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再有3天的時間,就是2018年的冬至了。也就是12月22日,農曆冬月十六。冬至是24節氣中一個很重要的節日,所以,關於冬至也有很多的說法。有人說,冬至當天需要吃餃子,還有人說冬至過後,白天的時間就會變長……
9
回覆列表
  • 1 # 三孫叟

    這個題目不算小,改天回答吧,今晚來不及了。好在還有時間。

    今晚有點時間,回答應諾回答的問題。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第二十二個節氣。從天文意義上講,這一天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冬至以後,北半球開始了晝長夜消的旅程,一直到夏至結束。從這個意義上講,冬至正好是上個天文年的結束和下一個天文年的開始,就像春節的除夕一樣。但是這還不是冬至的全部意義,中國老百姓對冬至的認知遠不止於此。

    我們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曆法的國家之一。有記載是從夏朝開始,中國先後沿用了夏曆、殷歷、顓頊歷、太初曆等等。現在用的農曆也叫夏曆,說明農曆的起源是在夏朝甚至更早。夏曆又叫陰曆,是以月亮環繞地球的時間做為依據的歷法。月繞地一週的時間為29天半多一點,用它乘上12是354天,而地球帶著月亮一起繞日一週為365天多,這11天的差就用閏月的辦法來解決,以保證陰曆的歲首也就是春節落在春天。這就是日月混合歷的雛形。

    從春秋開始,在黃河流域人們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司馬遷等人提議,由鄧平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學地位。

    《太初曆》的頒行有兩個重大的意義。

    1.科學意義。二十四節氣正式訂於曆法,標誌著太陽曆的確立,標誌著華人認識了太陽對地球的主宰地位。從天時到地利,沒有太陽萬事皆休,認識並遵從太陽的執行規律,至關重要。相比之下月亮對地球的影響較太陽小得多,月亮僅對海洋潮汐發揮直接的作用。

    2.經濟意義。從春秋到西漢,正是中國農耕經濟和農耕文化形成和確立的時期,農業是基礎產業,種植業是農業的基礎。種植業對天時有絕對的依賴關係,迫切需要新的歷法用於指導農業生產,此時,二十四節必然應運而生,以至於它成為農耕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而舊的陰曆曆法無論如何起不到這樣的作用。

    基於上述,冬至一過,日照延長,陽氣上升,人們像重視春節一樣重視冬至就不足為奇了。

    有人會問,二十四節氣是把立春做為新年的開始的,你為什麼把冬至說成是兩年之交呢?人們當然習慣把氣候轉暖之時,做為新年的開端,所謂“一元復始,永珍更新”就是這個意思。立春之後,全國自南向北開始春耕,二十四節氣的經濟意義彰顯無疑。只是立春節氣都是落在農曆春節的附近,就沒有單過的必要了。進入2019年的農曆除夕,正好是二十四節氣的立春,真是雙喜臨門。

    那麼為什麼冬至過後,日照時間延長,氣溫不升反降(冬至與立春之間還有小大寒兩個節氣,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呢?這是因為儘管太陽是影響地球氣候的主要力量,但是還有大氣環流、海洋和地形等因素影響地球氣候,所以冬至過後天氣仍然要冷一段。我們不妨把冬至做為天文年,把立春做為氣候年。

    值此機會,順便提一下公曆年。我們都知道公曆紀年是舶來品,為了順應時代潮流,孫中山倡導公曆紀年法,並把1912年做為民國元年。1929年,國民政府頒佈律令,規定在正式和公開場合必須使用公曆紀年。元旦也就成了公曆新年。

    話說到這裡就會發現,我們在一年裡需要過四個新年,按先後順序排列:冬至天文年、公曆元旦、農曆春節和立春氣候年。

    原來如此,幸哉幸哉!

  • 2 # 成三元213

    冬至是2018年12月22日,即真正的冬天已經來到的意思,數九寒天第一個九天的開始,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了!暖冬就一定會有倒春寒,正所謂久晴必有久雨,久溼必有久旱,老古話都這樣說。冬至到吃水餃,許多地方有吃水餃和餛飩的風俗,也有許多地方到了冬至開始吃羊肉狗肉,因為冬天多吃這些可以暖胃補陽,增強身體素質來幫助抵抗寒冷。

  • 3 # 一一看見

    冬至這一天日最短,夜最長。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測定出了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出現的第一個。古時候冬至很重要,有冬至如大年之說。

  • 4 # 等待靜靜開花的樹

    非常巧,今天就是冬至。

    日到至南處者 ,日之至短時也。

    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黑夜漸短,白晝漸長。悄悄蘊含了一個人生哲理-物極必反 。

    冬至,回家吃頓飯吧,媽媽總會端來一碗熱騰騰的水餃,或者煮上一鍋香糯可愛的湯,全家圍在一起,在一片熱氣騰騰和歡聲笑語裡,美美地度過最長的冬夜。

    冬至食羊肉可以驅寒補氣,或者去賞一賞傲雪的白梅

  • 5 # 社會生活博覽

    在中國的24節氣中,冬至是24節氣中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因此人們都對“冬至”節氣相當重視。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冬至卻是24節氣中,最早被法規擬訂的一個節氣,因為它的起源,來自於一次國家級別的都城規劃。

    說起冬至的起源,約在3000多年以前,而把冬至作為節日的來過源,則起始於周代,盛於唐宋,並相沿至今。而且,當時的“冬至”是被看作“新年”之始的,因為按大周的“周曆”: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於如今的十一月,所以他們把對新年的“拜歲”和“賀冬”並沒有什麼分別。這種曆法節日,一直到了漢武帝的時候,採用了“夏曆”,人們才把一年的第一個月“正月”,和“冬至”節日真正的分開了。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的,它盛於唐、宋,並相沿至今。

    當時,大周的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他老人家,曾用“土圭法測影“,並在“洛陽”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之後便定此為“土中”,但是他沒有想到這個舉動卻造就了一個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節日。

    據《尚書·洛誥》記載:周公“朝至於洛師”,也就是說周公對洛陽周邊的幾個地方做了考察,最後確定澗水東、瀍水西、瀍水東皆“惟洛食”。當時,周公在洛陽,透過精確計算,用“土圭法”測得了洛陽所處的地方為“天下之中”,然後開始占卜國家社稷的吉地。

    所謂“土圭測景(影)”,就是企圖找出“土中”,即中國的中心位置。而這種方法必大概是這樣子:“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其意思大概就是:豎起高為8尺的標杆,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之後,周公又透過“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的方式,測到了“土中”洛陽、“洛邑”的理論位置。

    據《逸周書·作雒》裡記載:“乃作大邑成周於土中,……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邙山,以為天下之大湊。”後來,,大周的一些能人異士又依據周公“測影”所定的天下之中的資料,又詳細規劃了“滅商”後的第一座國家都城的建設與規劃。

    之後,又“定天保,依天室”,也就是國家的都城與宗廟完成之後,周公又制訂了國家禮儀制度。據記載,當時的大周是以冬十一月為新年的第一個月的,所以他們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這也就是說,當的周公所選取的“經土圭法“測得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叫做“冬至”,便做為新年第一天的開始了,也就是說當時的“冬至”這天,便新年和第一天“大年”。

    據《漢書》裡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在漢代時的人們過“冬至節”,就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由此可見,從大周到大秦,再一直到漢代,人們都是以“冬至日”當作一年的“歲首”而一直不變的。

    當時的人們認為,自冬至時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於是也就代表著下一個迴圈的開始,因此是大吉之日。因此,也就從3千多年之前,也流傳到至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靈芝孢子粉為什麼還有減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