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晚清掌權人慈禧那麼昏庸無道
7
回覆列表
  • 1 # 政史鉤沉

    首先,題主要麼是過於聽信書本的在讀中學生,要麼就是一個太過感性的人。

    對於慈禧這樣一個在中國近代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統治者,按照當今的角度殺了能了事的話那歷史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慈禧,我的判斷是,近代中國歷史上必不可少的一位人物,絕對不能缺失。原因很多,簡單列舉一下。

    1.慈禧手中擁有清王朝中央朝廷的絕大部分權利。在她與鬼子六政變之後,政權已經過度到葉赫那拉氏的部落,那為什麼清王室其他部落沒有強烈的抵抗呢?是因為慈禧的背後是整個葉赫那拉氏部落,葉赫那拉氏不僅握有軍權,還和蒙古族政權交好,是真正的貴族部落。

    2.慈禧的個人能力五十年不遇。

    論貢獻,清王朝能夠推動洋務,建立起一大批近代軍工企業與民用企業,督辦教育,推動清王朝緩慢走向近代化,慈禧在背後的推力不可磨滅。

    論外交,一個能在列國之間周旋的中國傳統女人,我只能說,儘管她老了後做了很多偏激性決策,但她盡力了。並且,她對於時局的判斷性是比較敏銳的。。

    論改革,洋務運動,百日維新,清末新政,沒有慈禧的默許與支援哪一樣能做的起來,縱使晚清四大名臣再厲害,沒有核心領導人的同意能做的起來?

    3.中國的國情使然,晚清的中國要想改革,必須得依靠核心人物或者群體的推動,不然永遠是一盤散沙,前怕狼後怕虎,想要改革,又恐懼於利益集團。而慈禧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擁有清實際上的最高權利,只要慈禧支援,條件允許下能夠做成任何改革。

    4.說一句實話,刺殺了慈禧,清王朝會崩潰無疑,但中國會緊接著崩潰。

    ……

    角度不同,得到的觀點也不同。

  • 2 # 精彩吉林

    為啥要站出來宰了慈禧?這不科學。不能以今天的眼光去判斷歷史事件是否應該發生,應該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考慮當時人的思想狀態和做事動機。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是合理合法的,大清有規定只有皇帝成年成親才能親政,否則就是太后垂簾,沒毛病的,別管他統治成啥樣,這是合法的。而你刺殺合法當權者這明顯是叛亂,還是很低階的叛亂,叫刺殺,中國歷史統治穩定的王朝還真沒有刺殺成功直接篡位的先例。

  • 3 # 來今雨軒39655858

    從成為皇帝最為寵幸的妃子那一刻起,葉赫那拉氏就開始接觸國家公文,閱讀從各省呈遞來的奏報已經成了她的習慣,她還對所有重要議題提出建議。沒過多久朝廷對於所有重大事情的決策都要向懿妃諮詢,這幾乎成了關鍵的第一步。在她複雜多面的性格中,可以從中發現那種女人特有的品質或缺陷與非凡處事才幹的完美結合。她已徹底處在無所不在的後宮環境當中,但也能在議事廳發揮作用。每當處理國家事務時,就會讓人看到她所擁有的我們稱之為官撩處事方式的幹練。她處事系統周全,在官方公文中遵守成例,井然有序,她做事果斷,毫不拖延,一切都逃不出她敏銳的觀察,而對形式主義的誇張不實又非常反感。從辛酉政變到恭親王被貶,她向人們顯示了誰才是中國真正的統治者。在《雙週評論》評論刊登的一篇文章裡,狄龍對慈禧太后作了如下的描述:“她的個性十分討人喜歡,態度友善,性情溫和,以至於使得每個人都心悅誠服,”........ 在平叛太平軍叛亂時,是年輕的葉赫那拉氏最想解決的帝國首要問題,洪楊之亂爆發伊始,她就向咸豐皇帝施加壓力,強烈要求他重新起用湘軍將領曾國藩,讓他統領全國軍隊,直到1865年徹底平定了叛亂。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支撐即將傾覆的滿清王朝的重擔主要落到四個人身上:朝廷裡的葉赫那拉氏,地方封疆大吏曾國藩、李鴻章及常勝軍統領查爾斯.喬治.戈登。葉赫那拉氏給予了平叛將領們堅定不移的持久支援,這一點極為引人觀注,因為對於過去歷代的滿人皇帝來說,授予漢人臣僚全責大權是很嚴重的過錯,而漢人臣屬也很難達到此一地位。皇太后本人的長久利益是能夠最終成功的有效保證。慈禧的處事風格非常不同於那些滿族王爺,更不同於漢人官僚。這些漢人官僚辦事非常拖沓,沒有效率,喜歡將自己的觀點隱藏起來,而不直接表達,特別工於心計,而慈禧總是決策果斷,表達簡潔清楚,從不模糊,更不會言不及義。誠然,慈禧太后應為義和拳之亂負相當大的一部分責任,然而在悲劇過後的幾年歲月裡,她痛定思痛,勵精圖治,顯示了她的治國才能。縱觀歷史,慈禧太后精於用人之道,善於揣摩別人心理,待人溫和,敢於推陳出新,大力起用漢人將領。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榮䘵、袁世凱等都臣服於慈禧太后之下,從無謀反之思想,別的人想推翻慈禧之統治更是微乎其微。還原歷史本身才能對慈禧時期有個正確的評價!

  • 4 # 庚子云煙

    簡言之:大家知道,中國古代從奴隸社會發展到封建社會,雖然都基本上靠封分制,中央集權制統治和治理國家,這中間只有秦國和以後的大清帝國法律較為健全,其他朝代雖有內部法律類似的治理規定,但都流於形式,主要靠人治來管理國家事務,而且都是信仰的儒家文化,實行“≡綱五常”,仁,義,禮,智,信,況且,都是實行世襲的家族統治,一般來說長輩或者先皇帝定的規程,除特殊情況外,都不能違背。慈禧太后當然是大清咸豐皇帝死後的實權人物。因她輔佐了同治皇帝,到了光緒帝時,身邊的權貴大臣都是她一手培養的,人是她安排的,親信都是她的,個別有反對的人是有的,如康有為等維新派甚至光緒皇帝也反對她,但都勢力較小,無力改變局勢,還有誰敢動她的統治地位呢!

  • 5 # 秋爽書齋

    回答這一問題須瞭解慈禧掌權的始末,才能有效的說明這個問題。

    慈禧走上清朝的統治者的地位,有一個過程,她奠定自己的地位也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同治時期。

    咸豐皇帝在熱河去世後,當時咸豐皇帝存活的兒子只有載淳一人,所以就被立為皇帝了,就是同治帝,咸豐的懿貴妃成為聖母皇太后(慈禧),咸豐的皇后成為母后皇太后(慈安),咸豐皇帝去逝時,留有顧命八大臣輔政。慈禧太后為了打倒顧命八大臣,慈禧太后鼓動即慈安太后與八大臣爭權,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請由皇太后垂簾聽政,隨即遭到八大臣抵制。就聯合了恭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形成了“兩宮太后垂簾,親王輔政”的新體制。當時慈禧太后經驗不足,羽翼未豐,於是就收斂了野心,與恭王合作,清朝就有了一個相對短暫的穩定時期,也就是同治中興。這是慈禧走向權力頂峰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甲申易樞,1884年(光緒十年)4月8日,慈禧突然釋出懿旨,將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軍機處大臣全班罷免,恭王被逐出權力中心,取而代之的是醇親王奕譞(就是光緒皇帝的親生父親、慈禧太后的妹夫),奕譞開始以商辦的名義接掌了政權。所以醇親王一派的地位從這時候確立就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滅亡。慈禧太后走上了權力的頂峰。

    第三步就是戊戌政變,政變後,囚禁皇帝,慈禧太后也就實現她的野心。

    慈禧太后成為晚清的統治者後,當時殺慈禧是不可能的事,也沒有那麼簡單,慈禧太后也不是那種胸大無腦的人,在慈禧太后的三次政變期間,培養了提拔了一批死黨,消滅了政敵,瓦解了清流派。同時內廷有醇親王一黨的支援,外廷有榮祿等外戚的支援,這裡需要說的是榮祿,慈禧用聯姻的辦法籠絡了榮祿,榮祿在光緒元年的時候,任提督九門巡捕五營步軍統領衙門督統,京城的安全和皇室的安全就由榮祿掌管,戊戌政變時,榮祿任直隸總督兼任軍機大臣,掌管直隸京畿重地的安全,袁世凱為直隸按察使,袁世凱由於在戊戌政變後期告密,受到重用任山東巡撫,後接替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所以要殺慈禧得知道當時的處境,慈禧將自己一派的死黨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對自己的安全不是沒有考慮,所以說殺慈禧,推翻她的統治,這種想法好,但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拳皇97你覺得哪些普通招式用的好可以讓對手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