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沉香愛好者楊大觀
-
2 # 推理館楊掌櫃
武俠小說提及波斯,主要是宗教原因。
瑣羅亞斯德教是古代波斯的國教,是在基督教擴張之前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宗教之一,在中國更習慣被稱為拜火教。隨著時間的推移,拜火教分化出了一些支流,其中流入中國的一脈,以其崇尚光明的教義,常被稱作明教。而到了明末,明教又演變為白蓮教。
可以認為,在明清兩代,明教和白蓮教都具有相當的社會基礎,以明清為背景的武俠小說中,也多有提及。在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朱元璋甚至依靠明教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在另一部小說《鹿鼎記》中,白蓮教也多有提及。
-
3 # 藝術會
武俠小說尤其是金庸老師的故事情節里加上波斯,是為了給小說加上神秘色彩,吸引人的眼球,古時候交通各方面不發達,遙遠的波斯讓人遐想
-
4 # 百味影視音
武俠小說大部分是融入時代背景,有史實基礎,也有杜撰部分,為我們呈現了精彩的武俠世界,提到波斯,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金庸《倚天屠龍記》,裡面武林主要的門派明教,便是從波斯拜火教傳入,已有上百年曆史,落地生根發展為明教,至於武俠小說提及波斯,原因如下:
一、聯絡歷史,增強真實。波斯與中國往來之初,在唐朝便與開始,基本以時代為背景的小說,提及波斯也不會出現在唐朝之前。
二、構建神秘,激發好奇。在《倚天屠龍記》中,擁有多項絕學的張無忌,在面對波斯三使也一度吃虧,因為他們招式詭異,最後張無忌靠內力取勝,強如張無忌尚且吃虧,其他人遇上怕會斷送性命。
三、開拓視野,增廣見聞。在武俠小說中,少林、武當、丐幫、峨眉,讀者和觀眾太熟悉,故事情節只圍繞這些門派發展,太枯燥乏味,而且情節應用也會出現雷同,難以抓住人們的眼球。
-
5 # 奧德修斯蛇夫座聖鬥士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以及新派網路武俠寫手方白羽的小說智梟均提到過波斯,後者雖然說知名度不高,但是背景是唐朝的西域都護府高仙芝大戰波斯及大食的怛羅斯之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到看看。
-
6 # 歷史守望者
波斯也就是伊朗的古稱,波斯作為一個和中國古代有過交往的民族在武俠小說中被提及並不足為奇。事實上武俠小說中還提到其他的民族,比如東瀛之類的,那都是因為古時候這些民族與中國有過交往,包括官員、學者以及商人等各領域人士的交往,自然也包括武士的交往。
實際上在中國秦朝時期就和波斯有過交往,後來的歷代也都與波斯有過不同程度的交往,尤其到了成吉思汗時期以及元朝建立後一度統治著波斯,交往就更加密切了。蒙古人建立的四大汗國統治區域很廣,這其中就包括波斯、阿拉伯等一些中東地區,再加上元朝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比周邊地區高很多,許多波斯人、阿拉伯人前來元朝定居,這也促進了波斯等民族與元朝的交往。
明朝時期波斯不再處於中國統治之下,而是被帖木兒帝王、黑羊王朝、白羊王朝先後統治。但是明朝永樂時期曾派遣鄭和七下西洋,鄭和的船隊多次到達帖木兒帝國,所以說明朝與波斯也是有過交往的,兩個地區有交往必然會帶動各領域人士的來往,所以像《倚天屠龍記》等武俠小說中提到波斯也是合情合理的,畢竟金庸的很多武俠小說都是以歷史背景為參考的。
-
7 # 黃老邪說書
金庸先生在小說《倚天屠龍記》裡提到過波斯,之所以會提到波斯,主要是因為在小說中的“明教”。在提到明教起源和明教武功時提到過波斯,這也是金庸先生小說一貫的風格,讓小說與歷史緊緊相扣。
因明教提及波斯。明教是《倚天屠龍記》裡勢力最大的江湖組織,教中高手眾多,他們在各地組織義軍起義,反抗元朝統治。
明教並不是中原本土組織,它是由國外傳過來的。它起源於波斯,本名叫摩尼教,於唐朝武則天時期傳入中土。在明教傳入時,“乾坤大挪移”心法與“聖火令”也一同傳入了中土,前者為明教護教神功,後者為明教聖物。
因武功提及波斯。在《倚天屠龍記》裡,除了中土武功外,還有外國武功,所以說張無忌是一位學貫中西的高手。除了“乾坤大挪移”外,還有一門武功也是來自波斯,就是明教聖火令上記載的武功。
在小說裡,金庸先生提及了一位外華人,這人就是“山中老人”霍山。歷史上實有其人,這裡我就不多說了,這人建立了“伊斯蘭教”中什葉派中的“阿薩辛派”。
這個教派是專門搞暗殺的,可以說是古代的恐怖分子。在蒙古第三次西征時,被蒙古人給滅了,而“山中老人”一派的武功,則是被波斯明教所習得了,被刻在了“聖火令”上,後來被張無忌習得。
“其時波斯大哲野芒設帳授徒,門下有三個傑出的弟子:峨默長於文學,尼若牟擅於政事,霍山武功精強。……後來“山中老人”一派武功為波斯明教中人習得。……(三聯舊版《倚天屠龍記》第三十章東西永隔如參商)”因人物提及波斯。在《倚天屠龍記》裡出現了不少波斯人,比如波斯明教派去靈蛇島抓黛綺絲的人,那些全部都是波斯人。除此之外還有“山中老人”霍山也是波斯人。黛綺絲也是波斯人,她本時波斯明教“聖女”。
所以金庸先生之所以提及波斯,主要是是按照他一貫的寫作風格來的。在《倚天屠龍記》裡明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勢力,金庸先生按照歷史上真實的明教來改編,這是他小說一貫的特點,便是讓小說與真實歷史緊緊相扣。
使小說更加嚴謹、精彩,故事性更強,讓讀者對歷史和小說傻傻分不清。
以上是老邪個人觀點,如有不對大家可以交流一下!
回覆列表
東漢末年,安息王的太子、佛教高僧安世高也曾來漢訪問,並在中國呆了多年。
在中國南北朝時代,波斯派使節到中國北魏王朝友好聘問達十多次。隨著雙方友好往來,漢文化傳至西域,西域文化傳來中國,中國、伊朗等國的“絲綢之路”也全面暢通,為兩國的經濟及文化交流開闢了新的紀元。
到唐代,兩國往來曾達到鼎盛時期。後來,波斯遭外來侵略,波斯王親自到唐帝國訪問並請援,唐高宗封他為都督,遣將派兵護送他回國,但回國未成死於長安。其子尼列斯謀策復國未成,於唐中宗景龍年間返華也死於長安。當時,尼列斯率領數千波斯人,其中有些在唐朝當上了將軍、外交官、天文學家、醫學家和學者。
在戰亂的宋朝,陸上的“絲綢之路”幾度中斷。這時,造船業開始發達,羅盤針相繼使用,許多波斯人經由海路來到中國廣州、揚州和泉州等地經商,有的還在那裡安家落戶。這就是後人稱之為的海上“陶瓷之路”。據記載,中國發行鈔票的方法在元朝傳到了波斯,後來,波斯鈔票上的圖案還保留了中國文字。當時,兩國的史學家還合編史書“史集”。波斯等國的西域樂舞也盛行於長安。
明代,明成祖和中亞的沙哈魯王子曾先後互派300人和500人的大型代表團互訪;鄭和七次航海訪問亞非各國時,其中3次訪問了波斯灣的忽魯謨斯(即今霍爾木茲)。當時,隨同鄭和訪問的費信曾寫紀行詩句描寫當地的風俗及特產。1516年,波斯旅行家阿里·阿克巴爾撰寫的《中國紀行》一書,後來,成為中、伊友好交往的珍貴史料和重要見證。據考證,多年來,兩國植物的傳播和移植就達幾十種。波斯的拜火教和摩尼教還曾在中國流行。
綜上所述,從漢代開始,中國於安息之間的交往就從來沒有斷絕過,也融入了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所以在武俠小說中出現安息,是再正常不過了