的水分充足,大便就不會變得那麼幹燥。
米油,就是熬製米粥的過程中,上面一層質地比較粘稠的部分。
處理輕微積食,媽媽也可以嘗試食療的方法。
淡豆豉煮水:
《神農本草經》說淡豆豉:主傷寒頭痛寒熱,瘴氣惡毒,煩躁滿悶,虛勞喘吸,兩腳疼冷。淡豆豉是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種子發酵加工品。發酵的食品幾乎都有化實助消化的的功效。1個月1克,6個月以上的孩子,大概用10克左右,把淡豆豉放到砂鍋裡煮,因為需要煮50分鐘,所以,水的量稍微多些,煮好後,讓孩子喝水,一次大概喝30毫升左右,一天三次,一般輕微積食,喝兩三天就差不多處理完了。
配合著簡單的推拿手法1. 摩腹
方法: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揉肚子,20-30分鐘。
順時針摩腹能很好的促進消化吸收,同時降胃清裡熱。雖然操作簡單,但是真的堅持做下來的孩子,脾胃功能都會有一個好的改善。
2. 板門穴
部位:大拇指指根,赤白肉交界處。
方法:輕輕按揉。每次五分鐘。
板門穴能健脾消食,清胃熱。是很好的積食脾胃保健穴。
媽媽多學習,積累育兒知識孩子還小,媽媽日常可以多學習,有意識的積累些育兒的經驗,在孩子的身體有狀況的時候,及時採取干預措施,比如孩子著涼感冒時,如何處理;積食的時候如何處理等等,做到心中有數,以備不時之需。最起碼,在孩子生病的時候,淡定不焦慮,不給孩子幫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